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學習心得體會(8篇)

學識都 人氣:1.94W

當我們受到啓發,對學習和工作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時,不妨將其寫成一篇心得體會,讓自己銘記於心,這樣能夠給人努力向前的動力。一起來學習心得體會是如何寫的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孩子學習心得體會,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孩子學習心得體會(8篇)

孩子學習心得體會1

在獨生子女越來越多的今天,孩子的培養和教養問題是很多家長關心的問題。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能培養出健康、聰明、樂觀、優秀的寶寶。也爲此花費了很多的心血。在依靠發達的網絡、電視等媒體獲得了很多成熟經驗的同時,也結合自己孩子的特點總結了些方式、方法,積累了些心得。以下是我在孩子成長過程中逐步探索和獲得的一點體會:

1、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意見,給他們發表意見的機會。

我的一些朋友和同時和我聊天時說,他的孩子在早上去幼兒園的時候,想帶一個玩具去幼兒園,可總是不知道選哪一個,沒有主見,我對這句話印象特別深刻,所以在我在很多時候,會特別注意鍛鍊他要有自己的想法。在與他相關的事情上,我經常詢問他的意見,讓他發表看法。一般他自己的事情,比如:選擇書、衣服都是聽他自己的意見。在一些日常事情上,有時故意給他一個範圍選擇,讓他幫助挑選,當他的意見被我們採納時,他會很高興。

2、對待孩子的哭鬧要採取理性的態度。

現在的孩子由於集“萬千寵愛於一身”,往往很任性,所以在自己的要求得不到滿足時,經常採用哭鬧的辦法解決。在我們家,對於孩子想要的東西,如果我們認爲不應該答應的情況下,往往不去理睬,讓他哭鬧,這樣他往往一會兒就停止了哭鬧。然後主動和我商量一個折中的辦法。所以我總是告訴他;哭鬧是解決不了問題的,很多東西不是我們想要就能得到的,當然,有些話他現在未必理解。

3、不能凡事順從孩子,也要說“不”。

我一直認爲,當孩子存在一些缺點時,是我們最初給了這個缺點一定得發展空間,爲什麼這樣說呢?比如有一些事情的發生就證明了這點。一次我帶孩子去超市買東西,然後他要買兒童飲料,我也沒在意,就同意了。結果以後每次去那個超市,他就要買吃的。反覆幾次以後,我不再同意他的要求。在一次大哭以後,這種事情再也沒有發生。現在每次到超市,他也經常選擇自己愛吃的東西,作爲父母我們往往會限制他。因爲孩子選擇東西無非是糖類或零食,所以我每次都讓他在所挑的東西里面選一樣最想買的,其餘的東西放回去,等下次來的時候再買。這樣,他也養成了習慣,從不爲此而哭鬧。

4、身教勝於言傳。

“身教勝於言傳”這句話我們都特別熟悉,將這句話應用在培養和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其實是非常重要的。因爲孩子在很小的時候,他就要模仿大人或者周圍熟悉的人說話、做事的神態和語氣,所以在平常生活當中,當我希望孩子在某一方面做好時,我自己也儘量在哪方面做得更好,爲他樹立一個榜樣,比如過馬路不闖紅黃燈,吃東西不挑食。

以上只是過程中的幾點體會,在今後孩子漫長的成長道路上,隨着他年齡、閱歷的增加,周圍環境、接觸點人、事的變化,無論是他本人還是我們依然會遇到很多問題。作爲父母,我們更多的希望他健康、快樂、懂得感恩,將來能夠成長爲對社會有用的人。

孩子學習心得體會2

感謝老師給我們這個機會和各位家長學習,說實話,今天老師讓我們談教育學生的心得,我真不知從何說起,我的孩子在班裏不是出類拔萃的,我真的覺得沒什麼經驗。我覺得自己在教育孩子方面也存在這些問題,就讓我們互相取長補短,多多學習吧。

首先,我們要感謝這幾年來各位老師,特別是升入五年級之後李老師、高老師和劉老師的教育、培養和照顧,沒有老師們的付出,就沒有女兒的今天。我代表我們全家謝謝老師們!

其次,給孩子營造一個安靜、良好的學習氛圍,同時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在家裏,孩子學習時,儘量保持安靜,不打擾孩子,家長千萬別看電視、上網遊戲、聚打麻將,這樣可以避免孩子產生父母可以休閒而她還需學習的心裏落差,從而消極。沒有了學習的主動性。我女兒學習的時候,我們也看看書,哪怕烹飪種花養魚之類的書籍,甚至可以洗衣服,清掃衛生等家務活。潛移默化,學習就會成爲一種主動需求,養成良好的習慣。孩子的作業一定要有個良好的完成習慣,放學後可以在外玩一玩,但不要時間長了。由於在校時間長了,他們也有拘束感,放學後緊接着回家就寫作業,他們會感覺太緊張,也有壓力,甚至厭倦。孩子本身貪玩,自控力差,家長必須做好引導,提醒讓孩子自我監督。放學後如小鳥出籠,讓孩子撒撒瘋後再回家寫作業效果會好點,寫作業時儘量持續做完,不要做這又做那,比如做着作業,吃點吧,喝點吧等等,這些都會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第三,家長是孩子在家裏的主心骨。在家學習的時候,我們切不可先灰心,即便是灰心,也不可在孩子面前表現出來,家長要一直堅信,自己的孩子就是可以成功的。女兒上三年級剛開始的時候,讀書害羞,不張嘴,而且發音不準,我們就鼓勵她,給她做示範,領着她讀。幾次之後,她就放開了,張嘴大聲讀。我們還告訴她,我們也有好多單詞不認識,要她學會好教我們。這樣她的信心就更足了。

第四,一定要激發孩子的興趣,並且要注意鼓勵她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有的學習的內在動力都來源於興趣。我女兒好奇心很重,總是問這問那的。可是如果不注意鼓勵,孩子對學習的興趣會逐漸淡化。所以我們兩個人都要對孩子的問題認真思考,不清楚的可以百度一下,再講給她聽。有時候看到她迷茫的樣子,我們也很自責(準備的不充分)。我們很多時候都望子成龍,盼女成鳳,所以就會不顧孩子的感受,給孩子過多的壓力,又讓孩子學這個,又讓孩子學那個,除了老師佈置的家庭作業以外還要再加一些練習,考試老想讓孩子考雙百,錯了之後非打即罵。所以,我女兒有一段時間寫作業磨蹭,我們就慢慢的問她,是什麼原因,可以給她一些選項。最終,女兒承認是怕多佈置課外作業。所以,我們一直不給她佈置過多的課外作業。

第五,注重對女兒的感恩教育。要刻意引導孩子要學會博愛、寬容、感恩,學會愛他人。我們讓孩子感恩每位教導她的老師,愛老師,尊敬老師。愛老師,孩子會喜歡上老師的課;尊敬老師,在課堂上他會認真聽講,課堂效率才能高,知識掌握的牢固。感恩父母,讓她知道爸爸媽媽的不容易,知道艱苦樸素,知道不要攀比,知道分擔家裏的家務等等。

最後,我想說,陪伴是最好的家教的方式,跟孩子一起成長會有無窮的樂趣。

囉裏囉嗦的說了這麼多,以上是我一些粗淺的心得體會,不足之處,敬請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孩子學習心得體會3

參加完講師班已經過了10天了,一直拖着沒寫收穫,其實是因爲收穫太多了,不知從何開始。而且我也一直在"存"着那些感受,存着知道嗎?那些當下實實在在的感受都在生活中不停的滋養着我。

我特別想把那些深刻的感受寫下來,所以我需要特別的安靜,讓心回到那個當下,再重溫那個感受。

想了想,其實收穫最大的是還是自我療愈的部分,這一部分最觸動我心靈,課程是通過體驗式活動和冥想,讓我看到了自己內心深處的一些東西冒出來。

一、在那些活動裏,我"看"到了自己

1、在四目相對裏,我看到愛、尊重、平等與接納在自我介紹環節中和豔嫦的四目相對,當我在說:"我是美鳳,我想你會覺得我很年輕"時,我看到她一直注視着我,眼神裏沒有任何漂移、躲閃,有的只是定定的、安靜的,那麼的認真、專注的看着我,讓我感覺到了平靜、接納、深深的尊重,當她介紹自己說:"我是陳豔嫦,我想你會覺得我很老了爲什麼還來學習"時,我的眼淚已經溼潤了,隨之淚水也涌了出來,我很自然的擁抱了她,靠在她的肩膀上很想痛哭一會,她也只是靜靜的抱着我,讓我感受到她在靜靜的等待。

那一刻,我不知道我是被什麼觸動了,也許是從小到大,從來沒有被一個人這麼深深的注視過,那一份尊重與欣賞,都深深的被觸到心靈了。

很多時候,我是不敢一直看着一個人的,尤其是我喜歡的人,暗戀的人或者敬仰的人,如果對方一直看着我,我一定馬上回避,那些天,我就注意到我有意在迴避石瓊投之過來的眼神。

其實從小到大,我就沒敢看我父親的眼睛,看他的時候,我感受不到愛,而是恐懼、害怕,所以我想逃避。那個高高在上的爸爸,所傳遞的出來的是威嚴,是不可觸犯的規則。

這樣的整理過程,竟讓我找到了最根本的原因是害怕與爸爸四目相對,生活中的其它人不過是一種投射罷了,所以,我一定會用更溫柔的眼神去看我的孩子,讓她在我的眼睛裏看到愛、尊重與平等。

2.在療愈內在孩童的那段冥想裏,我看到自己獲得愛的模式。

在冥想裏,我看到了童年最早的一段畫面,在這之前,我一直認爲那個畫面是多麼美好,一直認爲爸爸是多麼愛我,我也是感覺多麼開心和滿足的。但在冥想中,卻出現了另外一種截然不同的感受。

畫面中出現了一個小女孩,差不多7歲左右,小小的身體,坐在一間堆滿着產品(幫別人代加工的工藝品)的房間裏,爸爸和小女孩說:"你把這些做完後,爸爸就給你買一件裙子",在那個年代裏,有一件裙子簡直就是奢侈品,所以小女孩第一反應就是太高興、太滿足了,覺得爸爸太愛我了。

當爸爸說完離開後,小女孩坐在那裏面對着這麼多的產品開始發愁,感覺到自己很辛苦,需要付出好多才能得到那件裙子,才能得到爸爸的愛。

於是,我也好心疼那個小女孩,眼淚不自覺的流了下來,後來我邀請她過來,想要擁抱她,可她卻一直蹲在那個角落裏不過來,只是用不安、懷疑的眼神看着我。

我更加用力的呼喚她:"美鳳,你過來吧,我抱抱你!"

不知道過了多久,我們相擁在一起,我終於和那個小美鳳擁抱在一起,那一刻我已經淚如雨下,我心疼那個小美鳳,那麼小的身驅,卻要做那麼多的產品,才能得到爸爸的愛。

冥想到這兒就結束了,我終於明白爲何在成長的過程中,我總是要那麼努力,付出那麼多,一切都要做到最好,是因爲不這樣做,我怕我得不到認可、得不到愛,原來我所做的一切都是爲了得到愛。

付出和愛是2碼事,愛本來就存在,不需要那麼努力那麼辛苦才能得到愛,不管你是好的壞的,我都愛着你,我想以後在給孩子愛時,我要讓她知道,愛隨時都在,不要費盡心思才能得到愛。

3、在心的療愈的那段冥想裏,我看到自己與LG心的距離。

在上午的活動中,先是找一個夥伴對吼,把積壓的情緒發泄出來,然後面對面坐着,想像對方是那個曾經"傷害"你的人,當時我想到了LG,說的時候,我又再一次淚如雨下。

冥想中,我把手放在心的位置,我感受到了心傳遞出來的熱量,這還是我第一次這麼認真的用手觸摸心,她是那麼的溫暖、柔和。然後我邀請了那個"傷害"我的人—LG來到我的心這裏,可是整個過程中他一直停留在我頭腦的右上方,怎麼都沒辦法走到我的心這邊,我在看着他,他也在看着我,但都沒有任何行動。

現實生活中也是這樣,我清楚的看到了我們彼此間心的距離,我卻沒法有更大的力量向前,好吧,就暫且停下來休息,看看吧。

二、全然的接納、自然的流動,允許一切的發生

之前我參加過很多培訓,大部分的時候,感覺整個場域裏的中心點是講師,幾乎所有的能量都在講師身上,可這一次培訓時,我感覺到我們學員彼此間愛的流動,彷彿這個能量均勻的分散在每個學員中間。

在這2天裏,大家敞開心扉,不管是開心、難過、羞愧、憤怒、不好意思、委屈,我們都可以表達,而這個場域裏每個人都全然的接納和被接納,沒有評判,沒有建議,沒有笑話,有的是彼此間尊重與理解。

石瓊老師自己也特別的敞開,分享自己成長過程中碰到的點點滴滴,對我來說可能會有一絲難以開口的羞愧感,可她那一份放鬆、自然的描述,讓我看到原來一切都是被允許的,石瓊自己就是一個活生生的榜樣,她都走過了,我們也一定可以的。還有如其老師敞開的胸懷,彷彿那個大大的擁抱一直在空中擁抱着每個人,讓我們感覺到溫暖,在他那兒沒有什麼困難是不能被解決的。

原來所謂的接納和允許一切自然的發生是這樣的,感受到的比聽到的來得更真切,更觸動。

三、我是足夠好的,我是值得被愛的。

課上做了2個活動:"搶"來的愛與"創造性流動"的愛以及"送禮物",

剛開始一聽說要搶椅子,有人會坐不到椅子的,在前2輪時,我一點也不擔心,覺得肯定會有椅子的,而確確實實是這樣的,無論我怎麼走,都會有椅子坐。後來,隨着椅子數量的減少,我開始猶豫着要不要向前走,如果向前走可能就不會靠在椅子那了,有可能就坐不到椅子了。就在我猶豫的時候,音樂突然停了,這一次我沒有搶到椅子,不過好像也並不覺得失落。

在第二輪的活動中,椅子減少了,可是爸爸媽媽的愛還會在,所有人都會有位置坐的。這一次,我更加的不着急走了,反正都會有愛的。

可是我發現我既不想坐在椅子上讓別人坐在我腿上,但也不敢輕易的坐到別人腿上,怕別人承擔不了。

後來在送禮物的環節中,我時常想不出來要送對方什麼禮物。

通過這三個活動,我深深的感受到自己有一種覺得自己不夠好的信念。

我不敢欣然接受別人對我的好,比如有一天我去朋友家過夜,事前和她溝通過,她也答應了。但我去了之後,種種感受都冒出來了,我擔心給他們帶來麻煩,我擔心影響到他們的生活秩序,我擔心他們會覺得我是一個累贅,有我在他們行動不方便等等一大堆不好的感受出來,於是我縛手縛腳,不能放鬆。

後來第二天,我和朋友說我的感受,我朋友說:要是我不能接受你來我家,我哪裏會答應你呀。說出來之後,我一下子就輕鬆了,我才知道我又陷入了我不夠好,我不值得朋友這麼熱情招待的信念裏。

生活中還有很多這個的例子,比如我不敢用我LG的錢,比如我不敢接收別人給我所能承受的貴重的禮物,比如我不敢接觸能力很強的人,因爲在他們面前,這種我不夠好的感受就會冒出來,都會讓我百抓撓心。

現在我雖然知道了,但它還是會時不時的跳出來,我想當下我看見它就好。

講師班雖然結束了,但卻帶給我更多的思考,我想我比以前更有勇氣去面對人生的課題。開工作坊固然是我的方向,但自我成長的課題卻不會停止,我將帶着這份愛和力量繼續前行。

活出自己的樣子,就是對自己最大的愛,相信自己活出精彩了,其它的也差不到哪裏去。

孩子學習心得體會4

我是國際學校一(1)班莊臣成的家長,老師發信息給我們家長要我們陪孩子多讀書,以前孩子在幼稚園的時候老師說多陪孩子讀書的時候我還不以爲然

現在不行了,孩子上一年級了,學好了就是爲以後打好了基礎,現在很關鍵!所以,自從孩子上一年級後,只要沒有特殊的事情,晚上下班回來我就陪孩子一起讀書,還是很有收穫的。

第一,可以幫助孩子複習功課,幫助孩子打好學業基礎,同時還有助於與孩子溝通。雖然孩子在我回家之前說作業已經完成了,但在有的時候依然存在一些不懂的問題,遇到此類問題,我就憑着自身功底,幫助孩子舉一反三,使孩子加深對複雜問題的理解,使孩子做到融會貫通。

通過近一段時間與孩子一起讀書,特別是幫助孩子解決一些在他看來非常困難的問題,逐步取得了孩子的信任,孩子真正把家長當成了朋友,無話不說、無話不講,家長的話也立刻顯靈,事半功倍,孩子的學習成績較上期有明顯好轉,孩子也逐步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

長此以往,孩子會逐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練就獨立的學習品質,走上正確的獨立學習道路,做家長的可以省卻好多麻煩事。雖然我的孩子現在還沒有立刻能理解我們所講的內容,但我相信會有那麼一天的!好期待那一天的到來啊!

第二,可以跟着孩子學習好多知識。其實,現在的學生課本設計得非常科學、內容非常豐富。就三字經來說,課文都是精挑細選,即講述了做人、做事的道理,又有精彩的語言描述,經典古文,下有語法解釋,教孩子的時候,讀一句再把下面的解釋講一遍,孩子就能理解多了,背起來也簡單多了!不僅孩子讀來深受教益,家長讀來也深受啓發和教育。

與孩子一起讀書,可以補家長過去受教育之不足,增長知識面,糾正錯別字,學會漢字正確發音,提高自身文學涵養。還有英語,我們那時候到了初中的時候才學這門課,而他們從一年級就開始了,我本來還擔心他們會不會吧A B C和a o e搞混了,現在看來應該不會的!英語並沒有開始就教孩子26個英文字母我覺得設計得很有學問,孩子畢竟年齡太小,有時很難轉過彎來。

第三,陪孩子讀書,要自己讀書,這樣一來就營造了家庭讀書的良好氛圍。有的孩子自制力強,從小養成了讀書的習慣,一有時間就樂此不疲,甚至家長逼着他休息。

但是,大部分情況是,孩子自制力差,家長不督促,孩子很難自覺去讀書。我家孩子就是一個自制力較差的,經常需要家長督促。我現在就是回家後就自己看書,孩子看到我在看書,也就自覺的關掉電視,自覺地去模仿,從而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鑑於此,家長要主動讀書,根據自己興趣愛好,選擇自己喜歡的書,認認真真地去讀,既拓展知識面,提高自身涵養,又能做了孩子的榜樣!這樣的事何樂而不爲呢?

睡覺之前我給他講《小豬西里呼嚕》,就像講故事一樣,孩子聽得還認真,理解能力好像提高了很多,從這點說明孩子對感興趣的事物,是特別敏感的!他會用心的去理解這內容,所有我們平時要讓孩子對不感興趣的事物產生好奇心,然後在慢慢的喜歡上!那樣事情就簡單多了,我覺得學校也一樣!興趣是培養出來的!

陪孩子學習是我們的責任,我們會認真地履行我們的責任的,在學校還得麻煩老師,謝謝老師對我家孩子的照顧和關心!謝謝!

孩子學習心得體會5

今天早晨,我父親和我在電視前觀看了王金戰老師的演講。

王在演講中說:“興趣是孩子學習的主要動力。”我完全同意。愛因斯坦還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事物的真正價值,不僅是從責任感上,也是從對客觀事物的熱愛和熱情上。我們對學習缺乏興趣是我們努力學習和努力學習的主要原因。厭倦了學習,學習興趣是學習活動的動力,特別是對於小學生而言,我們年輕,自我控制能力差,盲目學習,容易被外界干擾,只有當我們對學習有濃厚興趣的我們會主動學習,長期學習,會提高學業成績,根據調查,對學習有濃厚興趣和自我意識的學生大多能夠關注老師,要注意,願意動腦筋,問問題,準時完成功課;對學習缺乏興趣的人,學習往往是被動的,不專心學習,敷衍,遇到困難。容易產生負面恐懼情緒的院系,以學習爲負擔。

王老師還講到考試不能緊張,心理負擔不能太重,不要總是好高騖遠,總是想着和第一名比,這樣只會讓我們的學習成績不斷下滑,我們應該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喂自己制定學習計劃,儘量與比自己學習好但相差不多的很多的同學比。這樣,就能使我們的心理壓力減少,自己的目標也比較容易達到,這樣不斷的進步,就能輕而易舉的達到最初的目標。

我對王老師的講座感觸頗深的另一點就是“聰明的孩子是誇出來的”。王老師說,我們不要總拿孩子與強的孩子比,把孩子說的一無是處,而是要用欣賞的眼光去發現孩子的優點。孩子特別在乎家長的評價和情緒。學習是一個厚積而薄發的過程。學習的提高需要循序漸進層層鋪墊逐步實現的。我們不要期望孩子每天都能進步多少,只要孩子學會了堅持,懂得了努力,春天播下的種子,秋天時節迎接他們的必將是豐收的喜悅。我們要學着去尊重孩子,尊重他們的興趣和愛好,尊重他們的感受和自尊。他們的點滴進步我們都不要吝嗇我們的讚揚和鼓勵。在認可中讓他們找到自信和力量。同時也要讓他們感到自己存在的意義和價值,讓他們感到自身的努力和進步對家長來說是多麼的有意義。我對這段話也非常贊同。

聽了王老師的講座,我從中收穫了很多。寧靜致遠,學得寧靜,學得平靜。學習要有氛圍,網絡、手機、電視等電子產品讓孩子沒有思考的要求、沒有學習的積極性、玩物喪志,要學會限制孩子玩手機打遊戲,引導孩子在閱讀,讀書中找到樂趣。

孩子學習心得體會6

一個媽媽說,我的孩子讀小學六年級,他學習的目的還不太清楚,他總認爲是爲了父母而學習。起初我以爲這是孩子愛玩兒的心理,纔不肯學。後來有一次讓他做作業,他就發脾氣了,說你們爲什麼逼着我學呀,我都是爲了你們學。我才明白他是這個想法,我真的感覺到很吃驚。他說你們的目的,要麼就是老了爲了我能賺錢養你們,還有一個嘛,就是爲了名聲。我說你的想法是從哪兒來的呢?他說有些是從電視裏看的,有些是我們同學說的。

那孩子們爲什麼會讓家長感覺到,他們是爲爸爸媽媽在學。爸爸媽媽應該怎麼告訴他,或者說用什麼方法,讓他發自內心地體會到我是爲自己去學。其實,爸爸媽媽要從一上學就告訴孩子,學習是自己的事,你完成作業也是你的事。爸爸媽媽不要給孩子檢查作業,也不要給孩子收拾書包,早晨起來不要叫,讓孩子自己拿着鬧鐘愛起不起。如果第二天他真的就沒有去上學,學校老師一定會有紀律的,他就會承受批評或者接受懲罰。這時候爸爸媽媽不要替他承受,讓他自己承受。下次他就注意了。但是今天他沒起,你就叫快起、快起……然後剛給他拉起來,撲通,又躺下了,這時候就非常被動。他有可能說,你不給我買玩具,我就不給你上學了,這種情況會越來越多。所以我覺得媽媽要相信兒子,他既然說了這個話,他就會很努力,你就在旁邊鼓勵他就可以了。他考得怎麼樣,他怎麼去完成這就是他自己的事,你不能替他完成。

我對孩子說,學習是一種本事,是一種能力,咱們現在有一句話叫與時俱進,簡單來說就是與時代共同進步。這個人爲什麼要有學習能力呢?因爲時代在變化,很多知識也在更新,也在變化,如果沒有一個學習的能力,你就會被淘汰了,所以人最重要的是要有學習能力。我哥哥是五歲上的小學,他今年六十多歲了,一直在學習。他在美國先獲得的是數學博士後學位,然後就當一名數學教授。後來他又去攻讀了計算機博士學位,當他拿到這個學位之後,他立刻找到了一個大的計算機中心,去那裏工作。人家隨時會給他一個難題,很快,一天兩天就會給人家答案,因爲他會學習。所以他今年都六十多歲了,依然很受重視。他回來就跟我講他內心的感覺,學習能力比學習成績重要,所以一個人真是要活到老學到老。他不停地學習,就能夠適應新的問題,所以這個能力不是爸爸媽媽給的。媽,我又給你得了一百分,其實你是自己騙自己。自己有多大本事,就看你有沒有學習了,然後將來離開老師自己也能自學,每個新的知識來了你都能自學,這樣你就是一個能夠與時俱進的人了。

孩子學習心得體會7

經過爲期三天的傳統文化培訓,使我的心靈受到了一次深度的洗禮。無論是蔡禮旭老師、鍾茂森博士的"孝"主題講座,還是肖陳穎老師的運用弟子規來教育感化學生,無不使我受到深深的震撼,心靈得到了淨化,心境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也讓我在聽講座的.同時,一遍遍的反思自己的日常言行和教育理念,不禁感到深深的汗顏。

在幾位名師的講座中,使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肖陳穎老師的《愛心伴孩子成長》專題講座。肖老師親切、大方,還有那發自內心的迷人微笑一下子把我帶入了她的講述中。肖老師體態優美,語言流暢,講話速度比起一般語速要慢些,卻顯得更加穩重,臉上始終面帶笑容,讓聽課的人心裏很舒服,當時我就在想,如果我們這樣面帶笑容上課,學生一定也會感覺上課是種享受吧。

肖陳穎老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率先用《弟子規》教學法,喚醒了孩子們心中的愛與感恩,使得孩子們的道德素質與學習成績有了大幅度提高。雖然肖陳穎老師講述的是如何用弟子規來教育小孩子的事情,但是在聽了講座,重新拜讀了國學經典《弟子規》之後,引發了我作爲一個女兒,一個老師的深刻的反思。

傳統文化經典弟子規總序開篇是這樣教育我們的: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泛愛衆,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它從人之根本出發,教育我們要從這幾個方面對自身進行德行的塑造。首孝悌,就是說做人首先要心中有愛,要孝敬父母。一個人如果連對他有養育之恩的父母都不能尊敬的話,那麼他就喪失了做人的根本,對長輩、對領導、對同事、對兄長、對朋友就更談不上發自內心的尊重,他所做的事情也就很難得到認同。百善孝爲先。行孝是爲人子的本分,但我往往注重以大行而實孝,卻不曾注重細小。而《弟子規》恰恰就告訴我們行孝必須從細小入手,要做到孝心常在,而非一時之念想。

“恩欲報,怨欲忘,抱怨短,報恩長。”這些足以讓我心悅誠服,古人云:“受人滴水之恩,當以涌泉相報。”《弟子規》讓我們知道感恩。感恩給我們生命的人、感恩給我們知識的人、感恩給我們衣食的人、感恩給我們住所的人、感恩曾經批評過我們的人。將別人的愛永記於心,把別人的美德汲取。完善自己,感動別人。讀了《弟子規》之後,我才發現,以前自己習以爲常或自己認爲對的言行,原來都這樣或那樣地存在着不足。

肖老師說,教育者必先受教育。這話真是一點也不錯。尤其是現代社會中快速的節奏和浮躁的氛圍,不僅讓學生也讓我們老師內心不再是那麼沉靜。尤其是在中職學校中任教,由於學生生源的特殊性,學生的學習成績參差不齊,課堂秩序不盡如人意。但這不能成爲我們忽視學生成長和在教學工作中懈怠的藉口。我原來在教學中總是容易“三分鐘熱度”,在剛開始的時候信心滿滿,幹勁十足,但時間長了,當學生的成績還是沒有起色的時候,就會心生懈怠,只重視學習程度好的學生。做班主任工作時,一開始也是苦口婆心,諄諄教導,但當學生一再犯錯時就容易失去耐心。“凡是人,皆須愛。天同覆,地同載。”我現在明白了,我就是缺乏對學生的一份真正的愛心。沒有對學生一視同仁,沒有把學生真正當作自己的孩子。而且只注重對學生智育的培養,而忽視了對學生品行道德的教育。今後我一定要在這一方面努力改進,因材施教,發現每個學生的閃光點,爭取讓每個學生都能感受到老師對他們的關心和愛護,自信的不斷成長!

作爲一名教育工作者,既然認識到在現代的家庭教育中缺少中華傳統文化教育這一方面,就應該從我們現在的學校教育做起,以便讓我們培養的學生在走上社會後,不會因爲道德的缺失而遭受挫折和失敗。我也沒有接受過正規的傳統文化教育,在學習了弟子規後,我就覺得自己有責任和義務在正確理解古老地中華文化的基礎上,將這塊文化瑰寶傳承下去。就像肖老師說的,教育學生最有效的就是:以身作則。從我們班級教育的一點一滴做起,幫助每一位學生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做人,只有將最基本的道德建立起來,一個擁有謙虛恭敬仁慈博愛的心的人,纔會在今後的生活、工作中立於不敗之地。

我相信,在傳統文化教育的影響下,只要我們用心、用行動去做每一件事,不僅僅能讓我們的生活幸福,最重要的是作爲教師的我們會培育出許多有幸福感的孩子。而培育出有幸福感的孩子纔是我們教育的最大成功。讓我們在傳統文化的影響下,做一個真正幸福的教師,讓我們把所教的每一個孩子都培育成幸福的孩子!

孩子學習心得體會8

心得體會就是一種讀書、實踐後所寫的感受文字。讀書心得同學習禮記相近;實踐體會同經驗總結相類。 學習的方法每個人都有,並且每個人都需要認真地去考慮和研究它。心得體會這種學習方法對於一個人來說也許是優秀的,但沒有被推廣普及的必要。

因爲學習的方法因人而異,方法的奏效是它與這個人相適應的結果。以下是由爲大家整理的一篇“家長陪孩子學習心得範文”材料,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除了教材以外,我很少同小孩一起看課外書,因爲我們平常給小孩買書針對他的年齡層都買些帶拼音的書或者買些他喜歡的卡通書讓他自己看;要不就買些益智故事書由他媽媽在睡前讀給他聽,然後聽完回答些問題。

這樣堅持轉眼快三年了,小孩也上小學一年級了。

今年春節我閒來無事就讓他拿來些沒拼音的課外書同我一起看。

本來我是想看看他識字的能力,沒想到大約1000字左右的文章他居然能夠讀下來,大約有20來個比較生僻的字詞不認識,也有幾個字讀半邊,還有幾句讀出了整句的意思但漏掉了一個字,讀後,我們隨興聊起故事的內容,一起談論故事裏的某個情節。他能告訴我這篇文章講述了一個什麼樣的故事,雖然表述和理解不完全正確。

但這的確使我大吃一驚,在現代這個現代化的環境中,我們不能低估孩子的閱讀能力。同時也給我們做家長的提出了一個問題:如何在閱讀中引導孩子形成良好的語言習慣,幫助他理解和感受書中的語言與人物形象;學習使用正確的用詞和語句,並鼓勵孩子接受新的詞彙和表達方式,啓發孩子主動思考,把文本語言轉化爲吸收營養的過程。

現在的孩子,知識的接觸面廣,雖然有“書中自有黃金屋”之說,但是他們小小的年紀很難分辨出語言表述的好壞,很多怪話,髒話他們一下就記住了;很多人物形象他們很難分辨出好壞,對於不認識的生僻的字詞他們用猜的,對於書中故事的理解也多是一知半解。因此在這個對一切充滿好奇,興奮和求知慾很濃而又對事物缺乏必要的理解和判斷的年齡,我們做家長的很有必要同孩子一起閱讀。

在家庭中給孩子創設一個讀書環境,營造讀書的氛圍,我們也要常常做讀書的榜樣。

小孩是很貪玩的,但是在同父母一同閱讀的那種大氛圍下,讀書的精神和氣質是很容易受到感染的,慢慢的小孩也就養成愛好閱讀的習慣。再加上在閱讀中認不到的生僻的字詞馬上可以得到解決,可以隨時糾正讀錯的字詞;在閱讀中適當的加以引導和鼓勵,一起談論書中的情節,學習使用正確的用詞和語句;並鼓勵孩子接受新的詞彙和表達方式,啓發孩子主動思考,從而提高孩子的表述能力,形成良好的語言習慣;關心他所關注的事物,一起分享有趣的內容,與孩子成爲真正的朋友;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參與而使他讀書的興致更濃。

讓孩子感覺,讀書就是一種像吃飯、玩耍一樣自然的生活,而不是需要完成的硬性作業。

當然,陪孩子讀書不是象我寫得那麼容易,關鍵是我們家長要爲孩子養成閱讀的習慣,同時要有耐心,要想辦法讓孩子讀懂書中的故事,不然一本看不懂的書我們也不想看何況是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