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羅庚》讀後感

學識都 人氣:3.29W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領悟呢?這時最關鍵的讀後感不能忘了哦。千萬不能認爲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華羅庚》讀後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華羅庚》讀後感

《華羅庚》讀後感1

《華羅庚》讀後感:

華羅庚(1910-1985)中國現代數學家,是新中國數學研究事業的創始人,也是中國在世界上最有影響的數學家之一。

華羅庚教授大膽質疑的精神,令人敬佩不已。當時,華羅庚只是一個雜貨店的店主,可是他卻不怕他人譏笑,敢於懷疑數學權威蘇家駒的理論,並大膽否定其錯誤論斷,實在是難能可貴。這種善疑精神正是他打開數學王國的金鑰匙。

華羅庚成爲當代世界數學領域的一顆巨星,完全是一個驚人的奇蹟。他纔讀初中畢業,他曾說自己只是貧窮人家的初中畢業生。

華羅庚正是以他堅忍不拔、頑強不息的精神,成就了自己的追求,獲取了今天的成功。也正因爲他的這種精神,深深地打動、教育和啓發了人們,讓我們獲益良多。

華羅庚因爲一次高燒,他的腳瘸了,但貧困和疾病反而使他學好數學的志向更加堅定 ,他總是全神貫注、專心致志地刻苦學習,自強不息的他,還學會了英語、法語、德語和俄語,發表了多篇論文,成爲中外很有名氣的數學家。

華羅庚在概括他全部的治學精神時說道;“學習必須踏實,不能踏空一步。踏空一步,就要付出沉重的代價;踏空多步,補不勝補,就會使人上不去,就會完全泄氣。”

我要以這句話作爲我的座右銘,努力學習,爭取成爲一個有學問的人。

《華羅庚》讀後感2

今日,我校全體師生外出觀看了一部話劇——《少年華羅庚》。

劇情是這樣的:華羅庚對學習十分的熱愛——在做操時,應脫去襯衫,可他沒脫,而是把襯衫塞進了褲子裏;上課應穿上長衫,於是他就把長衫從褲子裏拿出來。老師並不知道,便表揚了他,後來,老師知道了實情後,校長及其他老師知道後,有的說讓他退學,有的說給他一個機會,讓他改正,校長來了,沒有開除他,反而對他說:“下課我和你來一局抓子。”華羅庚去校長家,借了一本蘇家駒的《代數五次方程的解法》。從那起,他就一直看,晚上也不睡覺,客人買東西,也必須要大叫幾聲。因爲華羅庚自身的努力,校長讓他當了一回“華老師”,講的也很好,但是有一位老師很不服氣,便出了一道題:一個姓陶的商人,有三個兒子——大陶,二陶,小陶,他即將去世了,要將其中的五分之一分給大陶,其中的七分之一分給二陶,其中的十分之一分給小陶。華羅庚擺弄了一番,就娓娓有道的算了出來,使那位老師不得不佩服他。後來他的母親去世了,因此他後悔自己喝了母親爲他燉的雞湯,身體也變得十分虛弱,昏暈了過去,並染上了瘟疫。校長知道了後,就拿着自己委託別人買的兩小瓶藥去看望華羅庚,那華羅庚正在熟睡,他爸爸準備出門買菜,做飯給華羅庚,校長便拿起華羅庚寫的論文看了起來,後來校長看到《蘇家駒的代數五次方程的解法不成立》,這十六個字,被氣瘋了,本想扔了它,但是又於心不忍毀了華羅庚的心血,只在一張紙上留寫下了四個大字“好高騖遠”,這四個字大而有力,像針一樣刺着他,生疼生疼的。他父親回來了,並把芸芸帶來了,一開始,他父親並不知道校長走了的原因,他父親知道後,就要把蘇家駒的《代數五次方程的解法》及華羅庚自己編寫的《蘇家駒的代數五次方程的解法不成立的原因》扔了,於是芸芸與華羅庚一起求他父親不要扔,可他父親還是扔了,但看到自己兒子十分的傷心,他於心不忍,就出門把蘇家駒的《代數五次方程的解法》及華羅庚編寫的《蘇家駒的代數五次方程的解法不成立的原因》,撿了回來。後來華羅庚的右腿失去了知覺。一天,華羅庚編寫的《蘇家駒的代數五次方程的解法不成立的原因》,在上海市的雜誌上發表了,一個學校的教授非常欣賞他希望他能到這所大學擔任教師職業,而且還爲他準備好了火車票。

看了這部話劇,我感觸很多:一個人爲了自己的夢想要堅強不屈;要以認真的態度去對待它;不要隨意的敷衍了事;不要因爲困難所帶給你的挫折就半途而廢,放棄追求這個夢想。華羅庚立志求學的行動給我帶來了動力,在這個世界上,由於多這樣堅持不懈,放飛夢想的人,比如說:季羨林……在這當中,有人會提醒你,當你走火入魔了,有人會給你一個警示牌,提醒你少走彎路。然而並非隨時隨地都會有人在適當的時間內提醒你,你需要守住自己的清白,要有自知之明,方能成就一番事業。比如蘇家駒的《代數五次方程的解法》,沒有人去鑽研、探究,但華羅庚卻提出來了,並發表了《蘇家駒的.代數五次方程的解法不成立的原因》,最終,華羅庚成爲了我國著名的數學家之一。可想而知,我們要自己去鑽研、探究,開發一片屬於自己的天地,別人的看法未必與你的看法是一致的。

《華羅庚》讀後感3

現在常有人說“從小教育,從根本抓起。”可是這種話可能在富貴的人家裏體現。有多少人黑夜裏自己摸索,自己發現,自學成才。但是在自學成才的人裏又有幾個不是經受了難以接受的挫折與艱苦。他們並未放棄,其中令我最難忘的就是教學奇才華羅庚。

在1910年的冬天,他來到了這個世界。從一個旁觀者的角度來說這並沒有什麼,可是隻要在其中你纔會發現,他的到來光給他們整個家庭填了希望與美好的嚮往和無限的憧憬。是的,他是家裏唯一的男丁,從小的淘氣是每個男孩必然攜帶的性格,也可以這麼說,不淘氣就不是男孩子。

在現在大多數人都認爲男孩子聰明,可是對於正上初中的華羅庚就不靈了,因爲性格的孤僻,他不像別的孩子下課跑到老師身旁問東問西,也正是因爲這樣老師對他並不是用正眼相看,反而增加了一些冷漠刻薄,而經常找他麻煩。這對一個孩子來說,不是一個小學生常打一百分的孩子來說簡直是一種侮辱,但是他從未放棄過。

就像韓愈的馬說一樣:“先有伯樂,後有千里馬。”只有重視人才,纔會成爲一個人才。華羅庚的啓蒙老師王維克也是一個不可多得的好老師,他看出了華羅庚的天分,並努力的培養。這樣的老師這樣的學生會碰出耀眼的“火花”而華羅庚也並非沒有努力。在他刻苦鑽研的時候,還曾被起名叫“羅呆子”,可是他從未介意過,反而專心致志的學習。他的思緒在數學的天堂裏來回飄蕩,他的內心早已獻給數學。

對呀,一個愛學的人怎麼會沒有成績呢。他也發表了自己的論點《蘇家駒之代數的五次程式解法不能成立之理由》雖然他也曾被拒絕,但是他還是堅強的撐了下來,也努力的完成了。

這本書使我明白沒有笨的人,只有自己對自己怠慢,自己都不看好的人。所以我們要努力!天才在於積累,聰明在於勤奮。

最近,我翻開了《世界名人故事全知道》系列叢書,一看到其中的《華羅庚》,就迫不及待地讀下去,瞭解關於他的故事。

《華羅庚》讀後感4

華羅庚是1910年11月12日出生於江蘇金壇縣一個小商人的家庭。他天資聰慧,自幼酷愛數字。19歲那年,他憑着自學的數學功底,指出一位大學教授的論文有錯,並寫出了《蘇家鴝之代數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之理由》。後來他長大後去了美國。月薪達20000美元,有小汽車和洋樓。但他常說:“樑國雖好,非久居之鄉!”後來他回到回到祖國,於1958年去世,享年75歲。

讀完他的故事後,我被他的故事給吸引住了。他小小年紀,就能指出一位大學教授論文中的錯誤,說明他的數學基礎很紮實,,纔會指出錯誤,否則一定會弄得啼笑皆非。而他的愛國精神也值得我們學習,雖然他在美國,薪水很高,但他沒有忘記祖國母親的恩惠,一定要回到祖國發揮他的數學特長,爲祖國爭光,他這種數學造詣和愛國精神真值得我們學習啊!

在我小學的五年生活中,我一直以華羅庚爲目標,每天我都做上十幾道奧數題,以此增長我的題量。因此我的數學成績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這是因爲奧數開拓了我的思維,也是因爲我的勤奮。這都是我按照華羅庚寫在書上教給我的人生道理。

是呀,“聰明在於勤奮,天才在於積累”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聰明是在於平時的勤奮練習,成爲天才是在於平時的積累,我們按照華羅庚的講述,好好學習,最終走上成功之路!

《華羅庚》讀後感5

在寒假裏我讀了《華羅庚》這本名人傳記,它感人的真實故事讓我受益匪淺。

這本書寫了華羅庚坎坷的少年時期,他出身貧寒,不討人喜歡,但他卻很頑皮,很有自己的想法。在 8歲那年,華羅庚遇到了他的恩師王維克。王維克老師告訴他:“學習知識要認定目標,集中精力去鑽研纔會有成就。”這番話對華羅庚啓發很大,他發奮圖強,刻苦研究他熱愛的數學。

華羅庚xx年9月28日,日軍開始轟炸昆明,他幾次被轟炸的塵土埋在裏頭,但他以堅強的意志活了下來。並且在這期間他仍舊堅持發表了xx年,華羅庚訪問了蘇聯、美國,進行學術交流。在美國全家人終於團聚了。戰爭結束後,美國政府強求華羅庚留在美國,但他毅然回到祖國,永遠做中國的兒子。 985年6月,華羅庚在日本大學講壇上突發心臟病去世,享年75歲。

書中讓我膽戰心驚的故事是:一次,日本轟炸了華羅庚的防空洞,把他埋了起來,但他堅強、勇敢地戰勝了死神,成功地獲得了親朋好友的救援。

讀了這本書,我從中瞭解了偉大的中國現代數學之父——華羅庚坎坷而又卓越的一生。他那堅強的意志,努力拼搏、積極進取的精神與品質深深地鼓舞了我,我們要向他的偉大精神學習,爲祖國的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