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樂之城觀後感經典影評

學識都 人氣:1.06W

今年最浪漫唯美的愛情電影,很多段落讓人有重溫“雨中曲”的感覺。是愛樂之城,也是星光之城,還是夢想和現實緣起緣滅的地方。下面本站小編爲大家精心整理的愛樂之城觀後感經典影評,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愛樂之城觀後感經典影評

【愛樂之城觀後感經典影評一】

天我想說一說《愛樂之城》,跟《Gone Girl》一樣,是一部非常適合情人節看的影片。

整部片子讓我最印象深刻的是最後的蒙太奇。多年後,男女主在偶然的機會下又碰面,這段蒙太奇表現的是“what if”,如果當時選了另一條路,男女主的感情可能會繼續發展,可能會有個可愛的孩子,可能會有個非常浪漫的未來。但到了末尾,我們發現,這些也只是一個如果,是男女主在多年後的再相見的想象。

有很多分手的情侶會想着很多個如果。如果他們當時做了什麼選擇,如果他那天早到了,如果她選擇了另一條發展道路,如果那天他們沒有誤會,就會怎樣怎樣。在我看來,其實很多種如果都是改變不了最後的結局的。即使回到過去,讓情侶們再做一次選擇,也很難改變。

因爲如果出現了激烈的爭吵,很有可能是早已有苗頭和諸多小細節帶來的不和諧。而因爲前程和生活選擇而分手,那就更加不可能改變結局,因爲本身兩人的未來發展道路能夠恰好互幫互助,或者不會有所衝突是需要極大的運氣的,而這個運氣並不是所有人都擁有的。

在戀愛當中,最大的妥協是兩者互相因應對方的發展而調整自己的發展路線,使得兩人都能在這段關係中成爲更好的自己,不過這個恐怕也是不容易的吧。

對於我來說,因爲發展線路的不同而分開,不算是一個遺憾,甚至在激烈爭吵以及互相痛恨之中結束關係也不是一種遺憾。最爲遺憾的是,你連個如果也沒有,就結束了。可能你們因緣際會之下在一起了,卻從開始就沒有真正進入過別人的生活,無論是否是異地,即使是同一個地方,如果從未真正進入過對方的生活,這就是沒有所謂的連個如果都沒有,因爲你們甚至連能產生矛盾的點都沒有。

因此,影片的男女主已經足夠幸運,在追夢的時間遇到一段美好的關係,也很幸運地在這段關係中成爲了更好的自己,如果是這樣,即使不能夠成爲世人口中所謂的永遠,又何妨呢?

【愛樂之城觀後感經典影評二】

《愛樂之城》最近上映,這部電影在金球獎摘得最佳導演,最佳編劇,最佳男女主角,除此之外,在威尼斯電影節、奧斯卡也獲得了多項提名。

女主米婭,是一個在咖啡店打工,懷揣着電影夢想的女孩,如果你看過《生活大爆炸》的話,你可以理解她爲現實版本的penny,面試不順,一次次又一次的失敗,最後自費籌備單人話劇。

男主塞巴斯蒂安是一個想振興爵士樂的音樂家,懷揣着理想主義的他熱愛着最純粹的爵士樂,對他的姐姐說,你給我介紹的女孩子都不喜歡爵士樂,所以我幹嘛要談戀愛?

他的夢想是開一家純粹的爵士樂club。

2個理想主義的人最終經過一系列的邂逅,走到了一起,兩人躺在狹小的空間裏,討論着美好的未來。一天早上,米婭的母親問她:“你交的男朋友有沒有房子有沒有車子。工資多少,能養你麼?”塞巴斯蒂安聽了,默默繫上了領帶,找到了那個要組建一支不純粹爵士樂隊,迎合青年聽衆口味的樂隊但是缺鍵盤手的負責人。

最終在塞巴斯蒂安準備一場驚喜的時候,米婭問他,你不要你的夢想了麼?你說的建一座純爵士樂的club的夢想呢?

塞巴斯蒂安說,你不就是要我找一份安穩的工作!我難道不需要養你麼?

因爲拍攝雜誌封面的原因,塞巴斯蒂安沒有去米婭的話劇,兩人分手。

從劇情上來講,現實引力無比沉重的中國人早已經對這種劇情見怪不怪了,夢想?從一步步的妥協開始,我們完成了向世界屈服的改造。大概也就是歐美人沒有什麼認爲租房子丟臉的不安全感,沒有什麼生活的壓力,即便是塞巴斯蒂安窮得連鎖都換不起,但是立馬就能找到一週1000美金,外加各種門票股份提成的工作。

靈魂伴侶是很難找到的,五年後的米婭在最後一次的面試中依舊沒有成功,她找到了前男友,過上了富裕的日子,生了孩子。有一天,她和她的丈夫來到那家她設計logo的club。臺上的塞巴斯蒂安彈了那首他們第一次遇見時候的曲子。

蜿蜒曲折,在最後的一首歌裏,閃現的是如果當初沒有分開,他們過得沒有那麼富裕卻更幸福,如果可以,他願意在第一次遇見深深的吻着。愛過,但是最終沒有在一起,這是多少人的遺憾,這也是多少人想重新來一次的夢想。

2個理想主義,因爲他們的偏執於深情,應驗了那句我會永遠愛你。

愛一個人不需要在一起,但是就是想深深的吻着你。塞巴斯蒂安接着彈下一首歌,最終米婭回頭望去,不再相見。

歌舞是這部劇的加分項,你會一下子想起那首雨中曲,兩個浪漫傲嬌的人互相假裝嫌棄地說,其實我不喜歡你啊,我也不喜歡你啊,但是他們最終還是望着清晨的景色安靜着發着呆。

情人節其實不適合看這部電影。它充滿了遺憾,它雖然俗套,但是透露着點點深情。如果你曾有過靈魂伴侶,如果你因爲一些事情分開了,那麼這部電影可以完全擊中你,讓你走出電影院的身影變得更加落寞一些。

【愛樂之城觀後感經典影評三】

不知道風是在哪一個方向吹

昨天看到朋友在羣裏說看完了愛樂之城,“巨血虐,感覺如果情侶去看分分鐘就分手,如果有初戀的話”。

說完,羣裏出現了微信表情:破涕而笑。

這是個非常好用的表情,堪比微笑。一個羣裏,每當接不下去話,或者對別人觀點不敢苟同又懶得爭辯時,就會出現這個表情。

按照朋友的描述,情人節的影廳實況只能用慘烈形容:許多人都在抹眼淚,“旁邊那一對看完了也不說話,也不走,就坐在那裏”。

後來,大家發了一些破涕而笑的表情,開始繼續聊情人節的話題。關於這部電影的話題就結束了。

今天去影院看《愛樂之城》是我做出的一個很艱難的決定,因爲還有幾部電影很想看,譬如《極限特工》和《遊戲規則》。爲了平衡自己心中因爲割捨掉其他的選擇而產生的愧疚之情,我提前一個半小時到了影院,藉着大廳的wifi連着打了好幾盤王者榮耀,才帶着心滿意足地愉快心情前往檢票。

影廳裏的情況讓我有些吃驚。簡單地說,中午兩點半的場次,坐了三分之二的位置——我原以爲今天是工作日不會有很多人的。只是略略掃了一眼,就發現了幾對情侶在卿卿我我,這倒是讓我感到一陣單身的驕傲和自豪。

一句話概括的話,那麼應該要這麼說:

《愛樂之城》是真的`好看。

電影的開頭就掀起一陣夏日狂歡的感覺。長到看不見頭的車流堵在路上,鏡頭掃過的每一輛車裏,車主都在播放着音樂。這時候有人唱出了第一句歌詞,於是持續好幾分鐘的歌舞秀開始了。人們從車裏出來,唱着歌搭訕,腰肢招展,身影交錯。

突然一瞬間,所有人都回到了車裏,整條道路再次籠罩上悶熱的氣氛,乏味的車笛稀稀拉拉地響起。彷彿剛纔的載歌載舞是幻影,是日曬在頭上產生的幻想——人總在不滿於現實時做夢,就像越過了午夜,灰姑娘回到了那個貧窮、穿着簡陋的女孩。

在高速路上背臺詞的女主和不停調試車用音箱的男主相遇,又錯過。故事沿兩條線展開,女主米婭在派對之後,被熟悉的旋律吸引,目睹男主塞巴斯汀被解僱。米婭上前想要誇上一句,卻被塞巴撞了一下。米婭回過頭,笑容顯得諷刺,大概覺得自己多情。

誤會是拍拖的開始。

春日庭院裏,陽光、泳池、酒水和表演樂隊是最經典的組合。一羣人中,米婭舉手點了一首《I Run》,讓塞巴想起了草率的一撞,或許也想到了高速上那個背臺詞的“神經病”。於是演奏完,塞巴找到了米婭,熱絡地聊起來,彷彿兩人認識已久。

美國不缺派對。春夏交替,派對不停。一場又一場派對爲情愫的發酵提供場所、溫度和催化劑。米婭和塞巴也談上了所有觀衆都期許着的戀愛。

那個派對結束的晚上,沒有星星,街燈的燈光被樹葉篩了一遍,在地上留下變換的光斑。米婭和塞巴在無人的道路上和着旋律,唱着對白跳着舞,像在打一場看不見的戰役。米婭已經心動,但要矜持;塞巴內心熾熱,但不能顯得謙卑。欲迎還拒的舞步讓人眼花繚亂,終於在找到愛車時告一段落。

這就是歌舞電影啊!或者叫別的什麼?我是個門外漢,不懂電影分類。

我舉個例子。

小學時,學校裏放《歌舞青春》。影片裏的高中生,也是這樣跳着舞,說着挑逗的話,眉眼間是傳遞的情意。那時只覺得這樣的生活華麗,大家穿得光鮮亮麗,有時間跳舞聚會。

後來,有人在朋友圈裏發電影截圖,感嘆一聲浪漫。

我突然明白,噢原來這是浪漫。再回過頭去看《歌舞青春》,確實感覺到了從前看不見的東西。那時也不懂心理暗示,只是不停地告訴自己,這是浪漫。

再後來,臺灣慢慢成了“浪漫”最近的代表地。身邊的朋友們看着臺劇,想象着海角七號,藍色大門,墾丁,九份,臺北,桂綸鎂,高圓圓,和周杰倫的電影。有人學臺灣腔,希望學出一點浪漫。有人把手機裏系統語言換成臺灣繁體——還不是香港繁體,就是臺灣繁體——也不知道是想裝什麼逼。這樣數數,最實用的或許是學開機車。

我看過張怡微的一篇文章,講她在臺灣的大學生活。她寫到在臺灣,男生們一門心思在把妹,對學姐百依百順。臺灣的大學生,不操心房車,錢和工作,普遍在專注地談戀愛,輾轉於一場又一場crush。她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再後來,看書時看到了“荷爾蒙”這個詞,頓時覺得這詞用在文藝評論裏好專業啊,好有逼格。

阿城在一次訪談中說,“植物香料致幻,動物香料催情”。

我覺得荷爾蒙一詞也有這樣的象徵意義。那些電影裏的臺詞和動作,全都是荷爾蒙作祟。甚至連朗讀這個詞彙,都能感受到看不見的東西在脣間涌動,說不上是浪漫,還是別的什麼。

回到《愛樂之城》,要講到後來的故事。

春夏之後是秋冬,四季代表了愛情的萌芽、生長、衰老和枯萎,這在全劇初“WINTER”一詞出現時我就明瞭。

在秋季,米婭和塞巴發生了爭吵,主題關於夢想。米婭和塞巴都是爲夢想堅持過的人物,米婭想登臺演戲,塞巴想振興爵士樂。在春天和夏天,主角們談情說愛,被夢想一次又一次打擊。他們從彼此身上獲得安慰和鼓勵,再啓程追夢。

秋天到了,秋天是收穫的季節。愛情終究紮根於現實,想讓愛情開出美麗的花,現實的土壤就需要有養分。養分是穩定工作、是攤開來說破的一切。來自父母的一通電話提醒了他們,米婭沒有,塞巴也沒有。

情節在這時發生轉折,如一條大河奔騰着淌過平原,流入了蘆葦叢中。塞巴選擇放棄了夢想,爲了讓愛情變得牢固而做起了鍵盤手,做起了原本不喜歡的音樂。這是世俗的選擇,一點也不浪漫。塞巴想讓愛情走出幽暗,但背離夢想的選擇被米婭看扁。

米婭繼續爲獨立劇場努力。這一次,夢想再一次深深擊潰她。演出當天,她在更衣室聽到別人的差評,演出結束看見臺下稀少的觀衆。

散場了,看着匆忙趕來的塞巴,米婭說,一切都結束了。

很難說舞臺劇的失敗象徵着愛情的凋零,因爲還沒有劇終。也可以說,舞臺劇並沒有失敗。

秋季的劇情截止於米婭的一場角色面試。一切好像又回到了正軌上,塞巴接她去面試,米婭買了雙人份的咖啡,面試看上去很成功。

面試完,兩人坐在長椅上。米婭問,那麼我們之間到哪兒了?塞巴笑着,沒有說話,只是深情望着她。

冬季又來了。這是一場以冬季開頭,以冬季結尾的電影。

冬季的劇情太跳躍和殘忍,讓我每一幀都想講述一遍。

很多人說這電影虐。我也說虐,我想指的是最後的劇情。出乎意料的,米婭沒有和塞巴在一起,而是有了幸福的家庭。這中間的故事,導演用一個“五年後”掠過。米婭陰差陽錯地隨老公走進一間俱樂部,這間俱樂部叫“小塞”。

塞巴在臺上看見了米婭,他說,歡迎來到小塞。

最後的一首歌響起。畫面跳躍起來,帶着春季的生機和蓬勃,真真假假地變換着。給這幾分鐘起個名字,可以叫“happy ending”。米婭和塞巴調情的畫面,米婭演完舞臺劇臺下掌聲雷動的畫面,米婭和塞巴開着車拐入一條出口高速的畫面……

但冬季就是冬季,它不是春季。曲終,畫面回到現實。

只剩下臨走時長久的凝望,和不長久的微笑。

我很喜歡冬季這部分的劇情。那些流動的畫面,是雙方對過去的回憶,對愛情的展望。那些畫面看上去並不虛假,是可以企及的夫妻小日子。這是高明之處。

最後要走的時候,米婭回過頭去,恰巧對上塞巴的目光。凝望裏,時光飛逝。這時米婭露出笑容,塞巴也淡淡一笑。但笑容並不是結束,笑容的結束纔是結束。

我喜歡這個笑容的結束。它代表一種令人感動的自持:看到你很好,那就挺好的。沒有想要再掀起一段羅曼史,創造你儂我儂的生活的意思,很淡,也很真。

導演沒有讓畫面停在兩人的笑容上,而是定格在笑容的結束,彷彿是在告訴我們,最後兩個人還是分開了,並不是所謂的藕斷絲連——或許會有,最後不是還接吻了嘛,但那要留給觀影者自己想象。

寫這篇觀後感的初衷,是想論述什麼是浪漫。但我其實不懂浪漫。於是只做到了帶大家回憶一遍劇情。後來細細想了,必須要承認的是,在看這部電影前,我已經給了自己充足的心理暗示,即這是一部美、浪漫的歌舞作品。一遍遍的心理暗示帶來的,只能是和作品的高度配合。

必須要提到的是,有人誇讚這部電影美,浪漫,讓人心碎,也有人覺得無感,情節跳轉突兀。我覺得這其實說不出高下,不存在誰的審美檔次高誰的低這個問題。這部電影只是和玫瑰花一樣,創造了一種普適性的浪漫。但普適不代表全都適合,正如這世上對玫瑰花不感冒的男男女女不在少數一樣。蘿蔔白菜,各有所愛,是這個道理。

同時深表遺憾的,還有沒有寫寫爵士樂。雖然我也不懂,不喜歡爵士樂,但這麼一筆掠過也不算是個好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