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識都>好好學習>放假>

義務立夏吃什麼

學識都 人氣:3.05W

立夏馬上就要到了,立夏也意味着正式告別春天,義務立夏吃什麼?快來了解看看吧!

義務立夏吃什麼

吃烏飯

應該算咱們金華各地都會有的保留風俗之一。不僅僅在今天,立夏的頭2個禮拜,這個烏糯米拌着義烏紅糖的小甜品,就流行起來了。

上乘的糯米,浸染成紫黑色,配上甜而不膩、口感上佳的義烏紅糖,可當筵席餐前甜品,也能給孩童作爲正餐,男女老少都愛吃。

吃“汗菜”

“汗菜”這個名字就很吸引我,但其實入了春季,這個菜就經常出現在餐桌上了。

“汗菜”學名叫莧菜,菜葉有綠色或紫紅色,菜身軟滑而菜味濃,入口甘香,有潤腸胃、清熱之功效。因爲走俏,估計今天的汗菜可能會微漲~

蠶豆 豌豆飯

今天的飲食菜單裏,時令的蠶豆、豌豆炒飯也是十分收到青睞。這兩種豆子最近口感好,加上價格不貴不賤,如果再能配上筍丁沫兒,那想必是極美好的。

糖吞蛋

將雞蛋,最好是土雞蛋,打入乘有半碗冷水的碗中,因爲周圍受冷,雞蛋凝固,自然蛋也就不會破了。

如果喜歡,自然也可以在湯料里加些枸杞、桂圓、紅棗等,再舀上幾勺紅糖,這滋味自不必說了。愛吃甜食的人應該對比較感興趣

  附:各地立夏飲食習俗一覽

1.上海有吃麥蠶、攤粞、三新的習俗

郊縣農民取麥粉和糖製成寸許長的條狀食物,稱“麥蠶”,人們吃了,謂可免"疰夏"。用立夏時青嫩的'草頭和入米粉,油煎成餅,叫做"攤粞",爲上海和浦東地區人民所喜食。還把糖梅子、酒釀、鹹蛋等作爲當令食品,稱爲時鮮,取以嘗口,稱嘗"三新"。

2.無錫民間歷來有立夏嘗三鮮的習俗

三鮮分地三鮮、樹三鮮、水三鮮。地三鮮即蠶豆、莧菜、黃瓜(一說是莧菜、元麥,蠶豆,也有說是莧菜、蠶豆、蒜苗);樹三鮮即櫻桃、枇杷、杏子(一有說是梅子、杏子、櫻桃,也有說是梅子、櫻桃、香椿頭);水三鮮即海螄、河豚、鰣魚(一說是鰣魚、鯧魚、黃魚,也有說是鰣魚、銀魚、子鱭魚)。其中以嘗地三鮮最爲普遍。有的地方還有立夏吃黴豆腐的習俗,說吃了黴豆腐就不會倒黴。

3.蘇州地方有"立夏見三新"的諺語

“三新”指新熟的櫻桃、青梅和麥子。人們先以這"三新"祭祖,然後活人嘗食。蘇俗立夏還要吃海螄、麪筋、白筍、薺菜、鹹鴨蛋、青蠶豆。各家酒店立夏這天對進店的老顧客奉送酒釀、燒酒,不取分文,把立夏叫做"饋節"。

4.鎮江地方有"立夏嘗八新"的食風。

這"八新"就是櫻桃、新筍、新茶、新麥、嫩蠶豆、楊花蘿蔔、鰣魚和石首魚(黃魚)。其中鰣魚最爲名貴。頭潮鰣魚是送往朝廷的貢物,二潮鰣魚被豪門富室弄去解饞,尋常人家嚐鮮吃鰣魚已是三潮過後的鰣魚了。

5.常熟地方人們立夏嘗新,食品豐盛,有"九葷十三素"的說法。

"九葷"指鰣魚、鱭魚、鹹魚、鹹蛋、海螄、麋鴨、醃鮮、滷蝦、櫻桃肉和鯧鯿魚。"十三素"指櫻桃、梅子、麥蠶(新麥揉成細條煮熟)、像筍、蠶豆、茅針、豌豆、黃瓜、苣筍、草頭、蘿蔔、玫瑰、松花。

6.浙東農村立夏有吃"七家粥"的風俗

就是務農人家左鄰右舍互相贈送豆、米,和以黃糖,煮成一鍋粥,叫"七家粥",說是吃了這種粥,鄰里和睦,一心去夏耕夏種。

7.溫州立夏日,家家吃淮百、春筍和青梅。

民間認爲,立夏吃淮豆固齒,吃春筍健腳骨,吃青梅養腰,可疰夏。此時正值鰣魚上而,富者爭購,或自嘗或送入,視爲海珍。普通人家爲節省多吃鰳魚。

8.長沙立夏多有吃立夏羹的風俗

立夏日吃糯米粉拌鼠麴草做成的湯丸,名“立夏羹”。俗話說“吃了立夏羹,麻石踩成坑”,“立夏吃個團(音tuo),一腳跨過河”。立夏前後常有大風出現,名“龍王暴”。立夏日發東風,俗以爲有水災,諺謂“立夏東風雨漣漣”。立夏日打雷,日後必多雷雨,諺謂“雷打立夏,三天來一下”。

9.嵊州立夏有鬥蛋的風俗

這日中午,家家戶戶煮好囫圇蛋(雞蛋帶殼清煮,不能破損),用冷水浸上數分鐘之後,再套上早已編織好的絲網袋,掛於孩子頸上。孩子們便三五成羣,進行鬥蛋遊戲。蛋分兩端,尖者爲頭,圓者爲尾。鬥蛋時蛋頭鬥蛋頭,蛋尾擊蛋尾。一個一個鬥過去,破者認輸,最後分出高低。蛋頭勝者爲第一,蛋稱大王;蛋尾勝者爲第二,蛋稱小王或二王。

10.閩南家家戶戶將紅糟摻入麪條中煮熟供全家食用

因紅糟色紅,爲吉祥之色,又有發酵作用,以寓發達發財之意,而紅糟也幫助消化,有益健康。此俗衍化至後來,紅糟即被海蝦代替,謂之“吃蝦(夏與蝦閩南語同音)面”。海蝦煮熟後變紅,與紅糟色同,以此對夏季之祝願。

TAGS:立夏 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