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生涯規劃:可以有理想,不可理想化

學識都 人氣:2.04W

職業生涯規劃:可以有理想,不可理想化

職業生涯規劃:可以有理想,不可理想化

在職業生涯規劃的決策過程中,要考慮很多因素。同樣,要想讓你的職業規劃獲得成功,也要考慮到諸多現實情況。很多人也考慮過自己的職業生涯,但他們對於職業規劃的想法往往過於理想,導致與現實出現了偏差,並由此導致失敗,這個錯誤大家不能不重視。

職業發展的道路上,第一步是要證明你選對了方向——屬於你自己的方向。根據我的觀察,大多數人都沒能選對方向或者說根本沒有去選方向。在職 業的道路上,你不可能走別人的路取得成功,很多的成功模式本身就不具有可複製性,很多人成功是因爲他們找到了適合他們自己的職業道路,你要想成功,也必須 爲獨一無二的你找到適合你的獨一無二的道路,而這條道路,只能靠你在工作實踐中一步步明晰。

當你暫時沒有目標時,每個人都會遇到這樣的情況,我的意見是把當前的事情做好,先把所謂的目標放一放,不要爲了尋找目標而目標。當你把當下的事情做好的時候,新的機會往往就會浮現出來,他們會把你帶向新的目標。

確立自己的事業目標不是勞動競賽,不要去和別人比,而要立足於自己的現狀一點點進步,只要今天的你勝過昨天的你,只要在正確的方向上進 步,你就能一步步逼近自己的目標。這個世界上永遠有人比你更優秀,普通人眼中的千萬富翁去和李嘉誠比也只會越比越沮喪。目標是自己的,別人的成功並不能否 定你的幸福,和別人比很容易把心態搞壞,憑空多出來那麼多敵人,何苦呢。

儘管職業興趣很重要,但是不要寄希望於一分工作能夠符合你的全部興趣。一個老師,可能很喜歡講課的感覺但不喜歡研究,他可能也要寫幾篇論文 好混個教授;一個官員,可能很喜歡享受權利,但也要忍受平衡利益的疼苦;一個歌手,可能很享受唱歌的快樂,但恐怕也要配合公司的商業推廣;一個高管,可能 做起事情來很有成就感,但也要承擔非常大的決策壓力;一個技術人員,可能很喜歡研究並不喜歡和人打交道,但他也要學會和應用部門做好溝通。其實大家要明白 這個世界上根本不存在這樣的工作,你會喜歡它的全部。能有一個工作你喜歡它的大部分已經是很不錯了。對於你所不喜歡的部分,就是爲你喜歡的部分所付出的一 種代價。就如同我們喜歡自己的.愛人,他(她)也有一些缺點讓我們覺得不太舒服,但我們知道,愛一個人就要喜歡他的優點也要接受他的缺點。

中國有句俗話叫“練武不練功,到老一場空。”什麼叫武?什麼叫功?職業的武功怎麼練?我高中期間是個武俠迷,對於武功還是做了點了解,我的 理解是武指技巧,功指功夫。所謂技巧就是方法,而功夫則是實力。擒拿,格鬥,散打都有技巧,但是也要有功夫才能成爲高手。假如你有技巧,能夠打到對方,但 是功夫不夠,只相當於輕輕摸一下那麼大的勁,又有什麼用呢,這就是:練物不練功,到老一場空。而同樣,練功不練武,進步也會緩慢,比如你的力量很大,一拳 有千斤之力,但是沒有技巧,每次都是打不到敵人,白費力氣,結果還是沒用。所以說,既要會技巧又要有實力。就是有功夫了,缺一不可。前兩年成功學非常的火 爆,但是現在江河日下,我覺得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只是停留在方法的層面,而且很膚淺。我也注意到成功學的大師大多在除了培訓以外的行業沒有什麼成就, 他們的成功就是因爲市場的需求讓他們獲得了成功,而對於學員的幫助非常有限。我這裏並不是完全否定成功學,只是告訴大家,成功學本身是遠遠不夠的。

設定目標其實並不太難,可是要貫徹執行下去就非常難了。去年有本非常火的管理書籍叫《執行力》,提到大多數的企業沒有獲得成功,不是企業的 戰略出現了問題,而是執行力不足,不能夠實現公司預定的戰略目標。作者所說的問題,放在職場上也實再恰當不過了。和企業的成功類似,一個人職業上的成 功,30%靠戰略,50%靠執行力,20%靠運氣,不同的人給出的比例或許會有所不同,但執行力肯定會佔到最大的比例。運氣沒法教也學不會,戰略和執行力 可以通過學習和實踐不斷得到提升,而且上帝在分配運氣的時候似乎也很遷就這兩方面做的不錯的人。我的伯父當年從部隊轉業沒有留在省城而是選擇了回鎮上的供 銷社,職業生涯規劃屬於戰略,執行力就是你實現職業目標的能力,很多人的職業發展不理想,往往不是職業規劃出了問題,而是執行力出了問題。

我自己就有過這樣的經驗,我在剛工作的第二年,覺得要學點什麼,因爲對英語的興趣,就去報了一個英語本科自考,起初的時候熱情很高,磨刀霍 霍,準備大幹一場,但兩個月之後基本就放棄了;我還報名參加過CPA的考試,書都買好了,報名費也交了,後來卻沒有堅持下去。直到工作到第四年,意識到在 這樣下去的話,終會蹉跎歲月,一事無成,才重新樹立目標並堅持下來,最終去讀研,一點點地沿着自己的職業路徑前進,纔算是有了一點的進步。

當你有了自己初步的目標以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