爲什麼你那麼靠譜卻得不到提拔?

學識都 人氣:1.06W

 親愛的安妮:我可以在這裏發泄一下滿腔鬱悶嗎?前幾天,又有一位曾經一起共事的同事獲得晉升,成了我的頂頭上司,現在負責整個部門的運營工作。這種事其實以前也發生過,無論是在這家公司,還是在我過去的工作單位,按理說我現在應該習慣纔對。

爲什麼你那麼靠譜卻得不到提拔?

儘管我不想給人留下愛發牢騷的印象,但我不得不說,這次似乎特別不公平。我已經在這家公司工作了七個年頭,從來沒有錯過哪怕一個項目的截止日期,哪怕按時完工意味着晚上加班,週末不休息。有一次,我因爲一個小手術住院,也沒有停止手頭的工作。

相比之下,我們的新老闆去年才加入這家公司,儘管不那麼可靠(這樣說已經算客氣了),他還是被視爲一位明星。制定晉升決策時,高管們真的那麼看重外表而輕視實質嗎?還是說,只有像我這樣的笨蛋才相信辛勤工作應該獲得回報?——一位來自舊金山的憤憤不平者

親愛的憤憤不平者:在普羅大衆的想象中,辛勤工作是成功之母這個觀點已經根深蒂固,任何人不會因爲相信它而被視爲傻瓜。但不幸的是,組織(像人一樣)很少遵循這種理想模式,這就是他們經常要求一種行爲、但實際上卻獎勵另一種行爲的原因所在。這種做法當然令人困惑。

布倫丹•裏德目前在一家他不願透露名稱的科技公司擔任高管。這種現象在他長達20年的職業生涯中屢見不鮮,促使他撰寫了一部以此爲主題的著作:《如何竊取主管寶座:商學院永遠不會教你的職場獲勝之道》(Stealing the Corner Office: The Winning Career Strategies They’ll Never Teach You in Business School )。這本書一開篇就破除了裏德所稱的“用人唯才神話”。

這本書其實沒有它聽起來那麼偏激。在職業生涯早期,裏德說,自己在“這樣那樣的中層管理崗位上” 熬了很長時間。隨後,他開始分析那些不太敬業、能力不足的同事爲什麼能夠從衆多中層管理者中脫穎而出,平步青雲。他們究竟做了什麼事情?正如你已經注意到的那樣,他在書裏也寫道,智力超羣的人不見得能夠受到重用。大多數公司充滿了“頭腦聰明,但職位紋絲不動”的員工。

原因在於,最勤奮的員工很少主動接受那些足以讓他或她受到關注的巨大挑戰。“穩健可靠的形象是通過一系列小成就確定下來的。小成就贏得小印象分,”他說。“所以,追逐大項目可以獲得大成就。”這樣一來,你的聲譽甚至能夠掩蓋“難免出現的錯誤。上級領導往往能夠記住做過大事的人。幹活靠得住固然很好,但僅憑這一點無法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說的不錯,但《如何竊取主管寶座》列舉的職業生涯戰略還不僅於此。裏德認爲,目前在美國企業中最流行的大多數口號都帶有誤導性,甚至毫無價值。比如那種認爲取得進步需要激情的觀點。“激情是最被濫用的商業術語,”他說。“我曾經充滿激情地傳播我的想法,直到有一天我意識到,我一直被大家視爲大傻瓜。”

裏德說,只有等到“大家都知道我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都能冷靜地提出好幾種方案(而不是充滿激情地堅稱我的方式是正確的),”他纔開始拾階而上,步步高昇。人們之所以獲得提拔,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爲其他人,特別是(但不僅僅是)老闆喜歡跟他們一起工作,而激情往往會引起同事的反感。“不管怎樣,你最好的`想法或許都會被採納,根本沒必要敲桌子,”他指出。“忘卻激情,給人以冷靜和公正的印象,往往更有助於你獲得晉升機會。”

再來探討一下另一個熟悉的商業術語:“以結果爲導向”。裏德曾經目睹過這種導向是如何傾覆了中層管理者的職業生涯。“這是一個程度的問題,”他說。“顯然,你必須幹出成績。但如果你過分癡迷於短期內將會發生的事情,往往就會忽略更長期的競賽,錯過擴展自身技能的良機。”

對於那些傾向於深鑽某個狹窄專業領域的人來說,這種導向尤其危險。裏德指出:“領導層最終會依據你掌握了多少種不同技能,你是否能夠顧全大局,來對你進行評估,決定是否提拔你。如果你過分專注於某一件事情,上級就不會認爲你具有領導才能。”

裏德說,還有一個概念經常對勤勉一族的晉升之路造成致命影響:“問責制”。他指出,在許多公司,這個詞彙現已成爲“管理者嚴苛要求同事的一個藉口,遭受苛責的人羣甚至還包括並非這些管理者屬下的同僚,這些人現在也不想跟他們合作了。”

裏德指出,更有可能贏得晉升機會的工作方式是,“幫助別人獲得成功。如果你經常耐心指導下屬的工作,通過這種方式讓他們承擔起責任,你就會被看成一位領導者,而不是一位工頭。”這是裏德經過一番慘痛經歷才獲得的經驗教訓。

“我在職業生涯早期犯了許多年輕管理者經常犯的錯誤。我當時覺得,爲了樹立起權威,我必須擺出一副強硬且咄咄逼人的姿態,”他回憶說。“但這樣做並不管用。事實上,這樣做恰恰塑造了一個錯誤的形象。”

當然,每一家公司和每一位管理者都不一樣。因此,裏德破除的這些觀念可能根本解釋不了你爲什麼總是錯過晉升機會。然而,鑑於你對這種境遇“憤憤不平”,爲什麼不嘗試一下里德的做法,更認真地觀察一下那些受到重用的同事呢?他們或許正在做一些(或者沒有做)同樣有助於你獲得晉升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