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蟲記的讀後感範文600字(通用12篇)

學識都 人氣:1.14W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後,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後感了。你想好怎麼寫讀後感了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昆蟲記的讀後感範文600字(通用12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昆蟲記的讀後感範文600字(通用12篇)

昆蟲記的讀後感600字1

今天下午,我終於讀完了我最心愛的這本書《昆蟲記》。爲什麼要說是我最心愛的書呢?因爲我想這本書把一個五彩繽紛的昆蟲世界,活靈活現的從這本書中體現了出來。

這本書主要講述了作者法布爾經常一絲不苟的觀察昆蟲們有趣的“生活”,他把觀察的一點一滴都記錄下來,法布爾幾乎窮盡了大半生的時間與精力陸續寫成了10大卷《昆蟲記》。《昆蟲記》的發表,在世界上引起了一片讚歎之聲,爲此,法布爾還被稱之爲“昆蟲荷馬”。在1910年時,晚年的法布爾曾因此書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提名呢!

讀完了這本書以後,我感受到了法布爾的一生那種刻苦勤奮、銳意進取、自學成才的能力與他的那股鑽勁兒、韌勁兒、孜孜不倦的勁兒,簡直是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

他對昆蟲的那份好奇,那份愛,是非常人能夠所理解的。法布爾對於昆蟲的研究之深,使他筆下的那些小蟲子,一個個活靈活現,栩栩如生,充滿了靈性,讓人看了以後,着實的感到了昆蟲的可愛,就連讓人最噁心的食糞蟲讓人看得都妙趣橫生。從這一點就不難看出,我們應學習法布爾的這種精神,在任何情況下,幹任何的一件事情,都必須要有一股打破沙鍋問到底的精神,只有這樣,我們再會不斷的進步,讓自己更上一層樓;我們要踏踏實實的幹好每一件事。

只有這樣我們纔可以認認真真的幹好我們的每一件事,不要老是浮在水面上,如果是這個樣子,那麼你將一事無成;我們在觀察一些事物的時候,要對那個事物表示有一種好奇心,這樣纔可以寫出一篇好的觀察日記

昆蟲記的讀後感600字2

《昆蟲記》這本書裏介紹了毛蟲、蟬、鞋子、蟑螂等幾十種昆蟲。不過,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關於蠍子《白蠍自殺之謎》這一節。有人說,蠍子遇到危險就會自殺。於是,作者就做了一個實驗。他用燒紅的木炭圍成一圈火牆,然後把一隻白蠍子放進火牆裏。

熱浪烤在蠍子身上,它倒退着捲成鉤子,一會兒伸直,一會兒彎曲,動作快極了,使人看不清楚。突然,它一陣抽搐,接着,就一動不動了。作者用鑷子把它夾到一塊涼沙土上,過了一個多小時,令人不敢相信的是,蠍子竟然奇蹟般的活過來啦,和以前一樣變得生氣勃勃了!

這個實驗證明,根本就沒有蠍子自殺的這種事情,無非是人們亂猜測而已!:世界上大概除了人以外,任何有生命的東西都不會自願結束生命。其實不管遇到什麼情況,自殺都是一種膽怯的表現。大家都認爲生命是一種很寶貴、美好的東西,既然上天賜予了我們小小的生命,那我們就應該勇敢地面對苦難,珍惜生命,也回報他人。在電視上,我們經常會看到許多人因爲某種原因自殺了,著名藝人張國榮也在多年前跳樓了。

我認爲,這些人簡直還沒有一個小蠍子勇敢。由此,我曾還聯想到我們平時的學習生活,我就是一個例子。我經常會因一道數學題不會做就生氣,苦惱,有時候甚至乾脆不做,去問同學答案,這應該也是一種怯懦的表現吧!我們應該學習蠍子的這種勇往直前的精神,做一個堅強而又勇敢的人!啊!真沒想到,我竟然被一本科普系列的書給吸引了。我認爲,我讀了這一本《昆蟲記》,簡直比讀好幾本童話書和小說書要強的多。以後,我要聽老師的話,多讀讀歷史名著,也許還會有一些不小的驚喜呢!

昆蟲記的讀後感600字3

最近的一段時間我一直在讀一本書——昆蟲記。

昆蟲記是一部昆蟲學鉅著,而同時,它的文學地位也是很高。整本書,記錄了,他所觀察到的幾十種甚至上百種的昆蟲習性,遣詞造句十分優美。從中我們也可以讀出許多法布爾那些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在其中許多的文章裏,我們都可以讀出作者那永不放棄的態度。那種恆心是在我們生活中是非常值得學習的,在我們平時的生活中,那種不懈的恆心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擁有恆心去做事,才能夠成功。如果做事搖擺不定,意志不夠堅定,那麼無論做任何事情都是不可能成功的。

比如說一個人學習,剛開始他學語文,但是沒過幾分鐘,他感覺語文太難了,於是跑去學數學,又過了一會兒,他又去學英語了……這樣子,他雖然說花了很多的時間,但是呢卻什麼都沒能學會。這就是沒有恆心的表現。

在整本書的最後面,是法布爾對朗格多克蠍的觀察日記。在日記前的最後一段話中,“逐日觀察並把逐日積累的材料彙集在一起。”這句話讓人,十分清晰的看到了法布爾那,堅定恆心。第一篇日記是1904年4月25日,而最後一篇日記是1904年5月25日,可見他對於朗格多克蠍的觀察持續了整整一個月,期間從未停歇。而且觀察蠍子是在晚上進行,也就是說法布爾爲了觀察,蠍子的習性,整整一個月每天晚上都熬到半夜才入睡。

法布爾在書中說到“把逐日累計的材料彙集在一起,是會有益處的。”換句話說,恆心會給人帶來好處的。做事只有堅持,有恆心,才能夠成功。

昆蟲記的讀後感600字4

這個假期,我讀了一本書,叫《昆蟲記》。這本書的作者就是《裝滿昆蟲的口袋》中的主人公法布爾。法布爾是第一位在自然界中研究昆蟲的科學家,他窮其畢生精力深入昆蟲世界,在自然環境中對昆蟲進行觀察與實驗,真實地記錄下昆蟲的本能與習性,寫成了《昆蟲記》這部昆蟲學鉅著。他還被世人稱爲“昆蟲界的荷馬,昆蟲界的維吉爾”。

《昆蟲記》詳細地描繪了昆蟲的生活:如蜘蛛、蜜蜂、螳螂、蠍子、蟬、甲蟲、蟋蟀等。法布爾對昆蟲的描述,既充滿童心又富有詩意和幽默感。在他的筆下,松樹金龜子是“暑天暮色中的點綴,是鑲在夏至天幕上的漂亮首飾”;螢火蟲是“從明亮的圓月上游離出來的光點”;他描述步甲“打仗這一職業不利於發展技巧和才能,它除了殺戮外,沒有其他特長”;犀糞蜣在他眼裏是“忘我勞動,堅持在地下勞作,爲了家庭的未來而鞠躬盡瘁”。

在這本《昆蟲記》中,我們看到的不僅僅是昆蟲的大千世界,更應該領略到的是法布爾“追求真理”“探索真理”的精神。

我多麼渴望像法布爾那樣,到知識的海洋中去遨遊,到科學的世界去探索,去揭開自然界中的一個又一個奧祕,爲人類造福啊!法布爾這種對科學的嚮往的精神,把他引進了科學的殿堂。這一點也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如果我們平時學習也像法布爾這樣努力、堅持不懈的話,那我們的成績一定會大大地提升了。

在生活中和學習中,我們要學習法布爾勇於探索世界、勇於追求真理的勇氣和毅力,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像法布爾那樣,做任何事情都要堅持不懈,即使條件艱苦,也要爲了理想而不斷奮鬥。

昆蟲記的讀後感600字5

我記得小時候我是很討厭昆蟲的,因爲總覺得它們的樣子很讓我害怕。尤其是蜂,蜂的刺使我不敢接近它,因爲我被刺過。但讀了《昆蟲記》後,我不再對昆蟲們那麼反感了,反而覺得它們變的可愛了。

這本《昆蟲記》的作者是法國的亨利。法布爾。他寫的《昆蟲記》裏面,有好多昆蟲的名字,有很多是我連聽都沒聽過的,尤其是蜂的名字,我以前只知道兩種蜂的名字:竹蜂、馬蜂,但沒聽說過什麼採棉蜂、採脂蜂……

竹蜂和採脂蜂的居住之處頗爲有趣,它們是住在遺棄的蝸牛殼裏。那些愛捉弄蝸牛的朋友們可就要小心了,如果你倒黴的正好拿到的是已經居住了採脂蜂的蝸牛殼,那就只能怪自己了。採脂蜂往往選蝸牛殼中大小適宜的一節做它的巢,它們常常用細砂嵌在樹膠上做成有圖案的膜。在用樹脂和沙粒做成的蓋子下,還有第二道防線,用沙子、細枝等做的壁壘。在第二道防線後面就有兩間房間,一間大的給雄峯住,一間小的給雌蜂住,因爲採脂蜂的雄峯比雌蜂大。

有時候,採脂蜂築巢的時候,會因一個小疏忽而造成下一代的悲劇。如果採脂蜂在一個蝸牛殼中築巢,但它卻不知道蝸牛殼已經有主人了,等巢裏的蜂長大了,它們咬破了膠膜,衝破了防線,想解放自己。但是,它們的通路被一個陌生的家堵住了,因爲這殼原本的主人的幼竹蜂還在孕育。就這樣,可憐的幼採脂蜂就因母親的一個小疏忽就結束了生命。

這一個小故事,可以讓我們明白,一個小小的錯誤是不可忽視的,它可能會釀成一個讓自己終生後悔的結果。

昆蟲記的讀後感600字6

看了《昆蟲記》後,這本書使我十分着迷,原來昆蟲世界有這麼多的奧祕,我知道了:凌晨,蟬是怎樣脫殼;屎殼螂是如何滾糞球的;螞蟻是怎樣去吃蚜蟲的分泌物。還弄清了:“螟蛉之子”是錯誤的,蜂抓青蟲不是當成自己的兒子養,而是爲自己的後代安排食物。

第一次讀《昆蟲記》,發現這是一部法布爾描寫昆蟲們的科普書。通過法布爾的生動幽默的描寫,讓我看到了昆蟲跟我們人類在許多方面都有着驚人的相似,奇妙的昆蟲們帶着我在一個神奇而生動的世界裏盡情的徜徉。

在讀書的過程中,我瞭解了許許多多的昆蟲,他們雖然看起來渺小,但在法布爾的描述下生活卻顯得那樣的豐富多彩。昆蟲們在大自然的懷抱下生活得那樣的`無憂無慮、自由自在,雖然有暴風雨,但更多的是陽光明媚。願人類少干涉它們的生活,少破壞環境,少污染環境,讓昆蟲們在自己的天地裏繁衍生息。

繼續讀下去,我看到法布爾先生細緻入微地觀察蟬蟲的蛻變,我看到他不顧危險捕捉塔藍圖拉毒蛛,我看到他反覆的觀察和實驗,尋找大量例證,反覆推敲,一步一步推斷舍腰峯的窠巢的製作材料,螢的捕食過程和捕蠅峯的捕食過程,蜜蜂的超人的記憶力……一次實驗失敗了,又繼續下一次的設計,讓我深切的感受到追求科學的不易和艱辛。

讀完《昆蟲記》我感受很深,我要學習法布爾先生嚴謹的科學態度,爲科學一絲不苟、反覆求真的精神,以及他勇於探索世界、追求真理的勇氣和毅力。堅持“準確記述觀察得到的事實,既不添加什麼,也不忽略什麼”。在今後的學習中,我要發揚這種精神,對學習踏實認真,對科學一絲不苟,仔細觀察,如實記錄,決不胡亂應付,敷衍了事。

昆蟲記的讀後感600字7

《昆蟲記》是一本昆蟲的百科全書,裏面是昆蟲的世界,有許多關於昆蟲的故事。比如:松毛蟲都是晚上出去找食物。途中,它們要經過曲曲折折的道路,如果沒有留下絲線作爲路標,它們很難找回自己的家。赤條蜂的巢穴建築在疏鬆的極易鑽通的泥土裏。小路的兩旁,太陽照耀在泥灘上,那些地方的草長得很稀疏,那就是赤條蜂最理想居住的地方。

昆蟲也有很人性、感人的一面。條紋蜘蛛爲了哺育後一代,它們會爲未來的小蜘蛛們織出一個安樂窩。它們的窩比天鵝絨還要軟,比冬天的火爐還要暖和。爲了建造這樣的窩,蜘蛛媽媽不分晝夜不停地忙碌着。它把所有的絲都用在了做巢上,沒有留下一根絲給自己張網捕食。在吐完最後一根絲後,他在衰老和疲憊中過了幾天,然後安詳地死去了。

這是多麼感人的一幕啊!父母爲了子女,付出了這麼多,做子女的一定要孝順自己的父母。

看完這本書,我認識了許多昆蟲:石蠶、蜣螂、蟬、螳螂、紅螞蟻、礦蜂、螢火蟲、樵葉蜂、黃蜂……同時,我還學會觀察身邊的昆蟲。例如:螢火蟲後面有一個小燈籠,在黑夜裏閃閃發光;蟬在樹上盡情地唱着歌,此起彼伏……

《昆蟲記》不僅僅是昆蟲的故事,也是一個個童話故事,更像是一個個人生故事。昆蟲們也像人類一樣,它們演繹着大自然的經典故事,扮演着主角。它們的一舉一動都與人的思想情感有着共同之處。它們也有自己的個性,自己的情感,自己的生活方式;它們創造着生命的奇蹟。作爲少先隊員的我們,要善於發現和探索大自然的奧祕。因爲,它會給我們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奇和喜悅。

昆蟲記的讀後感600字8

在我們生活的大自然中,我們的“遠親”——昆蟲,每天從我們身旁來來往往,但卻很少有人去觀察、研究他們。

然而有一個人耗盡一生的光陰來觀察、研究他們,這個人就是法布爾。不但如此,他還創作了著名的鉅作《昆蟲記》,這部鉅作被譽爲“昆蟲的史詩”,而法布爾也被達爾文贊爲“無與倫比的觀察家”。

在《昆蟲記》這部鉅作中,作者沒用到華麗的辭藻和熱烈的激情,但那種樸素的筆墨恰恰成就了一部嚴肅且優美的散文。整部書的故事行文生動活潑,語調輕鬆詼諧,充滿了盎然的情趣。那些平實的文字具體而詳細,清新而自然,幽默的敘述,更是惹人捧腹大笑……個性化的蟲子們翩然登場,紅螞蟻、蟹蛛、石蟬、孔雀蛾……都給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多麼奇異、有趣啊!在作者的筆下,天牛像個小氣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燕尾禮服;小甲蟲爲它的後代做出了無私的奉獻,爲兒女操碎了心;而被毒蜘蛛咬傷的小麻雀,也會愉快地進食,如果我們的餵食動作慢了,它甚至會像嬰兒般哭鬧。

多麼可愛的小生靈啊!一個個妙趣橫生的故事,一段段栩栩如生的昆蟲生活景象,包含了關於昆蟲的本能、習性、勞動、婚戀、繁衍和死亡,無不滲透着人文的關懷。從這些詳實的描述中,我細細品讀,終於對法布爾一生最大的樂趣有所體會,他盡在探索世界生命的真正面目,字裏行間充滿着睿智的哲思。他探索着自然界蘊含的科學真理,他追求真理、探求真相的精神,是給我們的一筆巨大的財富!這位感情細膩、思想深刻的天才,這位偉大的科學家,用哲學家的思考,美術家的觀察,文學家的敘述向我打開了通向昆蟲世界的大門,也是科學的大門!

昆蟲記的讀後感600字9

我家有個書房,那裏是我的藏書閣,這裏擺滿了各式各樣的書,我每天都會到這裏來取經。而在衆多書本中,我最寵愛的就是法布爾寫的《昆蟲記》。

《昆蟲記》講述了許多昆蟲的特徵、習性、與人的情感故事等。其中我喜歡蜣螂的那一章,寫的是蜣螂準備產卵,它需要爲它的孩子們準備食物。但有時候總是事與願違,食物在半路上被搶走了,蜣螂媽媽沮喪地望着天空,她的眼前一片漆黑,彷彿世界都失去顏色,她想要放棄。就在這時她聽到有其他的寶寶在叫“媽媽”,她想起了自己寶寶,此時她充滿力量,心裏裝的滿滿的都是孩子,她繼續尋找食物,皇天不負有心人,媽媽終於找到了食物……就這樣小蜣螂在媽媽的呵護中慢慢的成長。而小蜣螂長大以後也沒有拋棄自己的母親遠走高飛,而是與母親快樂地生活着。因爲他心裏明白母親對他的愛。現在母親老了,他想要用多些時間陪着母親,來回報母親。

小蜣螂身上那知恩圖報的品質不就是我們生活中所要學習的嗎?我一出生的時候,媽媽就無條件地養育着我,把自己最年輕、最寶貴的時間都給了我,陪着我慢慢長大。現如今每每看見媽媽拖着勞累身軀,爲我忙上忙下,髮絲之間隱隱約約有那麼幾根白髮。我心裏就暗自下定決心,待我長大之時,我也一定會像小蜣螂一樣陪在媽媽身邊,和她一起慢慢變老。

《昆蟲記》不僅豐富了我的課外知識,讓我見識了奇特的昆蟲世界,還讓我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是我人生的導師。我們現在更應該好好學習,使自己的羽翼更加豐滿,有足夠的能力去保護和照顧自己的父母,就像他們兒時照顧我們一樣。

昆蟲記的讀後感600字10

你看過法布爾的著作——《昆蟲記》嗎?這本書向我們介紹了17種昆蟲 ,我很懼怕昆蟲, 但也很好奇 ,想了解昆蟲的另一面 。《昆蟲記》是一部不朽的傳世佳作 ,文章語言淺顯易懂 ,爲我們介紹了昆蟲世界的各種趣聞逸事,是一部集知識、 趣味、 文學、 哲理於一體的散文 。這本書精選了有關螞蟻、 蝴蝶 、蜘蛛等各種生活常見的昆蟲 ,讓我在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中也學到了科普知識 。

那麼,你知道 《昆蟲記》 中的蠍子嗎 ?沉默寡言 、生活隱祕、 天生無趣的隱修士 ——蠍子,膽小鬼 。不知道是出自於自私還是膽小 ,他們不能容忍與同類同居 ,所以勝方吃掉敗方是解決問題的好方法,可謂“得來全不費工夫”啊!蠍子的蜇針上有毒液,不光讓人受不了,連蠍子的同類也將會被蜇針裏的毒液毒死 。

法布爾曾經還對蠍子做了一個“火牆實驗 ”,把燃燒的火炭擺成圓圈,把一隻蠍子放了進去 ,那隻蠍子不想被困住 ,就多次嘗試逃脫 ,但都被火牆擋了回來 。 最後那隻蠍子就一動不動的躺着 ,像殭屍一樣 。

法布爾本以爲蠍子死了 ,就把它放在冰涼的沙灘上 。過了一個小時,蠍子又活過來了,像原來那樣生龍活虎 。蠍子真聰明 ,它被困住逃脫不出去就裝死 ,讓人把它放在安全的地方後 ,他就趁機逃跑 。

在昆蟲世界裏 ,許多廠子都會在危險時以裝死來騙對手 ,這個伎倆雖然很好笑 ,但是對蟲子來說卻很實用 ,也許這是他們在長期生活中悟出的一點生存道理 。

《昆蟲記》這本書讓我從昆中的世界中悟出了許多道理 ,讓我受益匪淺 ,而它們只有一個目的 ——生存 。讀完了 《昆蟲記 》 ,我也不懼怕昆蟲了 ,反而對昆蟲產生了興趣。

昆蟲記的讀後感600字11

打開書架的門,忽見一本書,孤獨的躲在書架的最邊上。翻開書頁上面寫着三個字“昆蟲記”。

依稀還記得,前年,老師讓我們讀這本書,我從書店裏買到之後就一直放在這裏,再也沒碰。

有很長一段時間,我認爲科學家只會擺弄着顯微鏡,注視着下面的世界,文學家只能整天揮舞着筆桿子。直到我接觸到了一個詞:“邊緣性人才”後,我才明白,有些人不光是傑出的理科生,也是出類拔萃的文科生。比如愛因斯坦,他不但是物理學家,也拉得一手漂亮的小提琴。而法布爾的這部《昆蟲記》,大概也是一本“邊緣性書籍”吧!

昆蟲記有個最大的特點,就是語言細膩、文筆流暢,讓人感覺到是一部散文。雖然是散文,但昆蟲記處處都流露出知識,把人以前錯誤一掃而光,使你不禁感嘆:“哦,原來如此!”。

《昆蟲記》一書,給了我許多的回味。在書中,我彷彿走進了一個神祕而多姿多彩的世界裏,瞭解蜘蛛、蜜蜂、螳螂、甲蟲、蟋蟀、蟬等昆蟲的生活習性,讓我看到了一幅有關昆蟲的精彩畫卷。這些樸實無華的語言和細緻入微的描寫,讓我覺得如同身臨其境一般。

讀“幫忙的甲蟲往往不懷好意。更多的時候,它是打着幫忙的幌子,做着趁火打劫的營生”這句話,讓我知道了原來甲蟲也是非常的狡猾;讀“四年苦工,才能換來幾十天重見光明的生活”,我知道了蟬的生命意義;“天氣越來越冷了,迷宮蜘蛛用盡最後一點力氣替孩子們將巢咬破,而它也筋疲力盡而死”,這句話,又讓我體會到了它的滿足感和一位母親應盡的全部責任

《昆蟲記》不僅僅浸溢着對生命的敬畏之情,更蘊含着某種精神。那種精神就是求真,即追求真理,探求真相。這就是法布爾精神。

昆蟲記的讀後感600字12

一個人耗盡一生的光陰來觀察、研究“蟲子”,已經算是奇蹟了;一個人一生專爲“蟲子”寫出一部皇皇鉅著,更不能不說是奇蹟;而這部書居然一版再版,先後被翻譯成50多種文字,直到百年之後還在讀書界一次又一次引起轟動,更是奇蹟中的奇蹟。對!這些奇蹟的創造者就是法布爾和他的《昆蟲記》。

法國20世紀初的著名作家羅曼。羅蘭曾經這樣稱讚法布爾:“他觀察之熱情耐心、細緻入微,令我欽佩,他的書堪稱藝術傑作。”是啊!只因爲他觀察時的細心、他對昆蟲那不滅的的熱情,纔會寫出這麼一部皇皇鉅著。著名作家巴金則曾這樣評價法布爾這部驚世之作:“它熔作者畢生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於一爐,以人性觀察蟲性,將昆蟲世界化作供人類獲得知識、趣味、美感和思想的美文。”

世界上第一本《昆蟲記》出版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法國,那是一本集自然科學和人文關懷於一體的昆蟲百科全書。當時的《昆蟲記》全書共十卷,長達二三百萬字。

在《昆蟲記》中作者將專業知識與人生感悟融於一爐,娓娓道來,在對一種種昆蟲的特徵和日常生活習性的描述中體現出作者對生活世事特有的眼光,字裏行間洋溢着作者本人對生活的熱愛與尊重。

這本書一出版就立即成爲了當時的暢銷書,在法國自然科學史與文學史上有着舉足輕重的地位。它不僅是一部研究昆蟲的科學鉅著,也是一部謳歌生命的宏偉詩篇,被人們冠以“昆蟲的史詩”之美稱,法布爾也由此獲得了“科學詩人”、“昆蟲界的荷馬”、“動物心理學的創導人”等桂冠,並因此書於1910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