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美術的課後教學反思範文(通用16篇)

學識都 人氣:1.48W

作爲一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我們要有一流的教學能力,教學反思能很好的記錄下我們的課堂經驗,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小學美術的課後教學反思範文(通用1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美術的課後教學反思範文(通用16篇)

小學美術的課後教學反思1

好多孩子運用在做“有趣的半圓形”時學過的將一個圓形對摺的方法用彩色的卡紙做出了會搖的半圓形,但再怎麼辦他們就不知道了。我適時地引導他們:有哪些會搖的東西象半圓形?這一下子,孩子們有辦法了,通過改造與加工,騎着小人的小木馬、露出半個嬰兒頭的小搖籃……這些會搖的玩具真不比商店裏的玩具差!我用紙條折出了一個半圓形,貼上馬頭,再做了一個小人貼上,也做了一個會搖的小木馬,請學生玩一玩。

結果他們發現:怎麼這個小木馬光倒呀?“是呀,誰來幫幫老師?”我想他們求助。通過討論與試驗,孩子們用自己的方法解決了重心問題:在半圓的圓弧裏找一個合適的位置放上一塊橡皮,用雙面膠固定,小木馬終於在一定的範圍內搖來搖去了。聰明的孩子們又把這種方法用來爲蛋殼不倒翁等自制會搖的玩具的設置重心。“我們的玩具都能‘聽話’的搖了!”成功的喜悅綻放在每一個孩子的臉上,

當然,最高興的還是我。在這一節課裏,“自主、合作、探究”的課堂教學新理念得到了很好的貫徹,而且這種貫徹是無痕的,是學生自己要求的。通過近一年的課堂教學改革,學生們已經適應了新的教學理念下的教學方式,能夠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了。我希望這種學習方式能夠使他們對學習保持持續的興趣,希望他們這一代人能夠充滿創造熱情的走向人生之路。

小學美術的課後教學反思2

在課堂教學中,應留給學生更多的想象、創作、表現自我的空間。不能總是讓學生圍着教師轉,而是應讓教師引導學生去思考,順着學生的思維去開導、指導、輔導,讓學生自我發現、自我探索。儘量讓學生按照自己的想象去獨立創作,把自己內心的感覺表現出來。

教師也應因人而教、因思而導,分別根據不的同學生、不同的思維方式去輔導學生,去幫助學生拓寬想象空間。在指導他們如何練好基本功的基礎上,輔導他們完成構圖,顏色搭配等,最後完成一件能充分表現學生自我的作品。在教學過程中,既要教給學生新的知識,又要對學生服好務,這是一種傳統觀念的轉變,是本人對教學活動的一點認識和體會。

學生的知識增長了,說明我們的服務有了成果,這也是教學改革的目的之一。爲達到以上目的,我在多年的美術教學中深深體會到,在中小學生中開展藏書票創作活動,對培養孩子們的德育、美育有着良好的促進作用。可以從小培養孩子們在讀書的同時如何愛書、藏書,讓他們學會親手設計製作藏書票,不但培養了他們的動手、動腦能力,而且還培養了他們的審美能力和創造能力,從而提高他們的素質、促進他們的學習,使其全面健康成長。

經過教學實踐,我把藏書票的設計與製作作爲一個切入點,將其引入到了小學的美術教學活動中,作爲人文學科的美術教育,其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的美育、美學及審美能力,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和文化品位。

小學美術的課後教學反思3

一、導入:

1、教師展示地毯實物,讓學生認識並感受實物的美感。

2、讓學生說一說生活中在哪些地方還見過地毯,並說說地毯的顏色及作用。

3、展示各種地方的地毯,讓學生感受它們的美。教師再用一句:“同學們想不想把自己的房間裝飾上漂亮的地毯?”

二、新授:

1、展示教師自己製作的小地毯,讓學生欣賞,並說說製作的特點。

2、分組討論你喜歡的製作方法並想想有沒有更好的設計製作方法。

3、教師總結,提出作業要求。

三、學生分組合作,共同完成一塊大地毯。

四、學生作業展評。

以小組的合作把自己小組設計的地毯掛在教室的牆壁上,組合成一個大地毯,然後從小組中推選一位代表介紹和推銷自己組的小地毯。以教室的一面牆爲展版的形式,大家一起參觀交流,讓學生感受大家的再創造——大地毯。

教學中利用小組合作的形式,激發了學生的興趣,活躍了課堂氣氛,培養了學生的團結協作能力。充分體現了新課標中發揮學生的自主、協作的能力的指導思想。最後,全班學生拼成大地毯,其展示的效果很好。讓學生看到自己的勞動成果,爲自己的勞動成果而高興,大大激發了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在學生的作業過程中,如果讓做得快學生把作業先展示在預先準備好的大地毯上,隨時表揚有創新的學生,爲其他的學生作榜樣,督促學生速度。這樣氣氛、作業效果會大大提高。

小學美術的課後教學反思4

《刷牙》是一節“造型·表現”課,在備課時我感覺無從下手,到底要學生們學習什麼呢?在教參中的教學目標、重點難點並不明確。不能上成健康教育課,講刷牙的知識與口腔保健,但應該讓學生們在增強口腔保健意識的基礎上。利用刷牙這個特殊的角度啓發學生,能夠大膽地表現刷牙時的動作,激發學生創作慾望。

根據二年級學生年齡心理的特點,我在導入時設計了情景,爲小明想保護牙齒的好辦法,從而引出課題。再以小明的身份向學生請教問題,比如:一天刷幾次牙;正確刷牙的方法;刷牙用到的工具。一些簡單又充滿童趣的問題。學生回答的很好。

接下來,我設計了一起來刷牙這個環節,讓大家都來做刷牙的動作,仔細觀察刷牙時是什麼樣子的:張大嘴、手握牙刷把、小臂彎曲孩子們記下這種體驗,爲創作時人物動作的表現打好基礎。

最後,我精選了幾幅關於小朋友自己刷牙時的畫,注意引導學生繪畫時的構圖,人物的位置、大小,刷牙的動作,細緻的表現,人物與周圍環境的關係、色彩的搭配,以及創新等,孩子們在畫畫要時注意的有很多,只要有一方面比平時有進步,就算是小小的成功。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同學們通過回憶、對比觀察、師生互動,瞭解了刷牙的用具和正確的刷牙方法,能夠大膽表現刷牙時的動作,提高了學生記憶觀察能力,審美和表現能力,知道愛護牙齒,每天認真刷牙是好習慣。

小學美術的課後教學反思5

這節課,是人教版小學一年級下冊的內容。教材上提示學習要求是畫出圓形的蛋糕,然後用剪刀剪開,再排列、組合成新的畫面。上這一節課之前,我緊緊圍繞這一教學目標,力求做到目標突出,重點明確。能讓學生在一節課中學有所或,提高課堂效率。

我直接用生日的時候吃什麼進行課題引入,讓學生明白這節課就是學習與蛋糕有關的知識。知道了課題,然後就去一步步做。從蛋糕的樣式到裝飾蛋糕,到裝飾後把蛋糕用剪刀剪或者用手撕,把它們拼貼在有顏色的紙上,知識的傳授、語言的運用,盡力做到貼近學生。再有顏色的紙上還可以進行裝飾,這樣使畫面更生動。

一節課沒有太多華麗的語言,就是把最基本的要素提供給學生,啓發學生,讓學生自己去思考,去動手。整體看來,這節課的效率不錯,同學們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的不錯,大多都是畫好蛋糕用剪刀剪下來,然後拼貼裝飾。所以,也算是完成了教學目標。

我發現,一節完整的課需要教師課後付出很多努力,從教學環節的設置到教學目標的運用,從理論到實踐,從課本到課堂,每一環節都要精心準備,不能遺漏。

這節課也讓我明白,高校課堂的形成,是建立在教師和學生互相配合的前提下,發揮雙方的最大值。

上完這節課,我對低年級美術課堂又重拾信心,找到了感覺。我相信,在這條路上,我會慢慢的走下去。

小學美術的課後教學反思6

本課的教學對象是一年級學生,立足於低年齡段孩子的特點,在學科知識上沒有要求過高、過深,而是根據孩子的認知規律,在教學中側重於學生的動手能力及形象思維、感知能力。因此,在教學實施以中我學生玩吹泡泡遊戲爲學習導入,進行對圓形事物和常用色彩的學習。教師提示學生在玩吹泡泡時發現有什麼奧祕,找一找泡泡的形狀和色彩及飛在空中的感受。以吹泡泡的快樂感受爲話題,進入泡泡形狀與色彩知識及飛的感受討論與學習。以體驗拓印、畫、撕貼泡泡的不同表現方式爲學習活動的主體任務,教師提示可採用哪些方式來表現泡泡,引導學生選擇自己喜愛的方式來創作泡泡飛呀飛這一課題。師生間互動提出問題進行討論並予以解決。教師適當進行示範,通過參與、討論和示範,解決學生在創作中可能遇到的問題。

在遊戲中,學生學習真正具有了學習主動性。他們積極主動地探索、求知,生動活潑的發展,一改以往課堂的沉悶與單調,到處洋溢着發自內心的快樂及喜悅。教師則以一個大朋友的身份穿插其中,參與學生的討論、參與學生的思考、參與學生的遊戲,恰當地進行知識的傳授,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使學生在遊戲中獲得知識。

通過這節課,我得到的感悟是:在美術教學中應該多滲透、多進行一些生活、社會的多樣信息,讓孩子們在我們的教育、引導下,用真心去感悟生活,用真情去表現生活,用全部的熱情去擁抱生活!

小學美術的課後教學反思7

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實施合作學習,設定合作的主題,調動學生的合作興趣,培養學生的合作本事。

設定課堂的學習主題,教師引導學生小組共同完成課堂任務。以《春天的暢想》爲例,教師以朗讀朱自清的散文《春》,引導小組探討對於春天的暢想,播放舒緩的音樂引導學生遐想。小組共同交流對於春天的暢想,並以文字的形式記錄下來。

每個小組準備繪畫工具,共同商討設定如何把文字的記錄轉化成繪畫的形式,傳授一些繪畫的技巧,使學生在繪畫的過程中掌握必須的繪畫技巧,培養學學生的團隊意識。

引導和小組形式的結合,打破了傳統的以講課爲主的教育模式,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的主動性和學習的興趣被進取的調動起來,學習的過程中,培養了學生的團隊意識,增強了與他人交流的本事和自我的表達本事,灌輸學生的自主學習的習慣。

教學過程中,也難免會遇到一些問題,其中最主要的是教師如何引導學生和師生的配合。教師的引導決定着課程進展的情景,駕馭課堂的本事。怎樣控制課堂的突發事件,以及如何妥善的處理。

此刻一向在提倡“教師終身學習”的理念,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當總結和反思教學中的各種問題,做到不犯二錯。爭取再學習的機會,進取培養自身再學習的思想和習慣。

小學美術的課後教學反思8

《讓大家認識我》是小學一年級美術的第一節課,分爲兩課時執教,在時間的安排上比較充裕。第一課時主要是讓學生們互相交流,學會自我介紹給對方,開始創設了召開新同學見面會的活動情境,以畫自己的形式交流,學生反映熱烈。在交流中互相增進相互瞭解,融洽彼此感情。我採用學生作業當場反饋比較的形式,讓學生看看比比誰把畫面畫的大、飽滿,形象直觀地比較使學生髮現把畫變大的優點。學生通過塗一塗、練一練的繪畫實踐活動掌握了基本的色彩平塗方法和接色法,有的學生還有餘力,老師就鼓勵他們大膽變化,探索運用其他的方法和材料創意表現。

在本課中,我通過一系列撕、剪、貼、畫、說、看、玩等的學習活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充分調動學生動口,動手、動腦的能力,比如在“撕”後讓學生談談感覺,是想引導撕痕留下的立體感。但同時要注意學生年齡較小,練習速度不一,教師要根據不同情況給予指導。第二教師示範部分注意步驟,但色彩方面更需要大膽引導學生展開想象。最後要注意引導學生不亂扔廢棄紙屑,留住邊角紙料,備於以後的課程中使用。

在學生的互動過程中,有些同學表現的相當積極出色,而有個別同學表現的淡漠。如何調動這部分同學的積極性,讓每個學生都動起來,我想可以通過談話、做遊戲,與老師同學合作描繪等變現形式,激發其學習的主觀能動性,融入遊戲過程,在愉悅的活動中提高他們的觀察力,豐富他們的想象力以及口語表達能力。

小學美術的課後教學反思9

《彩陶》這節課是三年級課程中的河南地方課程,這節課是爲了參加美術學科方面“基於標準的教學設計”比賽而準備的。但是在備課的過程中我發現原本以爲可能會枯燥無味的內容竟然別有一番趣味,於是我在課堂上就講了這節課。果然,學生們也被彩陶文化吸引了並且創作出了很多優秀的具有彩陶風格的作品。

在課的導入環節,我出示了河南澠池仰韶村出土的一件彩陶作品,爲學生們介紹了彩陶的由來和種類。學生們都表現出了自豪感,想要對彩陶文化瞭解的更多更深入。在新課的講授環節,在彩陶造型分析上我讓學生通過欣賞雙連壺大膽想象這件彩陶作品的由來,學生們展開了大膽的想象猜測,有的說是表示男女結婚,有的認爲是部落結盟。我及時肯定並表揚了他們的推測。接着在彩陶圖案分析上我重點讓學生欣賞舞蹈紋彩陶盆和人面魚紋彩陶盆,這時學生已經開始自己想象了,他們對彩陶上的圖案進行了小組討論和合作探究,並不時爲自己的想法發出陣陣歡樂的笑聲,我也加入到學生們熱烈的討論中去併爲他們的想法鼓掌。

本來在創作環節我沒有對學生嚴格要求,我覺得只要學生在對彩陶文化的藝術審美上有自己的認識和獨特感受就行了,但是沒有想到學生的創作熱情很高,並且有的學生甚至自己創作出了非常獨特的造型和具有濃厚彩陶風格的裝飾圖案,在色彩的把握上也有正確的理解和表現。通過這節課我認識到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非常重要,在今後的課堂上要多進行這樣的課,培養學生創造美的願望。

小學美術的課後教學反思10

面具一課屬於“設計·應用”這一學習領域,本節課的教學目的主要是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集體合作的精神。所以本節課主要從導趣、導思、導練三個方面進行教學結構的安排。

美術課首先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開始,所以在上課的一開始首先讓學生欣賞老師帶來的面具來激發他們學習美術的興趣和創作面具的慾望;其次通過多媒體課件向他們展示豐富多彩的面具,讓他們直接通過視覺感官去感受、去思考、去發現面具的藝術特點從而適當地運用在他們接下來的面具製作中;同時爲了培養學生的質疑精神讓他們對老師帶來的面具進行大膽地評價,指出其中的不足之處。

當然這一節課還存在許多不足之處:首先由於學生的動手能力不是很強,作業的進展過程較慢,導致在時間的安排上有點倉促,特別是在最後的作業展示這一環節中缺少了學生自評和學生互評這一重要環節;其次學生在作業過程中呈現出有部分同學缺少相互間的`合作精神,在以後類似的教學中一定要給予強調;最後在教學的方法上還可以根據不同的班級、不同的學生進行靈活多變,以適應學生髮展的需要。

通過這一節課讓我進一步意識到在“設計·應用”這一學習領域中,不但要營造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作慾望,促進他們對美術學習的喜愛以及動手能力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如何培養學生形成一定的設計意識和創新的精神,從而提高對周圍環境的審美評價能力,進一步激發學生美化生活的願望。

小學美術的課後教學反思11

我考慮到小學生的實際能力、比較能力和概括能力都;比較差,用“對比法”有是第一次。“對比法”是小學美術教學中經常用的方法,也是小學美術教學中培養形式邏輯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的一個重要內容。

在備課時我認定教學中要強調對比什麼,怎樣比,對比的結果和實踐過程,條件的變化存在哪些因果關係等。根據教科書我設計瞭如下流程;先導入討論,說說在你們飲食生活中都品嚐過哪些酸、甜、苦辣的食物呢?根據學生的回答,利用學生的基本形來表現這五種調,味,這時指導學生用對比的方法依次比出他們所具備的形象來,爲了能讓每位學生能夠更準確地表現“五味”來,可繼續讓學生做做肢體語言方面的對比實踐來。

具體實施下來,整堂課有條不紊。在教師的指導下教學目標完成了,學生學會了在對比實踐中通過對比獲得了設計結果,並推斷出了設計結果與對比的關係,但學生們卻始終處於不溫不火的狀態,我想這節課的不足之處是沒有根據孩子的心理特點安排教學,沒有充分調動他們主動學習的積極性。

最後,我採用了遊戲比賽導入,每四人一組在事先畫好剪好的空瓶中分類裝入“五味”。一下子激起了全體學生的興趣,我讓學生親口實踐並交流自己是如何做的,然後引出課題,猜猜怎樣來表現人物的面部表情。接下來放手讓學生通過“聞”“嘗”用肢體語言或口頭描述甜、酸、苦、辣、鹹五種味道給人的味覺感受,鼓勵學生主動、大膽的進行了圖形的聯想,充分發揮了學生的創新意識,

小學美術的課後教學反思12

美術可以陶冶人們的情操,給人以美的情趣和藝術的薰陶。美術課對於培養學生感受、理解、評價各種美的能力,促使學生全面發展,具有特殊的作用。我們小學美術教師必須對美術課高度重視。要想使每個學生都學好美術這門課程,首先要培養學生對美術的學習興趣。美術教學活動要富有趣味性,學生參加起來纔有主動性和積極性。我發現融音樂性、知識性、趣味性爲一體的遊戲,更能激發學生的激情,以及他們學習美術的興趣,讓他們在愉悅中不知不覺地掌握所學的知識,使美術教學變得更加生動、有趣,從而使學生對美術產生濃厚的興趣。

同時在美術課堂教學中,進行“小老師教學”,讓學生體驗做“小老師”,能爲學生創造開放思維、自主表現和創新表演的時間和空間。在教學中,我鼓勵學生利用自己的優勢,運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創造性地學習,自主的探索和實踐,在體驗中獲得知識,提高綜合素質。教師也可以運用多種方法與學生一起活動並體驗審美帶來的愉悅和成功感。當學生要做“小老師”了,要把別人沒看過的作品展示出來,或者要把別人看過的作品講清楚,要把自己對內容的理解告訴同學,這對於學生來說,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這樣學生在教和學得過程中的積極性提高了對美術課的學習就更認真了。

小學美術的課後教學反思13

三年級的學生,對於生活中的一些事物有了大致的瞭解。每一節美術教學課堂中,那些有趣生動的形象是引起學生直接興趣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促使他們形象思維發展的主要意象。但是學生作畫只憑頭腦中記憶的表象,往往大略地欣賞對象後,有大概的記憶,就開始作畫。在平時,我提倡、引導學生有目的地進行觀察,也會穿插一些景物,人物,靜物的寫生課,針對其形狀、顏色、結構、姿態等,更好地認識客觀事物。因爲,觀察能力的提高在於鍛鍊,經常有目的、有意識的觀察,其觀察能力自然會得到提高。

常言道:“眼明手快、心靈手巧”這足已說明技能與感知、觀察、記憶、思維等關係密切。在教學中,我也鼓勵和引導學生想象,設置情境等手段,激發學生打開廣闊的想象思維空間。在創作課上強調每個學生都要表現自己對生活的獨特感受,在構思過程中,最爲忌諱就是雷同。所以在課堂教學上,我讓學生敢於超越自我;讓學生根據自己對事物的觀察、圖畫資料等進行組合畫面或添畫環境、情節的再造現象,我也儘可能地給他們提供豐富的形象資源。在有些課程我嘗試着做畫結合。

學生天性愛玩,讓學生在玩中培養感性認識,實現自我表現的願望。在《美麗的孔雀》一課,在畫孔雀之前,讓學生通過對楊麗萍《孔雀舞》的欣賞,進一步的認識舞臺上“孔雀”的造型,其次通過摺紙讓他們觀察到了孔雀較概括的形象及特點,在這些基礎上再讓他們展示自己對孔雀的認識,描繪孔雀的造型等。

小學美術的課後教學反思14

《畫夜景》是小學人美版美術教材第四冊,第16課。屬於造型表現學習領域。本課是以“夜色”爲主的創作畫。教學意圖是,促使學生髮現和捕捉美麗夜景的特徵,體會美的景象,培養學生的記憶力、想像力、創造力的造型表現能力,以及熱愛生活的情感。在引導環節,根據二年級學生的特點,我選擇同學們都很熟悉的北京故宮,通過白天和夜晚體會不同,初步感受夜景的美。教學中提問:“比一比,白天和夜晚的景色有什麼不同?”學生通過對比,對夜景表現出濃厚的興趣,達到了預先的設想。

趁着引導環節已調動起來的興趣,我又展示了三副圖片,讓學生從自己熟悉的,甚至司空見慣的景物中發現美,從而感受生活的美好。教學中,學生對熟悉的景物不時的發出讚歎聲,看到煙花,更是歡呼雀躍,我心中暗喜:目的達到了!接下來就到了知識環節,以問題“爲什麼煙花只在晚上放呢?”引導學生思考,感受顏色的深淺對比。自我感覺這樣的過度很自然。學生也很容易就想到其中的原因。雖然表達未必很精確,但對二年級的孩子而言,已經很不錯了。

對學生作品的欣賞力在拓展學生的思路,我有意選擇了同齡人的畫,意在減少學生的心理壓力,更具指導性,學生易於接受,在教學的過程中,如果再強化和提煉一下可能會更好,如:背景用深色表現時,色彩也是很豐富的,感覺強化不夠。

小學美術的課後教學反思15

從課堂上學生的作品展示來看,這節制作紙手帕是成功的。學生的感悟能力和創新能力都出乎我的意料。

在上這節課前,我做了很多的準備活動,嘗試各種紙材的摺疊染色效果,我發現生宣紙在染色乾透後色彩會變淡,而皺紋紙吸水性較差,紙面不平整的缺點,就想到了用餐巾紙試試,不料效果非常好,幹後色彩絲毫沒有變淡,再說餐巾紙在學生身邊隨處可取,失敗了還能反覆嘗試,所以我讓學生多帶點餐巾紙和少許的生宣紙。

在讓學生了解紙手帕的步驟有哪些時,我採用了與學生一起合作演示的方式:首先我很隨意的拿出一張紙巾摺疊了幾下,請一位學生上臺隨意用彩水染制。通過明顯的分工,學生自己得出結論:先折後染。

爲了啓發學生有哪些折法時,問學生除了老師折的這種方法外,還有其他折的方法嗎,學生分組討論折的方法並試着摺疊。有的學生反映非常快,說:老師,不用折可以嗎?我直接把餐巾紙的當中和兩端用手捏緊,這樣也可以染出很好看的花紋的。我向他豎起了大拇指,他很開心的製作起來並且做的很認真。其實這學生已經把後面一部分的扎染、夾染的製作方法在製作紙手帕中很好的運用了。

我認爲在美術課中,學生具備一定的自學能力後,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探索新知識,以利於開拓學生的思路,這樣的效果我想應該會更好一點。

小學美術的課後教學反思16

這是一節瞭解色彩基礎知識的課程,第一個教學目標就是使學生理解色相環上距離近的顏色就是鄰近色;第二使學生體會到鄰近色搭配組合都是和諧的。

欣賞——貫穿教學新授環節,本課中欣賞色彩和諧的圖片,自然而然地引導學生逐步地在欣賞中產生興趣、理解新知並掌握新知。經過本課教學實踐看也的確取得了這樣的效果。

首先,用幻燈片播放的幾幅色彩和諧的圖片,使學生感受到色彩和諧的美,在學生欣賞過程中學生被美麗的圖片深深地吸引,達到了我這一環節的目的。也自然地過度到下一環節——分析圖片爲什麼會給人舒適,和諧的感覺,即理解什麼是色彩的和諧!其次在第二環節,通過欣賞向學生說明和諧的含義和感受。圖片整體的和諧效果的欣賞,學生感受到色彩和諧的圖片看着使人很舒服、很美!那麼這就是和諧,學生真切地體會到色彩和諧的含義;接着把色彩和諧的圖片放大,學生直觀地分析出和諧的色彩是由相鄰顏色構成的,那麼這些相鄰的顏色就是鄰近色,而且通過觀察學生真正理解了鄰近色構成的畫面都是和諧的。

總之,欣賞貫穿整個新授知識的環節,直觀明確,尤其是電腦無限放大圖片的簡單功能在分析色彩時卻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放大分析圖片的色彩是本節課最簡單有效的手段,也是本節課一個亮點,是最成功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