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活》讀書筆記(通用8篇)

學識都 人氣:7.72K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書筆記吧。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讀書筆記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復活》讀書筆記(通用8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復活》讀書筆記(通用8篇)

《復活》讀書筆記1

近幾天,我得到一本書——《復活》。這本書出現在十九世紀末的俄國文壇,與《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一起成爲托爾斯泰的三部代表作。

關於這本書的作者,列夫托爾斯泰本人,他出生於俄國的一個大貴族家庭,本人是伯爵,早年受西歐啓蒙主義的思想,所以他的前期創作,既十九世紀五十至七十年代的作品中,既不滿於專制農奴制,貴族階級的寄生和腐朽,又憎恨資本主義社會的“文明”,但還寄希望於“理想”的貴族,幻想通過溫和的改革使貴族和人民“互相親近”,變矛盾爲和諧。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社會的激烈變動,加上本人緊張的思琦,引起了他的世界觀的鉅變。

小說中塑造了一個豐滿而複雜的形象——溫赫柳多夫公爵,這是一個“懺悔”貴族的典型。作者是運用了他的“心靈辯證法”,即通過這個人在思考和探索解決社會問題的過程中,充分展示任務在思考思想的辯證發展,來刻畫人物的。

溫赫柳多夫由於貴族闊少的劣性,佔有了天真純潔的農奴少女馬斯洛娃,從此把她推入墮落和不幸的深淵。但是,這不僅是他個人的罪行,而是貴族階級對他影響的結果。他本來是一個純潔善良、有理想,追求真正愛情的青年,貴族家庭把他養成了種種壞毛病,貴族社會和沙俄軍界紙醉金迷、放浪荒唐的生活風氣又使他墮落,促使他去損害馬斯洛娃。因此,他是貴族地主階級罪惡的體現者。

總之,這邊小說中的主人公都是現實生活中的典型。他們的性格及複雜,又是完整的,其思想性格的發展變化都是合乎邏輯的。

它以深刻的描寫而震撼着人們的心靈,併成爲不朽名著。

《復活》讀書筆記2

《復活》是列夫托爾斯泰晚年花費超多心血寫成的一部長篇著作。

《復活》講述的資料是托爾斯泰聽到的一個故事:一次,法院審理一個女子被控偷竊嫖客一百盧布並將嫖客殺死的案子,在陪審團中有一位男士,發現這個案子的被告竟是他多年以前在一個親戚家做客時的養女。於是他良心發現,設法去營救,並表示願意和她結婚。最後,這個女犯在牢獄中病死。而那個男士也不知去向。

讀完這本書後,我有了許多的感觸。書中的主人公聶赫留朵夫在大學時期是一個善良,充滿活力,有着崇高志願的少年。但當他擔任上官職後卻完全改變了,整日沉寂在享樂之中,早已忘記自我的狂熱理想,變得腐朽,落魄,成爲了一個真正的花花公子。直到在法庭上見到瑪絲洛娃,他回想起許多往事,從而使他覺得自我是那麼的可惡,便對於自我以前過的生活產生怨恨。爲了贖罪,他給一些無辜的犯人起訴伸冤,將自我名下的一部分土地分給了農民,他徹底的改變了自我的生活,將自我從以前的腐朽中拯救了出來。

這本書名叫《復活》,我想"復活"的就是聶赫留朵夫,是他自我精神的復活,而我從他的身上學到的最珍重的一點就是他的自我改變,雖然他以前也墮落過,但當他良心發現後,做了許多好事來彌補過錯,這是任何人都值得擁有的。我想當一個人犯下錯誤時,不論這個錯誤是大是小,最好的辦法就是深刻的檢討自我,承擔自我所犯的過錯。在書中有一對梅尼紹夫母子,因被人冤枉縱火而被關押。最後在聶赫留朵夫的幫忙得到清白釋放,雖然最後被釋放,但是既然無罪爲什麼當初要受到關押?只因真正縱火的人有財,便能夠將禍栽贓到他人身上。

《復活》這本書還從方方面面體現出當時社會的黑暗以及人們的道德喪失。聶赫留朵夫本身對於這種生活十分厭惡,但是人因環境而變,因此當他身處在黑暗的環境中時,變得墮落這是自我無法掌控的。

這讓我懂得善與惡都是一念之差,只要受到影響便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只有仔細的把握好生命的小船,纔不會迷失方向,永遠持續真正的自我。

《復活》讀書筆記3

人類最初沒有太多複雜的情感,可隨着時間的變化,隨着人類大腦的進化,人類的思想變得複雜,產生了封建統治的思想,並出現了貴族壓迫農民的種種卑劣行爲。

而《復活》這本書便是一本痛斥人類黑暗的一面的書,同時又是一首歌頌人類的同情的詩。

全書以兩位主人公瑪絲洛娃和聶赫留朵夫之間的愛爲線索,講述了在沙皇的統治下,社會的黑暗貴族的惡行人民的痛苦……而兩位主人公之間的愛卻不是所謂的“愛情”,而是人類最珍貴的“同情”。

聶赫留朵夫,全名德米特里·伊凡內奇·聶赫留朵夫。是一位典型的在黑暗社會中成長的貴族,曾經變得花錢十分大手大腳,無恥,還破壞了馬絲洛娃的一生。直到後來看清了自己的醜陋,惡習,才明白了社會的黑暗,農民的辛苦。他爲傷害了馬絲洛娃感到罪惡感,爲了能夠消除這罪惡感,他不辭辛苦幫助了一個又一個被冤枉的囚犯。併爲了陪伴馬絲洛娃度過餘生,將自己的大量財產留給姐姐,把土地分給農民,毅然前往西伯利亞。在他贖罪的這個過程中,他的心靈得到了解脫,在精神上成功的復活,不再是一個卑微的罪人。

這本書的寫作風格異常沉重,一直在強調貴族們天性驕傲,內心的黑暗,令大量讀者包括我都感到心中難受壓抑,這樣的風格更易引起讀者的共鳴。書中通過語氣,外貌,形態,生動地將法官律師包括監獄長等人心中的黑暗描寫得無比生動,徹底揭露了沙皇統治時的黑暗腐敗。

其實,全書最令我感到震撼的並非聶赫留朵夫的正直善良,而是農民的反應。當他們聽到聶赫留朵夫決定將土地劃分給他們時,他們就沒有我想象中的那樣歡呼,感謝。而出現的是種種猜疑,憤怒,到底爲什麼會這樣呢?我思索了很久才明白:這是長期以來貴族對農民壓榨的結果。他們當了一輩子的農民,連續幾代人都被欺騙,使喚。這是他們不敢去相信這世界還有這樣的人,眼前的這一片利益在他們眼中也變成了陷阱。這樣出人意料的行爲更令我領悟到社會的黑暗。

這本書在讓我明白了人類最黑暗的一幕的同時,也讓我看到了人們同情的高貴,偉大。

願現在的社會的人們能夠都明白:富貴,權力,並不是一切。只有擁有愛心,博愛他人的人,纔是真正活着的人,成功復活的人。

《復活》讀書筆記4

《復活》是托爾斯泰三大代表作中最晚的一部,被認爲是其創作的“最高的一峯”。

它沒有《戰爭與和平》史詩般的恢宏氣魄和明亮的詩意,沒有《安娜卡列尼娜》的波瀾與不安的騷動。它,完全是體現了一位偉人的暮年心靈的穩健和悲天憫人的大氣!

小說主人公卡秋莎·瑪絲洛娃本是一個貴族地主家的養女,她被主人的侄子、貴族青年聶赫留朵夫公爵誘惑後遭到遺棄。由此她陷入了苦難的生活,她懷着身孕被主人趕走,四處漂泊,淪爲出賣肉體的人長達八年之久。後來她被人誣陷謀財害命而被捕入獄。此時,聶赫留朵夫以陪審員的身份出庭審理瑪絲洛娃的案件。他認出了被告就是十年前被他遺棄的瑪絲洛娃,他受到了良心的譴責。爲了給自己的靈魂贖罪,他四處奔走爲她減刑。+當所有的努力都無效時,瑪絲洛娃被押送去西伯利亞,聶赫留朵夫與她同行……

的確,書中的主人公聶赫留朵夫在大學時期是一個善良,充滿活力,有着崇高志願的青年。但當他擔任上官職後卻完全改變了,整日沉寂在享樂之中,早已忘記自己的狂熱理想,變得腐朽,落魄,成爲了一個真正的花花公子。直到在法庭上見到瑪絲洛娃,他回想起許多往事,從而使他覺得自己是那麼的可惡,便對於自己以前過的生活產生怨恨。爲了贖罪,他給一些無辜的犯人起訴伸冤,將自己名下的一部分土地分給了農民,他徹底的改變了自己的生活,將自己從以前的腐朽中拯救了出來。這本書名叫《復活》,我想“復活”的首先是聶赫留朵夫,是他自我精神的復活。而我從他的身上學到的最珍貴的一點就是他的自我改變,雖然他曾經也墮落過,但當他良心發現後,做了許多好事來彌補過錯,這是任何人都值得擁有的。犯錯誤不要緊,不論這個錯誤是大是小,最好的辦法就是深刻的檢討自己,承擔自己所犯的過錯。其次我想瑪絲洛娃從出賣肉體的人又重新轉變成以前善良樸實的姑娘也是一種復活吧。

當我打開這本書,我不禁感受到有一種心靈的復活,人類最美好的感情的復活!即使是當代,許多人也許正在悄然地埋葬自己的這些美好的感情卻毫無所知。

在這種時候,我們需要的不正是《復活》這樣的作品來喚醒我們沉睡的心靈嗎?

《復活》讀書筆記5

之所以把書本命名叫《復活》,相信每個讀者都清楚知道因爲小說主要講的就是主人公精神上覆活的過程。

從“復活”,這一個詞可以知道,主人公聶赫留朵夫曾經是一位反對土地私有制、願意爲道德做出犧牲的具有先進思想的青年。然而,貴族的出身決定了他必須要走一般貴族要歷經的道路——加入軍隊。而在軍隊裏,他受到了其他貴族青年習氣的污染,他要是節儉、提倡把土地分給農民、堅持潔身自愛,則會變成了母親和其他貴族眼中的異類,認爲他不正常,相反,儘管他、揮霍金錢、一邊與官員的妻子私通,一邊則與貴族小姐保持曖昧關係,這都被認爲是光榮的,應該的。儘管他自己曾有過精神上的“清掃”活動,想要擺脫貴族圈子,摘掉自己的陋習,可最終只是在這個圈子中越陷越深,無奈當時的享樂主義太過盛行了。

直到他重新遇到瑪絲洛娃,對她不公的判決像一個千斤重的錘子,狠狠地敲醒了聶赫留朵夫,不僅喚起了他對瑪絲洛娃的愛,還喚醒了那個從前的聶赫留朵夫,那個想要實現自我改變的聶赫留朵夫。他與瑪絲洛娃的相遇只是他精神復活的導火線。而真正促使他“復活”的,則是他爲救瑪絲洛娃而奔走監獄與貴族圈子之間,他爲了要實現土地公有而遠赴鄉村時,他得知的罪犯們的可憐經歷與純真品性,以及與之相比較之下貴族們的嘴臉與生活方式,還有鄉下農民們的生活慘況。雖然中途他曾經幾次被誘惑,差點就又要回到自己生活多年的貴族生活中去,但每次第二天醒來,他總會後悔自己有這樣的想法,而又重新堅定地繼續自己的事業——拯救瑪絲洛娃與幫助罪犯們。

儘管最後他並沒有像自己最初想的那樣,與瑪絲洛娃在西伯利亞結婚。但是,他“復活”了,把自己從貴族的罪惡生活中解放出來了,過上了自己嚮往的道德生活,幫助了罪犯們、分給農民們自己的土地、不再成爲剝削底層人民的一員,閱讀信條接受福音書的洗滌,無一不讓他感到快樂。

在西伯利亞,他將繼續建立爲自己在福音書上讀到的人人守戒律的'“天國”事業而奮鬥。

《復活》讀書筆記6

週六,我信手翻開《復活》一書,很快就被小說裏熟悉的章節和人物所吸引,一口氣讀了大半。撫卷沉思,不由得浮想聯翩。

小說名曰《復活》,它隱喻一個人泯滅的良知在某種精神力量的感化下能夠獲得重生。男女主人公透過各自的懺悔和寬恕,雙雙走向精神和道德的“復活”,使其人性得以復歸,這一切帶有濃厚的“不以暴力抗惡”和“道德的自我完善”的托爾斯泰的味道。他藉此從社會和個人的道德角度對政府、法庭、監獄、教會、土地私有制和資本主義制度作了深刻的批判,也讓每一個讀者思考個人道德和社會道德之間的關聯,思索怎樣來進行個人道德的自我完善。

咱們知道,由於種種原因,此刻的社會道德和個人道德已經到了一種瀕臨危機的狀態:自私自利,物慾膨脹,貪污受賄,腐化墮落……幾百人圍觀落水者卻無人前去相救,肇事司機將傷者在送醫院的途中將其扔下任其死亡自我卻逃之夭夭……我想這些人連十八世紀托爾斯泰筆下的涅郝柳多夫都不如。爲什麼此刻很多人感嘆好人難做?難做好人?就正因有人做了好事沒有被肯定相反被誤解。“槍打出頭鳥”,久而久之就讓人們達成了一個共識:你不去做好事你會沒事,你做了好事搞不好你就有事。這樣的共識不能不說是咱們道德水準的一個悲哀。相反,如果咱們能夠讓好人不再吃虧或被誤解,讓更多的人都能夠見義勇爲或者多做好事,這就要求咱們的政府和媒體及社會的方方面面都來維護道德的規範,如此才能讓咱們的社會風氣有所好轉,讓活在這個世界上的每一個人都能感受到生活的溫馨無比。

《復活》之因此能夠感動人,這是正因它揭示了人的道德的自我完善和做人良心的問題,誠如法國作家羅曼·羅蘭所言,《復活》較之其它作品,更能讓人清楚地看到托爾斯泰那雙直達心靈的眼睛。

《復活》讀書筆記7

剛開始讀《復活》的時候,覺得這部小說可以說是實實在在的大塊頭,可是讀者讀着小說就戛然而止了,耐人尋味。

作者安排小說主人公在精神上覆活之後就結束了這部小說而沒有繼續往下寫,爲的就是把人們都精神都引導正途上,剩下的就靠大家去探索和追求了。

“復活”本意是生命逝去之後又再一次活過來,而托爾斯泰的《復活》卻有更深刻的含義,是說人精神上的復活和迴歸。首先,男主人公涅赫柳多夫是一個貴族,他過着當時所有貴族都那樣過的奢侈糜爛的生活,這是一種社會風氣,並無什麼不妥。可是當他遇到因自己年少而傷害過的並墮落的女僕馬斯洛娃,他就走上了一條非比尋常的救贖之路,並在與女主人公一起流放到西伯利亞後,精神和信仰都得到了復活。另外,因傷害和拋棄而墮入風塵的馬斯洛娃,也由當初的厭世和對一切都充滿恨,後來在涅赫柳多夫愛的感召和流放犯人的感化下,開始重新認識生活,過上了另一種新的生活,精神上也得到了復活。

整部小說最讓我震撼的是,作者與運用了很多的對比。莫斯科和其他城市裏奢靡的生活與農村破敗不堪的生活的對比,農民與地主的對比,勞動者與不勞動者的對比,最底層社會和最上流社會的對比,監獄與獄長律師家的對比。有對比才有差距,才知道勞動人民有多麼的艱辛,生活多麼不容易,社會是多麼黑暗,從而也更能給親眼目睹了這一切的男主人公更大的震撼,更強的衝擊力,才能促使他更堅定的朝自己的救贖之路走下去。

的確,涅赫柳多夫的精神與做法是非常值得讚賞的。我一邊讀小說,一邊在想,換了那個人是我,我是無論如何也沒有改變的勇氣和力量的。或許,在當今社會上,這樣的人就算有,也是寥寥可數吧。

俗話說由奢入儉難,就不說要拋棄目前富足的生活了,單是當時社會的各種評論異樣的眼光就很讓人受不了了。

所以,平庸的的註定不偉大,偉大的人自有他偉大之處。

《復活》讀書筆記8

一開始閱讀此書,並不能十分準確地理解這兩個字背後的深層含義。大部分人在潛意識裏對這個詞的理解是:它用在已經沒有生命體徵的自然物又重新出現生命跡象的一個事件。但直至完整閱讀書籍之後,書中也沒有提及關於這方面的事實,由此斷定我一開始對這個詞下的定義是不正確的。

《復活》寫的是男主人公聶赫留朵夫與女主人公禡絲洛娃的故事,小說的情節發展是這樣的:聶赫留朵夫大學期間在大學期間是一個熱誠、純潔、朝氣蓬勃、有美好追求的青年,他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去拜訪親戚家遇見禡絲洛娃並在相處中愛上她。但在不久之後男主人公便進入隊伍和上流社會,從此以後他過上花天酒地、醉生夢死的生活,在這期間奸了禡絲洛娃並將她拋棄,從而使她淪落到後來的悲慘生活。直到一次在法庭上,他遇到被告上法庭的禡絲洛娃,回想當年,良心發現,並漸漸從往日的墮落生活中走出來,擺脫陳舊的思想,使男女主人公在精神上的復活的這樣一個事件,恢復了精神的人的主導與復活。

聶赫留朵夫應該屬於思想覺悟較高的一類人了,在面對禡絲洛娃的悲慘生活,他敢於面對並承擔自己犯下的錯誤,願意奔走於洗刷禡絲洛娃的罪名的同時,還樂於給予其他人幫助,也是在這個過程中他發現了整個社會的社會制度、法律和宗教的嚴重不公平、不人道的本質。深刻理解到農民的悲慘命運是收到貴族階級的壓迫造成的,他的精神上的復活也是跟隨着自己對現實社會的深刻認識而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從一開始的把自己部分財產分給農民到後來把自己所有的土地歸還農民,從自身做起,反抗社會的不公平與不人道的行爲。

《復活》一書在人物形象的描寫上下了很大功夫,栩栩如生的描寫,使人物形象趨於飽滿,給讀者很大的視覺衝擊,讓我們不得不迴歸歷史、正視歷史,並結合歷史給我們的經驗教訓反饋現今社會,讓我們正視社會的本質,找到正確的社會發展規律並遵循規律發展社會,不然將會使歷史悲劇重演。同時也不斷提醒着我們,社會現存的東西不一定是正確的,它有它存在的必要歷史條件,當這個必要條件不復存在時,它的正確性、真理性也將不復存在。

因此我們必須不斷與時俱進,不能固守舊思想,真理的絕對性這個觀點是相對的,我們只有不斷在精神上有追求,追求在精神上的復活,才能克服社會現存的矛盾,循序漸進推動社會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