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識都>好好學習>放假>

南京立夏吃什麼

學識都 人氣:1.81W

南京立夏吃什麼?立夏,四月節。立字解見春。夏,假也。物至此時皆假大也。

南京立夏吃什麼

市民回憶:鬥蛋、三鮮、烏飯

“今天立夏,我們當年用毛線,裝雞鴨鵝蛋各一個,到學校了與同學們鬥蛋,尖對尖,誰破了誰輸。”“還有,將新鮮的蠶豆用線串好,煮熟,掛到脖子上,邊走邊吃。”昨天,市民戴先生在微信上曬自己的童年。記者昨天在微博微信上發現不少年輕人都在曬“立夏鬥蛋”。

鬥蛋、蠶豆就是立夏的全部?記者街頭隨機採訪,不少人同意立夏要吃雞蛋的說法;此外還要“吃三鮮”,可這三鮮到底是什麼,說法衆多;有人提到要分“地三鮮、樹三鮮、水三鮮”,大體是白蝦、茭兒菜、鰣魚、枇杷、蠶豆和莧菜這幾種。

也有人回憶說,立夏在南京得吃烏飯,以南天燭(又名青精樹)莖葉搗爛濾汁泡糯米,曬乾蒸煮而成。

市民龔女士清楚地記得,小時候,老南京有吃豌豆糕的習俗,將新鮮豌豆洗淨去皮,磨成粉末倒入沸水熬成糊,其間加上少許白糖拌勻,最後鋪在瓷盆內等其自然冷卻。就這樣一邊騎在門檻上玩耍,一邊等待廚房中婆婆將升騰的霧氣變爲清爽綿甜的豌豆糕,陽光灑下斑駁的樹影,這是最難忘的舌尖美味,記憶中鮮活的老南京。

老南京“舌尖上的立夏”?

文史學者:“嘗三新” 吃豌豆糕

究竟老南京人該吃什麼?在文史專家眼中,像鬥蛋、三鮮、烏飯這些並非“最南京”的習俗;民國以前的正宗老南京,講究的是“嘗三新”和“吃豌豆糕”。

南京文史專家陳濟民先生認爲,南京由於城市發展,各地人口遷入,帶來了很多不一樣的習俗,像鬥蛋就是;至於“吃烏飯”這一習俗,南京是在農曆四月初八這天專門煮食的;和立夏是否到來無關,只是日子有些相近。

吃豌豆糕是龔女士這樣老南京的記憶,而“嘗三新”中的“三新”,很多南京人已經不太記得。陳濟民說,這“三新”分別指:櫻桃、青梅和鰣魚。立夏正是這三種美味上市的時節。傳說康熙第五次南巡到達南京時,江寧織造曹寅進貢的正是當時玄武湖櫻洲產的櫻桃,康熙見之大喜,又說“先盡皇太后,朕再用”,隨即差官送櫻桃到北京。

他記得,明代馮時可所撰的《雨航雜錄》上記載道:“鰣魚者,夏以時至,故名。”立夏時這魚洄游長江可以捕撈了,所以又叫“時”魚,可見它和立夏這一節氣密切相關。鰣魚肉嫩味美,鱗下多脂,明清兩朝一直作爲貢品,可惜的是由於長江生態破壞,現在已幾乎絕跡,很難嚐到了;青梅,就是還沒有完全成熟的梅子,味酸而脆,可以蜜煎糖藏。

中醫師:老南京的吃法“清新開胃”

南京夏季炎熱,“火爐”炙烤,令人體消化力銳減,乏力倦怠不思飲食。“老南京立夏要吃三新、豌豆糕,就是因爲其或鮮或酸,清新開胃。”省中醫院的醫師建議,立夏後要特別注意心臟保養,多喝水,飲食清淡少油、低脂少鹽;現在食材豐富了,多吃富含維生素的瓜果蔬菜,生津開胃,清淡去火。當然,清心靜氣,戒怒戒躁保持心情愉悅也是極爲重要的。

  附:立夏的氣候特點

節氣氣溫

按氣候學的'標準,日平均氣溫穩定升達22℃以上爲夏季開始,“立夏”前後,中國只有福州到南嶺一線以南地區真正進入夏季,而東北和西北的部分地區這時則剛剛進入春季,全國大部分地區平均氣溫在18--20℃上下。

立夏時節我國南北的氣溫差異較大,而且同一地區波動頻繁,華南其餘的地區氣溫爲20℃左右;而低海拔河谷則早在4月中旬初即感夏熱,立夏時氣溫已達24℃以上。故此時也是農作物病蟲害的多發期和人們易於犯感冒的時期,正如左河水所云:“南國似暑北國春,綠秀江淮萬木蔭。時病時蟲人撒藥,忽寒忽熱藥搪人。”

雨水特點

立夏以後,江南正式進入雨季,雨量和雨日均明顯增多,連綿的陰雨不僅導致作物的溼害。還會引起多種病害的流行。小麥抽穗揚花是最易感染赤黴病的時期,若預計未來有溫暖但多陰雨的天氣,要抓緊在始花期到盛花期噴藥防治。南方的棉花在陰雨連綿或乍暖乍寒的天氣條件下,往往會引起炭疽病、立枯病等病害的暴發,造成大面積的死苗、缺苗。應及時採取必要的增溫降溼措施,並配合藥劑防治,以保全苗爭壯苗。“多插立夏秧,穀子收滿倉”,立夏前後正是大江南北早稻插秧的火紅季節。“能插滿月秧,不薅滿月草”,這時氣溫仍較低,栽秧後要立即加強管理,早追肥,早耘田,早治病蟲,促進早發。中稻播種要抓緊掃尾。茶樹這時春梢發育最快,稍一疏忽,茶葉就要老化,正所謂“穀雨很少摘,立夏摘不輟”,要集中全力,分批突擊採製。

立夏前後,華北、西北等地氣溫回升很快,但降水仍然不多,加上春季多風,蒸發強烈,大氣乾燥和土壤乾旱常嚴重影響農作物的正常生長。尤其是小麥灌漿乳熟前後的乾熱風更是導致減產的重要災害性天氣,適時灌水是抗旱防災的關鍵措施。“立夏三天遍地鋤”,這時雜草生長很快,“一天不鋤草,三天鋤不了。”中耕鋤草不僅能除去雜草,抗旱防漬,又能提高地溫,加速土壤養分分解,對促進棉花、玉米、高梁、花生等作物苗期健壯生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立夏後,是早稻大面積栽插的關鍵時期,而且這時期雨水來臨的遲早和雨量的多少,與日後收成關係密切。農諺說得好:“立夏不下,犁耙高掛。”“立夏無雨,碓頭無米。”民間還有畏忌夏季炎熱而稱體重的習俗,江西一帶還有立夏飲茶的習俗,說是不飲立夏茶,會一夏苦難熬。

TAGS:立夏 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