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名著的讀書筆記範文(通用13篇)

學識都 人氣:1.08W

讀完某一作品後,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書筆記了。你想知道讀書筆記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經典名著的讀書筆記範文(通用13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經典名著的讀書筆記範文(通用13篇)

經典名著的讀書筆記1

現代社會,女性人數越來越多,學位也大多被女性獲取。可在遙遠的封建時代,卻恰恰與之相反:女性被男性踩在腳下,不見天日!四大名著之一的《紅樓夢》也正是怒斥這一現象的鴻篇鉅製。

《紅樓夢》的作者是曹雪芹。全書講的是一塊被女媧娘娘補天的一塊奇石落入人間,世間便多出了一個銜玉出生的男孩,取名賈寶玉。寶玉出生在封建社會的貴族賈府,裏面男人甚多,妻妾成羣,卻只有寶玉一人疼惜每一個女孩,把她們一視同仁。有了寶玉,女孩們的心裏也有一絲安慰;有了寶玉,冰冷的賈府才添一時溫暖。可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最後因爲衆姐妹的死於非命,悲傷過度的寶玉出家爲僧。

有人會說:“紅樓夢是女性的頌歌。”頌的是女兒的美麗聰慧,頌的是女兒的才華橫溢,頌的是女兒的情韻雅潔,更頌的是女兒的志行高卓……

也有人會說:“紅樓夢是女性的悲歌。”悲的是女兒的“咎由自取”,悲的是女兒的“命中註定”,悲的是女兒的“偶然事件”,更悲的是女兒的“絕望悲觀”!

賈寶玉小時後便說過一句話“女兒是水做的,男兒是泥做的。”我認爲,大地的誕生是由水與泥構成的,是平等的。男性沒有權利看不起女性,剝奪她們在這人世間應有的權利。是的,泥必不可少,沒了泥,就種不出可口的食物;沒了泥,人也就沒有賴以生存的家園。可是水也必不可少,沒了水,莊稼也就生長不了,沒了水,人就生活不下去。所以,一切生命平等,男性更要學習賈寶玉的平等相待。

《紅樓夢》,可歌可嘆!

經典名著的讀書筆記2

這個暑假裏,我閱讀了一本名爲《羊脂球》的短篇小說,他的作者是世界的著名文學家莫泊桑。他的短篇小說側重描寫人間事態充分顯示出他的社會風俗畫家的才能。構思佈局別具匠心,細節描寫、人物語言和故事結尾都有獨到之處。文字簡潔、質樸,卻又犀利準確。

這篇小說描繪了一八七零年普法戰爭期間,有一輛法國的驛車在離開敵戰區時,被一名普魯士軍官扣留。軍官一定要車上一個綽號叫羊指球的妓女陪他過夜,否則驛車就不能通過。羊脂球出於愛國心斷然拒絕,可是和他同車的有身份的乘客爲了各自私利,逼她爲了大家而犧牲自己,羊脂球出於無奈而作了讓步。可當第二天早上驛車出發時,那些昨天還苦苦哀求的乘客們卻突然換了一幅嘴臉,個個疏遠她,不屑再與她講話。

在現在的社會中有何嘗沒有這種事情,在現在的社會中,反臉不認人事情多得很。在需要的時候,往往把自己認爲很下等的人當作上帝,希望能從他身上得到需要的東西,無論對方是乞丐還是紳士,都會彎下"尊貴"的腰,漏出難得的笑臉。就像羊脂球中那些所謂的上流人士,起初覺得與羊脂球這個妓女坐同一輛馬車非常恥辱,到了要瓜分羊脂球的食物時,他們就成了一條哈巴狗,不住地向羊脂球點頭哈腰,不住的讚美她的美麗和善良,從這裏看來好像是對方的地位提高了,但實際上是他們自己的地位降低了。

莫泊桑的這則故事恰恰以羊脂球的悲慘遭遇反襯了資本主義下的醜惡骯髒的靈魂。他們虛僞的面具下藏的都是腐朽的內臟和骯髒的思想。羊脂球的身份雖然卑微,但卻有着堅定的愛國信念以及善良的心。讀完這本小說,我受益匪淺,感悟良多。

經典名著的讀書筆記3

最近,我迷上了名著《三國演義》,它在我心中是一本飽含人生哲理,有着非凡意義的鴻篇鉅作。讓我對裏面的人物有了深刻的認識:如神機妙算、才華橫溢的諸葛亮,求賢若渴的劉備,武藝高強的關羽……

諸葛亮並非神仙,他在兒時就巧讀兵書,非常愛學習,所以纔會這麼巧用兵力,履次獲勝。但他也有失手的時候,如他讓馬謖去守街亭,導致丟失了街亭、柳列城兩個軍事重陣,一出祁山失敗,自己也被降職。料事如神的諸葛亮尚且如此,更何況我等凡夫俗子。所以我們沒有理由苛求別人和自己不犯錯誤,不應該因爲別人的一點過失而橫加指責,也不應該因爲自己的一次比賽失敗而灰心氣餒,更不該爲自己取得的一點成績而沾沾自喜,人無完人,我們身上也一定存在着需要充實改進的地方。在這本名著中,我最喜歡的是張飛,他是一名猛將,長坡橋單騎救主,智奪瓦口,義釋嚴顏,可謂功不可沒,只可惜他因爲痛失兄長關羽而失去理智,無故鞭打士兵,導致被手下刺殺而亡。

一曲逐鹿中原的男兒頌歌,一篇金戈鐵馬,豪氣縱橫的鴻篇鉅作。英勇無比的人物,氣勢磅礴的場面,這是一本古典文學書,我建議大家也去看一下。

經典名著的讀書筆記4

童年是一條五彩的河,童年是一道七彩的路,童年是一座閃亮的橋,童年是一個美麗的世界。童年是多麼美好,但是前蘇聯著名文學家高樂基的童年卻是非常的悲慘。

這本書主要講了阿遼沙。彼什科夫在三歲時就失去了父親,由母親和外祖母帶到外祖父家,在那裏,到處都是爭吵、打架,但只有外祖母時時刻刻地關注着他,阿遼沙十一歲那年,母親又去世了,外祖父也破了產,便走上社會,獨立謀生。

我禁不住想到了自己,我今年也是十一歲了,當年的高樂基已經走上了獨立謀生的道路,想想自己無論做什麼事,還要父母給我幫忙,就說一次做奧數題吧,讀了一遍以後,覺得這道題很難,根本不經過自己動腦子試一試,就要爸爸來教我,其實這道題很簡單,還沒等到爸爸來教,我已經做出來了。記得還有那次夏令營吧,在綠色學校裏,教官要求我們自己洗衣服,洗衣服說說很簡單,做起來卻很難,先要擦肥皂,然後這邊搓搓,那邊搓搓,再……,洗到再來,衣服還是不成樣子,髒的地方還是髒,所以爸爸批評我依賴性太重,缺乏獨立生活和獨立思考的能力。

經典名著的讀書筆記5

《駱駝祥子》真實地描繪了北京一個人力車伕的悲慘命運。祥子來自農村,拼命的賺錢,經過三年的努力,他用自己的血汗換來了一輛洋車。但是沒有多久,軍閥的亂兵搶走了他的車;接着反動政府的偵探又詐去了他僅有的積蓄,主人躲避特務追蹤還使他丟了比較安定的工作,迎着這一個又一個的打擊,他作過掙扎,仍然執拗地想用更大的努力來實現自己夢寐以求的生活願望。但一切都是徒然:用虎妞的積蓄買了一輛車,很快又不得不賣掉以料理虎妞的喪事。他的這一願望終於完全破滅。他所喜愛的小福子的自殺,吹熄了心中最後一朵希望的火花,他喪失了對於生活任何企求和信心,從上進好強而淪爲自甘墮落:原來那個正直善良的祥子,被生活的磨盤輾得粉碎。

祥子善良純樸,熱愛勞動,對生活具有駱駝一般的積極和堅韌的精神。他一貫要強和奮鬥,不願聽從高媽的話放,不想貪圖劉四的六十輛車,不願聽虎妞的話去做小買賣,都說明他所認爲的“有了自己的車就有了一切”,並不是想借此往上爬。他所夢想的不過是以自己的勞動求得一種獨立自主的生活。作品描寫了他在曹宅被偵探敲去了自己辛苦攢來的積蓄以後,最關心的卻是曹先生的委託,就因爲曹先生在他看來是一個好人;還描寫了他對於老馬和小馬祖孫兩代的關切,表現出他的善良和正直。他的悲劇之所以能夠激起讀者強烈的同情,除了他的社會地位和不公平的遭遇外,這些性格特點也起了無法磨滅的作用。象這樣勤儉和要強的人最後也終於變成了頭等的“刺兒頭”,走上了墮落的道路,就格外清楚地暴露出不合理的社會腐蝕人們心靈的罪惡。作品寫道:“苦人的懶是努力而落了空的自然結果,苦人的耍刺兒含有一些公理。”又說:“人把自己從野獸中提拔出,可是到現在人還把自己的同類驅到野獸裏去。祥子還在那文化之城,可是變成了走獸。一點也不是他自己的過錯。”老舍正是從這樣一種認識出發,懷着對於被侮辱與被損害者的深切同情,寫下這個悲劇的。這就使這部作品具有激憤的控訴力量和強烈的批判精神,深深地烙上讀者的心坎。

他不喝酒,不吸菸,沒有沾染上一點點地惡習,可上天對這個可憐的老實人還是沒有半點的憐憫。無數的打擊、挫折,終於把祥子這個“鐵打的”人的“鐵打的”精神給碾壓得粉身碎骨。他不再那麼拼命的拉車,不再煙酒不沾,以前善良正直的祥子不見了,只剩下學會了吃喝嫖賭,可以爲金錢出賣朋友的行屍走肉。可就像作品中寫的那樣:“苦人的懶是努力而落了空的自然結果,苦人的耍刺兒含有一些公理。”祥子的墮落不是祥子的錯,而是整個社會中的烏煙瘴氣使原本善良正直的祥子變了質。

祥子是一個悲劇,他盡了所有的力,也吃了所有的痛苦,但卻依然落了個兩手空空。如果祥子生活在我們這個年代,也許他就不會變成那樣的“刺兒頭”了。因爲他是那樣的要強、那樣的善良、那樣的正直,爲了自己的理想可以放下一切!我們也應當學習祥子的那種“吃得苦中苦”的精神,雖然未必“方爲人上人”,但只要努力了,奮鬥過了,便能問心無愧。

經典名著的讀書筆記6

托爾斯泰的這本小說,就語言風格而言,讀起來簡明易懂,讓我感到輕鬆。而小說要表達的意義,卻不是那麼輕鬆,而是很嚴肅的,並且我認爲是多重的。這本小說應該說有兩條主線。一條是圍繞聶赫留朵夫與瑪絲託娃之間的故事展開的,帶有主人公個人的感情色彩。這是一個曲折感人的故事;另一條則圍繞着男主人公對於這個社會法制和道德的思考展開,有着普世的意義,作者在此對全人類拋出了各種各樣的問題,同時也借主人公只口,給了我們他自己的思考和答案。當然,除了最重要的這兩部分,我認爲還有一些穿插於其中的一些關於人類的其他問題的思考(例如人的個性、信仰等問)

托爾斯泰爲這部傑作起名叫《復活》,書中寫到聶赫留朵夫的日記裏有這樣一句話”我覺得她的內心在變化,連我都不敢相信,可是我覺得她就是在復活。“看到這裏,我就明白了爲什麼書名叫做”復活“。作者指的便是聶赫留朵夫和瑪絲託娃兩個人的復活,這是”精神“的復活。從在法庭上認出瑪絲託娃,羞愧得回憶起自己做過的無恥的事情,包括髮覺自己目前生活圈是多麼的卑鄙無恥,決定與之完全斷絕關係;從他決定幫她上訴,到最後堅定信念要做”自己應該做的事情“來幫助她,爲她的內心一絲一毫的波動,變化而感到憂慮,到最後明確自己是真的又像當年那樣愛着瑪絲託娃。這整整三個月的時間,他在一點點,一步步地完成自己”復活“的過程。瑪絲託娃的“復活“,也是前而易見的:一開始她痛恨聶赫留朵夫,認爲他將她當成玩樂的工具後,又想把她當成救贖自己的工具,但她也在內心裏發生變化,她發現他的真誠,便開始願意做任何一件讓他滿意的事情----爲了他她不再喝酒;去醫院裏認真工作;不再與男人有任何關係;在監獄裏關心,幫助獄友;在與政治犯同赴西伯利亞的路途中被感動,被影響;她原本的善良純真又凸顯出來;她寧願犧牲自己的愛情,不願意因爲自己曾經的JN身份讓聶赫留朵夫受苦而最後拒絕與他結婚。她表現出的一切都說明她已經不再是那個賣弄風情,自甘墮落的瑪絲託娃。

在聶赫留朵夫爲瑪絲託娃的案件上訴而奔走的過程中,他四處求人,見到了各色人物如數位將軍,公爵,還有將軍夫人,小姐,他們醜惡的嘴臉,不光明的勾當讓他生理上感到噁心,心裏上感到鄙視。書中好幾處有這樣的細節,描寫到聶赫留朵夫一覺醒來,就立刻開始對自己昨天做過的事情和昨天的思想進行自我反思和鄙視,批評。他就是這樣在這段時間裏不斷地悔過,不斷地審視自己,慢慢將心裏的疑慮和困惑解開。

他在各大監獄裏見到了太多的囚徒,監獄裏陰暗殘忍的一切使他思考起這個世界的法制和道德問題。書中那些監獄外的官員,所謂的正義的人,說起監獄裏那些“有罪”的人,都是用“他們就這號兒人嘛”,並且說起來還帶着蔑視和嘲笑。好像他們自己本身是有多正義,多光明磊落。殊不知這些制定法律,將那一號兒人繩之以法的人,其實也沒什麼差別,只不過他們隱藏得好,在官銜的庇護下,在上頭“指示”下,他們也一樣幹盡壞事,甚至更加地殘忍。就本書前半部分描寫的陪審團審理案件這一情節,就很諷刺。順便說一句,這讓我想起《十二怒漢》這部電影。書中情節和電影裏一樣,陪審人員就根本不在乎自己的這個決定對被告意味着什麼。還有庭長大人,由於急着去與情人約會,而想草草結束案件的審理,即使陪審團提交的結論有矛盾之處也想不了了之----這樣的法庭,這樣的裁決體制,從上到下都充斥着對人性的蔑視!

描寫案件審理這一段還只是用間接的諷刺手法,讓讀者暗自感受到這樣的荒謬。而本書的高潮和結尾部分,就是托爾斯泰借主人公之口,提出了自己對這種畸形的社會道德和漏洞百出的所謂法制體系的抗議。這樣本身也有罪,本身也不正義的一部分人,怎麼可以去定另一部分人的罪呢?(而因爲社會上的各種腐敗風氣,很多人根本是無辜的,卻進了監獄)而把這樣一羣人集中到一起,關押起來,那樣惡劣,殘酷的環境恰恰會使這一羣“罪人”變得更加墮落,離光明越來越遠。所以作者在擔憂,要知道這樣是根本不可能根治犯罪,使百姓真正幸福的。

最後,那個英國人到監獄裏去傳教,作者便讓一本福音書解答了聶赫留朵夫的所有疑慮,給了他一個肯定的答案。那就是要無數次的寬恕人。因爲每個人在上帝面前都是有罪的。書中作者也多次寫到有關宗教,信仰的問題。他諷刺而氣憤地寫道,人們利用了宗教。官員利用宗教馴服百姓,愚弄百姓。這個問題在人類歷史上存在了很久很久了。可以看出托爾斯泰贊同的是宗教本身,他讚揚宗教的聖潔思想,並且深信宗教思想裏宣揚的真善美能夠“拯救”全人類,讓大家都像主人公一樣能夠“復活”,但不幸的卻是,自從宗教誕生的那一天起,就有人打着它的名號,爲自己斂財;甚至是爲自己消滅敵人,以上帝的名義進行各種聖戰,實則爲了自己的利益荼毒生靈。

聶赫留朵夫弄明白了自己心中的疑惑,他復活過來開始了全新的生活。但是,在現在,我們的社會中還在不斷地涌現只爲自己享樂的行屍走肉,托爾斯泰憂慮的問題,到現在也沒能在全人類範圍內解決。

另外,我覺得,這本書給了我太多的信息量,很多其中的道理,我還需要時間慢慢吸收。

經典名著的讀書筆記7

看《復活》花了我很長的時間,開始看的時候我覺得這本小說有點兒枯燥並打算不再看下去了,但是從第一部的中段開始,故事的情節開始深深地把我吸引住了。

這個故事的情節其實很簡單,描述了原本心靈純潔的主人公聶赫留朵夫在了瑪絲洛娃以後拋棄了她。後來他們又相遇在法庭上,由於瑪絲洛娃被誣陷爲殺人犯,引起了聶赫留朵夫心靈中善良的一面開始復活。覺醒的聶赫留朵夫爲了彌補他所犯下的錯誤,幫助瑪絲洛娃洗脫她的罪名。而在這個過程中,聶赫留朵夫接觸了許多他平時都瞧不起的低下階級的人和奴隸,發現了許多非常不人道和不公平的制度,更發現了自己在墮落的期間是那麼虛僞與令人討厭。而且也發現瑪絲洛娃因爲自己當年所做的那件事而淪爲JN卻不知羞恥。通過聶赫留朵夫的努力,他不但讓自己心靈美好的一面復活了,也幫助瑪絲洛娃改過自新。

雖然說整個故事時間發展並不長,作家只是寫了聶赫留朵夫幫助瑪絲洛娃撕脫罪名這一件事。但是這短短的一個故事裏穿插了許多不同人的不同故事,以反映當時在沙皇統治時期人們的生活在不同的階級有着天淵之別。小說可以成爲一本名著且深受大衆的喜此,並使列夫?托爾斯泰成爲名作家,我認爲在於她所描述的故事,還有要表達的主題。書中所描述的內容決不是作者自己憑空的想象,他通過描述這樣一個故事使我們看出在當時階級觀念是如此的可怕。從書中的人對待這位有身份有地位的聶赫留朵夫公爵的態度以及對待農民、犯人、傭人的態度,就可以看出這個階級關念。

第一部

在這個故事的開始,首先出現的是淪爲JN的瑪絲洛娃被誣陷爲殺人犯,然後在法庭上與主人公聶赫留朵夫在法庭上相遇了。男主人公的良心開始不安,在審判中插入了聶赫留朵夫回想起自己對瑪絲洛娃所做的事,看到瑪絲洛娃由那個純潔的女孩,變成現在的一個毫無羞恥的JN。主人公開始猶豫是否要向瑪絲洛娃承認自己的罪過,並給予補償。是呀,的確對於所有那些有地位的人來說這都是一件很難抉擇的事情。想想看,你有錢,有地位,別人看見你都敬你三分。不要說那個年代,直到現在,有誰不想這樣一直保持下去。

他這樣做等於自毀前途,於是聶赫留朵夫放棄了這個念頭。但是當瑪絲洛娃被判服15年的苦役時,一直沉迷於榮華富貴之中的聶赫留朵夫人性中純潔善良的一面在沉睡多年以後終於復活了。

可是讓聶赫留朵夫失望的是當他向瑪絲洛娃認罪時這個女人已經對他的熱情異常的冷淡。這時的聶赫留朵夫終於意識到當年所犯下的錯誤是如此之大,他對瑪絲洛娃的傷害又是如此的深。要是你是當時的聶赫留朵夫,你會怎麼做呢?是決定放棄這個計劃繼續過他的花花生活與一位公爵的女兒結婚,還是低聲下氣的去到處求人幫着瑪絲洛娃並已娶她來彌補所犯下的罪過呢?以聶赫留朵夫當時的地位與名聲要找關係並不難,但是爲了一個現在已淪爲JN的女人值得嗎?是的,選擇放棄的確是個很好的決定,你可以假裝什麼事也沒有發生過,但是試問這樣你的良心還好過嗎?在心靈復活的初階的聶赫留朵夫的確想過這樣的問題。然而在他自己的一起“靈魂大清洗”即自我反思以後,他開始意識到自己從當上軍官以後過的生活是那麼的骯髒!反思以後的聶赫留朵夫對貴族的看法完全改變的了。他開始意識到這些人是多麼的虛僞,爲了討好那些上層的人說一些阿諛奉承的話。然而看到這裏,令我深思的是如此多年來,人性的虛僞還是改不了。現在爲了升官發財的人們還不是一樣說一些討人喜歡的話或給錢收買別人?當人們在做這些事的時候恐怕並不覺得自己的做法是那樣的可恥、卑賤吧。在第一部分的一章裏有着這樣的一段對話:

“聶赫留朵夫‘不論你說的多麼難聽,也說不出我心裏是什麼滋味,你想象不出我覺得對不起你,心裏有多麼難受……’

瑪絲洛娃‘我覺得對不起你……’她惡狠狠地學着他的腔調說。‘那時候你倒不覺得,去塞給我一百布盧。那就是你出的價錢……’

瑪絲洛娃‘你是想拿我來拯救你自己,你今生拿我尋歡作樂,來世還要拿我來拯救自己!……’”

是的,當人犯錯的時候的確很難意識到對人和事的傷害又多大,身體所受的傷害可能還有辦法可以改正過來,但是心靈上的傷害纔是傷到的最深之處。要想改變一個人的心靈是困難的,而復活所描寫的正是人性善良的一面得到釋放的故事。正是一個人由惡變善的過程。

對我而言,這一句話總結得十分精確:“每個人身上都具有各種各樣的本性的胚胎,有時表現出這一種本性,有時表現出那一種本性;有時變得面目全非,其實還是原來那個人”

第二部

我們可以通過第二部來了解那些當權的“大人”是如何欺壓老百姓的。對於那些被判錯的犯人,和那些由於無緣無故而被人關進監獄的人,當權者表現的是一種無所謂的態度。好心的聶赫留朵夫盡心盡力地幫助這些人,可是要想想一個國家裏有多少的人是被受誣陷的,單憑他自己的力量又能改變多少呢?令我覺得尤其可怕的一幕是,在聶赫留朵夫告訴農民要把自己的田分給他們的時候。差不多沒有一個人願意接受,不是他們不想要,而是因爲他們都認爲沒有一個人會做出這樣的事,大家都猜想這是老爺所設的陷阱,爲的是想進一步剝削他們。這時的聶赫留朵夫被大家當成是一個怪人,承受着這樣的壓力,就好比我們在生活中被人當成了異類。他與以前的好鵬相遇,卻發現有着遠大理想的朋友也變得那樣庸俗了。人性惡習的感染是如此的恐怖。同樣是原來那個人,但是思想卻和你以前所見的截然不同了。

聶赫留朵夫的心靈復活也不是那麼順利的,在他去求瑪麗艾特的時候,自己又陷入以前的那種日中,惡果的種也開始有點萌芽。是的,在我們的心靈還沒有完全成熟的階段或者已經成熟的階段,也是很難抵擋這些誘惑的,這時候我們就需要用某一種力量來控制自己。恐怕比壞行爲更可悲的是產生壞思想。第二部所見的事最好的一個總結就是一切關於正義、善、法律、宗教、上帝等等的話不可能是空話,爲的只是掩蓋最無恥的貪慾和殘忍。

對於“真正的上等社會”這一個解釋是我最欣賞的一段;對於那個遊手好閒、窮奢極侈的柯察金永遠都不會理解這個詞並非形容富有的人家,而是形容那些靠自己的雙手給自己帶來勞動成果的人。

誠然,有錢並不代表一切,靠自己雙手爭取回來的東西。雖然你是有權活或富有的,說就是衣食無憂,但是或許你心裏是空虛的,因爲你所做的事都是違背自己的良心的,這種行爲在潛意識中便成爲了一種惡習。心中所追求的不再是正義和大衆的利益,所需的只是金錢而已,所以誰也不會關心事情的真相。所有的行動都是按照上級的指令,爲的只是想保住自己的烏紗,原因僅此而已。

第三部

在故事的最後,聶赫留朵夫成功地爲瑪絲洛娃洗脫了罪名,並使其所受的懲罰改判成流放。第三部很短,但是蘊含的哲理是最多的,聶赫留朵夫也開始了他的新生活。他從幫助那些可憐的人洗脫罪名的期間終於明白到了,社會和社會秩序大體上能夠存在並不是因爲有這樣一些合法的罪犯在審判和懲罰別人,而是因爲儘管敗壞到如此地步人與人還是互相憐惜、互相護的。

“我們抱着一種荒謬的信念在生活,認爲我們自己就是自己的生活主人,人生在世就是爲了享樂。可是,要知道既然我們被派到世上來,就是奉有某某的旨意,有所爲而來的。”對於這句話,對於信奉上帝的人來說是一個不錯的解釋。在現今的社會,人與人之間總是存在着某種關係,看上去我們每一個人是一個個體,但是事實上我們卻又是一個整體。很簡單的解釋就是我們都是人類而不是別的。一種互助互就連動物也能夠理解和去執行,爲什麼我們擁有高智商的人類卻無法做得到呢?恐怕世間上很難分辨人的善與惡,因爲沒有一個定義去劃分出這兩種不同的人,即使有,也是自己對事物的不同認識和理解而造成的。世間上的事物都會有正負兩面,而且人也不會有完美的人。上帝說人有罪惡,那麼說我們都應該從善。時間的流逝使我們的觀念都改變了,善與惡已經無法再以從前的標準來區分。隨着社會高速發展,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就是這樣越拉越遠。由一個總體而分成了一個個小的單位,就是這樣,人之間的關係只建立在以一個人爲中心向外擴張的狀態上了。

復活

人性的復活指的是對自己進行反思後改過自新。有了新的思想就會有新的看法,對於善與惡的區分自然也不同。真正高尚的心靈恐怕是需要多次的復活才能換來的。

經典名著的讀書筆記8

讀完厚厚的一本《三國演義》,使我受益匪淺,我不禁感慨道:“真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三國演義》是中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的小說,以描寫戰爭爲主,反映了蜀、魏、吳三個政治集團之間的政治和軍事鬥爭。大概分爲黃巾之亂、董卓之亂、羣雄逐鹿、三國鼎立、三國歸晉五大部分。在廣闊的背景下,上演了一幕幕波瀾起伏,氣勢磅礴的戰爭場面,成功刻畫了近四百個人物形象,其中曹操、劉備、孫權、諸葛亮、周瑜、關羽、張飛等等人物形象膾炙人口,不以敵我敘述方式對待各方的歷史描述,對後世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編者羅貫中將兵法三十六計匯融於字裏行間,既有情節,也有兵法韜略。

《三國演義》中主要人物被稱爲“三絕”的分別是:“奸絕”——曹操,“智絕”——諸葛亮,“義絕”——關羽。

奸絕——曹操。曹操有一句話十分耐人尋味,那便是:“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由於這句話,曹操惹來了殺身之禍,若不是他運氣好,早就命喪黃泉了。所以,曹操給我的啓示是:做人不能太狡詐,否則會遭到報應的。

智絕——諸葛亮。要說諸葛亮才智過人,非得數草船借箭和借東風這倆件事了。從這兩件事足以看出他的雄才過人。

義絕——關羽。關羽是《三國演義》這本書中最講義氣的人。他對劉備講義氣,他降漢不降曹、屯土山約三事、過五關,斬六將等等事例足證明。他對敵人也講義氣,華容道義釋曹操、義釋黃漢升、爲曹操報恩斬顏良、誅文丑等等,可見他十分講義氣。

《三國演義》真不愧是四大名著之一,令我受益匪淺。作文

經典名著的讀書筆記9

《平凡的世界》是我國作家路遙創作的一部百萬字小說,這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現中國當代城鄉社會生活的長篇小說。

思索了很久才決定用“蒼氓”二字命名這篇讀後感,原因很簡單,因爲我所讀懂的《平凡的世界》便是“蒼氓”二字。“蒼氓”在古漢語中是指百姓,即普通人,而《平凡的世界》講的便是一羣普通人但卻不甘平凡的生活。以孫少安、孫少平兄弟兩爲中心,一筆一筆描繪着當時社會各階層普通人的形象;勞動與愛情,挫折與追求,痛苦與歡樂,日常生活與巨大社會衝突紛繁地交現在一起,展示了各種矛盾下普通人在大時代歷史進程中所走過的艱難曲折的道路。

初次接觸《平凡的世界》一書是在初中,那時總聽語文老師自豪地說起她與路遙還算是校友,同爲延大中文系高材生,但他們相差十幾年,沒有見到路遙是她一生的遺憾,但《平凡的世界》卻能彌補錯過。她說,《平凡的世界》這本書可以用一句話來總結:“雖然我們是普通的,但是我們可以活得不平凡。”這句話便是我對這本書最早的理解。那時的我只能讀懂書的內容卻不知背後的深層含義,只覺老師的言語富有很深的哲理,卻不知話從何處說起。

上了高中,年齡也增長了,認識也增加了不少,經歷了很多事才明白初中語文老師那句話的緣由:人的一生註定會有很多迫不得已,有很多很多的遺憾,一件事的存在只是爲了去擠壓另一件事。爲了生存,我們必須要有所放棄,我們努力的生活,不過是爲了更好的活着。

《平凡的世界》以孫少平孫少安兩兄弟爲中心,刻畫着一個個普通卻又豐滿的人物形象。雖然是兄弟倆,但孫少平和孫少安卻是兩個世界的人,生活不同,生活的方式也不同,但即使如此,他們各自的生活卻依然有各自的色彩,都是在以不同的方式爲生活打拼。

孫少安的一生經歷太多,他每天在人生的低谷中徘徊,爲了生存,他不得不拼命地幹活,艱苦的人生磨平他的棱角,除了努力生存他一無所有。但上帝都是公平的,因爲他的努力被看到了,他遇到了妻子香蓮,慶幸的是兩人一見鍾情,生活也倒是美滿。人們常說:“一個成功男人的背後一定有默默支持他的女人。”孫少安正是如此,他雖然算不上我們今天所說的“成功人士”,但在那個時代,他儼然是成功的。婚姻美滿、家庭和睦是他最大的動力。妻子香蓮對他的愛與支持是他不斷拼搏大膽向前的動力,當一個男人沒有了後顧之憂,那麼所謂的困難都將會是浮雲。他在貧困的生活裏一次又一次被擊倒,但一次又一次起身繼續前行,原以爲賺了錢一家人可以更好的生活,但美好的生話總是那麼短暫,妻子沒了,那纔是讓孫少安最生不如死的時候。但無可奈何的是,這就是生活,孫少安只不過是那個時代的縮影,路遙不過用他的筆描繪了一個社會罷了,因爲那是真實的生活啊!

孫少平與哥哥最大的不同就在於他讀過高中。他是一個知識分子,雖然有理想有報復卻敵不過人生。他和田曉霞的愛情卻如賈寶玉和林黛玉一般,縱有“滴不盡相思血淚拋紅豆,開不完春柳春花滿畫樓”的熱戀,但也有曲終人將散的一天。愛人的離去印證了楊絳先生的一句話:“世間好物不堅牢,彩雲易散琉璃碎。”縱也是一場繁華夢,盛放過後各不相欠。孫少平也是亂世中的一位君子,果斷決絕,不留遺憾,對的人總有一天會相見,而錯的人總有一天會走散。“人生就是一條線往前走,沒有什麼好遺憾。”

錯過了,生活還要繼續向前,這就是孫少平啊!

網絡上有很多對《平凡的世界》的評價,說初讀感動,後來覺得不怎麼樣;

太做作了,匠氣濃郁,好像時時刻刻都是高潮沒有看點……人們在質疑這本書爲什麼能獲得茅盾文學獎,甚至斥責《平凡的世界》手法平庸,匠氣太重,平鋪直敘,太過平凡。而我卻覺得平凡才是這本書真正的意義。

作品的價值爲什麼要用內容來衡量,評價一本書不應只看重華麗的詞藻和引人的情節,這本書的內容確實很平凡,但是別忘了,它就叫平凡的世界啊!這纔是它的意義,它不缺壯麗與堅韌,也不缺細膩的情感,我們不應該用現代的眼光去審視這本書,因爲書中的背景已經離我們遠去,恰是這種貼近生活的真實感、平凡的感覺纔是它真正的意義啊!因爲它本就是平凡的世界,就是平凡人的故事。

路遙想要帶給我們的不過就是一羣普通人和他們平凡的生活。這本書中的真善美卻已成現在社會中十分少見的了,恰是這種最真實的故事和現實主義的筆觸使得這篇文章平實可親。

平凡的世界,平凡的我們,我們都是這世間的蒼氓,雖然我們是普通的,但是我們可以活得不平凡,即使生活普通,但是我們也要和孫少平兄弟倆一樣,甘於平凡但是卻不甘平凡地頹廢着。

經典名著的讀書筆記10

《水滸傳》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用白話文寫成的章回小說,開創了白話章回體小說的先河。

《水滸傳》主要講述了:宋代年間,以蔡京、高俅爲首的集團、百姓以宋江爲首的一百零八位好漢有的被人誣害;有的.被人;有的被人……在梁山聚義,做了第一把交椅,盧俊義第二,吳用第三……衆兄弟劫富濟貧,日子過得快快樂樂。

但是,在心裏一直想招安,在殿前太尉宿元景的支持下歸順朝廷。之後破遼軍、平田虎、勝王慶、滅方臘。在滅方臘的途中損失不少將領,回來只剩三十六將。許多好漢不受封賞退居江湖。蔡京、童貫、等4大待封官之後,他們設計用水銀害了盧俊義,用毒藥摻入御酒毒死了和李逵。吳用等知道後,吊死在墓前。

讀完以後,我被梁山衆好漢忠義了。他們個個充滿感,爲老百姓着想,劫富濟貧,除暴安良。最後他們爲了國家的興榮,百姓的安危滅了遼兵,除了。最後用生命換來繁榮,活下來人不計回報,用的爲兄弟死去,有的被誣害,真乃忠義也!

讀了《水滸傳》後,最大的感受就是書中的英雄們的豪情壯義,仗義疏財。先說智取生辰綱的七條好漢。智取生辰綱,是梁山好漢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的發端。這一段好漢,轟動了水滸世界裏的江湖。但是晁蓋一夥,做下這樁彌天大案,背後的真實動機又是什麼?是爲了劫富濟貧?還是說爲了準備農民?顯然都不是。黃泥岡上,這一夥好漢劫得了十萬貫金珠,而後大概經過坐地分贓,晁蓋、吳用等回了晁家莊園,三阮則得了錢財,自回石碣村去了。隨後並沒聽說他們有濟貧的打算,也沒見他們準備扯旗(或曰起義),如果不是東窗事發,保不準他們真的就此做了富家翁,一世快活。因此,這樁大案,打劫的固然是不義之財,但其實質,說穿了,就是一次行動。

再看鴛鴦樓上那幕血案,武松連刃十數人後,一片血泊之中,從容地將桌上銀酒器踏扁,揣入懷裏帶走;而即使粗心鹵莽至極的角色如李逵,沂嶺之上殺了假李逵後,也沒忘進中搜看,搜得些散碎銀兩並幾件釵環,都拿了李逵雖極端厭煩,但也知這些沾滿了脂粉氣的釵環可以換錢換酒,照拿不誤。而後,還去李鬼身邊,搜回了那錠被騙去的小銀子,在這種事兒上,黑旋風也足夠細心。

經典名著的讀書筆記11

作者斯賓塞·約翰遜博士是美國知名的思想先鋒和暢銷書作家,此外,他還是一位醫生、心理問題專家,也是將深刻問題簡單化的高手。在他清晰洞徹當代大衆心理後,便在該書中製造了一面社會普遍需要的鏡子———怎樣處理和麪對信息時代的變化和危機。

從表面看,《誰動了我的奶酪?》和其他衆多裝禎精美的書沒大區別,只是薄了些,約4萬字,寫的是個可愛的寓言故事,每頁都配有主人翁滑稽可愛個性鮮明的漫畫形象。可就是這本不起眼的小書,在歐美創造了出版業的奇蹟:自1998年9月由美國普特南出版公司出版後,兩年中銷售2000萬冊,雄踞亞馬遜網上書店第一名約80周,同時迅速躍居《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商業週刊》最暢銷圖書排行榜第一名。

書中有4個“人物”———兩隻小老鼠“嗅嗅”“匆匆”和兩個小矮人“哼哼”“唧唧”。他們生活在一個迷宮裏,奶酪是他們要追尋的東西。有一天,他們同時發現了一個儲量豐富的奶酪倉庫,便在其周圍構築起自己的幸福生活。很久之後的某天,奶酪突然不見了!這個突如其來的變化使他們的心態暴露無疑:嗅嗅、匆匆隨變化而動,立刻穿上始終掛在脖子上的鞋子,開始出去再尋找,並很快就找到了更新鮮更豐富的奶酪;兩個小矮人哼哼和唧唧面對變化卻猶豫不決,煩惱叢生,始終固守在已經消失的美好幻覺中追憶和抱怨,無法接受奶酪已經消失的殘酷現實。經過激烈的思想鬥爭,唧唧終於衝破了思想的束縛,穿上久置不用的跑鞋,重新進入漆黑的迷宮,並最終找到了更多更好的奶酪,而哼哼卻仍在對蒼天的追問中鬱鬱寡歡……

書中有四個角色,老鼠嗅嗅和匆匆,小矮人哼哼和唧唧,嗅嗅,能善於嗅出變化的氣息,匆匆能迅速作出行動,而小矮人哼哼和唧唧,則由於害怕改變而否認和拒絕變化。顯然,我們多數人都更象哼哼和唧唧,既怕"沒有奶酪"的飢餓和落迫,也怕尋找"新奶酪"的艱辛和危險。

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就不能不承認它的變化屬性,無論是精神層面的情感,還是物質層面的哲理。有句歌詞這麼唱:不是我不明白,是這個世界變化快。然而,出於人的本性,我們都渴望能永遠生活在安逸、溫暖的環境裏,沒有風吹草動的驚嚇,沒有辛苦勞頓的痛楚,這樣,我們就會少些感受世事無常、生離死別的折磨和戕害,但問題是,事物總是在或明或暗地發生着變化。有了變化,我們知道父母會老而盡孝,知道家庭、友情和愛情需要付出汗水來培植,知道孩子的長大需要我們教育和引導……

世界在變,變的結果,讓我們不斷豐富知識與情感,知道回憶和不斷進步,唯此,我們才能時刻"繃起時光的耳朵,聽那過去的聲音和有限的未來"(小仲馬語),才能象嗅嗅和匆匆,能在"享用奶酪"時不忘變化的來臨,變得更加穩重和成熟。

經典名著的讀書筆記12

追隨着《京華煙雲》的腳步,懶懶散散地終於把《風聲鶴唳》看完了。我不會欣賞林語堂先生的文筆思想及寫作技巧和手法,只是單純地對書中所描述的兩種愛情有所感悟。

雖說《風聲鶴唳》是《京華煙雲》的續集,但相對而言,後者所描述的場面浩大壯觀,猶如一個大家閨秀。而前者更像一個小家碧玉,整個故事只圍繞了三個人展開。梅玲作爲愛情主線的核心人物,牽動博雅和老彭的心,也牽動讀者的心。故事描述了兩段不同的愛情,即博雅和梅玲的“燃燒愛情”、老彭和梅玲的“錘鍊愛情”。

首先當然是博雅和梅玲的愛情。故事發生在抗日戰爭這個大背景下,在這樣的背景襯托下,一切的愛與歡,離與悲都被裝上了特有的色彩。在我眼中的梅玲是個亂世之中漂亮、聰明、善良的女子。很多人會對她的過往評頭論足,是啊,包括書中的人物多對她有所非議,除了老彭、木蘭和博雅。梅玲的過往怎麼能怪她呢,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連男人都不能保護自己的妻兒,更何況是失去雙親,無人依靠的美麗女子呢。博雅,如果放到現代就是標準的白馬王子或鑽石王老五了。他風度翩翩,英俊瀟灑,家庭顯赫,秉承了姚家特有的神祕。難能可貴的是他並不是一個紈絝子弟。他有自己的獨特的思想,是一個戰略家,對中國國情有自己的分析——雖然有時難免是紙上談兵。在姚家這樣一個大家庭中成長的博雅,遇見嫵媚動人,年輕漂亮,剛從別人姘婦的生活中逃離出來,尚且還需要依靠別人而活的梅玲,自然而然會產生愛情的花火,再加上對原配妻子凱男的不滿,當遇到這樣一個玲瓏剔透的江南美女,怎會不心動?梅玲對博雅的愛充斥着對他個人、家庭、社會地位以及財富的愛。梅玲是個缺少家庭溫暖的人,在做了多年的姘婦之後更希望能得到家庭的溫暖。在她眼中只有博雅這樣的大家庭能夠容納她並不乾淨的過往。加之她過慣了繁華虛榮的生活,在沒有人指點的情況下,仍追求這樣的物質生活。所以在我看來,博雅和梅玲的愛情並不純粹,或許隨着時間的消逝,博雅會想厭倦凱男一樣厭倦梅玲。當然前提是梅玲一成不變的情況下。但此時出現了另外一個人,老彭,改變了梅玲。

老彭與梅玲的愛是能經得起歲月錘鍊的愛情。這種愛,在艱難困苦中慢慢磨礪而成,今後的歲月裏,縱使經歷再多砍,也不能使兩人相忘。老彭,也是一個神一般的人物。奇怪的是若把他放到現代,他的不作爲,他失敗的養雞場、番茄園、孜孜不倦的教導妻子識字最終卻以失敗告終,他的不修邊幅甚至邋遢都不應該得到想梅玲這樣美麗女子的青睞。但不可否認的是在他平凡的外表下深藏着一顆高尚的靈魂。爲了救助災難中受苦受難的人們不惜傾盡自己的所有,爲了實現對朋友博雅的承諾選擇與自己的目的地完全相反的路線送梅玲到上海,收留玉梅建難民屋等等。是他讓梅玲脫胎換骨,原來的梅玲已死,丹妮獲得了新生。是老彭創造了善良美麗的觀音姐姐丹妮,丹妮的人生之所以能發生鉅變,與其說是丹妮本身具有一顆善良的心,不如將這巨大的轉變歸功於老彭偉大的人格魅力的感召。他不想博雅那般有雄韜偉略,只是在做着無愧良心的事。丹妮在老彭面前可以傾述自己的過往,老彭也能用他的包容和虛懷若谷原諒丹妮的錯誤並一直給予她幫助和鼓勵。在一起逃難的過程中,他們在無意間生死相伴,經歷了戰爭中的離別反而更加珍惜眼前。當老彭知道博雅回來後要離開丹妮時,這樣的捨己、這樣的逃避放在一箇中年且自認爲看透紅塵的男人身上更讓人心痛。老彭一人在徐州生病,丹妮的突然出現時全文中最讓人感動的一幕。這一刻,他們互相吐露真情,只是老彭呵,太過理性,太過善良,任然堅持自己,讓丹妮回到博雅身邊。

最後的結局是出乎意料的,總覺得博雅的死有點牽強。這樣的結局將故事推向了高潮。丹妮任然選擇嫁給已故的博雅,爲她守寡,將孩子撫養成人。而老彭,一直陪在丹妮身邊。就我個人而言,我崇尚這樣的愛情。即使兩個人無緣結爲夫妻,但能相伴一生,做着兩人都喜歡的事,相濡以沫,就夠了。

這,或許是兩段愛情最好的結局。

經典名著的讀書筆記13

讀完曹禺的《雷雨》加上看了電影版的,感觸真的很深,首先是一個劇本,篇幅相對較小,比較適合我,劇情發展得真的扣人心絃,深刻的反映了當時中國的社會狀況,各個階層的中國人物都有,每一個人物都一定的社會體現,是曹禺的經歷,更反映了中國當時社會的人民的扭曲,壓抑,鬥爭,覺醒,反抗,無奈,各種各樣的性格和對於命運的表現,每一個人物性格是如此的鮮明,命運的終結是相似的,都充滿了時代的悲哀,三個無辜年輕人的犧牲,死者是悲慘的,但生者絕不是幸運的,因爲他們將永遠生活在無邊無盡的痛苦中,永遠無法解脫,這種痛苦不能說是周樸園一個人的錯,當我們感到無奈時,只能是怪這個畸形的社會,社會啊,因爲下層人們的無奈只能歸咎於你了。

雷雨中的每一個人物都很出彩,他們都是犧牲品。

雷雨從開始似乎就註定了這個是一個悲劇。然而悲劇的造成者便是故事的男主人公:元錫公館的大少爺——周樸園。

就像衆多中國悲劇那樣,一個風流的少年看上了自家的女傭,這樣的結合自古至今都不會有好的結果。倘若那個男的有情有義,大不了兩人私奔,背離父母,遠走高飛作對苦命鴛鴦,然而刺骨始終的女主角侍萍就更苦命了,周樸園這個風流少爺雖被她的青春美麗與溫柔打動,但他那顆只懂愛自己的心又怎會與她廝守一生?他爲了自己的前途最終放棄了侍萍。孤苦無依的侍萍帶着患病的二兒子傷心的離開,原一味故事就這樣結束了,誰知造化弄人,命運又將他們牽扯在一起。錯綜複雜的關係又上演了,簡直就是一團糟,最終導致了同母異父的兄妹相愛。身爲他們的母親,侍萍只能接受命運的捉弄,也只能埋怨自己給孩子帶來的命運,似乎一切該終結了,偏偏當年的風流少年周樸園在誤會下道出了他們是同母異父的兄妹。這件事害死了3個人……

在封建權威的籠罩下,人們如同跌在沼澤裏的馬,愈掙扎,愈深沉地陷落在死亡的沼澤裏。掌權者也失掉了可貴的本真。周樸園生活在封建階級和資產階級的斷層中。年輕時,他曾經試過跳出封建的束縛,追逐自由,真心地對待所愛的侍萍,然而他的懦弱使他背叛了自己的理想,背叛了侍萍,飽受摧殘的侍萍便是這個社會的犧牲品。她沒有權力去愛她所愛,恨她所恨,而是將一切罪責都擔在了自己身上,這既是一位偉大的母親,又是一位對封建權威的臣服者。

氣氛沉重得有些透不過氣來,人似乎在受着情感的捉弄,這是怎樣可憐的動物,帶着躊躇的心情,本應主宰自己,卻發現自己時常被環境所主宰着。在這樣的環境中,周府的豪宅,侍萍的陋室,極端的痛苦與愛情在一天中強烈的碰撞。隨着陣陣雷雨滾滾而來,抑鬱,絕望,充斥在空氣中,一幕幕就如暴風雨中的波濤,惡狠狠的撞向人們,人們無處可逃。

故事開始於20年代一個夏天,氣候悶熱逼人,室外沒有陽光,天空昏暗,暴風雨即將來臨,結束於一個雷電交加的雨夜,最後四鳳在知道她和周萍是同父異母的兄妹這個世界上最大的噩耗後衝出了雨夜,一心愛着她的周衝只是一個單純的孩子,全爲自己喜歡的人,結果雙雙死在了雷電下,周萍自殺善良的魯媽癡呆了,陰鷙的蘩漪瘋狂了,倔強的魯大海出走了。

我很慶幸自己生活在一個相對自由沒有壓迫的現代和文明的社會裏,我們可以選擇自己的所愛的人,不會因爲門地這種封建社會的醜陋的桎梏制度而失去自己愛的人,更不會因爲自己的錯而連累下一代也遭受失去愛人的苦,更不會愛上自己的親人這種倫理悲劇,社會在發展,人民們的封建思想逐漸退去,但像雷雨這種經典之作還是要看一下學習一下,感受一下上世紀20,30年代的中國的社會現狀,更瞭解自己的祖國,更能使我們這些問世的花朵更珍惜自己現在的優越環境,先不要說爲國家的發展了,就是爲了自己的自由,也要感恩,這不是現在教育所強調的嗎,教育我們要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