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信息技術教學工作總結

學識都 人氣:3.29W

2015年信息技術教學工作總結

初三信息技術教學工作總結

回顧這個學期信息技術教學工作,順利地實現了學期工作目標。當然在工作中我享受到收穫喜悅,也在工作中發現一些問題。工作中碰到的問題我會認真思考,想辦法解決。在這個學期中,本人能在保持原有良好工作態度的基礎上,不斷進步,不斷進取,不斷學習,虛心向有經驗的老師學習。爲了保持優良的工作姿態,以使下一學年能以更優秀的面貌去繼續工作,現將本人該學期的工作情況進行全面的總結,總結如下:

一、思想方面

思想上嚴於律己,熱愛教育事業,各方面約束自己,鞭策自己,對自己要求更爲嚴格,力爭在思想上、工作上在同事、學生的心目中樹立良好的形象,使自己的思想再上一個新的臺階,同時也對自己思想上有了更加高的要求。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和業務水平,提高自身的思想覺悟。

二、教學、工作方面

這學期主要擔任高一年級的信息技術教學和學校電教設備的檢修、維護等工作。工作是繁忙的,相對於上一年,無論是工作方法、工作經驗、還是工作效率都有了明顯的改善。

雖然工作量比較大,但爲了提高教學水平和提高業務水平,向有經驗老師請教的基礎上,利用本人有限的時間建成個人教學博客,這有利於同行同事間的交流和學習,方便學生與我的交流,這大大有利於我教學的提高和及時掌握學生的動向,有利於引導學生的學習。在教學之餘,我也注重自身發展進步。除了聽課,評課,參加教研組教研活動外,我還注意到要自學。從思想上,利用行評機會端正自己;從行動上學電腦技術,學教學技能等;在生活上注意形象,爲人師表。

繼續更新教育、教學理念,探索合適的教學方法

1、充分體現“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的原則

信息技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始終體觀“以學生爲主體”、“以教師爲主導”相結合的原則,注重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合作精神和探究慾望,在學習的整個過程中領悟信息文化內涵。教學實施的過程中,在充分理解新課程標準的情況下,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重組教學內容。信息技術教學應該充分關注個體差異,設計分層次的學習目標。在教學過程中,要尊重學生的不同興趣愛好和解決具體問題的不同技術思路。對學習起點較低的學生,要多鼓勵、多幫助,提供有針對性的指導;對於基礎較好的學生,要少限制、多支持,鼓勵自主探究。

2、努力轉變學生學習方式

課堂中倡導學生的自主學習,信息技術課程無論從教學內容、教學環境和教學方法上都非常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和學習能力。比如:我們學完文字處理軟件後,可以給學生布置一個電子作品,確立作品的主題,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創作出集知識性和趣味性與一體的電子報刊,主題選擇方向可以是環境保護、西部開發、世界無煙日、科技活動周、機器人、奧運等。老師給出作品要求,給學生兩節課時間,可以上網蒐集素材,以小組爲單位進行電子報刊的製作,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協作學習的習慣。可以從作品的思想性、科學性、創造性、藝術性、技術性幾個方面給打分,全面給出評價,使學生得到一次很好的鍛鍊機會。

3、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是影響學生學習方式的形成、完善以及改變的重要因素。信息技術課堂教學常用的教學方法有:

任務驅動。“任務驅動”教學強調學生在密切聯繫學習、生活和社會實際的有意義的“任務”情境中,通過完成任務來學習知識、培養技能、形成能力,提升素養。在“任務驅動”中所設置的任務要求做到科學、適當、適度。

1、啓發式。在發揮教師主導作用的前提下,根據教學目標,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展開思維活動,主動獲取知識。這種方法有利於學生積極參與和學習,主動思考和實踐。

2、講授法。信息技術教師根據信息技術課程的不同教學內容,做成各種教學課件,藉助於有關設備,邊講授邊操作,講練結合,完成教學任務,達成教學目標。

3、分層遞進教學法。根據不同層次學生學習水平的差異,確定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實行分層施教、分層測試評價。在教學過程中形成一種促進各層次學生不斷遞進的機制,開發學生潛能,發展個性,全面提高全體學生的基本素質。

四、總結:

作爲一名信息技術老師,應具有比別人更超前的目光,及時掌握最新的科技資訊,明白到自身的責任,爲此,我經常通過訂閱《中國信息技術教育》、《計算機應用文摘》等書籍,上網瀏覽新課程教學網等形式,學習更加多的、好的、新的知識。從中學習別人的長處,領悟其中的教學藝術。平時要虛心請教有經驗的老師。努力提高自身的信息素養,形成自身的信息技術教學風格。

班主任年終工作總結

作爲一名“老資格”的班主任,例行公事已經順手拈來,不再是什麼難事了。當然“老拳順手,老酒順口”,走老路,行老套也未嘗不可,但時代在進步,班主任也要“與時俱進”。

很多班主任都在總結中談到了“愛”,誠然,“愛學生”是老師必備的素養,但光“愛”就足夠了麼?馬斯洛的心理學理論談到人的需求的五個層次——生存的需求(這是家長需要提供給孩子的,要讓他們吃飽穿暖,讓他們能生存下去),安全的需求(這需要學校、家庭、社會共同努力提供給孩子的),愛的需求(這是基於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之上的.更高層次的需求,是學生渴望得道的包括母愛和別人的關愛的需求),尊重的需求(這是基於關愛之上的,以人爲本的,以理性的愛爲座標的需求),自我實現的需求(這是以贏得學生自身的成就感,需要學生自己在努力、拼搏、進取之後的最高需求)。我們往往都強調了愛,但都忽略了學生作爲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的發展和創造。學生不是老師手中的機器,不是捏泥,不是動物,是活生生有創造力,有能動性的個體。老師單獨給予學生愛,學生接收你的愛麼,學生會回報你的愛麼?有多少老師能超越“愛”,創造出有同情心,有尊重別人的品格,有能動地實現自我這樣的學生呢?他們在塑造學生的時候有這樣的目標麼?

尊重學生,需要老師更大的勇氣和更寬廣的內心。很多老師都在說:“要贏得老師的尊重,就需要先尊重學生。”我認爲尊重不分先後,不分高下。身居高位更要體恤民情,體察民意,不要把自己擺在高高在上的神壇上,要俯下身子和學生親近。我尊重你,你尊重我,而不是你先尊重我,我再尊重你。老師是學生人生的導師,如果老師都把自己擺在高人一等的位置上,學生能有平等的意識和自由的意志麼?老師對學生的尊重最主要體現在老師的言行上。學生作爲未成年人,需要得到老師的欣賞、讚美、尊重,即使他有錯,也值得尊重,因爲沒有不犯錯誤的學生。饒恕別人的錯誤是一種美德,老師要把這樣的美德潛移默化地影響給學生。

給學生成長的空間和成才的機會。老師往往都把分數作爲衡量學生的唯一標準,對學生的評價上一刀切,把“德智體美勞”的綜合評價作爲本本。從人的智力的幾個層次來看,學習的能力固然重要,其他各方面的能力一樣重要。我們強調學生學習是第一位的同時忽略了太多學習以外的東西。所以我在教育學生時,儘量發現他們的優點,發現他們的閃光點,並竭力推助之,改進之。唯有如此,才能真正的實現“人人都得道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