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古詩教學反思

學識都 人氣:1.89W

古詩是古代中國詩歌的泛稱,在時間上指1840年鴉 片戰爭以前中國的詩歌作品,從格律上看,古詩可分爲古體詩和近體詩。以唐朝爲界限,以前詩歌均爲古體詩,其後,古體詩漸漸式微,逐漸消亡。古體詩又稱古詩或古風;近體詩又稱今體詩。從《詩經》到南北朝的庾信,都算是古體詩,但唐代之後的詩歌不一定都算近體詩,具體在於格律聲韻之分。下面是高中古詩教學反思,請參考!

高中古詩教學反思

高中古詩教學反思1

傳統教學中學生學習古詩詞一般都是先反反覆覆地誦讀,再進行語言的品析,進而感受詩歌的意境。學生對這種教學模式已經十分熟悉甚至有些倦怠了。如果古詩詞的教學僅僅停留在咬文嚼字上,把完整的詩句弄得支離破碎,那還有什麼美感可言呢?新的課程標準明確提出: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在這一基本理念指導下備課時設想能否找到一種新的方法喚起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和熱情?能否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來學習古詩詞?

基於以上認識,我們準備把前兩首詩的教學在一節課完成。注重整個學習過程的層次性,由易到難,由初步感知到深入探究。本課兩首《少年行》、《馬》是唐代詩人王維和李賀所作,前者通過讚美少年的力大無窮,沉重勇敢,智勇雙全的英雄形象,表達詩人渴望建功立業的志向。後者通過描寫馬渴望上戰場,表現了詩人渴望建功立業的志向。詩歌風格不同的背後主要是詩人所處的時代背景不同。在學生感知詩意的基礎上讓他們合作探究去探討這種現象,從而獲得詩歌鑑賞的一種重要方法---“知人論詩、知時論時”。這樣可以充分尊重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讓他們在老師的.指導下學會學習。

在課前,根據教學設計,我有針對性地佈置學習預習詩人的經歷、感知詩歌的大意。在上課時學生對詩歌內容已經比較熟悉了。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們對這種新的詩歌教學方法感覺很新鮮,課堂氣氛較好。學生踊躍發言,積極探討,學有所得。一堂課中,學生在兩首詩歌的比較學習中,感受到了兩首詩歌風格的不同,體味到了詩人渴望建功立業的志向,取得了較好的學習效果。

但在教學實踐過程中,也發現了以下一些問題;

1.本課的教學設計將詩歌的創作背景放在了探究詩歌風格不同原因的環節之中,這是爲了讓學生更好地意識到對詩歌情感的感悟不能離開詩歌創作的背景,但將詩歌背景放在學習詩歌之前介紹是否能更好的幫助學生理解詩歌的內容呢?什麼時候介紹詩歌的寫作背景,以什麼樣的方式來介紹,這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2.要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比如在學習《少年行》這首詩歌時,如何啓發學生從詩歌的字裏行間自主體會到詩人筆下少年的力大無窮、智勇雙全,而不是教師越俎代庖地告訴學生;如何才能做到巧妙地引導學生由淺入深地品讀課文;這還需要在教學中不斷摸索總結。

3.在本課教學中,還應給學生更多一些的時間讓他們充分地思考感悟,讓他們大膽地說出自己內心的感受,給學生提供充分的動手、動嘴的機會,讓學生參與大量的實踐體驗,爲學生優化學習,有效學習和健康成長提供必要的空間。

高中古詩教學反思2

古詩詞是我國曆史長河中一顆璀璨的明珠,泱泱大國的詩風詞韻陶冶了一代一代的華夏兒女。孔子說:不學詩,無以言“。結合自己多年對古詩詞的教學,談幾點反思。

(一)讓古詩詞迴歸“誦讀“之本。千百年來,美讀呤誦是學語文的根本之法!“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吟”。說明誦讀作用重大。古典詩詞是富有音樂美的文學樣式。它講究韻律、節奏。要體會這種美、必須誦讀。誦讀有理解古詩詞的寫作手法,誦讀有助於觸類旁通。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充分感知語言材料,全身心投入作品,展開文本對話。讓學生自讀,從整體上感知課文。不管秋取哪種形式,都要進行科學的誦讀指導,以便讀準字音,節奏,讀出語氣和語勢。正確的誦讀可使學生較快地進入賞析古詩詞的角色, 有利於理解古語詞的含義,感覺它的韻律美、節奏美,調動生活體驗,激起相似的情感。

(二)讓古詩詞迴歸人文之本。

我國古代的詩人、詞人中有很多是思想家,他們的詩詞體現了許多我們稱之爲“傳統”的東西,它可以內化爲“素養”的營養。讓學生學習、背誦古詩詞,不但可以積累典型語文材料,在心田播下民族文化種子,還有助於他們深化對社會、自然、人生的認識,有助於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形成健康的人格。如“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的報國激情;“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的傷世感懷。我們要引導學生關注社會、關注生活、關注自然、關注自身道德的完

善,培育高尚的人文精神。

(三)讓古詩詞教學回歸積累。古詩詞有着旺盛的生命力,許多精華名句流傳不衰,已經成爲融入人們的生活,我們就當引導學生在作文中恰當地運用古詩詞名句,會爲文章增色。爲了強化這種意識,可以採取“每週一詩”和“名句對對”的辦法。一週出示學生一首古詩詞,要求誦讀,或把名句中的上句寫在黑板上,讓學生對。

(四)讓學生插上想象、聯想的翅膀。具體可以這樣操作:1、引導學生運用畫畫的形式,將詩詞中所描繪的景色和包含的意境細緻、形象地描繪在畫紙上,讓學生產生創作的衝動,滿足創作的慾望。

2、通過讓學生在課外收集作者的其他古詩詞,收集與課文同類內容的古詩詞,收集有相同意象的詩句、詞句,同樣可以使學生學會聯想,培養髮散性思維。例如我教王翰的《涼州詞》時,讓學生聯想其他描寫軍旅生活的詩詞,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盧綸的《塞下曲》、范仲淹的《漁家傲》,王晶齡《從軍行》和《出塞》等。教王昌齡的《出塞》時讓學生聯想其他邊塞詩: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等。3、要求學生髮揮想象、聯想,運用描寫、敘述等表達方式改寫詩詞,也不失爲一種好辦法。

(五)讓學生點燃創造的火花。我們要引導學生主動探究,讓他們藉助工具書、註釋,理解重點字詞的意思。學生在自主理解的過程中可能會理解錯誤,甚至鬧出笑話,這時我們就要保護學生的創新火花。積極地加以肯定,以要適當的引導。此外,用“放電影”方式,同樣可以培養學生的創造意識。“放電影”就是讓學生閉上雙眼,在

輕柔的音樂聲中或在老師的誦讀聲中,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在腦海中呈現一幕幕古詩詞所表現的情景,不同的學生就象不同的電影導演。

作爲一名語文教師,我們有義務讓“古老“的詩詞奏響”創新“的凱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