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識都>好好學習>放假>

端午節的主題小報

學識都 人氣:2.4W

導語:端午節,爲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據《荊楚歲時記》記載,因仲夏登高,順陽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個午日正是登高順陽好天氣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稱爲“端陽節”。下面是關於端午節小報圖片,歡迎閱讀。

端午節的主題小報

端午節小報內容一

端午節到了,媽媽照例買回來幾個糉子,笑着說:“我們要吃糉子了。”

媽媽去煮糉子了,又問我:“知道端午節吃糉子的由來嗎?”我脫口而出:“我當然知道了!端午節吃糉子是因爲屈原被他的楚國皇帝趕到了秦國,他在秦國聽說了楚國滅亡的消息,便悲痛欲絕,抱着一塊大石頭跳入汨羅江了。楚國的百姓知道後,怕魚兒咬他,便包了糉子丟入江中。從此,百姓們就養成了吃糉子的習俗。”媽媽聽了我的講述,連連點贊,“不錯!不錯!”。

媽媽端出了煮好的糉子,我的手剛剛碰到了糉葉,就趕緊的縮了回來,只是覺得手火辣辣的疼。媽媽笑話我:“糉子剛出鍋的時候,是很燙的,不能隨便碰。”說着,媽媽抓住包糉子的線頭,一拉,線掉了下來,再抓住糉葉的一角,一抖,糉子就在碗裏翻起了跟斗,糉子出來了!我開始拆第二個,這一回,我吸取了教訓,學媽媽的樣子,一個白胖胖的糉子到了我的碗裏。我開始風捲殘雲般吃起了糉子,邊吃邊問媽媽,“糉子怎麼做出來的'?”媽媽跟我講,包糉子,先要找好材料,糯米,紅棗,糉葉,細繩,用糉葉包好糯米紅棗,細繩紮好,糉子就完成了。媽媽說得那麼簡單,我纔不信呢!包糉子就是一種技術,肯定也要多多練習才能熟能生巧的。

糉子真好吃啊!我們中國人有這樣一個傳統美食,哪能不自豪!

端午節小報內容二

今天是五月五端午節,爸爸在做糉子。

做糉子的材料有:葉片·米·肉·蛋黃·豆沙·還有菜……

做糉子之時要坐着,我看爸爸在十分專心做糉子,我也要做。爸爸先把糉子弄成一個漏斗狀,然後把大米放進葉片裏,再放肉,又把一層大米鋪在上面,最後系起來,一個糉子就完成了,我覺得很簡單。我也開始做了。我先洗洗手,來到做糉子的地方,然後坐下,把葉片弄成漏斗狀,可是怎麼也弄不起,我隨便弄了一個球形,把大米鋪上一層,又把豆沙放了一塊,再偶就是一層大米,用繩子把它包好,放到鍋裏一煮,結果我做的糉子都散了。

端午節不僅是要吃糉子,還有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有人說:“屈原用寶貴的生命爲我們換來了美好的假期。”所以我們就要紀念屈原。

端午節還要賽龍舟。就是到一條“龍”上,用船槳把“龍”給遊起來,比比誰先到終點。

端午節真是一個美好的日子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