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有陷阱?求職需謹慎!

學識都 人氣:5.63K

首先我得給你講講企業“陷阱”

就業有陷阱?求職需謹慎!

陷阱一

招聘會“花樣”多

某學院的畢業生小李,參加過招聘會後,很快就收到一家山東企業的錄用通知,該企業告訴他,上班時帶1萬元現金,以便異地安排生活。隨後企業又以辦理證件爲由,拿走他的身份證,要求再交8000元的培訓費。“在培訓會現場,聽了十多分鐘,就發覺不對,那個場面就像是電視上播出的傳銷現場。”小李不相信一年能掙100萬元的謊言,也沒有按照傳銷人員的要求去做。僥倖的是,該傳銷組織被警方查處,他才得以脫身

陷阱二

協議成爲“霸王條款”

某專科學校的畢業生阿雷等6人的就業經歷頗有代表性。2011年他們集體到廣東一家民營企業做食品檢測工作。該企業給學生們的口頭承諾是:月薪4000元,外加年終分紅;工作滿一年,分房;工作滿三年,配車。

急於求成的學生們與企業簽訂了工作合同。但在工作中,他們發現,經常會違反合同上的“霸王條款”:遲到一次罰款500元,在食堂吃飯,剩菜罰款100元……一個月下來,扣掉各種罰款,只有可憐的400多元。6名學生大呼上當,集體反抗,要求辭職,該企業卻拿出工作合同,要求每個學生交800元的違約金。

陷阱三

中介騙取費用

某理工大學應屆畢業生小佳2月初在網上看到一則招聘廣告:甲公司代理管理人員等各種職業的中介服務。很快他就打電話去諮詢,對方告訴他什麼工作都有,過去就行。小佳在甲公司交了400元,公司老闆順手給乙公司打個招呼:王經理,請幫忙安排小佳的管理人員崗位。乙公司老闆告訴他,“先交300元押金,明天就安排你上班。”收到錢後,老闆說鑑於他素質比較高,推薦到丙公司。之後丙公司收了他300元后,又把他推薦到丁公司,最後丁公司也要收錢。小佳這才如夢初醒,意識到他們是在“雁過拔毛”地相互推薦,強烈要求退款。幾個公司卻相互推諉、賴賬。

陷阱四

“隨心所欲”的試用期

畢業生小韓,通過參加招聘會被一家河南業界小有名氣的廣告公司錄用。按照雙方口頭協議,試用期爲3個月,最終由公司決定是否正式聘用。小韓踏踏實實工作,根據需要隨時加班加點。誰知試用期一結束,經理說他不稱職,需要繼續試用。小韓事後得知,公司裏有的員工試用期超過一年,有的甚至長達兩年,還沒有被正式錄用。

與此相反,有些單位沒有試用期,同樣存在騙局。用人單位規定大學生報到就簽訂勞動合同,馬上上崗工作。可當大學生感到新單位各方面情況不盡如人意,想要另謀高就時,才發現自己“無意”間放棄了試用期這一有利的'武器,喪失了自己本該擁有的權利。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要單方面解除合同,無疑要付出代價。

就業君:

認識了這些陷阱,大學生如何做到職場維權呢?就業君告訴你:

調整心態,加強防範

畢業生應提前調整心態,培養實踐能力,多進行儲備和積累,避免求職時“亂了陣腳”。

面對就業壓力,畢業生會焦慮、不安、心境浮躁,在求職中容易出現忙亂、盲動和盲從等現象。畢業生應全面瞭解用工單位的真實信息,準確掌握用人單位職業崗位標準,甚至是招聘的真實動機,避免做“冤大頭”。對求職信息不認真分析和過濾,要麼容易在競聘過程中落聘,要麼容易遭遇招聘陷阱的尷尬。同一單位在短時間內連續刊登相同的招聘廣告,說明該企業招聘的人數多且急,求職成功的可能性較大。若一個單位數週後再次刊登同樣的廣告,說明該單位可能在用人方面存在一定問題。還有另一種騙取勞動力的方式是粉飾招聘崗位,提供不實的招聘信息。招聘廣告上把職位寫成是“市場總監”“保險事業部經理”,到了崗位卻發現,其實是去做“業務員”“保險代理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