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企業調研報告(通用5篇)

學識都 人氣:2.86W

在經濟發展迅速的今天,報告的使用成爲日常生活的常態,不同種類的報告具有不同的用途。你還在對寫報告感到一籌莫展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企業調研報告範文(通用5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有關企業調研報告(通用5篇)

企業調研報告1

一、我國小企業的現狀特點

(一)數量種類多樣化

我國小企業數量衆多,截止到xx年xx月底,國家工商總局登記的企業數量是1788萬戶,中小型企業佔99.7%,小微企業佔97.3%。小企業已成爲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是經濟持續穩定增長的堅實基礎。同時,我國小企業種類複雜多樣:按照所有權劃分,小企業性質涵蓋了國有企業、集體企業、民營企業、股份公司、外資企業等多種類型,95%以上是非公有經濟;按照行業劃分,小企業幾乎分佈於所有的行業類型,而傳統工業製造業仍是主導性的行業;按照上市與否劃分,小企業以非上市爲主,上市企業佔比不到1%。小企業數量和種類的多樣性直接導致其內控差異化程度高,也相應加大了監管難度。

(二)治理水平差異化

我國小企業所有權屬性存在諸多差異,既有所有權和經營權高度統一、所有權結構單一的非上市民營企業,也有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或所有權結構多元化的上市企業、股份企業、國有企業、外資企業,這種所有權性質的差異化直接造成我國小企業公司治理水平的兩極分化。

1、非上市民營企業。調查問卷統計數據發現,作爲小企業中佔比最大的民營企業,由於其所有權、經營權和監督權高度統一,有超過78%的民營企業的重大決策是由企業所有者作出的。企業所有者親自管理企業,有利於對經營活動進行直接控制,實現快速反應和決策,有效降低經營成本。但將決策權委任於一人具有很高的風險性,企業因決策失誤而遭受損失的機率相對比較大。隨着企業的發展,科技含量提升、資本規模變大、業務多元化、地域分佈擴大,企業整體必然會超越原有企業所有者能力、經驗和知識所能掌控的範疇,客觀上就要求企業所有權與管理權適當分離,引入專業化的管理人才或團隊,但這一點往往是小企業在成長過程中容易忽視的。在所有權和經營合一的民營企業中,企業文化往往是所有者文化,所有者對內控的認識與想法至關重要。

2、上市股份企業。調查問卷統計數據顯示,有89%的中小板、創業板和新三板企業的上市股份公司中,其重大決策是由董事會和專業委員會作出的,未上市的股份公司比例雖然略低只有67%,但是仍比其他所有性質類別企業的比例要高,這說明股權多元化能明顯促進企業治理結構的完善。但是,根據《xx年以下企業38%,3-10年42%,10年以上57%)。總體來說,小企業的內部控制體系建設仍處於起步階段。

(一)對內部控制的需求

目前,“大衆創業、萬衆創新”成爲國家經濟發展的新引擎,小企業既是其中的重點也是難點,國家對小企業提供了有力的扶持政策。小企業在求生存、求創新、創效益的同時,也應注重合理合法合規,適時出臺小企業內部控制規範是在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的宏觀環境背景下以協助幫扶小企業發展爲目的的政策需求。

同時,許多小企業經營混亂,職責不清,經營管理效率低下,企業資產管理、資金管理等重點領域問題頻發,甚至在財務報表不能真實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會計信息存在不同程度的失真等等情況,因此適時出臺相關內部控制規範將有力促進小企業查漏補缺,解決小型企業管理中的諸多困惑成爲一種必然。

此外,對未來發展預期越好的小企業,一些小型企業,在經歷了創業、發展的階段後,所面臨的管理提升問題就更爲緊迫,對內控的需求程度越高,部分企業甚至已經自行開展內部控制建設並持續實施內部控制完善。現場調研發現,企業認爲內部控制是企業經營管理的有用工具,對企業而言是必要的。開展內部控制給企業帶來的實際效果包括:釐清了授權責任、明晰了跨部門職責、增加了其投資者對企業的信心、降低了經營成本。

(二)風險識別

小型企業的高成長性特徵常伴隨着高風險水平,尤其是較爲優秀的企業一般都是自主創新型、高科技含量的公司,在將科技成果轉換爲商品的過程中面臨着較大不確定性,使得小型企業的風險特徵、風險水平都異於大型企業。因此,風險識別能力對小型企業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通過調研我們發現,小型企業管理者對風險的態度是趨於保守的,他們普遍很在意風險,願意花錢管理他們所識別出的風險,並持續關注成效。以園林工程爲主業的普邦園林在發展多區域經營後,管理者無法及時掌握各地項目執行狀態,企業面臨着重大的項目成本控制風險。因此,董事長作出決策,投入大額資金自主開發信息系統,實現了對每個項目從立項到施工完成的全過程成本跟蹤和監控,有效控制了項目成本超支風險。

小型企業的風險評估方法相對非正式,較少採用定期(佔14%)和系統組織(佔18%)的方式,更多地採用不定期(佔42%)和業務部門自行評估(佔47%)的方式。在實地調研中,我們發現由於缺少風險評估方法指引,小型企業對風險的識別主要依賴管理者個人的判斷,而許多時候這些基於個人知識和能力的判斷是非系統的、帶有明顯的個人經驗特徵,常常只關注與“錢”直接相關的傳統型風險,而會忽視因企業發展、外部環境變化、技術更新而產生的新風險。比如在採用新技術與新方法時,只評估成本與現時效果,而不考慮新技術的伴生風險。魚躍集團覺得微信信息溝通成本低廉、實時高效,於是就馬上在包括核心技術團隊在內的企業範圍內推廣應用,完全沒有考慮可能存在的核心研發技術泄密的問題。

(三)內控建設與推進方式

小型企業的內部控制建設往往不是系統和全面的,許多是從局部重要業務領域開始起步,等經驗相對成熟後,再複製推廣到其他領域。比如,科瑞技術在建立了ISO9000,ISO1400質量管理體系幾年後,才引入美國卓越績效模式,並逐步將這一管理理念推廣到公司整體範圍內。在這種方式下,內部控制成果往往會更多以業務流程體系形式體現,而非正式的內部控制手冊或政策。這個結果在問卷調查中也得到了印證。

小型企業在不同領域開展內控時,會應用到不同的管理工具。調研問卷統計數據表明,72%的企業採用了質量管理體系,37%的企業採用了職業健康和安全管理體系,33%的企業採用了環境管理體系,21%的企業採用了社會責任管理體系。還有一些行業特有的管理體系也被相關行業普遍運用,如食品安全管理體系、汽車工業質量管理體系等。超過半數的企業在不同領域採用了2種及以上的管理工具。

(四)內控主責部門

調查問卷數據統計顯示,小型企業的內控主責部門主要設在辦公室、財務部和由多部門組成的聯合工作組。同時,62%的企業表示藉助了外部專家的力量開展內控建設。在現場調研中發現,在多部門組成聯合工作組的模式下,內控建設成果推進相對容易。比如,科陸電子內控建設秉承“從業務中來,到業務中去”的理念,組建了由各業務層面骨幹人員組成的聯合工作組,共同參與內控建設,各組員會將在此過程中所學習到的內控知識以及管控要求帶回到業務層面,真正做到內控思想與管理實踐相結合。同時,這種方式也提升了公司基層人員對內控的感性認識,他們在工作中會主動思考如何提升效率、管住風險,於是內控就從意識逐漸變成了習慣。

(五)企業高管的作用

調研問卷的數據顯示,84%的被調查企業認爲內部控制體系發揮效果的關鍵在於管理層重視,這與現場調研中獲得受訪者百分之百認同“內控是一把手工程”的說法是一致的。但是,我們注意到,企業執行層以及高管層對這種說法其實仍存在認識上的差異。企業執行層認爲,如果老闆內控建設的意願強烈,那麼他們的工作就變得容易得多,否則只能做到形式上的合規。比如,冰川網絡的老闆很重視資金管理,因此公司在資金管理領域的內部控制成效很顯著。

而被調研的企業高管層認爲一把手的作用固然重要,但具體執行部門也要工作得力,否則什麼事都要讓老闆拍板,內控的效果也大打折扣。上述觀點的差異主要由於雙方立場不同。從系統的角度看內控工作,高層給予的支持力和內控部門的執行能力是內控工作的“最佳拍檔”,不能偏廢。在現場調研中,我們確實也發現了將這兩方面結合得很好的企業典型。比如,歐普照明在高度包容性的領導支持下,強有力的內控部門通過“的內控部門通工程主動創造價值,爲戰略目標的實現提供增值服務,贏得了同事、上級的尊重和認同,內控工作彙報成爲公司管理會議的固定議題。

二、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一)對內控的認識不準確

在本次調研問卷中預設了兩道測試題,試圖瞭解企業對內控理念的認知情況。調研結果發現,只有不到34%的企業全部答對,這說明許多問卷填報人對內控基礎概念的認識還不到位。這種情況會直接影響企業開展內部控制的效果,包括直接導致內部控制工作流於形式,造成企業資源浪費。事實上,企業受訪者們對此也有充分的認識,在問卷中,有62%的企業同意要使企業的內部控制體系發揮應有的作用,需要有正確的認識和理解。通過現場調研,我們進一步瞭解到企業對內部控制存在的普遍誤解,主要包括:

1.內控等同於合規。部分企業以爲內控工作就是合規工作,不是出於企業自身管理的需要,而是爲了應對監管機構、債權人和投資者的要求。因此,在開展內控工作時,通常會採用被動應付而非主動執行的方式。

2.內控是區別於現有管理的一套新體系。許多企業以爲內控和企業管理是各自獨立的體系,因此,普遍認爲內控建設是從無到有地去形成一套新體系的過程。在對調研問卷數據進一步分析後我們發現,297家聲稱自已未曾開展內控體系建設的小企業中,實際僅有68家企業未實施過其他管理工具和標準,而其餘的企業或多或少在經營管理中應用了各種管理體系、認證標準或管理工具和方法,但是他們不認爲這些與內控有關。

衆所周知,企業不可能同時依照兩套標準來實施管理,如果在同一領域內出現一套以上的管理體系,那麼必然有一些體系是用來滿足形式要求的,並不會真正被用於管理中。因此,如果企業不能正確認識內控與管理的關係,而是將內控定位爲一個形式上的管理體系,那麼任何爲此發生的成本都將是額外負擔,關於內控體系建設的成本效益的討論都將毫無意義。

3.內控建設、評價和審計概念混淆。調研問卷結果表明,41%企業已經開展了內控建設,32%企業已經開展了內控評價,36%企業已經開展了內控審計。內控評價和內控審計數據倒掛,其根本原因是因爲許多企業不清楚內控建設、評價、審計的區別與聯繫,現場調研的結果也充分印證了這點,企業要麼將內控建設和評價割裂開展,要麼將內控評價與內控審計混爲一談。

(二)管理者的內在驅動不足

小型企業由於規模小、流程簡單、人員關係緊密,內控的效果往往不是立竿見影,再加上對內部控制的誤解,企業的管理者容易對內控形成認識上的牴觸,將內控置於經營盈利與企業增長的對立面。內控實施的成功經驗是,先驅動企業管理者啓動內控工作,然後在執行過程中讓其理解內部控制對企業管理的意義,使其能從被動接受到主動參與。因此,如何找到讓小型企業管理者啓動內控工作的驅動力是很重要的起點。根據調研問卷和現場調研結果分析,企業管理者開展內控建設的驅動力主要來自於以下兩方面:

1.法規紅線。包括各類強制性監管要求、上市合規要求、稅務要求、籌融資評價標準等,雖然不見得能讓他們正確理解內控,但至少可以推動企業開始啓動內控體系建設。但是,在調研中我們也發現,如果相關監管機構對這些內控監管要求缺少有效的監管和處罰措施,那麼這個因素的驅動力就會消失。

2.實質性受益。小型企業表現出對實施內部控制的顧慮。究其原因,主要是擔心效益與成本不匹配。在調研中我們發現,如果能讓企業所有者瞭解到通過內控可以幫助企業降低成本、提升收益、贏得市場這些這些效果,那麼其開展內控的意願會極大的提升。比如,騰邦國際的財務部門在一開始推行預算控制時,老闆並不重視和認同,只是勉強同意先對費用實施預算控制。但是,當老闆看到費用控制實施所產生的顯著效果後,就開始主動介入,要求在企業內全面推進預算控制工作。同時小企業所有者希望未來在內部控制方面要強調實質重於形式,充分考慮投入產出比。

(三)內控經驗不足

在調查問卷中,有62%的企業提到了人員經驗不足是開展內控工作遇到的主要困難。內控建設是一項系統性工程,需要了解企業實際情況的人,以及掌握內控技術的人共同參與。大型企業通常可以通過招聘專業人才或者外包的方式,去解決內控經驗和技術能力不足的問題,但小型企業因資源有限而很難做到,並進而影響了內控在小型企業內的實施面。因此,如何幫助小型企業解決內部人員經驗不足的問題,是未來小型企業內控規範推廣的重要任務。

(四)方法不正確

在現場調研的座談會上,有些小企業表示“企業內控做了太多沒必要的內容”、“有些領域缺少政策指導”、“做出來這套東西就是擺着看的”。在進一步瞭解這些企業的做法後,我們發現這些企業往往採用的是國內流行的“對標法”來開展內部控制建設工作,即按照內控規範和指引的條款逐條對照實施,工作成果往往就是對標後的一套內控手冊。這種方法將內控工作變成了可以快速完成的任務,建設過程純粹按圖索驥、沒有對政策的融會貫通、缺少因地制宜,不能將控制要求落實於執行,加之沒有建立後續的完善更新機制,這樣的內控建設不可能對企業管理提供幫助,工作成果勢必被企業束之高閣。這些錯誤做法中,其實蘊含了對內部控制的另一些普遍性誤解,包括:將內控建設視爲一次性的項目,做完就一勞永逸;內控建設就是編一套制度或手冊,建設過程往往不考慮執行效果;內控建設就是保證對政策條款的全部符合,無偏差,等等。

(五)現有內控規範對小企業的適用性差

《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範》的制定是以大中型企業爲對象,沒有考慮小型企業的管理特點。因此,對小型企業而言,要全面遵循確實存在較大難度,比如公司治理的相關條款要求公司建立規範的治理結構和議事規則。這對治理水平相對不高的小型企業來說適用性就不高。調查問卷結果顯示,內控規範對大型企業的適用度較高,51%的企業認爲完全適用,3%的企業認爲成本高而不適用。但對小型企業而言,只有31%的企業認爲完全適用,11%的企業認爲成本高而不適用,3%的企業認爲完全不適用。此外,現有的內控規範體系沒有對開展內控工作的方法進行系統說明,直接導致實務中正確和錯誤內控工作方法並存,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我國企業內控工作的實施效果,企業也會因錯誤的工作方法而加深對內控的誤解。根據調查問卷數據統計顯示,小企業認爲以下環節的工作方法有必要進一步規範:整體控制環境如何梳理與加強;如何將控制活動體系化;如何規範風險評估的程序;如何實現控制活動執行的持續性以及如何評價控制活動的有效性。

三、相關政策建議

黨中央、國務院始終高度重視小企業的發展,國務院於xx年10月發佈了《國務院關於扶持小型微型企業健康發展的意見》,進一步明確了我國促進小微型企業發展的政策方向;xx年5月8日,國務院又發佈了我國實施製造強國戰略第一個十年的行動綱領《中國製造2025》,爲小企業集聚的製造業轉型升級、實現“專精特新”,提供了戰略性的政策保障。爲了進一步提升小企業的經營管理水平和風險防範能力,建議有關部門聚焦我國小企業實際需求,以幫助小企業提升整體管理水平、保障企業持續運營、培育企業不斷髮展壯大爲目標,儘快制定出臺一套爲中國小企業量身定製的內控規範,並指導小企業有效開展內部控制建設與實施工作。

(一)以“幫助小型企業實現管理提升”爲制定內控規範的首要目的

內控規範的制定目的決定了其內容範圍和效用性質。如果以實現小型企業合規爲目的,那麼應以財務報告控制爲主線制定規範。但合規目的下制定出來的規範,對超過99%以上沒有上市合規需求的小型企業來說,就沒有很大吸引力和實質性幫助。如果以幫助小型企業實現管理提升爲目的,那麼應以管理全過程爲主線制定規範,但爲保證規範的操作性,有可能需要根據合規要求,對合規範圍內的內控補充一些特別的說明。無論對於哪種性質、處於哪個行業的小型企業,要成長髮展、要做大做強,都會對管理提升有着迫切的需求。因此,我們建議,在充分考慮小型企業特性的基礎上,將幫助企業實現管理提升作爲規範制定的首要目標,核心內容上以全面內控爲基礎,強化“小企業”特點。

(二)以“強化實施效果和工作方法、弱化控制手段”爲構建內控規範的主旨

小企業內控規範應重點解決內控是什麼(即內控的效果)、內控要做什麼(即內控的內容)和怎麼做內控(即內控的方法)。專家調研的結果表明,93%的專家支持在規範中闡述內控效果;36%的專家認爲應在規範中涵蓋具體領域的控制內容;64%的專家認爲應考慮在規範中闡述內控工作方法。我們認爲,內控的效果可用來端正對內控的認識,內控的方法可爲企業提供有利於企業管理的工具,這兩部分是必須的。在內控效果部分可以參照COSO框架(20xx)的表述方式,分要素用概括化的原則來闡明內容,同時特別要補充明確內控的侷限性、內控與管理的關係、有效的內控五要素需具備的特徵;在內控的方法部分應秉承“功能達成、操作簡化”的設計原則,重點考量功能實現方法的經濟性,強調建設與執行的關係、建設與完善的關係以及長效保障機制等。而內控的具體控制手段由於存在跨行業差異較大、管理內容太過具體等問題,無法保證規範制定的完整性和普遍適用性。同時,由於管理方法日新月異,很容易造成規範內容的過時。因此,我們建議不在規範中明確內控的具體控制手段,而將其放在配套的解讀或指引中,以案例方式介紹小型企業在典型領域中的管控方法。

(三)以“賦予企業更多選擇權”爲引導內控規範實施的根本

工信部對小型企業的劃分標準,主要涉及定量指標,雖操作簡單,但缺乏靈活性,且在經濟環境不斷髮生變化的情況下缺乏穩定性。與定量指標相比,定性指標雖缺乏直觀性,但卻可從小型企業的經營和管理特點、發展趨勢等方面認定小型企業與大中型企業的界限,彌補定量指標的不足。國際上基於不同的目的(如政府監管、信息披露等)對中小企業的劃型應用不同類別的指標,這其中既包含了量化指標又兼顧了定性指標。我們建議規範應以引導爲主,賦予企業更多的自主選擇權。

在內控規範中僅明確定性標準,而在推廣實施時,根據不同的披露要求去設定不同的定量劃型標準。這樣企業可以結合行業發展特點、差異化的經營模式、業務發展階段、業務事項的複雜程度,對照定性標準自行衡量選擇其適用的規範,自主建設完善內控機制。對管理基礎好的企業,可以鼓勵其參照《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範》自主全面開展內控建設;而對管理基礎條件相對較差的企業,可以參照《小型企業內部控制規範》開展內控工作,實現企業戰略風險重點防範,把控重點業務事項和關鍵領域的風險,適應不同發展階段對企業內控的實際需求變化。

(四)以“實質重於形式”作爲內控信息披露模式的核心

上市公司自願披露內部控制審計報告能夠向資本市場傳遞上市公司內部控制運行有效和財務信息真實可靠的積極信號。因此,我們建議,小企業內控信息披露應強調實質重於形式,改變現有以整體有效性爲中心的披露方法,鼓勵差異化、有信息含量的內部控制信息披露。同時,參考香港等地內控信息披露的做法,將有關內控信息分爲強制披露和建議披露兩部分,相應降低內控實施成本。

(五)以“全方位、多舉措”的宣傳和培訓作爲推廣和應用小型企業內控規範的手段

通過加強宣傳,普及教育推廣,強化內控建設和責任意識,爲小型企業全面建設有效的內部控制體系營造良好的環境基礎。對於企業,主要以案例方式宣傳內控與管理的關係以及對企業管理的益處,增加企業開展內控的驅動力,加強管理層對內控工作的重視程度;對於監管部門,主要宣傳內控的實質內涵,使之更好地而非教條式地對企業進行監管;對於銀行等金融機構,主要宣傳企業內控有效帶來的益處(比如降低貸款壞帳風險等),促使其主動加入到驅動企業開展內控的行列中來。小型企業內部控制的建設和實施能否成功,關鍵因素之一是內控人員的專業勝任能力。

一是要充分發揮各級財政部和地方小型企業協會、內審協會等行業機構的作用,爲小型企業的高級管理人員和內控專業人員提供更多的內控業務培訓,切實提升人員的技能素質,提升企業內控工作的效率和效果;二是定期組織經驗交流研討會,請內部控制做得比較好的企業分享經驗、介紹實踐成果,並鼓勵各企業的內控專業人員互相交流心得、探討成功模式;三是將小企業內控規範培訓納入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內容,加快小企業內控規範的推廣與普及。

企業調研報告2

爲深入推進我縣工業振興發展,加強政府和企業間的溝通聯繫,我縣擬在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繼續開展派駐黨建指導員工作。爲了解各規上企業負責人對此項工作的真實態度,掌握準確情況,5月7日至9日,縣工信局組織工作人員,分成四個調研小組,對我縣規上工業進行了一次專題調研。調研組通過與企業負責人座談、發放調查問卷等形式,初步收集掌握了一些情況。現將本次調研情況彙報如下:

一、基本情況

(一)黨建指導員的職責和組成:

黨建指導員的主要職責是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指導企業的黨建工作,協助企業解決生產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困難,促進企業健康發展。

黨建指導員原則上由我縣已經退居二線的原副科級以上領導幹部組成,對屬於我縣納稅大戶(即年納稅100萬元以上)的規上企業,也可以在現任領導幹部中產生。

(二)原兩新組織派駐黨建指導員情況

20xx年10月,我縣曾下發《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兩新組織黨建工作的意見》,文件指出,對規模較大、人數較多、暫不具備組建黨組織條件的兩新組織,要選派黨建工作指導員。

20xx年1月,縣兩新組織黨工委下發《關於下派兩新組織黨建工作指導員的通知》和《關於印發和的通知》(興兩新工字[20xx]02號)等文件,進一步細化了黨建指導員進企業工作。此次從各單位抽調了59名同志下派到全縣各兩新組織,全面負責兩新組織的黨建工作,實現了黨的組織和工作在兩新組織中的全覆蓋。時隔數年,當初所派的黨建指導員目前已經和所掛點企業基本沒有聯繫。

3、本次調研情況:

(1)與企業負責人交流情況

調查人員與企業主就此項工作進行了當面交流,很多企業主表示感謝縣委、縣政府的關心,但對於黨建指導員不感興趣;有的說以前就搞過這項工作,基本沒什麼效果,意義不大;有的企業主只注重看得見的經濟利益,存在見子打子的心理。

(2)問卷調查情況:

本次調研活動,選擇了全縣具有代表性的規上工業企業43家,共發出調查問卷43份,收回41份,收回的調查問卷合格率100%。其中19家企業表示需要黨建指導員,認爲黨建指導員進駐企業對自身發展有一定幫助,其餘22家企業則明確表示不需要,另外兩家經多次聯繫均未反饋問卷情況,視作不需要。

調查結果顯示,本次派駐黨建指導員進企業,被調查企業需求接受率爲44%,未達到一半。

二、存在問題及原因分析

1、企業主對黨建工作認識不足:

從前幾年黨建指導員進兩新組織活動的開展情況,我們可以發現,許多企業主對黨建工作認識不足,支持不夠,主要表現爲:不聞不問,僅僅停留在口頭上,無任何實際行動。

究其原因主要有:一是企業主在認識上存在誤區。由於各自社會經歷不同,思想認識差異較大,對於在企業開展黨建工作存在不同理解,對加強企業黨建工作的目的、意義和作用一時難以正確理解。二是市場競爭壓力大。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大部分企業生存、發展的壓力都很大。企業主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企業生產經營上,而對包括黨建、工會在內的一些工作無暇顧及。

在接受問卷調查的工業企業中,已經成立了企業黨組織的企業較少,黨員也不多,有的企業甚至沒有黨員;正常開展了黨組織活動的幾乎空白。

2、之前部分黨建指導員不能適應工作需要:

一是思想認識不足。存在無所謂思想,認爲企業黨建指導員工作比較虛,對企業作用不大,沒有什麼實際意義,認爲只會給企業添負擔,不被企業經營者支持,在工作上存在畏難情緒;

二是企業情況不熟。黨建指導員很多以前沒有接觸過企業工作,對現代企業制度的運行機制情況不明,在企業生產經營和開展黨建工作的結合點上,無法做到準確把握;

三是工作方法不當。很多黨建指導員僅憑個人想象,而不是根據企業的實際和特點來開展黨建工作,嚴重影響了工作效果;

四是沒有統籌兼顧。黨建指導員大都爲兼職,很多還是單位的業務骨幹,平時工作較忙,到企業工作的時間無法保證;

調查中多數企業認爲,黨建指導員不能給企業帶來多少實在的經濟效益,同時普遍認爲本次黨建指導員進企業和之前的類似活動一樣,最後很可能都會流於形式,不了了之,沒任何實際效果。

以上情況就是造成本次黨建指導員進企業問卷調查、企業接受率僅爲43.9%的主要原因。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1、積極引導,不斷提高企業主的思想認識。

一是加強黨性教育。通過舉辦培訓班、專題講座等措施,對企業主進行黨性知識教育,使他們瞭解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認識到黨組織活動對企業發展的巨大精神動力,提高他們的思想政治覺悟。

二是加大黨建宣傳。充分利用報紙、電視、廣播等宣傳陣地,深入宣傳企業黨建工作的目的和意義,灌輸黨建思想,讓企業主成分認識到各級黨組織對企業黨建工作的關心重視。

三是着力挖掘典型。及時發現先進典型,積極加以宣傳,讓企業主真正體會到黨建工作對於促進企業發展的重要性,在企業中形成一種奮發向上、人人爭先的良好風氣,使企業主從思想上、感情上消除心理障礙,克服黨建工作會影響企業正常秩序、擔心受監督、受約束的不良心理,充分調動廣大企業主熱愛黨建、支持黨建工作的積極性。

2、強化措施,不斷加強對黨建指導員的管理。

重新梳理現有規上工業企業的黨建指導員工作,對於近幾年發生了重大變化的工業企業,以及人事崗位已經調整的原派駐的黨建指導員,進行及時的調整和充實。

一是加強責任意識。克服畏難情緒,充分認識到選派黨建指導員的光榮使命,讓各黨建指導員明確肩上的責任重大;

二是提高業務素質。建議由縣委組織部牽頭,縣經濟開發區、工信局黨委等單位配合,有針對性地對黨建指導員進行業務培訓,努力提高工作能力和業務水平。

三是加強工作監督。縣委組織部不定期地進行督查,檢查黨建指導員的在崗情況和工作效果,建立工作臺賬,對選派的在職幹部,務必做到統籌兼顧,確保工作時間和效率。

企業調研報告3

一、調查背景

改革開放以來,隨着中國市場經濟的確立和發展,民營企業像雨後春筍般蓬勃成長,並逐步趨於成熟。它是解決社會就業、增加國家財政收入、發展高科技、支援國家經濟建設等衆多方面發揮着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已經成爲我國經濟增長中的一環亮點。但是民營企業畢竟存在着許多先天的不足和缺陷,個性是財務管理工作存在的諸多問題,使得企業不能適應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

我選取民營企業作爲考察點,對****有限公司的財務管理工作的問題進行調查分析,找出民營企業的財務管理工作存在的共性問題,爲完善企業的財務管理工作帶給借鑑和啓示。

二、調查結果

透過這次調查,發現公司崗位設置、賬冊設置基本齊全,記載及時,基本上做到了帳帳、帳實相符、帳實相符。賬務做到了日清月結。財務人員都能遵守會計職業道德,沒有發現帶給虛假財務報告、隱匿或者銷燬會計憑證、會計賬簿。財務會計報告、貪污、挪用公款、職務侵佔等於會計職務有關的違法行爲發生。而且公司財務制度完善。健全,並制定了各項規章制度。但同時我還發現公司有幾點不好的地方:

1、管理者素質低下,財務管理意識不強

思想重視不夠,財務管理重於形式。財務管理只是個形式,對其認識不夠,致使許多制度過於簡單,趨於形式,擺擺樣貌。甚至部分資料不願建賬,也有怕多繳稅,不感建賬的想法,還有部分資料因爲缺乏財務會計知識,不會建賬。公司內部財權集中地關鍵人手中,過於注意控制,而疏於管理。在財務管理方面仍停滯於過去簡單的收付記賬法,會計基礎十分薄弱,通曉財務管理的理論、方法的人很少,不能夠按現代企業管理制度要求進行財務管理。

2、專業人員素質較低,缺乏管理專業知識

會計專員聘請專職三人,非專職兩人,個別人員缺乏會計專業知識,不具備會計從業資格,例如,劉某10年前十港下鎮鄉鎮基層的一名村會計,沒有取得過會計從業資格證,****有限公司財務負責人就聯繫上退閒在家的劉某到公司從事會計工作,劉某憑藉幾十年前積累下來的經驗處理日常會計業務。有的雖然參加短期培訓取得會計證,但對會計金融知識瞭解甚少,基本不懂成本覈算,更談不上現代企業的財務管理。

3、資金管理不善,使用資金不夠合理

有些公司爲逃避銀行的監督,多開戶頭。許多業務不透過銀行來結算,超限額、超範圍地支取現金,且數額巨大。而卻還不按照《現金管理暫行條例》的規定對現金進行管理,經常坐支現金,在發現現金短暫時盤查但是徹底;除此在貨款壞賬的管理、存貨資金成本管理、固定資產更新或改造中存在問題,佔用了超多的資金,降低了資金的使用效率。據記載爲了節約支出,部分時段還會計、出納一人兼。只記銀行帳、現金賬根據需要任意調整。

4、成本覈算混亂,賬目設置不夠規範

企業沒有嚴格區分資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的界限、應計入成本支出和不應計入成本支出的界限、本期費用和以後各期費用的界限、完工產品和在產品的界限,成本覈算不準,庫存不實。該企業的存貨發出不是按照國家或行業的規定來計算,而是採用目測或估推,任意擴大或縮小範圍,從而失去了存貨發出成本和期末存貨的真實性和準確性。

5、預算編制缺乏,資本結構不夠優化

預算經過規劃、分析,並加以數量化系統的編制,可使企業的目標及策劃具體的顯現。例如:企業目標是追求利潤極大化?降低成本?或是提高成本?全能生產?目標一旦擬定,就能夠制定策略及政策,並定期檢討執行成果。****有限公司經過17年的發展歷程,伴隨着所在行業的發展以超常規的速度不斷膨脹,近年來公司成功地實施了外部擴張型戰略,成爲資產總額超過千萬元的公司。公司現有的發展規模迫切需要提升企業內部管理水平,行業的激烈競爭與有限的利潤空間給公司進一步發展帶來了機會與壓力,規範經營管理、合理控制成本成爲企業亟待解決的問題。因此,如何利用先進的預算管理理論,建立貼合公司特點生物全面預算管理體系,以實現合理的資源配置、更好地規劃經營活動、控制公司生物成本,讓公司在競爭的市場環境中獲得持續的高速發展,是擺在公司負責人面前的首要課題。

6、融資困難,週轉資金不足,使用缺乏科學性,財務管理成斷源之湖。

目前,我國民營企業初步建立較爲獨立,渠道多元的融資體系,但是融資難、擔保難,仍然是制約民營企業發展的最突出的問題,主要問題是:第一,負債過多,融資成本高,風險大,造成民營企業信用等級低,資信相對較差。第二,大多數民營企業是非大型企業,有些銀行受傳統觀念和行政干預的影響,對其貸款不夠熱心。第三,中介機構不健全,缺乏專門爲民營企業貸款服務的金融中介機構和貸款擔保機構。

分析其主要原因表此刻兩個方面:一是金融業對民營企業的信貸支持部夠。我國金融系統從設置到服務項目,大都是以大企業爲服務對象,民營企業的信貸服務往往被忽略,由於貸款難,生產經營過程中所需資金不足,極大制約了民營企業的發展。有的民營企業,雖存在暫時困難,但銀行一旦支持就能起死回生;而是民營企業的日子渠道單一,難以適應市場需求的變化。由於有的民營企業,在既得不到銀行的貸款支持,又不具有自我融資或向社會公開融資潛力,無形中,加強企業財務管理也就成了一句空話,財務管理也就成了斷源之湖!

除此之外在資金投放或活動中,企業有盲目跟風的思想,想一蹦而就,一口吃成大胖子,沒有做好前期的市場調查及對未來風險的預算及防範。在資金的運用上,企業在盈利時,不注意資金的節約,過多將資金投入企業非生產性支出。一旦市場變化,生產資金緊缺時,資金卻無處可籌。

三、解決問題的方法及對策

1、提高民營企業主、財會人員的財務管理意識及綜合素質

提高民營企業的財務管理水平,首先要提高民營企業主的管理素質。民營企業主要提高管理水平,透過考察或參加專項研討會,利用業餘時光系統自學,邊工作邊函授,聽講座,參加短期培訓,請專家進行專題輔導等渠道來提升自我財務管理水平。

民營企業應當樹立以人爲本觀念,一方面可高薪聘請資新的財會人員補充到企業中來,另一方面務必加強企業現有財會人員培訓,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企業要根據現代企業制度對高效科學管理的客觀要求,改變過去重視技術輕視財務的陳舊管理方式。

2、重視貨幣時光價值,做出科學的投資決策

要重視貨幣時光價值,應有一批專業的財務管理人員,還應有一批效率高,潛力強的市場調查人員,收集決策所需的資料,以便決策人員進行周密的市場和全面可行性論證,保證決策的安全性和科學性。企業還需在決策實施後,跟蹤實施結果,及時根據市場的變化進行新的決策。當然,企業的投資決策不能只思考到貨幣時光價值,還有項目自身的一些因素以及政府的政策等因素,這些都要有相應地思考。

3、加強資金管理,提高使用效率和合理性

(1)要合理籌集資金,確保資金佔用和資金成本最低;

(2)要加強貨款壞賬的管理;

(3)要加強存貨資金成本管理。

(4)要加強固定資本更新或改造。

4、建立科學、嚴謹、實用的成本管理機制,提高企業經濟效益

財務部門要利用自身擁有超多有關成本覈算信息的有利條件,運用量本利分析法,合理測定企業最佳銷售量及保本銷售量,進一步確定銷售價格,確定存貨最佳存量,減少無效或低效勞動。同時,尋找適合企業產品個性的既能提高產品功能又能降低成本的途徑。在產品覈算當面要遵守重要性原則,對嚴重影響企業效益的產品要做橫向比較,把成本浪費消滅在產品生產採購的源頭,實現財務部門抓成本覈算管理的事前參與和超前控制。

拓展成本覈算考覈範圍,建立以成本、費用、利潤爲中心的成本考覈體系,將能量化的指標儘儘量量化,透過考覈績效促進各部門工作效率的提高。財務部門不能侷限於目前成本覈算資料,不僅僅要考覈產品製造成本覈算,而且要考覈產品的質量成本。職責成本。把成本管理的重心從側重於簡化成本覈算轉移到側重於成本控制。

5、優化資本結構,確定最佳資本結構區域。

實踐告訴我們把企業的最佳資本結構設定在一個點是不盡合理,並且缺乏實際應用價值。企業的最佳資本結構就應在一個最佳資本結構區域,只要企業經營方向,銷售策略等決定企業方向因素不變,企業資本結構只要在最有區域內都是能夠理解的,企業也必要經常調整。

6、實施預算管理體系,保證生產經營有序進行

企業要編制全面的銷售預算、採購預算、費用預算、成本預算、現金收支預算和損益預算,使企業生產經營能沿着預算管理軌道科學合理地進行。預算管理的關鍵是制定嚴密、詳細、可行的預算計劃,制定詳細的計劃需要企業各個部門的.密切配合,也需要財務部門有精幹人員參與這項工作;預算的執行、總結、分析也是很重要的方面,透過預算執行狀況的總結、分析,能夠發現變動因素及原因,使企業採取的對策更具有針對性。

四、調查體會

經過這次的調查,我體會到應對現今激烈競爭的市場,在企業財務管理現狀當中,應對新環境的變化,企業對財務管理和會計覈算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建立健全財務制度,個性是加強財務管理的應用,提高財務管理水平顯得十分重要。企業就應不斷強化自身各項管理措施,及時進行技術、管理、制度等方面的創新,才能逐步解決其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各種問題,從而推動企業和整個國民經濟的健康發展。

企業調研報告4

根據縣紀委《關於開展以“企業大走訪、矛盾大排查”爲主題的企業評機關(單位)活動實施方案》要求,縣物價局紀檢組於4月28-29日對太白鎮5家企業進行了走訪,全面調查目前企業生產經營面臨的矛盾和問題,重點了解企業對縣直機關(單位)服務發展、提高效能、優化環境方面的建議和意見,現將走訪調研情況彙報如下:

一、目前企業生產經營現狀

太白鎮大多數企業屬冶金壓延、機械製造類行業,受金融危機影響較大,所走訪的5家企業也均經營鋼材、機械加工、建材貿易等,去年下半年以來,一直處於虧損狀態。如市興祥金屬材料工貿有限公司,去年7-11月份虧損30多萬元,產品庫存積壓相當嚴重,今年x月份後,受國家4萬億投資拉動,市場略有回暖,但銷售經營仍十分艱難;市華明機械廠資金不足,研發投入不夠,產品需求下降,去年實現利潤較上一年大幅下降120%;太白誠信建材貿易公司去年銷售也大幅下降,且資金回籠太慢,造成如今一直處於停產半停產狀態;龍山橋礦山公司、鑫森機械公司也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國內外經濟形勢的影響,企業效益持續下滑。

二、企業生產經營面臨的矛盾和問題

1、資金週轉壓力大。由於受到金融危機影響,加上冶金

壓延、機械加工等行業的激烈競爭,產品價格提升潛力小,銷售壓力大,造成庫存積壓較多。所調查走訪的5家企業中有4家資金週轉出現困難。其中,華明機械廠因產品檔次不高、競爭力弱,市場需求下降,目前擬上馬科研改造項目,但研發資金缺口達100多萬;誠信建材由於資金回籠慢,造成周轉困難;龍山橋礦山公司則由於礦石售價下降幅度達,加上購置了一批安全設備,生產經營的週轉資金十分緊張。

2、融資困難,且利息重。調查走訪中,發現大多數企業一方面資金吃緊,另一方面則融資渠道狹窄,且利息較高。走訪的5家企業計劃年內總投資300萬元,其中技改、技術創新等內涵投資項目200萬元。由於融資渠道狹窄,基本靠銀行貸款,且利率還不低。貸款形式主要採用抵押標的物,企業存貨、設備和第三方擔保次之,擔保方式單一,融資渠道狹窄,缺乏必要的信用擔保,目前這些中小企業均面臨着融資困難問題,制約了企業的發展。

3、優惠政策輻射不到。調查走訪中,發現5家企業都屬中小企業,這些年來,爲促進地方經濟發展、解決當地勞動力就業等方面做出了許多貢獻,但由於規模小、影響不大,普遍得不到政策的眷顧,而且缺乏地方政府及部門的支持與幫助。如太白誠信建材貿易公司反映在工商登記年審、稅收返還等優惠政策方面,與縣經濟開發區相比差距較大;龍山橋礦山公司反映供電部門實行預交電費,企業由於用電量較多,預交金額大,本身資金週轉就困難,造成企業很大壓力。

三、幾點建議和思考

1、加強融資支持,創新擔保方式。多管齊下解決融資難瓶頸,引導銀行業金融機構轉變經營理念,打破只片面強調大客戶的陳舊觀念,提高小企業融資能力,簡化信貸業務流程,完善金融產品創新。支持發展中小企業擔保機構,要加強對小企業的輔導和服務,建立合理的小企業信用評級體系,促進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建設。

2、加大幫扶力度,營造發展環境。爲中小企業創造良好的外部發展環境,提供優質的服務,加快政府職能轉變,促進中小企業健康發展。涉及到多個部門、各種發展環境,多個部門要形成工作合力,聯合解決發展難題。同時,政府應當樹立“小企業大就業”的意識,增加公共服務的供給。

3、完善政策體系,推進企業創新。要從財稅金融支持、實施政府採購促進、促進人才流動、降低創新風險、支持企業投入等方面入手,制定和落實相應的政策措施,鼓勵中小企業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採取政府支持引導、企業自主運作、社會廣泛參與的方式,建立一批服務機構,搭建一些必要的服務平臺,爲企業創新提供全方位服務。鼓勵和支持企業與科研院所開展聯合、合作,發揮社會力量爲中小企業創新服務。

4、建立預警機制,增強風險意識。把有關信息和可能發生的風險及時地傳遞給廣大中小企業,使其早作準備,制定應對措施,減少損失,以利穩健發展。

企業調研報告5

近年來,民營企業成了社會關注的熱點。社會經濟的產業組織形式沒有像經典經濟學家所預言的那樣,從自然競爭走向集中再走向壟斷。相反,民營企業成了各個國家中最活躍的經濟因素。中國也不例外,在國內經濟最發達的幾個地區如:江蘇、浙江、廣東、上海都是以中小企業爲主。這些地區之所以經濟能夠騰飛,都是因爲它們有各自的優勢和特色。產業積聚區是浙江經濟的一大特色和優勢,基本特點是某一行業或產品,在一個特定的地域內,高度積聚發展,在國內甚至在國際市場佔有較大比重,在當地經濟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在我們朝歌街道辦事處,民營企業在經濟發展中也有着舉足輕重的地位,但是,我們在調研的過程當中發現了其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一)資金問題

這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民營型企業的融資渠道單一。大部分企業的再投資的資金都是來自利潤,還有一小部分來自銀行貸款。其二是“三角債”問題的嚴重性。這個問題是一個企業間普遍存在的問題,由於沒有法律制度的規範和商界商業道德的缺乏,“三角債”問題愈演愈烈,這嚴重阻礙了民營企業的發展

(二)管理模式的一成不變

民營企業大部分是由家族式的作坊發展而來的,企業雖然做大

了,但是管理模式仍然走不出家族式的管理模式。這種模式雖然在企業創辦初期具有很大的優勢,但是隨着社會的發展和各種管理理念的推陳出新,這種家族式的管理模式越來越被社會所拋棄。而他們卻還是死守着舊的東西不放,特別是企業中的一些中老年幹部,他們的思想是根深蒂固的,一些年輕人提出的新思維新理念在他們看來是顛覆一個企業的腐蟲,是要絕對隔離的。因此這也就阻礙了民營企業的進一步向前邁進。

(三)惡性的價格戰

惡性的價格競爭的出現是因爲產品工藝簡單,易於仿造,從而導致新產品一上市面不到半年生產同樣商品的企業就數以千計了。這樣一來,新產品在市場上很快就達到飽和了,再加上時間太短,再次更新的產品無法快速上市面,價格戰也就應勢而生了。價格戰的出現加速了產品的衰退,大大縮短了產品的生命週期,使產品的銷售呈現曇花一現的態勢。更嚴重的是,價格戰使產家的利潤一跌再跌,爲了減少成本,很多產家就不惜犧牲產品的質量、企業名譽進行低質的生產。由於資金短缺,廠家無法引進高科技的先進設備,也無法購買優質的原材料。這樣就勢必迫使一些小企業停止生產,宣佈倒閉。對現存問題的一些建議和看法

(一)健全機構完善管理、注重人才的培養

儘快形成以科技進步爲先導,以民營產業爲依託,以商品市場和生產要素市場想統一爲特色,一個面向全國,外向開拓的技術市場系統。其實家族企業非常適合小企業,在中國目前最稀缺的資源就是誠信,這種企業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應運而生。但是隨着社會的發展,他們的企業組織形式的改變是勢在必行的,家族成員應該逐步從企業中退出,取而代之的是職業的管理人員。這樣機構才能更加健全起來,管理也可以更加的達到預期的目的,不會因爲家族成員的違例不受約束而影響體制的嚴格性。

再者就要注重培養人才,正所謂,人才是企業生存之本,知識是力量之源。良精的宋工程師認爲企業需要的是方方面面的人才,不論是專業人才,還是銷售、策劃、計算機等方面的人才,而企業最缺少的是通才。企業在招聘人員時,應更加重視的不再僅僅是學歷而已,一張文憑越爲越不能讓老總放心。而且需要的還有是員工的責任心——敬業愛崗及員工的豐富知識與能力。只有具備如此素質的人才,纔是真正的“人才”。有人說如今的市場競爭是人才的競爭,這話一點兒都不假。企業不惜重金引進人才,培養人才,而且每個企業都設有相應的人力資源管理部。企業不僅要鼓勵員工繼續學習深造,老總還可以親自爲員工講授企業文化課,從而提高員工的文化素質。

(二)提倡創新思維

創新在企業生存發展過程中起着決定性的作用。但是,私營企業中年輕經營者佔全廠高層管理者的比很小。所以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將我們的創新意識逐步灌輸給企業中的職員和高層管理者。要讓他們明白,創新在企業生存發展過程中起着決定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