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經典名著閱讀筆記

學識都 人氣:2.33W

活着經典名著閱讀筆記1

張藝謀拍了這部電影,很有名氣但是沒有看過,只知道這是大背景下的小說。讀之前我準備了很多,準備成爲時代下渺小的一隻,站在岸邊被滾滾而來的潮水打溼鞋子,去觸碰歷史的馬車揚長而去掀起的灰塵。但讀完之後卻是意外的平靜,有一點點的無奈,只是人生本就具有的無奈。沒有擰巴,沒有怨恨,彷彿小說里人物的命運都與時代無關。

活着經典名著閱讀筆記

餘華的筆觸細膩而有抓力,我好像也和小說中的人物一樣穿着布衫,一同經歷着這一生。印象很深的是文中有一處描寫餓了一段時間的男主人公和兒子把作爲家裏唯一財產的羊賣了,換回來米,在回家的路上,月光灑在路上,像灑滿了鹽。讀到這的時候,嘴裏也鹹了一下,沒有經歷過捱餓,就想象着連續吃了很多天的大米粥,今天突然加個冒油的鹹鴨蛋,夾出一點放到粥裏,有點滋味了,剩下的還要留着以後吃,我想就是這種感覺吧。書中講羊是性價比很高的財產,能產奶能賣羊毛只吃草,男主人公的兒子每天餵羊,感情很深,但我想回來的路上,男主人公更多一點的是能吃上一段時間米的欣喜,能不被餓死的欣喜。書中像這樣簡單自然的描寫有很多,也是在表達了對生活的態度,去承受生活中的一切。

作者餘華在自敘中寫道“這篇《活着》,寫人對苦難的承受能力,對世界樂觀的態度。寫作過程讓我明白,人是爲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爲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我感到自己寫下了高尚的作品。”在小說中,看到了時代,看到了被時代拉扯着的命運,更看到了一份簡單的意志,是希望,是無論在什麼時候都有的人性的善良。

很感恩自己生活在這樣的時代裏,在一定的範圍內想做什麼就做什麼,努力做什麼就能成爲什麼。不用擔心是否有明天,而是去想怎樣讓明天更好。深處其中可能不會覺得,與書中的時代相比,現在這個時代真的給了我們很多。我想無論在怎樣的時代裏,我們都可以作出選擇,選擇做個善的人,選擇努力的生活。曾經想過,下輩子要做什麼。想過當一棵高高的大樹,驕傲的立着,看世界變遷。想過做一隻國寶大熊貓,過着吃吃喝喝賣萌的生活。現在更想做人類,去接受世界,接受命運的安排,有思想有性格,去感受一切好的、不好的情感,去渡過每一天。

活着經典名著閱讀筆記2

世界上每分鐘都有很多人死去,什麼名,什麼利,都會成棺材上的一縷塵埃。而更多的人還活着,過着摧枯拉朽的生活。

我是誰?我從哪裏來?

對於這個問題,能堅定且自信地回道的,莫過於唐僧了“貧僧從東土大唐而來,往西天取經去。”唐僧活着就是爲了真經,爲了大乘佛法,他身上,有普渡衆生的擔子,背後,則是一位君王對他的期望,我們都不能回答這個問題,因爲我們還在日復一日的苟活,在柴米油鹽間忙碌,可誰又能否認這不是大衆的活着?

人羣中誰認識我?

俗話說,前二十年看父養子,後二十年看子敬父。我們尚處於第一個階級,所有的一切都是父母給予的。退去全部,人羣中誰認識你,又有誰稀罕去認識你。你,不過是樹蔭下,泥土中一顆卑微的種子,在黑暗中能靠的只有自己,你的未來,也只有你自己能解決。

你想成爲什麼人?

你能成爲什麼人?往日,坐在窗前,看飛鳥掠過黃昏,心生一種莫名的悲涼,我能成爲什麼樣的人?從前談天說地的老表們,一個個墮落,有的去了技校,有的在工地上揮灑汗水,只爲生活的柴米油鹽,再見面,早己沒有當年的坦誠與感動,代替的只有客套、虛僞,可能這就是這個社會,慢慢地,慢慢地,我瞭解到所謂童真童趣,不過是步入社會前老天爺給人最後一點溫存的回憶。

這裏沒有末路你從不曾孤獨

這是韓寒對青春的詮釋,也是我想對所有老表以及和我一樣迷惘的人所說,無論處境如何,未來如何,我們要永遠自行,永遠不被現實擊敗,永遠扼住命運的咽喉。我個人覺得,生活就是攀爬高山,就是深潛海溝。它不是在一張標配的牀上睡出你的身形,歲月是把雕刻刀,但我們要拼盡全力在它讓我們臉上留下皺紋之前,雕刻出令自己滿意的作品,這纔是我們活着的意義。

多少年以後,我垂垂老矣,倘若有人問我“你將如何祭奠你的青春?”我會忘卻身上所有的傷痕與皺紋,或以沉默,或以微笑。

活着經典名著閱讀筆記3

很早以前就知道有《活着》這本書,但一直沒有找來閱讀。近幾天又經常聽到讀書會的會員們在討論餘華的《活着》,便到閱覽室借來並急迫的讀完。

《活着》的作者餘華以第一人稱的敘述方法,用冷靜的、平常的筆調,用至真至誠的語言,向我們講述了一位叫富貴的老人極其不平常的一生。

富貴是一個富有的地主家的少爺。年少無知的`他,夜以繼日的吃喝嫖賭。終於在一夜之後將龐大的家業全部輸光。從一個含着金鑰匙出生的富家少爺,淪落的靠租地爲生的佃戶。巨大的人生落差,刺醒了他麻木的心。他開始孝敬母親、關懷妻子、憐愛孩子。然而,上天似乎註定要他爲自己過去的錯誤付出代價。他去爲母親請郎中,卻在路上被殘兵抓了壯丁,被抓後母親病死。以後他的兒子有慶在爲學校的校長獻血時,卻被不負責任的醫生酬謝過量致死。他的女兒鳳霞死於產後大出血。他的妻子家珍在兩個孩子去後也撒手人寰。他的女婿二喜在一次搬運事故中慘死。剩下和他相依爲命的外孫苦根也因貧窮,吃豆子被撐死。親人相繼的離開了富貴,孤獨的富貴買了一頭和他一樣老的牛爲伴,繼續活着。

富貴只是千千萬萬那個年代中的人物的一個縮影,默默的忍受着這一切。我們可以體會到人世的殘酷與個人的渺小。作者在《活着》韓文版的自序中這樣寫道:作爲一個詞語“活着”在我們中國的語言裏充滿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喊叫,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忍受,成爲生命給予生活的一種狀態,是活着的一個必須條件。但是忍受需要力量的支撐,愛的牽引。如果在忍受之中看不到希望,感受不到幸福,那麼,這種活着的方式也是不能忍受的。

其實活着是一種證明、一種歷練。活着就是一種修行。

活着經典名著閱讀筆記4

這是我第一次讀餘華的書,故事樸實,可結尾又是那麼殘忍。我向來都不喜歡閱讀悲劇小說,也從不願直視社會上真真切切存在的慘案。我曾耳聞過《活着》中的一些故事與人物,所以《活着》在家中書櫃已久,甚至書上面都有了一層薄薄的灰。每每捧起它,我卻又一次次地放下。

終於,有一天,我翻開了它,專心地閱讀。

小說開篇便寫了兩位角色——男主人公福貴和一頭老牛,由主人公的敘述來追憶往事,揭開了故事的序幕。

地主的兒子福貴的一生命運坎坷,他經歷了許多事情,該經歷的和不該經歷的。從家庭的富裕到落魄,拿錢給母親看病卻被抓走去當大兵,導致母親沒有得到及時的治療死了。福貴在戰場上食不果腹,每天在鬼門關徘徊,最後終於逃了出來。然而,災難在他身上接踵而至,猶如晴天霹靂般地將他原本就不太美滿的生活毀於一旦。兒女雙亡,妻子病逝,“偏頭”女婿工作時遭意外去世,連最後的親人,年僅七歲的小外甥都先他而去。

每當一個厄運降臨,我的心都會爲之一顫,若是那樣壯烈地死去,也就罷了,可偏偏就是那樣平淡地一個又一個死亡。普通人,連死去都是那樣無助,那樣平靜。福貴本是一個紈絝子弟,如今卻得面臨自己的摯愛一個又一個地離他而去,心如刀割卻又眼睜睜地束手無策,唯有自己努力地生活下去。

書看完了,可每每想到福貴所遭遇的這些事情,我都會爲他心生同情。即便過了許久,那種爲之惋惜,爲之憐憫,爲之悲切的情感也揮之不去。

上天也還是眷顧他的——打仗的時候,讓他從死人堆裏爬了出來;土地革命的時候,他已不再是地主了;一個個親人死去,唯有他還活着……他似乎是最幸運的人,但卻是最可憐的人!

小說最後,寫福貴和老牛漸漸遠去,那滄桑的背影,與夕陽的餘暉、無垠的田野,已融爲了一幅寧靜的畫。

福貴的背駝了,他揹負着一家人活着的希望。他失去了一切,唯有活着的意志無法被剝奪。

這是鬥爭與生存的故事,作者用樸實無華的筆墨,寫出了當時中國社會中農民階級不同時期的生活經歷,有着無數像福貴這般看似幸運而又可伶的人。

正如餘華所說的:“人是爲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爲了活着以外的任何事而活着”。

活着經典名著閱讀筆記5

第一眼看到這本書,印象深刻的不是它的書名《再活一次》,而是它的副標題:用寫作來調心。

我想寫,但又害怕寫,因爲總是覺得寫不好。用作者話講我們都有心魔,它無時無刻不在準備着干擾我們做每件需要調動身體某一部分甚至全身的事。而我們又太在意它的意見,於是一次次的臣服於它而忽略了自己內心真正的聲音。我想我也有這個心魔,所以總在尋找一些關於寫作指南方面的書。想寫,是想能真實準確地表達自己,沒有想過,通過寫,還可以調心,這吸引了我。

書不是長篇大論,每篇自成一體。它不是教你,怎麼寫得好,寫出水平,寫成作家。而是告訴你,如果你有話要說,哪怕是句罵人的話,都可以寫下來,像個孩子一樣想說什麼就寫什麼,跟自己對話,隨時隨地,無論是在家,還是在咖啡館,是在廁所,還是在工地,都可以成爲你的寫作場所,只要你能心無旁,筆隨心動。用敏銳去覺察自己所思所爲,在洞察中,書寫中來修行,從而讓自己變得心神清澄。所以作者教我們不用考慮篇幅架構,轉承起合,儙辭造句,用心寫,常常寫,總有一天也會寫出好文字來。用作者的話說:“我們的身體是垃圾堆:我們收集經驗,而丟擲到心靈垃圾場的蛋殼、菠菜、咖啡渣和陳年牛排骨頭,腐爛分解以後,製造出氮氣、熱能和非常肥沃的土壤,我們的詩和故事便從這片沃土裏開花結果。不過,這並非一蹴而就,而需假以時日。不斷翻掘你生命裏的有機細節,直到有些細節從散亂無章的思緒垃圾堆裏篩落下來,落到堅實的黑土上。

納塔莉跟隨他的老師片桐大忍禪師學禪,並將坐禪的方法及意念運用在寫作上,因而有了大突破。

讀再活一次,就是在傾聽自己,觸手可及,然後身體力行,從看待身邊的一花一草開始。不論你腦子裏涌現了什麼,堅守當下這一刻,而且讓你的手不停的寫下去。

最後說一句:如果你想好好與自己相處一下,不防看看這本書;如果你的寫作水平已經達到一定境界,不防也可聽聽這位作家的寫作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