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加快推進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的調查報告

學識都 人氣:1.08W

近年來,汶上縣委、縣政府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將新型農村社區建設作爲加快新農村建設和統籌城鄉一體化發展的突破口,因地制宜,創新思路,匯聚民智,統籌推進,全縣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成效顯著,農村生活居住條件明顯改善,農民生活質量水平明顯提高,實現了城鄉和諧發展,被國家民政部授予“全國農村社區建設實驗全覆蓋示範單位”,受到了全國人大領導和有關部委及省、市領導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

關於加快推進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的調查報告

一、基本情況和主要做法

(一)加強組織領導,創新推進機制。一是建立推進機制。成立汶上縣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指揮部,抽調精幹人員集中辦公,整合社會資源,重點進行推進。實行縣級領導及部門包保責任制,責任到單位、到個人,縣指揮部及鄉鎮領導經常深入社區建設一線,現場辦公,一線解決問題,充分調動起各方積極性。二是加大資金投入。縣財政每年安排2000萬元專項資金,用於扶持社區建設;對節約的土地增減掛鉤指標,每畝給予20萬元的補助;對於整村遷建的農戶,提供最長5年最高5萬元的貸款貼息。積極爭取上級扶持資金,2010年共爭取上級資金14782萬元,爲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提供了資金保障。

(二)堅持規劃引領,科學合理佈局。堅持規劃先行,着眼長遠,統籌規劃,委託中國社會科學院當代城鄉規劃院編制了《汶上縣統籌城鄉發展總體規劃綱要》、《汶上縣縣域村鎮體系規劃》,同步修編了《汶上縣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科學確定了農村社區建設布點,將全縣493個行政村規劃爲97個新型農村社區,優化了城鄉空間建設佈局。按照統一聘請設計部門、統一支付編制費用、統一評審規劃、統一組織實施“四統一”標準,高標準做好新型農村社區詳細規劃的編制與實施,確保了農村社區規劃和建設質量。

(三)突出建設重點,穩步全面推進。充分尊重羣衆意願,切實維護民利,突出城中城邊村、鎮中鎮邊村、中心村經濟強村、園中村、壓煤搬遷村等建設重點,堅持成熟一個,改造一個,建成一個,確保羣衆滿意。截至目前,全縣建設新型農村社區42處,完成建築面積328萬平方米,打造了白石鎮寨子社區、楊店鄉濱湖社區等一批亮點。一是抓好城中城邊村社區建設。結合城市發展總體規劃,積極搞好縣城周邊村莊的升級改造,高標準規劃建設了長樂湖社區、黃金水岸、東湖佳苑、北辰小區等一批高檔住宅小區,東和園、陽光巴黎等社區順利開工建設,西和園社區已全部完成拆遷,即將開工建設。二是抓好鄉鎮駐地社區建設。充分發揮鄉鎮駐地交通便利、設施齊全、人口集中的優勢,以駐地村改造爲重點,吸引周邊村莊向駐地社區集聚,增強駐地小城鎮的承載功能。康驛鎮康達社區、郭倉鎮中心社區、白石鎮寨子社區等已初具規模。三是抓好部分中心村經濟強村建設。推進合村並點,整合利用資源,集中建設新型社區。義橋鎮徐村社區74棟住宅樓、次丘鎮白馬河社區41棟住宅樓等基本完成主體建設,白石鎮臥佛山社區等正在建設中。四是抓好園中村社區建設。南站鎮路通花園社區規劃佔地61?6公頃、建築面積33?2萬平方米,可整合縣開發區內4個村莊,一期29棟、14?4萬平方米的多層住宅樓已建設完成,部分村民已回遷入住。南站鎮鴻福曙光社區16?58萬平方米的住宅樓正在建設中,可容納三官、曹堂及開發區產業工人2500多戶。五是抓好壓煤搬遷村社區建設。將壓煤村搬遷與社區建設相結合,先後啓動了義橋鎮中心社區、南站鎮欣欣花園社區等建設,爲羣衆營造了溫馨宜人、設施完善、服務齊全的居住環境,改善了壓煤村生活狀況,促進了煤炭經濟發展。

(四)完善基礎設施,提升服務功能。一是注重抓好社區垃圾處理和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工作。積極推進社區垃圾收集和污水處理,實現了雨污管網分流。目前,楊店鄉濱湖、王樓等社區污水處理站建成並投入使用,南站鎮欣欣花園、白石鎮寨子、苑莊鎮新苑等社區污水處理設施也正在積極建設中,所有回遷入住社區實現了垃圾社區收集、縣集中運輸處理。二是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注重搞好社區道路、水電管網、通訊設施及景觀綠化等基礎設施建設,達到亮化、綠化、美化、淨化標準,徹底改善了羣衆生活環境。三是強化社區管理服務功能。所有新型農村社區都建立健全了社區黨組織和工作委員會,配套設立了羣衆調解、治安保衛、公共衛生、羣團組織、物業管理等機構,加強了對社區全面工作的管理,服務了社區居民羣衆的生產生活。

(五)大力發展產業,實現持續發展。一是對通過掛鉤項目節約的農村建設用地指標,安排不低於40%的指標用於經營性用地,所得收益全部用於農村羣衆拆遷補償、困難羣衆安置和社區基礎設施建設。二是規劃建設商業設施。各社區內都建設了部分商業門面,集中租賃經營,既方便羣衆生產生活,又增加集體收益,補貼社區居民水電支出和物業管理費用,避免了羣衆因入住樓房而造成支出增加的問題。三是建設社區產業園。堅持“一區一業(園)”原則,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節餘的指標,預留不低於20%用於發展社區產業,促進社區勞動力就近轉移就業。全縣圍繞新型農村社區,配套建設產業園10處,吸納2?6萬農民就業。四是推進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引導社區建立土地股份合作社,走股份經營的路子,讓農民成爲股民,實現集體資產的保值增值,增加羣衆的股份收入,促進社區建設可持續發展。

二、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

(一)幹部羣衆認識有待提高。有的鄉鎮對農村社區建設的重要意義認識不足,對農村社區建設的宣傳不夠廣泛深入,部分幹部羣衆在認識上仍有偏差,瞭解掌握有關政策措施不夠充分,有畏難情緒,工作被動應付。部分農民對新農村建設的主體概念認識模糊,把新農村建設當成政府工程,缺乏主觀能動性,“等、要、靠”思想嚴重。

(二)工作進展不平衡。各鄉鎮農村社區建設工作進展不平衡,有的鄉鎮規劃社區多,投資力度大,進展速度快,社會效果好,也有部分鎮工作進展緩慢。多數社區是從城中城邊村、鄉鎮駐地村、園中村、壓煤搬遷村等率先啓動的,而邊遠村莊和經濟條件薄弱村莊的社區建設尚未破題。

(三)基礎設施和服務配套設施不夠完善。各鄉鎮都比較重視農村社區住房實體建設,對於供暖、供氣、垃圾處理、污水處理等基礎設施和教育、醫療、文化等公共服務設施,以及二、三產業的發展佈局統籌考慮不夠、安排不周,不能滿足農民羣衆生產生活需要。

(四)社區建設成本逐步增加,建設資金不足。目前資金仍是社區建設的制約瓶頸,一些鄉鎮資金籌措渠道還比較單一,融資難度大,市場化力度不夠。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週期較長,資金到位慢,鄉鎮資金壓力相當大,社區建設向縱深推進存在很大難度。

三、對策和建議

(一)加大宣傳引導力度,營造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的濃厚氛圍。實踐證明,開展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工作,不僅是解決“三農”問題、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突破口,更是加快實施城鎮化戰略、統籌城鄉發展的新契機,是一舉多得的大好事。各級各部門要高度重視,充分認識推進農村社區建設的重要意義,切實克服畏難發愁情緒和等待觀望思想,把社區建設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大工作力度,全力全速推進。要加大宣傳引導力度,認真總結經驗,抓好典型帶動,用新的思想理念指導社區建設,用實際案例教育引導羣衆參與社區建設,增強廣大幹部羣衆主動搞好社區建設的'信心,形成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合力。

(二)堅持規劃先行,確保農村社區建設科學合理。要堅持“先規劃後建設”的理念,加快研究制定全縣農村社區建設的詳細規劃,使農村社區規劃與縣域經濟發展戰略、村鎮體系、農村住房建設與危房改造等專項規劃相銜接,與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總體規劃、產業發展規劃、農村公共服務規劃以及社會事業發展規劃等有機結合、配套跟進。要充分考慮農村各地的歷史沿革、地理位置、資源配置、人文環境和村民生活習慣等因素,合理確定社區建設位置和規模,因地制宜實施村莊改造,打造一批特色鄉村社區。要堅持以人爲本,按照建設集約化、居住生態化、管理人性化、佈局合理化的理念,對農村社區的基礎設施、公共服務、休閒娛樂、綠化美化、生產佈局等通盤考慮,堅持同步規劃、同步推進,努力建設一批設施完善、功能齊全、服務配套的新型農村社區。

(三)建立多元化投入機制,加快推進農村社區建設。要進一步完善社區建設扶持政策,探索市場化融資新路子,多元化融集資金。一是建立社區建設專項資金逐年穩步增長機制。建立統籌城鄉的公共財政體系,各級政府每年度都要安排一部分公共財政預算支出,並逐年增加,同時積極爭取上級項目和資金支持,用於農村社區建設,爲農村社區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社區服務開展提供必要的資金支持。二是充分利用好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政策。要搞好增減掛鉤和土地收儲、出讓,探索多渠道融資方式,進一步縮短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資金兌現時限。對實行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試點形成的土地增值收益,除國家規定用途外,其餘部分應優先用於社區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配套。三是整合各類涉農項目和資金。按照“捆綁使用、各記其功、統一撥付、集中投放”的原則,充分發揮和利用計劃、財政、農業、水利、交通、民政等部門的優勢,將相關涉農資金集中起來捆綁管理和使用,實行綜合配套重點投入,集中用於社區及基礎設施和配套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四是引導社會資金參與社區建設。實施招商引資,按照“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對新型農村社區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項目進行科學包裝,積極推介,廣泛吸納社會資金參與建設。五是引導金融資金參與社區建設。鼓勵金融機構在金融產品、擔保方式、投融資模式等方面進行創新,滿足社區建設項目貸款需求。六是實施農村社區建設援建計劃。建立縣直單位包社區建設責任制,每個縣直單位結對幫扶一個新型農村社區,積極投入相應的人力、物力、財力,推進農村社區建設。

(四)以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爲契機,推進生產生活方式發生轉變。一是拓展產業發展空間。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節餘的指標,預留不低於20%用於發展社區產業,建設產業集聚區,使勞動力就近轉移就業。對社區涵蓋村的勞動力數量進行排查,強化技能培訓,加大勞務輸出力度,引導羣衆搞好土地流轉和結構調整,吸引勞動力就近到產業聚集區工業企業就業,扶持農民工返鄉創業,扶持羣衆從事二、三產業,幫助農民致富。二是推進農村土地流轉。充分利用居住方式變化對生產方式形成的倒逼機制,出臺政策,推進農村土地流轉。鼓勵引導農戶將承包地以入股、轉包等形式向合作社和種養大戶流轉,促進農業結構調整和規模化經營。大力發展高效種植業、生態林業、現代畜牧業和休閒觀光農業,促進傳統農業向現代都市型農業的轉型。三是抓好村容村貌整治。開展“清潔家園、美化鄉村”行動,投入財力、物力、人力,建立長效管理機制,着力解決農村垃圾亂堆、污水亂流、雜物亂放、違章亂建的問題,改善人們的生活居住環境,爲發展鄉村遊創造條件。

(五)創新體制機制,不斷提高社區管理服務水平。在原行政村合併的基礎上,建立“大村莊”制,形成新型的集多種爲民服務功能於一體的農村社區,構建農村社區服務新體系,顯得尤爲重要和勢在必行。一是加強農村社區黨組織建設。在農村社區成立社區黨組織,由管區黨總的支書記或從合村並點的村(居)黨支部中選拔優秀人員擔任社區黨組織負責人。探索實行社區黨總支領導下的農村合作組織黨支部設置新模式。對社區黨員重新組合,建立社區黨總支領導下的產業和行業支部,拉長支部服務於產業和行業的鏈條,充分發揮支部的先鋒模範作用。二是建立農村社區自治組織,實行社區居民自治。積極探索社區居委會、社區服務中心、物業管理公司有機統一的“三合一”的社區管理體制,基層政府和政府職能部門與社區居委會是指導與協助、服務與監督的關係。三是完善農村社區服務中心功能。在農村社區服務中心內部設立醫療衛生、環衛、文教體育、計劃生育、社會保障、治保等服務站,具體承接政府行政部門依法延伸在農村社區的基本政務服務及有關公共服務。凡與社區羣衆密切相關的行政服務項目,力爭在農村社區實現“一門式”集中受理,使社區居民能夠在“中心”享受到政府提供的各項服務。四是加強農村社區民間組織建設。大力發展各類協會、合作社等農村經濟合作組織,爲農民提供產前、產中、產後服務,促進農民增收。與此同時,指導成立志願者、老年人、婦女、關心下一代、計劃生育協會等民間組織,引導支持各類民間組織參與農村社區各項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