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開學第一課重播時間觀後感

學識都 人氣:2.85W

《開學第一課》是教育部與中央電視臺合作的大型公益節目。自2008年起,教育部就和中央電視臺密切合作,於每年新學年開學之際推出《開學第一課》。下面是本站小編精心整理的2016開學第一課重播時間觀後感,希望能給大家帶來幫助!

2017開學第一課重播時間觀後感

2017開學第一課重播時間觀後感範文一

新學年的《開學第一課》通常在9月1日,可今年這一課卻安排在9月4日,剛開始心裏有點納悶,待看了內容,才恍然大悟:原來主題與9月3日的大閱兵密切相關。

本次《開學第一課》的主題是“英雄不朽”,主要對同學們進行四個方面的教育:愛國、勇敢、團結、自強。其中涉及到的一些歷史事件,有些是我們熟悉的,但有些是剛剛知道。比如秦怡老師講《國歌》中“用我們的血肉築成我們新的長城”這句歌詞,並不是一個簡單的鼓舞人心的句子,而是根據真實的戰鬥經歷寫出來的,內心一下子被震撼了。我想,知道這一事實後的人們再次唱響國歌時,一定會更加地心潮澎湃。《歌唱二小放牛郎》是許多人都會唱的一首歌,我記得我當年做實習教師的時候教學生唱了整整一節課,嗓子啞了一個月。王二小在我心中雖然是個少年英雄,但是他的形象也就是課本中的插圖。今天才知道這首歌是根據兒童團團長閆福華的事蹟創作出來的。一個十三歲的少年,在危險來臨時,把生的希望讓給了同伴;給敵人帶路時故意兜圈子,爲百姓與八路軍機關的撤退贏得時間;臨死前還想拖一個鬼子與他同歸於盡,這種勇氣,這種擔當,真的是難能可貴!其他如趙一曼寫給兒子的信,左權將軍寫給妻子的信,無不讓聽的人潸然淚下。英雄們的愛國情懷,勇敢品質帶給人震撼與鼓舞。

七十年過去了,我們的祖國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今天,我們在緬懷先輩的同時要牢牢記住,落後就要捱打,所以我們炎黃子孫一定要團結起來,自強不息,這樣才能在世界民族之林站穩腳跟。

七十年過去了,愛國、勇敢、團結、自強的含義與過去相比又多了新的內涵,新時代的人在享受和平與幸福的同時,真的應像《宣言書》裏說的那樣,把祖國的強盛當做自己的夢想,併爲之不懈努力。

2017開學第一課重播時間觀後感範文二

最近我看了以英雄不朽爲主題的《開學第一課》影片。那是一段中國人永遠都不會忘記的歷史,這個影片不僅將抗日戰士們的英雄氣概展現了出過來,更讓日軍的滔天罪行盡顯在眼前。

1938年10月上旬,東北抗日聯軍第五軍一部在牡丹江地區烏斯渾河渡口準備渡河時遭遇日僞軍的猛烈攻擊,這時,準備渡河的婦女團八名女戰士爲了掩護大部隊渡河,毅然放棄了渡河,與日僞軍展開激戰。她們主動吸引日火力,使部隊主力得以迅速擺脫敵人攻擊,但是他們被敵人圍困在河邊,在沒有子彈的情況下,她們面對日僞軍逼降,誓死不屈,她們毀掉槍,挽臂涉入烏斯渾河,集體沉入江底,壯烈殉國。

這些抗日英雄爲了祖國的自由,爲了祖國美好的明天,他麼拋頭顱,灑熱血,前仆後繼,英勇奮鬥。所以,每當我看到五星紅旗的時候,都會想到這是用抗日英雄們的鮮血染紅的;每當想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每當我戴上紅領……我就會覺得很幸福,很自豪,我們要從小學好本領,長大後去創造更美的未來。

 80年前,中國工農紅軍戰勝世所罕見的艱難困苦,完成了舉世聞名的萬里長征。長征從此以後成爲中華民族百折不撓、自強不息的象徵。  在萬里長征中有許多感人的故事能充分體現出長征精神。長征中有一位叫龍獻華的戰士,當部隊在草地上行軍二十多天時,飢餓、死亡正一步步向他們逼來,營地裏籠罩着一種悲壯的氣氛。一天雨夜,指導員王順才叫他到一個小土包去開會,連裏的'共產黨員都坐下後,王指導員說:“咱們現在開一個支部會。龍獻華同志,連黨支部對你的表現進行了考察,你能在最困難的時候,堅定革命信念,幫助戰友,爲大家做好事,符合黨員標準,經黨支部研究決定,組織上已正式批准你加入中國共產黨……”。龍獻華在紅軍過草地時入黨,體現出紅軍戰士崇高的共產主義理想和堅定的革命信念。

2017開學第一課重播時間觀後感範文三

80年前,中國工農紅軍戰勝世所罕見的艱難困苦,完成了舉世聞名的萬里長征。長征從此以後成爲中華民族百折不撓、自強不息的象徵。

在萬里長征中有許多感人的故事能充分體現出長征精神。長征中有一位叫龍獻華的戰士,當部隊在草地上行軍二十多天時,飢餓、死亡正一步步向他們逼來,營地裏籠罩着一種悲壯的氣氛。一天雨夜,指導員王順才叫他到一個小土包去開會,連裏的共產黨員都坐下後,王指導員說:“咱們現在開一個支部會。龍獻華同志,連黨支部對你的表現進行了考察,你能在最困難的時候,堅定革命信念,幫助戰友,爲大家做好事,符合黨員標準,經黨支部研究決定,組織上已正式批准你加入中國共產黨……”。龍獻華在紅軍過草地時入黨,體現出紅軍戰士崇高的共產主義理想和堅定的革命信念。

在紅軍戰士中,有一位“賈婆婆”,是紅四方面軍婦女工兵營裏年齡最大的一位,叫賈德福。其實她並不大,只有二十七歲。在長征時,無論爬雪山,還是過草地,她總是揹着幾十斤重的糧食和一口大鐵鍋,甚至在負傷的時候,她也不同意讓其他同志來幫她背。大家都很尊敬她,所以喊她“賈婆婆”。最後,“賈婆婆”因爲長期勞累倒在了長征的路上。“賈婆婆”的事例難道不是紅軍戰士不怕苦、不怕累的真實寫照嗎?

有位13歲的小紅軍,叫小蘭。她在隨部隊一起前進的時候,好不容易得到了一袋乾糧,卻在過橋時爲照顧一位傷員不慎把自己的那袋乾糧掉入河中沖走了。她爲了大家有足夠的乾糧吃,堅持沒告訴他們。爲了裝成沒事發生一樣,她拔了許多野菜塞入挎包,塞得鼓鼓的。不久她的身體就不行了,在護士長髮現她吃野菜和挎包中“乾糧”的事後,大家才知道事情的真相,於是大家每人分了一點乾糧給她,讓她體會到了家的溫暖……紅軍戰士互幫互助,捨己爲人,他們能在最艱難,最困苦的時候幫助他人,爲集體着想,有着犧牲小我,顧全大局的高尚品質。

讀了這些故事,我彷彿也進行了一次長征。這三個故事雖小,但內涵不小,從點點滴滴的細節中,相信大家都能夠體會到紅軍艱苦奮鬥,甘於奉獻的精神。萬里長征,堅苦卓絕,他們與天鬥,與地鬥,與敵人鬥,他們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具有革命的樂觀主義精神,冰天雪地的雪山,使多少人長眠於此;荒涼潮溼的草地,吞噬了多少紅軍戰士的生命。但他們沒有放棄!爲什麼!因爲他們有崇高的革命理想;有堅定的革命信念;有艱苦奮鬥、自強不息的革命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