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昆蟲記》讀後感範文600字(通用8篇)

學識都 人氣:1.43W

當看完一本著作後,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爲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後感了。那要怎麼寫好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關於《昆蟲記》讀後感範文600字(通用8篇),歡迎大家分享。

關於《昆蟲記》讀後感範文600字(通用8篇)

《昆蟲記》讀後感600字1

法布爾的《昆蟲記》這本書記錄了昆蟲真實的生活。故事情節曲折奇異。在書中,我瞭解到昆蟲世界裏最傻最笨的是蟬,最無情的是螳螂,在蟬產卵的時候,有一種比螞蟻還要小的蟲子,當蟬產下它的卵,這些小蟲子就把蟬卵作爲食物,可是蟬看見了蟲子就在腳邊上,卻沒有一點兒危機感,假如蟬一腳把蟲子踩死了,那樣蟬卵也不會被蟲子吃掉。

螳螂是個“壞傢伙”,爲了產卵,它會吞了自己親人,更可惡的是,它在一個地方產下卵後就走掉,也不會去關心自己的兒女生活健康。這個不可思議的現象與人類截然不同的。打我記事起,我的爸爸媽媽都很愛我,我家還有一個疼愛我的姐姐。不僅如此,人間總有真情在,就算是互不相識的陌生人,我們也經常得到別人的幫助,或者去幫助他人。說到這裏我想起一則暖心的新聞:幾天前的一箇中午,一位老伯推着一輛四輪手推車,推車上坐着一個老阿姨。天突降大雨,老伯疾步走過,一個正準備去吃午飯的七中學生看見了急忙走向那對老人,用遮雨的布蓋着老阿婆,把自己的雨傘給老伯遮雨,而自己的背後卻溼透了。他把倆位老人送到一處可擋雨的地方,讓老伯在此等候雨小點再離開,可是他沒走幾步就看見老伯準備要冒雨離開,他怕老伯淋雨受寒,就讓他在這裏等着,自己去附近買啦把新雨傘,把這把新買的雨傘遞給了老伯,看着老伯撐着傘走了,他才安心回去和同學吃飯。

正是因爲人人都有愛,我們的生活裏纔有親情、友情……我多麼希望昆蟲的世界裏也有這樣一個溫暖的家,一份暖心的愛。我還是希望螳螂一家能夠團團圓圓地生活在一起。

《昆蟲記》讀後感600字2

讀《昆蟲記》比《海底兩萬裏》要耗時很多,這也許是《海底兩萬裏》比它更好理解,故事性也更強一些吧。總之,今天終於把《昆蟲記》讀完了,原來昆蟲世界也是如此有趣,和海底世界一樣令人着迷。我知道了蟬是怎樣脫殼的,螞蟻是以蚜蟲分泌物爲食,格朗多克蠍子和納博訥狼蛛誰更勝一籌……

這本書並不像那些標準的科普書,從來沒有東拉西扯:這種昆蟲是什麼門什麼目,但又不在什麼屬什麼種。《昆蟲記》給人的感覺是很平易近人的,雖然是在描寫昆蟲的特點,但卻時常會令人發笑,感覺和作者一起走進了一個詩化的昆蟲世界,去探尋一些詩化的昆蟲的奧祕。就像天牛幼蟲是破壞樹木的罪魁禍首,終日在樹木體內以木屑爲食物;螳螂的那對危險而完美的捕獵工具是如何爲民除害的;松毛蟲會繞着花盆排着長隊轉圈圈;蟋蟀的住宅有多麼豪華,靠自己雙手奮鬥出來的纔是最好的……。讓今人頭痛的科普文變得和戲劇小說一般有趣,讓我們不由自主的想要走近昆蟲,瞭解昆蟲,讓平凡的昆蟲世界變得多姿多彩起來。

所以,在我看來作者並不是一個嚴格意義上的昆蟲學家,它更像是一個擁有特殊素材進行創作的文學家。他以千奇百怪的昆蟲爲對象,以它們的生長習性爲材料,用優美的文字向我們展現了另一個世界的可愛之處。

記得羅丹的一句名言:在我們的世界裏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法布爾發現了屬於自己的美,在自己的眼中留下了永久的快樂的世界,並用文字把這些美這些快樂傳遞給我們每一個人。撥開生活的浮雲,就可以發現那份屬於自己的美。我們曾經不也是這樣嗎?希望大家都可以將美留在自己的眼中留在自己的心中,不一定要和法布爾相同,卻一樣可以讓你感受到無比的快樂。

《昆蟲記》讀後感600字3

《昆蟲記》是法國作家法布爾用一生熱愛鑄就的輝煌。因此,這不僅是一部研究昆蟲的鉅著,同時也是一部謳歌自然與生命的宏偉詩篇。他的熱愛不是研究死亡,而是探索生命……

法布爾的一生雖充滿坎坷,卻始終沒有放下心中的熱愛。在他的心目中,那些昆蟲不僅僅是一個個研究對象,更如同一個個活生生的人,它們有自己的情感,也有自己的本領和特長,它們有偉大的母愛,也有自己的本能。

在他的筆下,我們看到了與往常不同的一面:蟋蟀是昆蟲世界裏擁有安穩居所的優越居民,它們的叫聲不是令人煩躁的噪聲,而是用“小提琴”奏出的樂章,它們的樂觀,使它們懂得世間萬事的虛無縹緲。而螞蟻並不像寓言中那般辛勤,蟬也並不是只知道早晚唱歌的乞丐。相反,蟬並不依靠別人生活,而螞蟻卻佔有蟬的勞動成果。法布爾用他的探索,告訴了我們一個個鮮活的事實。

法布爾的眼中,每一個小蟲,都有如同人類一樣的珍貴品質:蜣螂不是髒兮兮的屎殼郎,而是百折不撓的勇士,不論它們的圓球滾落多少次,它們從不氣餒。蟬在黑暗的地下生活四年,爲的只是一個月短暫的日光中的歌唱。舍腰蜂在厚厚的煙霧中,一邊工作一邊唱歌,快樂地從事築巢工作,不辭辛苦。老斑紋蜂用年邁的身體,保護着一個新生的家,保護着自己的孩子,成爲一個盡職盡責的警衛。大孔雀蝶在被蠍子刺的第四天才死亡,竟只是爲了在臨死前產下卵,卻使得死亡卻步……

熱愛與欣賞,法布爾將黑胡蜂的圓屋頂欣賞爲藝術品,他驚歎松毛蟲如同“氣象預報員”般的能力,他稱歎昆蟲們的幾何學……

在《昆蟲記》中,一切生物富有靈性,法布爾用最生動的筆觸,讓我們看到了最真實、最有趣的另一個世界!

《昆蟲記》讀後感600字4

輕輕合起《昆蟲記》這本小說,我的腦海中泛起了層層波瀾。

這本昆蟲生物學小說的作者是法國生物學家、文學家讓·亨利·卡西米爾·法布爾,在書中,他妙趣橫生的講述了上百種昆蟲的生活習性,其中作者將聖甲蟲比作“麪包師”,並誇讚這位麪包師所製作的麪包具有幾何形完美;螳螂擁有所有昆蟲中最強壯有力的手臂,是一位“捕獵專家”。這些昆蟲在作者筆下被描寫的活靈活現,讓我們好像打開一扇大門,進入了內容記錄“相映生輝”、細節論述“百花齊放”的昆蟲世界中。

作者專注的創作精神尤其值得我們學習。他出身貧窮,多年來只能通過打工解決溫飽,當時的法國科學家們看不起他的貧苦出身和自學學歷,漠視、厭惡和傲慢逐漸在他們心中合拍成對法布爾的偏見,但法布爾從未因自己出身貧苦而妄自菲薄,也從未因這種厚此薄彼的偏見而自愧不如,他自始至終一心一意的投入在昆蟲研究中,從而爲後人留下了10卷極具科學價值的書籍,有力的回擊了這種自視甚高的傲慢與好丹非素的偏見。

著名作家巴金也評價道:“它熔作者畢生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於一爐,以人性觀察蟲性,將昆蟲世界化作供人類獲得知識,趣味,情感和思想的美文。”

人們對於昆蟲世界不真切的認識來源於人們對待陌生事物所具有的慣性——理所應當。這些文字的發表正是法布爾爲了打破人們心中對昆蟲的刻板印象,告訴了人們不能憑一貫的思維方式就妄下定論,要付諸於實踐,用觀察與研究去探尋真理,才能找到屬於這個問題的真正答案。

小說不長,卻意義深厚,這位生物學家將他堅持不懈的性格,披荊斬棘的品質與對昆蟲和人性的研究融爲一體,合成了這本流芳百世的書籍。如今,再翻開這本書,看到的不會僅僅是昆蟲的世界了。

《昆蟲記》讀後感600字5

第一次讀昆蟲記不知怎麼的就吸引了我,這是一部描寫昆蟲們生育、勞作、狩獵與死亡的科普書,平實的文字,清新;幽默的敘述,惹人捧腹……被裏面各式各樣的昆蟲迷住了。他們有的兇殘,有的溫柔;有的堅強,有的軟弱。法布爾的《昆蟲記》,讓我沒有夢幻感,那些具體而詳細的文字,不時讓我感到放大鏡、潮溼、星辰、昆蟲氣味的存在。四月剛過,春回大地,萬物復甦,蟋蟀在裏歌唱,那動聽的歌聲使任何人都陶醉,連法布爾也想把歌唱家的榮譽給蟋蟀。

蟋蟀爲什麼能彈出那麼動聽的歌聲呢?別以爲蟋蟀的“樂器”有多複雜,其實蟋蟀的樂器很簡單,蟋蟀的弓上的一百五十個齒,嵌在翅膀對面的梯級裏,使四個發聲器同時震動,下面的一對直接摩擦,上面的一對是擺動摩擦的器具它只用其中的四隻發生器就能將音樂傳到幾百米以外的地方,可以想象這是如何的洪亮!蟋蟀有着鋼鐵般的意志,法布爾曾經想把蟋蟀的左翅膀蓋到右翅膀上,讓蟋蟀變成左撇子。可是第二天,法布爾發現這昆蟲竟有着堅強的意志,實在不可低估。

蟋蟀它們陪伴着我,讓我感到了的活力。它們從來不訴苦、不悲觀,他們對於的住所及那把簡單的四絃琴都非常滿意。

蟋蟀是一個哲學家,它們似乎這個的虛無縹緲,並且都能開盲目地瘋狂的追求的人擾亂。它們是土地的靈魂,一個活着的微點……最小最小的一粒,它們的和痛苦,比無限大的更引起我的注意,更讓我無比的熱愛它們。

《昆蟲記》是一部記載着各種昆蟲習性的書,是一片雄偉的鉅作,真讓我愛不釋手啊!

《昆蟲記》讀後感600字6

這兩天,我利用每天晚上的睡前時間,讀了一本很有益、很有趣的書——《昆蟲記——神祕的隱士蠍子》。

這本書的作者是法國著名作家法布爾,他不但是一位文學家,而且是一位偉大的生物學家,在他的筆下,昆蟲們活靈活現、聰明勇敢,我們彷彿看到法布爾先生翻山越嶺,躲在岩石下,趴在草叢裏,懷着強烈的好奇心去探索昆蟲們的.世界。讓我們一起跟隨着法布爾先生走進神奇的昆蟲王國。

蠍子討厭亮光,喜歡黑暗的地方;討厭天空,喜歡待在有屋頂的地方。蠍子的毒針呈彎鉤狀,只要它把自己的尾巴向前伸直,毒針的頂端就會向下垂,當它用一對大螯用力壓住對手後,就可以把毒針刺向對方的頭部,這就是它的必勝絕招。可是蜈蚣也不示弱,企圖用毒牙反咬蠍子一口,但是它被毒王的大螯牢牢夾住,根本不能動彈。僵持了一會兒,他們都筋疲力盡了,可是卻仍然拼命堅持着……休戰、戰爭、休戰、戰爭……蜈蚣前後至少被毒針刺了7次,終於在第4天,死在了毒王的毒針下。

原來毒王的勝利也是這樣的來之不易,我佩服它的機智、佩服它的執着,它爲了食物不甘放棄,一直在努力堅持着,最終取得了成功。同時,我也非常佩服蜈蚣,它雖然一開始就中了毒王的毒針,但是它爲了生存,一直在奮力反抗着、搏鬥着、堅持着,它這種勇於反抗、堅持到底的精神,真的令我震驚、令我佩服。小小的昆蟲竟然有這樣讓人敬畏的一面,真是讓我大開眼界!

我要向它們學習,如果遇到了困難,我要向它們一樣不怕困難,勇於進取,持之以恆,我相信只要我認真地努力了,我就是強者,我就一定會成功!

《昆蟲記》真的是一本值得一讀的好書,它是一部不朽的世界科學經典,大家快去書店把它買回家吧!

《昆蟲記》讀後感600字7

它是法國傑出昆蟲學家、文學家法布爾的傳世佳作,它熔作者畢生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於一爐,娓娓道來,在對一種種昆蟲、曰常生活習性、特徵的描述中體現出作者對生活世事特有的眼光。

《昆蟲記》不僅是一部研究昆蟲的科學鉅著,同時也是一部謳歌生命的宏偉詩篇。法布爾窮其畢生精力深入昆蟲世界,在自然環境中對昆蟲進行觀察與實驗,真實地記錄下昆蟲的本能與習性,他刻苦鑽研,犧牲了自己私有的時間去觀察昆蟲。《昆蟲記》詳細地描繪了昆蟲的生活:如蜘蛛、蜜蜂、螳螂、蠍子、蟬、甲蟲、蟋蟀,等等。這給後世作出了很大的貢獻,使人類社會迅速走了現代文明。

一天清晨,看了《昆蟲記》後,這本書使我十分着迷,原來昆蟲世界有這麼多的奧祕,我知道了:凌晨,蟬是怎樣脫殼;屎殼螂是如何滾糞球的;螞蟻是怎樣去吃蚜蟲的分泌物。還弄清了:螟蛉之子是錯誤的,蜂抓青蟲不是當成自己的兒子養,而是爲自己的後代安排食物。

接着往下看,《昆蟲記》是一個個有趣的故事:螳螂是一種十分兇殘的動物,然而在它剛剛擁有生命的初期,也會犧牲在個頭兒最小的螞蟻的魔爪下。蜘蛛織網,即使用了圓規、尺子之類的工具,也沒有一個設計家能畫出一個比這更規範的網來,豐富的故事情節使我浮想聯翩。

看着看着,這些蟲子們漸漸地清晰起來,我思考着:如果我們保護環境,不污染環境,這些蟲子是不是還會在呢?現在的環境惡化,又是不是在以後還會有呢?我仔細地想着這彼此之間的關係,這一次的閱讀,《昆蟲記》爲我打開了一扇全新的門。

昆蟲是我們的朋友,所以爲了他們,請不要去傷害昆蟲!

《昆蟲記》讀後感600字8

法國昆蟲學家法布爾寫的《昆蟲記》這本書,將我帶入一個神奇的世界,使我特別着迷。書中記載了十幾種昆蟲的生活方式,上演了一幕幕昆蟲大戰,讓我知道原來昆蟲之間的愛恨情仇竟然和我們人類相似……

首先,讓我們認識一下掠奪者——紅螞蟻。它們驍勇好戰,以搶奪爲生。它們不會哺育兒女,也不善於尋找食物,它們需要有人伺候,因此它們活動的主要目的是搶奪黑螞蟻的蛹,孵化成自己的奴隸。在紅螞蟻進軍的途中,作者法布爾耐心地設下了四次圈套“阻擾”紅螞蟻的集團大軍前進,儘管難度一次次加大,但是竟沒有一次能夠成功阻止紅螞蟻前進的步伐。由此可見紅螞蟻不僅有着堅強的毅力,而且還具有極高準確的記憶力。

接下來,我們再認識一下歌唱家——蟈蟈。蟈蟈爲三大鳴蟲之首,一般發出聲音的是雄性蟈蟈,在深夜的田野裏我們經常能聽到它的“歌唱聲”。蟈蟈以食昆蟲爲生,是農民伯伯的小助手,因此它還有“田間衛士”的稱號。

最後,將要登場的是勤勞者——蜜蜂,小蜜蜂的腦袋圓圓的,黑溜溜的眼睛咕嚕咕嚕地轉,甜蜜蜜的嘴巴小小的,小巧玲瓏的身子,細手細腳。別看它長得小,它可是一種危險的昆蟲,它的尾巴里藏着一根小小的毒針。毒針一旦扎到人身上,就會讓人的身體起個大泡。每到春暖花開的季節,小蜜蜂就會飛到花叢中採蜜,一直到秋天收集花粉結束後才放肯慢腳步,休息一下,可真算的上是昆蟲中的“勞模”了。

《昆蟲記》這本書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要想寫出像《昆蟲記》這樣了不起的作品,就要像法布爾一樣做一個有恆心、有毅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