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的森林》讀書筆記4000字

學識都 人氣:2.04W

《挪威的森林》是日本作家村上春樹於1987年所著的一部長篇愛情小說。小編爲大家分享的《挪威的森林》讀書筆記4000字,歡迎大家閱讀!

《挪威的森林》讀書筆記4000字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一片森林,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會再相逢。

——村上春樹

“挪威的森林”是披頭士的歌曲,女主角直子每當聽起這首歌曲就會覺得自己孤零零的迷失在一片彷徨、恐懼、迷惑的森林中。男主角渡邊作爲直子及其以前戀人唯一的朋友,試圖用自己的愛情去挽救在自我迷失中的直子,同樣也被拉入了這片黑森林中。渡邊有限的幾個朋友也紛紛在各自生活的迷亂中離開了渡邊:木月的自殺源自於他對青梅竹馬的直子傳導的那份絕望和對成年人的世界拒絕;突擊隊在不爲他人理解的生活方式中突然消失了;永擇不負責任的生活方式和對感情的逃避,導致了他女友的自殺;玲子在和男主角共同挽救直子失敗後再次陷入絕望;而綠子作爲一名象徵綠色和熱情的女子,在挽救着她深愛着的渡邊時的不斷受傷後離開了渡邊。

渡邊面對着兩面的愛情:一邊是代表黑色死亡,他想挽救的直子;另一邊是代表綠色生命,想挽救他的綠子。。。。最後他選擇了他所鄙視的永擇同樣混亂的生活,自我的了確了自己的青春。書中的最後一段,渡邊獨自行走在荒涼的海邊,一次次讓烈日和狂風去洗滌他內心的痛苦,當他想綠子的時候他會打電話給她,但是在電話的另一頭,他永遠不知道對綠子該說些什麼。代表生命的綠子是渡邊的解藥和結果嗎?書中沒有說明,留給大家的是想象和對渡邊生活的迷思。

我時常讀一些日本早些時候的小說,那時日本的社會結構和中國目前的變革還是挺相似的。仔細讀起來也同樣反映了我們身邊一些人的青春了,在那些書本中我們偶爾能咀嚼到自己生活的影子。

“要是我現在把肩膀放鬆,會一下土崩瓦解的。以前我是這樣活過來的,以後也只能這樣活下去。一旦放鬆,就無可挽回了。我就會分崩離析——被一片片吹散到什麼地方去。這點你爲什麼就不明白?爲什麼還要說照顧我?”

一直認爲青春應是六月高原田壩上盛開的花海,可日本作家村上春樹在《挪威的森林》所寫的青春、頹廢和憂傷卻佔據了主流。

應如何度過人生中最絢麗的時節?我們看到的卻是一張張充滿憂鬱的臉。

曾幾何時,我們的青春不再完美,那明媚的風景成爲我們心中無法抵達到的彼岸。如果總是在回憶中,纔想起祭奠青春的哀傷,爲什麼不從現在重塑我們的信念。

在日本銷量達到760萬冊的小說中描寫的年輕人不像我心中所想的那樣,生龍活虎、意氣飛揚,有指點江山的豪情,對看不慣的事情握緊拳頭一副不肯低頭認輸的模樣。書中的年輕人抑鬱、彷徨、恐懼、反叛甚至頹廢,脆弱的成長過程就像Beatles唱的“挪威的森林”中那樣迷失了自己,這令我思索到底使人迷失的森林裏是什麼樣子?這個森林或許應是濃霧籠罩,到處瀰漫着潮溼的令人窒息的空氣,一條永遠看不到通往光明的道路。但轉念一想或許就象書中開始所描寫的那樣“連日溫馨的霏霏輕雨,將夏日的塵埃沖洗無餘。片片山坡迭青瀉翠,抽穗的芒草在10月金風的吹拂下蜿蜒起伏,逶迤的薄雲彷彿凍僵似的緊貼着湛藍的天壁。凝眸遠望,直覺雙目隱隱作痛。清風拂過草地,微微卷起她滿頭秀髮,旋即向雜木林吹去。樹梢上的葉片簌簌低語,狗的吠聲由遠而近,若有若無,細微得如同從另一世界的入口處傳來似的。此外便萬籟俱寂了。耳畔不聞任何聲響,身邊沒有任何人擦過。只見兩隻火團樣的小鳥,受驚似的從草木從中驀然騰起,朝雜木林方向飛去。”其實真正令人迷失的並不是某種外在的環境。

很喜歡開篇對直子的描寫:“小小的冰冷的手、一頭觸感柔順光滑的長髮、軟而圓的耳垂、耳垂下方一顆小小的痣、冬天裏常穿的那件駱駝牌外套、老愛凝視對方的雙眼發問的怪癖、有事沒事便發顫的嗓音(就像是站在颳着強風的山坡上說話一樣),把這些印象統統集合起來的話,她的臉便自然而然地顯現出來了。最先顯現出的是她的側臉。這大約是因爲我和直子總是並肩走在一塊的關係罷。所以先讓我憶起的常是她的側臉。然後,她會轉向我這邊,輕輕地笑着,微微地歪着頭開始說話,一邊凝視着我的眼睛。彷佛要在清澈的泉底尋找一晃而過的小魚似的”,女主角直子平平靜靜地出現,如湖水上經風起了一層漣漪卻沒有引起波浪,淡淡引出開場,如靜看曇花開放,緩緩地,最後“砰”地張開所有的花瓣,在光滑的黑色幕布背景下白得幾近透明的花瓣發出攝人的光芒。

故事中的直子是“我“在高中時期好友木月的女友,後來木月自殺,在一年後再次與直子相遇並開始交往,直子因無法解開心結進入療養院治療,後因脫不開心中塊磊而自殺身亡。

一些相識、相遇、相戀在許多情況下都十分美麗別緻,或者還會有惺惺相惜的成份在裏面,也或許根本不用語言表述就可以將一些信念存放在心底深處,默默地存儲起來,等到若干年後或者以爲記憶差不多忘卻的時候,再從記憶的底層翻將出來,將片斷連接起來,如再走一次人生最刻骨的那段。“我”對直子從相識到重逢到相互交往,然後愛上她,在整個交往的過程中,無論是在東京街頭漫步,還是在去療養院探望或者是用書信往來表達自己的感情,這份愛情始終很沉重,愛情的美好無法治癒雙方的心結,就算想拯救直子遠離那口”野井“卻還要面對自己的`痛苦掙扎,何況“我“與直子中間還有一個永遠十七歲的木月。

木月,從開始總覺得是隱隱約約的,說不出來的性格,初看上去有點沒有頭腦,感覺很難透過紙背認識他,只是隨着故事情節漸漸地就清晰起來,讓我想起曼陀麗的呂蓓卡,一個朦朦朧朧的人,只有簡單的描述,感覺卻似第一主角似的鮮明,控制着“我”和直子的情緒,也是“我”與直子逃避生活的起因,只不過“我”躲進了殼裏,而直子終究交出了生命,好象最大的勝利者仍是木月,他永遠將年齡停止在十七歲。

阿綠大膽、率真,外表上十分叛逆,實際她是一個很認真生活的人,對絕症中父親的照料,對艱辛生活的忍受,對喜歡的人的堅持守候,她渾身都充溢着熱情活力的青春,我感到她是一個真正懂得生活的人。

如果將直子與阿綠做爲兩個意象,我認爲一個代表着美好容不得一點瑕疵的理想,一個則代表略微有些瑕疵卻能使人快樂的現實。我忽然想起小時候的一件事情,我曾得到過一個很完美的玻璃匣子,它總讓我想起灰姑娘的水晶玻璃鞋,我喜愛它,就將它放入抽屜裏,後來我又怕開關抽屜時會碰到它,抽屜裏的筆記本、鉛筆、尺子的雜物也會傷害它,只好把它放在矮櫥裏,可是矮櫥裏的雜物更多,我最後選擇將它放在高高的衣櫥上面,用厚毛巾包裹住以防染上灰塵。我很喜歡它,它總是吸引我每天數次爬上高高的凳子將它拿下來欣賞它,終於有一天,在我爬上高高凳子上時,手中沒用抓好它,摔到了地上,匣子滾到了地上,幸虧有層毛巾保護只壞了一角。我很傷心,發覺這樣完美的東西竟然毀在我的手中,我爲它不再完美而傷心難過,不再象開始那樣對它愛不釋手,只將它放到了抽屜裏,很長時間後發覺它並沒有因周圍的雜物而磨損。漸漸大了,發現完美的事物往往不存在,如果我能忍耐些,從另個角度去觀察就會發現它仍會令我心動不已。

後來看到初美,感覺直子與初美很相象,追求人性的完美,只是直子將自己繞進了網中,就像小王子星球上的那隻玻璃罩中的玫瑰,只要準備與外面接觸時立即伸出刺來,其實她比那隻玫瑰更知道她的刺多麼的蒼白無力。而初美則試圖讓自己去接觸生活、認可生活、容忍生活,可是她最終得不到內心認同的完美。她們骨子裏是相同的,所以她們最後做了同樣的選擇。

小說裏的“突擊隊“讓我感慨良多,一個很真實的人做真實的事,卻他與社會格格不入,理想永遠也不能實現,他讓我想起上高中時的一個同學,這個同學每說一句話都會引起同學們的嘲笑,他總是會很無辜地擡起莫明其妙的臉,他永遠不知道爲什麼成爲同學們的笑料,真是悲哀!人們往往會把快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難道這樣的快樂真是由心底發出的快樂嗎,不過是心靈空虛時想尋找點調劑罷了!

書中用極少的篇幅描寫了社會的動盪與混亂,讓處於成長時的少年變得麻木,他們只得從愛情、朋友裏尋找令心平靜的港灣,他們追求美好的愛情,善良的人性,高尚的品格。在小說裏並未過多的涉及到社會,但仍然可以在讀時體會到作者的擔憂,比如“如果只是過過單純的日常生活的話,管他是右派也好,左派也好,是僞善也好,僞惡也罷,對我來說根本沒有什麼差別。

暑假時,學校要求警方出動機動隊。機動隊衝過防柵,逮捕了裏頭所有的學生。在當時,其它大學也經常發生這種事,可說是司空見慣的了。”

“我在心中對木月說,喂!這世界真是太可怕了。這班人拿了大學學位之後,便到社會上去拼命地製造更下流的社會。”

“我”只能用點名時的不應聲來抗議,這種微弱的力量好象並不能夠掀起波瀾,但在平靜的表面下誰又能看到內在隱藏的波濤洶涌呢?

偶然在另一本書上看過這樣一句話,“一個人平平常常的走在路上---就像散文。”我沉下心來想:或許一個人行走時能夠使路人對之注目,那便是小說了。我常在看小說時會擡起頭望着窗外想象小說中的情節,比如阿綠在露臺上一邊看着消防隊滅火一邊彈吉它唱自己作詞的怪歌;初美閉起眼睛靠在汽車座位的角落上,金色小耳環隨看車身的搖擺而發出閃光,穿着午夜籃的洋裝,嘴脣上塗着淡色口紅……

作者後來說“有些人會喜歡,有些人不會喜歡”,這本小說在發表以後引起極大的轟動,所產生的共鳴效應上看小說是成功的。

後記:看完這本小說,一路的過程還算順利,沒有看完一章荒廢許久再看,一下子看完的感覺,確實給我更大的感受,說來也有點荒謬,我是通過喜愛的樂團的主唱推薦,才知曉村上春樹這個日本作家的,後來就一發不可收拾的喜愛上他的作品。他的作品,靜靜中透着一股強大的吸附力,讓你不得不爲之讚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