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樂之城觀後感劇情解析

學識都 人氣:1.97W

人生就是一個不斷追逐夢想的旅程,在某個時間點上,一個人遇到一個人,他們一起成長,相互鼓勵,有美好,有痛苦,有成長,有遺憾,這就是人生。導演非常成熟老道,不僅有野心,也有足夠的才華,歌舞元素幾乎就是整個歌舞片的發展史,適合迷影愛好者。下面本站小編爲大家精心整理的愛樂之城觀後感劇情解析,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愛樂之城觀後感劇情解析

【愛樂之城觀後感劇情解析一】

昨天情人節,有三部愛情電影在當天上映

另外兩部分別是國產愛情片

《瘋嶽撬佳人》和《合約男女》

《愛樂之城》是昨天上映的新片中排片最高的

這當然不是一篇電影的軟文,

因爲它已經收到了太多的讚譽,

並不需要我們再做什麼宣傳了,

我只是單純想寫個觀後感。

影片結構上頗有新意,全片分爲冬、春、夏、秋、再到冬,共5個章節,隨着季節交替,兩個主角的情感經歷也在發生變化——“冬”代表着懷才不遇的兩人的初次相遇;“春”迎來了熱愛歌舞的兩人情投意合;“夏”捕捉了兩人相愛過程的濃情蜜意,“秋”預示着夢想遭遇現實的無可奈何;最後故事又回到了“冬”,兩人時隔五年再次相遇,男主演奏了初遇時的感情曲,曲中有他關於愛情最美的模樣。

然而有些遺憾錯過了就是錯過了

結局還是很傷感的

當影片進行到最虐心的結尾處,看到男主角塞巴斯蒂安憂傷地彈奏着定情的那首歌,臺下坐着他昔日的戀人,如今已經嫁作他人婦的米婭,我的心都要碎了。

我相信看到這段時,很多人都會不自覺地代入自己和某個錯過的人,會幻想一遍那另一種可能的人生,會情不自禁地在腦海裏和某個人共度了一生。

可人生沒有如果,在影院裏這幾分鐘的光陰,你假想了一番,悵惘了一回,走出影院的那一刻,刺眼的陽光會告訴你,剛纔的只是一場夢。

當然,影片中還是有許多驚喜留給觀衆的

比如開場的歌舞,充滿青春活力

美輪美奐的歌舞表演,優美動聽的爵士樂,追逐夢想的辛酸心路,致敬經典的復古情懷等都是看點,甚至有人總結說,《愛樂之城》裏面有89個梗致敬以前的經典歌舞片。

 

 

【愛樂之城觀後感劇情解析二】

動人歌舞、真摯情感,導演信手拈來地控制着觀衆的嘴角與淚腺,讓我們在幸福的微笑中猝不及防地落淚。正如影片預告片所說:“再也沒有人這樣拍電影了。”感謝達米安-沙澤勒,在這個年代還能帶給我們這樣一部電影。

開場很華麗,一段長達5分鐘的高速公路上進行的歌舞,一個長鏡頭就定下了全片的基調。絢麗的歌舞場面現代感十足,卻又同時宣稱本片是用"Cinemascope"——好萊塢黃金時代風靡一時的寬屏拍攝技術——拍成的,“復古”與“現代”的衝突貫穿全片。

隨後,我們見到了兩位主人公:做着明星夢、卻在試鏡中屢屢碰壁的米婭;帥氣卻老套死板、一心想着開音樂酒吧拯救奄奄一息的爵士樂的塞巴斯蒂安。兩人相遇、相知並相戀。他們走遍陽光明媚的洛杉磯的每一個角落,在彼此的身上都找到了自己的影子;他們互相扶持、互相鼓勵,朝着各自的夢想義無反顧地奔去。

《愛樂之城》的畫面色彩有着50年代歌舞片的飽和度,運鏡流暢而大膽,卻保留着復古的轉場方式以及棚拍感,這在男女主角在格里菲斯公園共舞的那場戲裏表現最爲突出:山下的夜景明明真實,卻有着棚拍背景版似的勉爲其難,一場顯然是在模仿弗雷德-阿斯泰爾的舞蹈,暴露了沙澤勒的別有用心。好萊塢歌舞片黃金年代的生硬質感不斷閃現,除了共舞段落的穿插,連米婭工作的咖啡館也被安排在離攝影棚僅有10米的地方,這也是一種歌舞片常見的環境設置。她常常走過正在拍攝的劇組,從觀衆的角度來看,就如同置身於拍攝現場中。而爵士樂與搖擺樂肆無忌憚的登場,更把這種致敬表達得登峯造極。

這和《爆裂鼓手》如出一轍。

但這一次比《爆裂鼓手》更加殘忍。

影片的最後幾分鐘,塞巴斯蒂安想象了一下兩人重新來過的美好結局,此時此刻,所有那些曾經被我們嘲笑過的好萊塢套路,都變得令人心碎,因爲就像瑞恩-高斯林在片中所唱的那樣,這是“另一個我所不能實現的夢”。

但《愛樂之城》終究不是一部傳統的好萊塢歌舞片。傳統的歌舞片中,酣歌暢戲是爲了將觀衆代入主人公們的美夢,而《愛樂之城》中的戲仿場景,只是主人公們自己的幻想。導演沙澤勒只想用歌舞割裂他們現實的人生——歌舞場景越是夢幻,我們就越發心疼音樂結束之後幻想的分崩離析。當米婭和塞巴斯蒂安命中註定的分道揚鑣來臨之時,沙澤勒其實是在用一種非常直白的方式來打碎自己一手創造的夢。 《愛樂之城》是關於偏執的理想主義者的故事,而這樣的人通常都會走向兩種結局,一是撞到南牆立即折返;二是撞破一面又一面的南牆。而等在最後的究竟是深淵還是輝煌,全憑個人天賦。

這是達米安-沙澤勒在《爆裂鼓手》中,就講述過的主題。這位31歲的`年輕人僅用三部長片就奠定了自己在好萊塢新一代創作者的地位,更難能可貴的是,拋開鮮爲人知的處女作《公園長凳上的蓋伊和艾德琳》不提,沙澤勒在《爆裂鼓手》和《愛樂之城》展現出的非凡控制力令人咋舌。無論是《爆裂鼓手》帕金森症卻不失邏輯的超快剪輯,還是《愛樂之城》中返璞歸真、行雲流水的運動長鏡頭,他都手到擒來,如同一個在業界浸淫多年的老手。

沙澤勒毫不掩飾對《瑟堡的雨傘》的喜愛,這部曾拿過金棕櫚大獎的法國經典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歌舞片最好的濃縮。而在《愛樂之城》中,對那個時代的呼應多得讓人目不暇接。不僅僅有直白的海報張貼(《卡薩布蘭卡》、《黑貓》),也有從形式到劇情上的完整致敬——米婭和塞巴斯蒂安在藝術影院看完《無因的反叛》之後,就驅車前往影片中著名的取景地格里菲斯天文臺,並在那裏上演了一出浪漫無比的星空舞蹈。

你很難找到一個詞去形容《愛樂之城》,因爲它太過於豐富。它關於愛情,也關乎理想;它講述成功,又不避談失敗。它是艾瑪-斯通的輕吟淺唱,是瑞恩-高斯林的鋼琴戀曲,更是他們兩人在格里菲斯公園淺紫色夜空下翩翩起舞的身影。它可以是理想主義者的奮不顧身,也可以是失敗之後的沉淪、振作、再次嘗試。它是對歌舞片黃金時代的完美致敬,更是電影的本真。

【愛樂之城觀後感劇情解析三】

“這是一部極有潛力的電影,大家都會喜歡的。我們所要做的就是投入它的懷抱。

—— 《時代》

《愛樂之城》琴瑟和鳴,偶爾有幾個不夠雄偉卻無傷大雅的音符。

—— indieWIRE

(導演)達米安-沙澤勒製作了一部罕見的浪漫喜劇,同時也是紅黃藍綠狂想曲。

—— 《視與聽》

(導演)達米安-沙澤勒用十分引人注目的方式闖過了這一關!

—— 《好萊塢報道》”

《愛樂之城》的故事背景設置在美國的洛杉磯Los Angeles。導演達米安-沙澤勒說:“我想拍一部屬於洛杉磯的電影,那裏有一些懷有不合時宜的夢想的人,還有一些爲夢想孤注一擲的人。”

影片的名字之所以叫 La La Land,是因爲 La La Land是洛杉磯的一個別名(nickname),是由Los和Angeles的首字母組成。意思是:一個歡樂愉快,甚至脫離現實的地方。例如下面這個句子:

For much of the time he was in hospital, he was under sedation, "I was in La La Land." said he.

他在醫院的大部分時間都處於鎮靜劑的作用之下,“我在夢遊仙境。”他說。

《愛樂之城》的人物設定有着好萊塢歌舞片典型的溫存。米婭,一個在攝影棚旁咖啡館打工的年輕女孩做着演員夢,奔波於大小劇組的試鏡;塞巴斯蒂安,一個連門鎖都換不起的爵士音樂家,爲了餬口,不得不在聖誕節的飯店裏演奏《鈴兒響叮噹》。這樣兩個人的相遇多少帶着點惺惺相惜的理解與自嘲。他們迅速墜入愛河,在現實生活裏共同打滾,試圖實現自己那或離經叛道或格格不入的夢想。影片的結尾,這種溫存被部分地保留了下來,米婭像《雨中曲》 的女主角那樣,終於通過銀幕爲世人所知,在一家爵士俱樂部裏,她再次遇到同樣實現了理想的塞巴斯蒂安。只是此時,她身邊的人已不再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