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識都>旅遊>景點介紹>

鳳凰古城旅遊景點介紹

學識都 人氣:3.12W

湖南湘西鳳凰古城,是國家AAAA級景區,是湖南十大文化遺產之一。下面是由本站小編爲你精心編輯的鳳凰古城旅遊景點介紹,收拾行囊,開啓你的旅程吧!

鳳凰古城旅遊景點介紹

北門古城樓

始建於明朝。鳳凰北面,俗稱北門城樓,本名“壁輝”。北門古城樓始建於明朝。鳳凰元、明時爲五寨長官司治所,有土城。明嘉靖年間從麻陽移鎮竿參將駐防於此,於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將土城改建爲磚城,開設四大門,各覆以樓。清朝先後在這裏設鳳凰廳、鎮竿鎮辰沅永靖兵備道治所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遂將磚城改建爲石城,北門定名爲“壁輝門”,一直保存至今。北門古城樓採用本地紅砂條石築砌,做工考究,精鑽細琢。城門呈一半月拱,有兩扇鐵皮包裹。圓頭大鐵釘密鉚其上的大門。城樓用青磚砌築,重檐歇山頂,穿鬥式木結構,石座卷頂。城樓對外一面開槍眼兩層,每層4個,能控制防禦城門外一百八十度平面的範圍。

陳斗南宅院

建於清光緒28年(1902年),位於古城內吳家弄一號,在東門城樓和楊家祠堂之間,佔地面積366.6平方米,由前進、天井、中堂及後進組成,爲四水歸堂迴廊式院落,四周防火牆高深嚴密,是江南典型的四合院。宅院是民國時期的將軍府,陳宅出了兩位國民革命軍少將,陳斗南將軍(1886~1931),1924年~1925年間與賀龍爲湘西巡防軍同僚,關係密切。1926年參加第二次北伐,1928年年間賀龍領導工農革命軍時在鄂南、湘北鬧革命受挫來湘西,陳渠珍委派陳斗南支援賀龍領導的工農革命。

陳氏祖宗泥塑像是泥人張傳人張秋潭大師的封世之作,被專家、教授讚譽爲國家級乃至世界極的泥塑藝術精品。陳斗南宅院是《烏龍山剿匪記》、《湘西喋血記》、《父親的戰爭》、《戰士》、《拯救女兵司徒慧》、《未代苗王》、《我心飛翔》、《湘西往事》等十多部著名影視劇內景拍攝地。

沱江吊腳樓

沱江河是鳳凰的母親河,順水而下,穿過虹橋有萬壽宮、萬名塔、奪翠樓。沿沱江邊而建的吊腳樓羣在東門虹橋和北門跳巖附近。

神鳳文化景區

南華山國家森林公園處於鳳凰古城南側,總面積2354公頃,山嶺連綿共有大小峯巒45座,溝澗壑谷72條,山泉水井21處,天坑、溶洞多處。相傳,南極仙翁在此滴灑神水,留得物華繁茂,當地百姓感念天恩而稱譽爲南華山。南華山林深木茂,翠色千層,著名南社詩人田星六先生作詩讚之:“青山十萬翠煙重,第一南華是主峯。四合松濤去不斷,時來添打寺門鍾。”昔日鳳凰古八景之東嶺迎暉、南華疊翠、奇峯挺秀、山寺晨鐘、蘭徑樵歌皆在南華山。

鳳凰神鳳文化景區由二十多處景點組成:鳳凰六句陣、鳳凰臺、鳳竹林海、有鳳來儀、鳳緣亭、引鳳橋、百鳥朝鳳、九九神階、神鳳殿、鳳凰座、十八神性圖騰柱、鳳凰紀、醴泉臺、五德門、鳳凰物語、百鳥園、放生臺、乘風棧道、鏘鏘閣、翽翽廊、秋秋樓等。

田家祠堂

田家祠堂位於沱江北岸的老營哨街,始建於清道光十七年(1837年),爲時任欽差大臣、貴州提督的鳳凰籍苗族人士田興恕率族人捐資興建。民國初,湘西鎮守使、國民黨中將田應詔(田興恕之子)又斥巨資最後修建完工。這是一處具有濃厚民族特色的氏族祠堂建築羣。有大門、正殿、戲臺和20多間屋宇,並有天井、天池、迴廊,還設有“五福”、“六順”兩門。

祠堂大門前有有六級用紅砂條石砌成的扇形臺階。階前,有一塊較寬的空坪。大門左中右三間,中間大門呈八字形,兩邊次間均爲青磚砌就,有石象一對,石鼓一雙,極具氣派。祠堂正殿系擡樑式與穿鬥式結合構架,硬山頂,高、深、面闊都是20米,殿柱基石均爲石鼓,貓拱背山牆,正殿門前砌青石臺階,氣勢恢弘、莊嚴雄偉。

田家祠堂的戲臺爲六角飛檐古建築,歇山頂,飾如意斗拱,左右有次間,是演職員演出間歇休息的場所。

沈從文墓地

沈從文墓地位於沱江畔的聽濤山,其前身是清代曾任欽差大臣、雲貴提督的鳳凰籍苗族人田興恕爲孝敬其母杜氏修建的花園,也是文人墨客在鳳凰休閒觀光的場所,又名“杜母園”。

文昌閣小學

文昌閣小學,鳳凰古城文昌閣小學建於清朝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位於湘黔邊陲的中國歷史文化名城鳳凰城南,坐落在風景秀麗的南華山國家森林公園的北麓,鳳凰籍青年田興奎東渡日本,留學弘文師範學堂,結識了黃興、秋瑾等人,參加了同盟會。1905年學成歸國,懷抱“振興華廈, 重在樹人”的思想,在家鄉鳳凰南華山下創辦了“蒙養學堂”(文昌閣小學前身),成爲第一任校長。

石板老街

寬不足5米的青石板街,自道門口往西,經十字街、東正街、西正街、回龍閣、營哨衝、陡山喇、接官亭、沈從文墓地直至天下第一泉,全長3000多米。是鳳凰最繁華的商業街。

萬名塔

萬名塔,位於沱江沙灣北岸,與遐昌閣、虹橋相映。塔用青磚和混合沙漿以及鋼筋混泥土砌築而成。塔爲六方、七級,每層六個翹角,精美秀麗,且懸掛銅製風鈴。塔高22.98米,一層直徑4.5米,向上每層直徑縮小0.3米。塔面裝飾雅緻,塔身挺拔秀麗,宛若少女婷婷玉立於沱江之畔。一層有楹聯六副,皆爲名人所題,或頌或感,風格各異。如原縣長吳官林題聯:“塔靜梧高凌空引鳳;河清岸曲流水藏蛟"。民主人士田鶴丹題聯:"喜層層凌雲高起;恰悠悠在水一方"。塔身映入沱江碧波之中,搖搖晃晃,顯得格外秀氣動人。

奇峯山

原奇峯寺所在地,寺廟已不存在,在此山上可觀看沱江、吊腳樓、虹橋、奪翠樓、萬名塔等景。

許願亭

許願亭位於鳳凰古城龍脈龍頭位置,在鳳凰風景區“虹橋”旁沿江的石板路、東關門樓閣上的一個亭子,因人傑地靈,山清水秀,當地人很久以前在此許願祈福,號稱“聚山水靈韻 鎖前世今生”而著稱——許願亭。

烏龍山風景區

烏龍山景區距鳳凰古城28公里,《烏龍山剿匪記》故事發源地。位於湘黔邊界算深山峽谷之中。這裏由於人跡罕至,至今尚較完好地 保存着原始生態之風貌。景區主要由乾山仙柱、坤山玉女洞、夫妻觀景巖、五子峯、烏龍洞、練功臺等諸多風光的奇異的怪石、懸崖、石柱、奇峯組成。還有蜿蜒秀麗的烏巢河峽谷、龍馬瀑布、梯子坎瀑布和烏龍洞清泉。

春天:景區內到處可見綠葉新生,到處可聞鳥語花香;

夏天:景區內曲徑幽涼,可以在巖穴洞府中避暑,在鬱鬱蔥蔥的高丘林蔭下休息沐風;

秋天:景區內白雲悠悠,可以在山間小道上採摘紅葉野果,尋覓詩意;

冬天:景區內莽莽蒼蒼,可以遠眺山石險峯,如遇雪霽天氣,滿天飛雪的爛漫景色。

其中景區內有一個叫"百嘯洞"的地方是四十七軍部隊與土匪打過仗的地方,前段時間在洞裏探險的人員還發現了死人的頭骨和廢棄的子彈殼、子彈夾等。

沱江

沱江河是古城鳳凰的母親河。

坐上烏蓬船,聽着艄公的號子,看着兩岸已有百年曆史的土家吊腳樓,別有一番韻味。順水而下,穿過虹橋便是萬壽宮、萬名塔、奪翠樓。

沱江的南岸是古城牆,用紫紅沙石砌成,典雅不失雄偉。城牆有東、北兩座城樓,久經滄桑,依然壯觀。

沱江河水清澈,城牆邊的河道很淺,水流悠遊緩和,可以看到柔波里招搖的水草,可以撐一支長篙漫溯。沿沱江邊而建的吊腳樓羣在東門虹橋和北門跳巖附近,細腳伶仃的立在沱江裏,似一幅韻味頗濃的山水畫。

虹橋

原名臥虹橋,又稱“風雨樓”,建於明洪武初年。位於是鳳凰的中心,從這裏去哪兒都很方便。在虹橋上看整個鳳凰城,沱江兩岸的如畫風景盡收眼底。虹橋分爲上下兩層,一層主要是商鋪和雜貨店,二層是民俗文化樓,裏面藏有從古到今所有關於虹橋風雨樓的書畫作品,也是個觀光和喝茶的好地方。

沈從文故居

1902年12月28日,湘西鎮竿(鳳凰古城舊稱鎮竿)中營街沈家的這座四合院裏誕生了一個男孩,這個男孩就是日後綽號“沈蛇崽”、讀書天天逃學、小學未能畢業、十幾歲在軍隊裏浪蕩,煮得一砵好狗肉,寫得一手好書法,追得一個好老婆,做得篇篇好文章,做人極其天真溫和,晚逝幾個月就會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沈從文先生。

中營街老宅本是從文大師的祖父沈宏富(曾任清朝貴州提督)於同治五年(1866年)興建的。房子爲穿鬥式木結構,前後兩進,火磚封砌,小巧玲瓏,古色古香,具有濃郁的湘西明清建築特色。

遊沈宅,追尋大師足跡,感受大師靈氣,鳳凰文化的密碼,很大一部分就浸潤和潛隱在這個看似極其平常的古宅之中。

熊希齡故居

人稱“熊鳳凰”的民國總理熊希齡倡維新、辦報紙、興學堂、辦慈幼院、救

死扶傷,是對中國做出巨大貢獻的風雲人物。毛澤東曾評價熊希齡:“一個人爲人民做好事,人民是不會忘記他的,熊希齡是做過許多好事的。”周恩來也說:“熊希齡是袁世凱時代第一流人才,是內閣總理。熊希齡的事,我看後就記得很清楚。”張恨水先生的大作《金粉世家》寫得就是總理公子與民女的愛情糾葛,故事的原型來源就來自於熊希齡家族。

相傳熊希齡在沅水校經堂讀書時,有一年的花朝之日,新科舉人、秀才聚集在一起觀賞奇花異草,吟詩作畫。有的畫了牡丹,以喻富貴;有的畫了荷花,以喻高潔;有的畫了蘭花,以喻雅緻。熊希齡卻畫了一株棉花。大家暗想這等沒出息的畫怎登大雅之堂?這時,熊希齡揮毫題寫:此君一出天下暖。七字一出,妙語驚人。21歲,熊希齡參加本省鄉試高中,閱卷官對他的評語爲“邊楚蠻荒,前無古人,才華之高,乃三湘有爲之士”,此時弱冠年華的熊希齡,才名一時譽滿三湘。22歲會試得中,24歲殿試高中二甲進士,並被欽點爲翰林院庶吉士,這在只出軍人的邊緣蠻荒之地湘西實屬罕見。

英雄莫問出處,誰曾想到,鳳凰古城文星街的這座普通平房,竟出了這樣一個人物,遊鳳凰沒有理由不去看看熊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