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識都>旅遊>國際旅遊>

埃及旅遊景點介紹

學識都 人氣:7.08K

很多人都想要去埃及旅遊,那麼,埃及有什麼旅遊景點呢?以下,小編爲大家介紹埃及的旅遊景點,供大家參考借鑑,歡迎瀏覽!

埃及旅遊景點介紹

埃及亞歷山大燈塔

亞歷山大燈塔遺址在亞歷山大城外的法羅斯島上,因此也叫做“法羅斯島燈塔”,建於公元前280年。是古代世界七大奇蹟之一。亞歷山大燈塔由小亞細亞的建築師索斯特拉特設計,在托勒密王朝時建造。由於歷史的模糊記載,預估高度115—140米之間(377—492英尺)。它在倒塌之前可能是僅次於胡夫金字塔和卡弗拉金字塔的第三高建築物。

燈塔坐落於一塊位於亞歷山大港外的小島上,小島通過一人造的防洪堤與大陸相連。由於埃及的海岸很平坦,缺少用於航海的地標,因此,一個位於港口的標誌就顯得非常重要—這就是燈塔在設計之初所具有的功能。這座燈塔的頂部有一面巨大的鏡子和常年不滅的火焰,它被認爲能夠追溯至公元1世紀的羅馬時期。

據文獻記載,燈塔由4層構成,並均略向裏傾斜。底層是一個有混凝土核心的正方形地基,高60米,有300餘個房間和洞孔,供人員住宿、存放器物。第二層爲八面體,高30米。的三層爲圓形,由8根圓柱撐着一個圓頂,並有螺旋通道通向頂部,這一層即燈體所在。它的燈,或說是一個大型的金屬鏡,可在白晝反射白光,夜中反射月光;或說置巨大的長明火盆,另有磨光的花崗石所制的反光鏡以反射火光。這樣,遠處海船都能遙見塔上燈光,晦明不息,據以導航。第四層爲海神波塞東的巨大塑像,高7米。整個燈塔面積約930平方米,高達180米,全爲石灰石、花崗石、白大理石和青銅鑄成,氣象巍峨。

但是經過數次地震,燈塔於1435年完全毀壞。1480年用其石塊在原址修築城堡,以國王卡特巴的名字命名。1966年改爲埃及航海博物館,展出模型、壁畫、油畫等,介紹自一萬年前從草船開始的埃及造船和航海史。與開羅古城堡並稱爲埃及兩大中世紀古城堡。

許多埃及的早期伊斯蘭教清真寺的尖塔都模仿了亞歷山大燈塔的三層式設計,這足以顯示燈塔在建築學上的廣泛影響。

埃及夏宮Montaza Garden

埃及夏宮,即蒙塔扎宮(Montaza Garden),坐落在市東部,佔地155.4公頃,密林環繞,是一個獨具特色的花園。1952年前一直是皇室家族的消夏避暑地,現海濱向遊人和垂釣者開放。園內有法魯克國王行宮(現爲埃及國賓館)。赫迪夫·阿拔斯二世在世紀之交所建的這座土耳其-佛羅倫薩式的建築物,是王室避暑地。王宮不對公衆開放,看其外觀一定要注意頻頻出現的主題字母F。

據說一個報喜人告訴福阿德王,字母F將給他的家庭帶來好運,從此他和他的兒子法魯克給他們的子孫命名都以F開頭。1951年法魯克與娜瑞曼結婚,卻沒有更改她的名字,1952年1月他們的兒子誕生,他爲他取名阿赫邁德·福阿德,字母F被放在第二位,6個月後法魯克被廢黜。在夏宮的建築裝飾中頻繁出現的字母“F”頗引人注目,因爲過去的埃及人認爲“F”是幸運字母,王室子孫的名字都以“F”開頭。

夏宮的主體至今不對外開放,現在只有穆巴拉克總統會晤國外首腦的時候才使用。亞歷山大的建築都比開羅和Luxor更多元化和開放性,因爲古希臘羅馬曾統治埃及300年,而亞歷山大又是通往歐洲的主要港口,所以這裏的模式即不是正宗的法老文化也不是純正的歐洲風格,現在依然是中外遊客青睞的文化景區。

夏宮位於海濱大道東端,是以前的國王及王室成員避暑的行宮,所以也稱爲夏宮。宮殿俯瞰着幽靜的海灘,周圍被棗椰樹林和花園環繞,建築融合了佛羅倫薩與土耳其風格。最重要也是視野最好的建築是建立在一塊高地上的哈拉姆利克宮,已經改建爲一座奢華的酒店。現在的夏宮更像一個公園,包括一座博物館、幾段海灘浴場以及餐廳和設備齊全的旅遊中心。

夏宮四周都是園林(皇宮被大花園所包圍),景色絕佳,環境優美。宮內陳設無比奢華,多個房間與臥室亦保持着原貌,供人蔘觀。園內建築物各具特色。主要建築Al Haramelk及Al Salamelk已改成酒店,可遠眺Al Montazah灣。每到黃昏,不少人在這兒欣賞夜景,是拍照的好地方。蒙塔扎王宮是亞歷山大城最大的公園,茂密的林木和奇花異草簇擁着一座佛羅倫薩式的建築物,王宮的左側面向大海,與近處的海上公園遙相呼應,從陸上通往海上公園的唯一通道是一座華燈點綴的紅色石橋,園內有修剪講究的花木和通幽的曲徑,無不透着皇家的氣息。公園對開的海面上有一座燈塔,連接它們的是一條長長的棧橋,棧橋遍體嶙峋,留着歲月的痕跡。

夏宮緊緊依偎着地中海,主要建築都集中在20公里長的海灣一帶。與張揚着強烈視覺色彩衝擊的紅海相比,寧靜平和的地中海卻透着一股溫柔婉約的美,你若站在岸邊遠眺地中海,那可是說不出來的心曠神怡的舒坦。休息日,在地中海海邊沙灘邊大多是三三兩兩的本地人在這或海釣或潛水或發呆,還有很多相互依偎的年輕的情侶也爲這海岸平添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埃及孟菲斯Memphis

孟菲斯位於開羅西南面約三十公里吉薩省拜德爾舍因(Al Badrashin)拉希納村(Mit Rahina),相傳是埃及首位法老美尼斯所建。從公元前3100年前起就是埃及最古老的首都,定都且長達800年之久。當時是全世界最壯麗偉大的都市,現在只留下一個迷你博物館及花園中殘破的石雕供人憑弔。

埃及現存的八十多座金字塔中,主要就分佈在吉薩(Giza)、薩卡拉(Saqqara)及孟斐斯(Memphis)。孟斐斯也被稱爲白城,美尼斯統一埃及後才改稱孟斐斯。吉薩金字塔羣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孟菲斯及其墓地金字塔的一部分。

孟菲斯的博物館算得上是全世界最小的一個,因爲裏面只有一尊躺着的拉穆斯二世(Ramesses II)和幾尊殘破的小石雕。這座雕像原約14公尺高,由整塊石灰岩雕成,相當精美。雖歷經3200年的歲月,但雕像上的象形文字都還清晰可見。

在一場地震中,雕像的雙腿及左手摺斷,因此現在讓雕像橫躺在博物館大廳的地上;如果要看個清楚,最好上二樓陽臺繞行一圈。雕像的另一個孿生兄弟在開羅市區拉穆斯火車站的廣場上,非常壯觀。

博物館花園裏有一座代表阿邁諾菲斯二世(Amenphis II)的人面獅身像,高4公尺多,由一整塊80噸重的岩石雕成。

埃及女王神殿Mortuary Temple of Hatshepsut

女王神殿(Mortuary Temple of Hatshepsut)位於底比斯衛城的最北端,這是印和闐(Imhotep)逝世1200年之後,又一位天縱英才的建築師塞尼摩(Senemut)所創造的傑作。這座爲哈基蘇女王打造的靈殿,坐落在危崖環伺的谷地中,2道長闊的斜坡將3座平廣的柱廊建築串聯起來,整體造型簡單明快,卻顯露不可一世的魄力。

這塊懸崖逼視的山谷,因曾建有一座巴里修道院(Deir al-Bahr)而有這個名稱,「Deir」爲阿拉伯北修道院之意。首位闢建神殿的是第11王朝的蒙圖和闐(Nebhepetra Montuhotep),不過,上述2座建築物現今都已譭棄,只有哈基蘇神殿建築羣雄據在谷間。

哈採普蘇特是第十八王朝法老圖特摩斯一世的女兒,她是除克莉奧佩特拉以外另一位成爲法老的女性。她的父親是圖斯摩西斯一世,哈基蘇嫁給繼位的哥哥圖斯摩西斯二世爲妻。其夫圖特摩斯二世死後,她作爲太后輔佐庶子年幼的圖特摩斯三世處理朝政,未久,不甘只爲太后的哈基蘇即展露野心奪取王位,自立爲法老王。她穿起法老王的纏腰布,並戴起假須,憑藉着驚人的意志力及侍臣的忠心建立起專屬的政權。她在位15年的功勳,全紀錄在這座神殿內,包括遠征到龐特的壯舉。

哈基蘇逝世後,繼位的圖斯摩西斯三世(Tuthmosis III)迫不及待的奪回王位,並憤恨的毀去哈基蘇的雕像、浮雕及名字,徹底抹滅她所留下的痕跡,直到考古學家於公元19世紀重新喚起世人對她的記憶。

哈採普蘇特將自己的陵廟建在峭壁上,以一種優雅的效果顯示其統治的長治久安。陵廟分爲三層,刻有許多富含深義的浮雕。

哈採普蘇特是埃及的第一位女王。在她注重貿易,通過和現在的索馬里地區的貿易往來,來獲取香料。這些場面也反映在葬祭殿的壁畫上。

這座坐落於底比斯山腳下的神殿,剛剛好沉浸在陽光的陰影下,這正是建築師匠心獨具之處。從入口處有一排獅身人面獸直達大殿,大殿分成三層,中間是斜坡走道。廊柱建築是神殿的一大特色,不過,更值得欣賞的是裏面的壁畫,這些壁畫描繪了哈斯普蘇的重要事蹟。這些壁畫在1906年經過重新整修。

第1層柱廊左側裏面是描繪搬運方尖碑的過程,古埃及人使用船把方尖碑從亞斯文運送到卡納克神殿。右側的壁畫是法老王狩獵的情況。

第2層樓的左側是描寫哈斯普蘇女王從紅海到龐特的情形,右側則是哈斯普蘇女王的出生過程,指稱她是太陽神阿蒙的女兒。

埃及孟農巨像

孟農巨像是矗立在尼羅河西岸和國王谷之間原野上的兩座岩石巨像。原來是"阿敏何特普(AMENHOTEP)三世"法老神殿前的雕象,但神殿本身已無蹤影。巨象高20米,風化嚴重,面部已不可辨識。坐像是由新王國時代鼎盛期的阿蒙荷太普三世建造的。坐像身後,原來是他的葬祭殿,但後來的法老拆了這座建築,並把他做爲自己的建築物的石料。到了托勒密王朝時代,建築物已經完全被破壞了。人們認爲石像是希臘神話中的孟農的雕像,就給石像取名爲孟農像。羅馬統治時期的地震使雕像出現了裂縫。每當起風的時候,孟農像就像在唱歌一樣,十分神奇。後來經過修補之後的孟農像,就再也沒有唱過歌。

孟農巨像高20米,腳有2米長,1米厚。兩尊坐像已風化得十分嚴重,臉部不可辯識。但是仍可以看出整體是法老坐在王位上,雙手平放在大腿上的樣子。兩尊坐像還有一個明顯的區別,左側的爲一整石雕成,右側的是由石塊砌成。

據說孟農巨像右側的這一座在每日清晨日出時會發出無邊的悠遠之聲。許多旅行者都曾經記錄他們聽到了一首悲傷悠揚的歌。古希臘人將這個現象與攻佔特洛伊城的故聯繫起來。科學家則認爲是自然造成的,聲音的出現由於日出時分溫度由冷至熱的突然轉變,清晨的第一道太陽射線生成的熱量穿過石像的身體使之發出金石之聲。孟農巨像前,不遠處有廣闊的田野,綠浪翻滾,兩座巨像象是一道歷史與現在、人文與自然之間的大門,威坐千年而不衰。

埃及盧克索神廟

盧克索神廟,坐落在開羅以南670多公里處的上埃及尼羅河畔,位於古埃及中王國和新王國的都城底比斯南半部遺址上。盧克索神廟在埃及語中它被被稱作ipet resyt(“阿蒙南方的閨房”),這座神廟是專門爲底比斯的三神太陽神阿蒙、自然神姆特和他們的兒子月亮神孔斯所修,在新王國時期它是每年奧皮特節的中心。在節日中,一座太陽神的雕像會從附近的卡納克神廟延尼羅河遊行至此,並且會和他的配偶自然神在這裏停留一段時間以慶祝豐收。

通過神廟中重新被使用的建築材料可以推導出在埃及第十二王朝時這裏就已經有一座神廟了。法老圖特摩斯三世在這裏建造了新神廟的第一個部分。

阿蒙霍特普三世命令他的建築師阿蒙霍特普在今天神廟的南部建造了聖殿、柱殿和第二個內院。柱廊也是他統治時期開始建造的。阿蒙霍特普四世時神廟被關閉,阿蒙的名字被塗抹,在神廟的邊緣建造了一座阿頓的神廟。圖坦卡蒙繼續了神廟的建造,哈倫海布完成了柱殿。

拉美西斯二世建造了第一院、帶有雕像的大門和方尖塔。內克塔內布一世建造了大門前的院。

亞歷山大大帝下令改造聖殿,將支撐屋頂的四根柱子改爲一座小堂。在羅馬帝國時期整個神廟被結合到一座要塞中。公元后一開始的幾個世紀裏整個神廟內還建造了四座教堂。

1:托特告訴奈斯她將懷孕

2:可耐甫和哈托爾使用生命之符使奈斯懷孕

3:拉的出生

4:拉受到衆神的慶祝

埃及卡納克神廟

卡納克神廟是埃及中王國及新王國時期首都底比斯的一部分。太陽神阿蒙神的崇拜中心,古埃及最大的神廟所在地。在開羅以南700千米處的尼羅河東岸。 遺址佔據當時底比斯東城的北半部。通過斯芬克斯(見獅身人面像)大道與南面1千米的盧克索相接,那裏另有一座阿蒙神廟。由於中王國和新王國各朝都是從底比斯起家而統治全國的,底比斯的地方神阿蒙神被當做王權的保護神,成爲埃及衆神中最重要的一位。這裏的阿蒙神廟也成爲全國最大最富有的神廟。

卡納克(karnak)神廟是底比斯最爲古老的廟宇,經很長時間陸續建造起來,由磚牆隔成三部分。其中中間的部分保存得最完好,也是面積最大的一部分,佔地約有30公頃,也是獻給太陽神阿蒙的(Amon Temple in Karnak);左側的是獻給Montu神的,佔地2.5公頃;另一個是獻給阿蒙神的妻子——形爲禿鷲的Mut女神,現在尚未發掘。

在卡納克神廟的周圍有孔斯神廟和其他小神廟,每個宗教季節儀式從卡納克神廟開始,到盧克索神廟結束。二者之間有一條一公里長的石板大道,兩側密排着聖羊像,路面夾雜着一些包着金箔或銀箔的石板,閃閃發光。

卡納克神殿因爲其浩大的規模而揚名世界,它是地球上最大的用柱子支撐的寺廟。形象地說,卡納克神殿的體量可以裝下一個巴黎聖母院,佔地超過半個曼哈頓城區。卡納克神殿的大柱廳,約5000多平方米,廳內樹有134棵石柱,分16行排列,中央兩排特別粗大,每根高達21米,直徑3.57米,可容納100個人在上面站立。柱頭爲開放的紙莎草花。想象一下,這些石雕彩繪的大柱已經在這裏站立了幾十個世紀。整座大廳用如此密集的粗柱創造出一種震撼人心的效果。

殿內石柱有如原始森林,僅以中部與兩旁屋面高差形成的高側窗採光,被橫樑和柱頭分去一半後,光線漸次陰暗,形成了法老所需要的“王權神化”的神祕壓抑的氣氛。這些巨大的形象震撼人心,精神在物質的重量下感到壓抑,而這些壓抑之感正是崇拜的起始點,這也就是卡納克阿蒙神廟藝術構思的基點。

在衆多柱廳中,最大的一座由十九王朝拉美西斯一世、謝提一世和拉美西斯二世三代法老鼎力修造,面積達103米×51.8米,共有134根圓形巨柱,中央12根最大,高23米,直徑5米,柱頂呈蓮花狀,是古代建築中最高大的石柱。在門樓和柱廳圓柱上有豐富的浮雕和彩畫,既表現宗教內容,又歌頌國王業績,並附有銘文。這座神廟是研究中王國和新王國曆史、文化的重要考古遺蹟。

埃及帝王谷

帝王谷是古埃及中王朝以後歷代法老的墓地。在開羅以南700公里,尼羅河西岸岸邊7公里,與盧克索等現代化城市隔河相望的一大片沙漠地帶就是古代埃及都城底比斯的所在地。帝王谷就坐落於離底比斯遺址不遠處的一片荒無人煙的石灰岩峽谷中。帝王谷作爲大約從公元前1539年到前1075年時期的主要陵墓區,並且包含六十多個陵墓,始於圖特摩斯一世時期終於拉美西斯十世或十一世時期。現在能夠看到的只有幾尊石棺,不知是否墓穴中的陪葬品都已進了博物館。墓穴中的壁畫卻異常美麗,色彩豔麗,繪製精細,內容大多是描述天上的神祗和法老王的豐功偉績。

壁畫從墓穴口直至最深處,兩側的牆壁和頭頂全部有畫,畫中有神,有史,有法老的今世、前世和來世。據說當時威名顯赫的法老選此地爲墓地是因爲巨大的黃色山體似自然形成的金字塔,葬在金字塔下自然是最安全和榮耀的。

在這些陵墓中最大的一座是第19王朝塞提一世之墓,從入口到最後的墓室,水平距離210米,垂直下降的距離是45米,巨大的岩石洞被挖成地下宮殿,牆壁和天花板佈滿壁畫,裝飾華麗,令人難以想象。墓穴入口往往開在半山腰,有細小通道通向墓穴深處,通道兩壁的圖案和象形文字至今仍十分清晰。

在帝王谷中傍晚的景色中最值得參觀的主要陵墓有圖坦卡蒙墓、拉美西斯三世及六世墓、塞提一世墓等,有一些陵墓一般不對外開放,只供學術研究用。

1、拉美西斯三世葬祭殿:保存有表現拉美西斯三世應用事蹟的浮雕:討伐敵人、捕殺野牛等。第2院落內有由24根石柱組成的列柱室,頂部保存有色彩鮮豔的浮雕。

2、阿蒙荷太普二世(第十八王朝):墓室內的2根柱子上繪有奧塞里斯神、阿努比斯神、哈物爾神、荷魯斯神及阿蒙荷太普二世。

3、圖坦卡門(第十八王朝):法老的木乃伊仍安置於墓室之中。墓室正面的牆上,繪有以奧塞里斯神形象出現的圖坦卡門王,以及其繼位者阿伊王。

4、荷萊拇赫布王(第十八王朝):內有精美壁畫。

5、西蒂二世(第十九王朝):有木乃伊。

6、美耐普塔(第十九王朝) :紅色花崗岩製成的石棺。

7、塔烏塞爾託女王(第十九王朝):西蒂二世妻子墓地。

8、拉美西斯一世(第十九王朝):精美壁畫。

9、拉美西斯三世(第二十王朝):豎琴演奏者的石像。

10、拉美西斯四世(第二十王朝):巨大的石棺。

11、拉美西斯六世(第二十王朝):保存良好的壁畫。

12、拉美西斯九世(第二十王朝):小於拉美西斯六世之墓。

13、圖特摩斯三世(第十八王朝):墓內的線條構圖十分漂亮,是目前帝王谷中最後被發現的一座法老墓,也是唯一一座未遭破壞的墓。

庫姆溫布神廟是修建於公元前200年左右,矗立在尼羅河岸邊一塊高地上。

在河上就能看到神廟偉岸的姿態。庫姆溫布神廟歷經兩千多年風霜,已被破壞得相當厲害。

庫姆溫布神廟供奉着兩個神:鷹神和鱷魚神(也有說它其實是兩座神廟連成了一體),供奉兩個神是在埃及神廟裏很少有的。

另外,神廟裏還有一口井,是用來測量尼羅河水位,井底與尼羅河相通。古埃及人是通過井中的水位高低來判斷尼羅河的水位。

埃及幾乎所有神廟都是一個大門,只有庫姆溫布是兩個門,據說這裏原來是供奉鱷魚神索貝克的。但是,大家覺得鱷魚神有點兇,供奉着不太好。然後就把殿一分爲二,然後把正義之神也引入進來。所以就會有兩個門口,兩個大殿。

這座神廟的壁畫有許多與外科手術有關的內容,包括外科醫生的工具如牙醫器具、骨頭鋸等,還有婦女生子的圖示。雖然壁畫線條簡單,幾筆畫就,卻也清清楚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