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孩子學習》讀書心得體會範文(精選3篇)

學識都 人氣:2.93W

當我們經過反思,有了新的啓發時,就很有必要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能夠讓人頭腦更加清醒,目標更加明確。到底應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向孩子學習》讀書心得體會範文(精選3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向孩子學習》讀書心得體會範文(精選3篇)

《向孩子學習》讀書心得體會1

有幸拜讀了《向孩子學習》一書,本書由61篇家人、教師互動與成長的感人故事,每個小故事其實它就發生在我們的身邊,只不過我們沒有去關注。這裏面的每個故事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個故事中的小主人公,都讓我驚歎,驚歎他們的另一面是那麼得精彩,而這精彩的一面,正是我在生活中忽視的,也是我在教學活動中尚未體會到的。

一本看似平淡的小書,卻以大量的事實,向我們描述了20世紀末中國社會在代際關係或文化傳承方面出現的“驚心動魄”的變化:人高馬大的父母在小孩子的指點下“怯生生”地打開電腦、移動“鼠標”,或學富五車的大學教師、新聞記者被自己上小學的不起眼的孩子問得“一愣一愣”的……《向孩子學習》是本親子教育系列的書,同時也是本執教者必讀的書,它挑戰傳統的兒童觀、成人觀、教育觀、學習觀及文化傳承觀,提出了“向孩子學習,兩代人共同成長”這一極具震撼力的口號。

看完這本書,我感慨頗多。我們應當承認,在今天的社會中,兩代人都面臨着社會化的問題。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無論是遇紅燈時是否遵守交通規則、乘電梯時是否愛堵在門口,還是在升旗儀式上是否唱國歌、吃完快餐後是否收餐盤,還是便後是否沖廁所、在網上是否說髒話,等等,可以說幾乎每個用來教育未成年人的道德細節,都可以同時用來教育成年人自己。假如以這些道德細節爲標準,在未成年人和成年人當中開展一場行爲規範競賽,我們將十分尷尬地發現,獲勝者未必一定就是成年人。雖然成年人是教育者,未成年人是受教育者,但教育從來都不是絕對單向的活動,成年人教育孩子講文明、講道德的過程,同時也是成年人自我教育的過程,是成年人向孩子學習文明和道德的過程。孩子們從書上學到了很多文明禮儀和道德規範,同時,他們也會把這些禮儀和規範當作一面鏡子,用來對照大人們的言行。成年人希望未成年人做到的,未成年人同樣希望成年人能夠做到,這是一個互相教育、互相感染的過程,是一個共同參與、共同提高的過程。對孩子而言,這個過程應當意味着更多的快樂和更健康的'成長,對成年人而言,則意味着更艱鉅的挑戰和更沉重的責任。

我不禁想起了前些時間看到的一則新聞,在公交車上,有個青年把手伸向另一個人的口袋,其他人都不做聲,只有一個三四歲的小姑娘大聲問媽媽:“媽媽,你看,那個叔叔爲什麼把手伸進了別人的口袋?”小姑娘清脆的聲音引起了車上很多人的注意。小女孩天真的童言道出了小偷所有罪惡的祕密,也道出了當下社會道德滑坡的所有恥辱,扯下了成人社會所有的遮羞布面對那個女孩,我們所有的成年人該怎麼想,該找個地方痛哭一場,還是該找個角落懺悔一番?我不禁自問:孩子的這份純真我還有嗎?

模糊記得孩提時,也曾這麼天真,也曾這麼純真。簡單的思考問題,簡單的生活,簡單的用一顆純純的心來對待每一個人。孩提時的我們,就像一張白紙,一片空白,沒有受到任何的塗鴉,所以思考問題的方式,往往比較單純,往往想的比較簡單,但是隨着年齡的增長,閱歷也一天天豐富起來,受到各方面的影響也越來越大,此時,思考的模式就變的複雜了,沒有那麼單純,沒有那麼簡單。思考一個問題,我們會想前想後,我們會顧左顧右,我們會考慮到問題周邊的任何一個小細節,我們會設想問題產生的後果,我們會……瞧瞧,解決一個問題,竟然需要這麼多工序,有時顧多了往往會有事與願違的結果。所以有時純真點,簡單點未償不是一件壞事。

現在的我們長大了,腦子複雜了,思維空間大了,但往往卻丟掉了寶貴的純真。還記得《國王的新衣》嗎?那些愚昧的大臣們,那些膽小的百姓們,明明知道國王什麼都沒有穿,但是個個都不敢言,只有一個孩子喊着;“國王怎麼什麼都沒穿。”一個純真的孩子,導出了事實的真相,說出了大多數人不敢說的內心話,像這個孩子一樣的純真你還有嗎?

有些東西我們本都擁有,是我們沒有好好珍惜。或者在我們還不懂得珍惜的時候,就已經在不知不覺中把它們遺失了。當多年後的某一天,我們想起了它們,才意識到那是多麼難能可貴的珍寶,而這些珍寶,卻已經永遠地離你遠去了。

縱觀天下,假如我們看見了一個竊賊在偷其他人的錢包,又有幾個血性的漢子會挺身而出?而假如挺身而出了,又會有幾個法學家站出來說必須在竊賊的刀架到脖子上之後,血染刀刃了再出擊纔算是正當防衛?

一個小女孩的無忌童言,竟像炸雷一樣在中華大地上炸響,不知人們聽到了沒有?

向孩子學習是一種境界,同樣是一種靈感。我們應該珍惜:因爲孩子使我們擁有了幸運,才成爲了師長;我們應該感激:因爲孩子使我們能共享歡樂,才理解了生活。向孩子學習!讓我們滿懷着珍惜和感激來學會傾聽、學會溝通,以幸福與好奇的心情,小心坦然地到孩子發現的新大陸,一起分享同孩子共同成長的欣悅和驚喜;相信我們會在這無比美好的時光裏,看到孩子們燦爛的笑臉,感到自己的進步。孩子的智慧是無限的,他們會告訴你,雪融化後就變成了春天,世界上最神祕的地方是北緯30°上下,今年最流行什麼顏色,什麼遊戲你應該怎麼玩等等。

《向孩子學習》一書,形象生動,卻令人深思,向孩子學習,家長和教師應該如何處理其中的種種關係,是不是在學習的過程中會失去自身的威信,使自己在孩子面前說話沒有分量,孩子不再相信家長和教師的話?向孩子學習,學習些什麼,如何去學……這種種問題同樣值得我們去思考。

《向孩子學習》讀書心得體會2

孫雲曉老師的《向孩子學習》裏“尊重孩子、瞭解孩子、相信孩子、賞識孩子、解放孩子”時時縈繞在腦際。近段時間在用心聽一首歌:黎明的《向孩子學習》。是香港聯合國兒童基金委員會主題曲?歌裏唱道:“學會不加裝飾的製造句子,學會不必兜圈的表達意思,學會不修篇幅的蘊釀構思,學會簡簡單單將快樂透支,學會歡歡喜喜的積善佈施。“在書中,在歌裏,孩子就是天使,就是老師,就是純潔無暇的玉。

掩卷細思,才猛然發現回首古今中外似乎很多大家都和孫雲曉老師的想法一樣。所謂童心?其實是人在最初未受外界任何干擾時一顆毫無造作?絕對真誠的本心。如果失掉童心,便是失掉真心。失去真心,也就失去了做一個真人的資格。而人一旦不以真誠爲本,就永遠喪失了本來應該具備的完整的人格。冰心、泰戈爾把一生的重要時光都獻給孩子,孩子給了他們靈感,給了他們無窮的詩意激情。大家們如是,我們呢?我呢?作爲一線上的教師,我一直都覺得孩子總是懵懂無知的、孩子總是調皮任性的,孩子總是要我們大人來調教、來指導、來教育的。曾幾何時,我們成人都在以居高臨下、自以爲是地企圖同化、統一孩子的思想。急功進利而又心甘情願地將孩子送上“爲了考大學而考大學”的獨木橋,滿懷焦急地希望孩子的身上結出自己想得到卻未曾得到的果實。靜下心來,仔細觀察,耐心傾聽,我們會驚奇地發現每個孩子都是如此的與衆不同。就像那世上的樹葉一樣獨一無二,他們個性十足,卓爾不羣,思維活躍,舉止大方。在我們驚訝之時,家裏的各種電器卻在不知不覺地被孩子操縱自如。

在我們茫然之際,時尚的色彩和風姿也早已於孩子間流行。因此,捫心自問,我們真切地感覺到:在知識的快速掌握應用和創新方面不得不自愧弗如。應該加油的是成人——這羣長大的孩子,值得我們學習的卻是那羣未長大的成人——孩子們。“我們要跟小孩子學習?不願向小孩子學習的人,不配做小孩的先生。”教師也許不再是做知識的傳播者?因爲孩子們有相當多的信息來源?甚至超過了教師。

教師應放下架子、蹲下身子和孩子說話,和孩子成爲一個平等的主體。這也是一個互相教育、互相感染的過程。是一個共同參與、共同提高的過程。從這樣的一個角度來看,教育不光是一種培養,更是一種保留。留住某些與生俱來的品質,而不是削弱和扼殺它們。當孩子突然有問題要問時,切不可隨心所欲地回答。當孩子快樂得手舞足蹈時,切不可因自己心緒不佳而叱責,當孩子滿足於遊戲和點心時?切不可把他當作小寵物而輕視。當孩子要求你陪他玩耍,切不可推三阻四心不在焉……

《向孩子學習》讀書心得體會3

初次拿到孫雲曉的著作《向孩子學習》,我和大多數人的觀點一樣,心裏想當然的認爲:兒童有什麼好理解的,有什麼可發現的,他們那點兒事,一目瞭然。再說我們大人們,畢竟比兒童高明多了,還需要向他們學習嗎?可是,讀了著作的一部分以後,我深深感到:自己的認識是膚淺的,自己的認識是錯誤的。

很長時間以來,很多學校教育以升學率爲本,關注的只是那些所謂的“尖子”和"精英",是面向少數人的教育。這樣的教育,是對人的漠視,是“目中無人",大家關注的只是眼前的利益,很少去考慮長遠的發展,更談不上培育有益於孩子終身的生命機能了!這樣無形中是按部就班地把孩子固化成了一部強大的考試機器。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臺梭利在《兒童教育》一文中指出:“像所有別的人一樣,兒童有着他自己的人格,他自身具有創造精神的美和尊嚴。”而現代教育的錯誤在於經常注意的是兒童的明天,他將來的生活,現在從來沒有被嚴肅地考慮過。

教育家盧梭認爲:兒童期是個體生命發展的重要時期,其中的意義不僅僅是成人生活的預備,兒童應該享受大自然賦予的童年生活。只有經過這樣的階段,兒童身心的健康發展纔有可能,兒童的現在和將來是一個連續髮屋的過程,教育不應該爲兒童的未來犧牲兒童的現在,而使他們受到各種各樣的束縛,應該重視兒童的現在。

孫雲曉是一個兒童工作者,她牢固樹立了一個兒童工作者的職業倫理,熱愛兒童,尊重兒童,以兒童爲本。讀他的作品,我從中深切地感受到:他對青少年兒童的信任和關愛,感受到他對當代教育深深的憂慮和反思,更能夠領悟到,他理論上深刻的極其獨有的思想魅力。他在文中所提出的問題,大多是我們家庭,學校,孩子父母身邊的,甚至是我們每日每時都會遇到的。他所做的分析,也都是我們熟悉的,貼近我們所思所想的。他給予的指導,是我們能夠做到的,是生動具體的。

本着對兒童的信任,關愛,負責以及虛心的向兒童學習的想法。我將認真地閱讀這本書。緊跟孫雲晚,去進一步瞭解兒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