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社會調查報告錦集九篇

學識都 人氣:1.43W

在經濟發展迅速的今天,報告的使用頻率呈上升趨勢,報告包含標題、正文、結尾等。那麼大家知道標準正式的報告格式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社會調查報告10篇,歡迎大家分享。

【精華】社會調查報告錦集九篇

社會調查報告 篇1

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實行高校擴招政策,致使大學生數量成倍增長。同時,我國正面臨着新增城鎮勞動力就業、農村剩餘勞動力向城市轉移和國有企業下崗人員再就業這三股難題碰撞的局面,就業形勢十分嚴峻,因此高校畢業生就業困難成爲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從宏觀上分析了我國現階段高校畢業生就業就業現狀,並針對高校畢業生就業問題在西安市進行了具體的調查研究,研究分析表明畢業生就業困難的原因有:畢業生羣體龐大、人才需求不確定、教育體制不健全、政府服務不完善、就業結構不合理、就業觀念較落後等。就業是民生之本,大學生就業問題更是影響重大,其關係到社會的和諧與穩定。從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了從高校、政府、企業、畢業生等多方面共同着手,形成合力,以期協力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問題的解決。

如今就業問題特別是大學生就業受到我國各界的關注。同時也給我們待就業的高校畢業生一次嚴峻的考驗。爲即將到來的畢業季,爲積極應對嚴峻的就業

形式,我們更要清楚的認識其嚴重性,採取相關的措施來應對它!因此我們開展了一次“畢業生就業調查”活動。調查情況如下:

一:調查方式及範圍:

本次活動主要採取查閱資料、網上調查等方式,針對各研究生、大學本科專科畢業生的調查。

二:調查內容:

(一)、20xx年大學生就業形勢分析 :

經過了20xx年嚴峻的就業形勢,大家對20xx年大學生就業形勢,格外關注。去年全國大學畢業生達699萬,被一些人稱爲“史上最難就業季”。20xx年,大學畢業生有727萬。

據《20xx典範企業人才招聘狀況報告》顯示,100家典範企業計劃招聘20xx屆本科應屆畢業生45577人,比20xx年的招聘量減少7.3%。

20xx大學畢業生人數達到699萬,是高校畢業生人數最多的一年。20xx年有畢業生727萬人,加上13年尚未就業的大學生,今年20xx年大學生就業形勢仍難好轉。

今年,中國將有727萬名研究生、大學生。外加去年未找到的畢業生,可預計20xx年的高校就業人數多達810萬。

20xx年上半年全國有6.7萬家民營企業倒閉,而在20xx年,民營企業吸納了34.2%的大學畢業生。

對此,前程無憂首席人力資源專家馮麗娟分析認爲,由於多數行業在20xx至20xx年期間招募的大學畢業生規模較大,加上全球經濟依然不景氣,諸如IT、機械和汽車等行業的招聘遇冷,更深刻的原因則在於企業技能要求和大學畢業生技能的矛盾。

2、20xx年大學生就業情況: (本報告爲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高校畢業生就業問題與對策研究[09&ZD058]”的問卷調查統計結果,由嶽昌君教授執筆。)

圖片已關閉顯示,點此查看

圖片已關閉顯示,點此查看

準確瞭解20xx年高校畢業生的就業狀況,無論對接下來的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還是對教育相關部門和高校的教育決策都能提供更豐富有效的信息。

(二)、畢業生落實率

爲更具體、準確地反映畢業生畢業時的狀況,本次調查將畢業生被調查時的狀況分爲10類,每一類畢業生所佔的比例如表1所示。

從被調查的畢業生總體統計來看,畢業生畢業時“已確定單位”的比例爲43.5%,“升學”與“出國/出境”的比例合計爲16.8%。如果將表1中第1~6項均視爲“確定去向”的話,則畢業生畢業時的“落實率”達到了71.9%。

從學歷層次的比較來看,就業狀況落實率呈現兩頭高中間低的特點:博士生和碩士生的落實率最高,均爲86.2%;其次是專科生,爲79.7%;本科生的落實率最低,爲67.4%。

從性別之間的比較來看:男性落實率顯著高於女性。男性落實率爲77.3%,女性爲65.9%,兩者相差11.4個百分點。性別差距主要體現在“已確定單位”和“自主創業”兩項上,男性分別高出9.8和1.3個百分點。

從學校類型的比較來看:高職大專院校的落實率最高,爲78.1%;其次是“211”(包括“985”)重點大學,爲75.5%;普通本科院校排第三,爲75.4%;獨立學院和民辦高校的落實率最低,僅爲44.3%。

從學校所在地的比較來看:東、中、西部地區高校之間存在顯著差異,西部地區高校的落實率遠低於東部和中部。東、中、西部高校的落實率分別爲80.3%、74.0%、58.1%。

(三)、起薪比較

收入是反映就業狀況的關鍵指標之一。在本次調查中,由已經確定就業單位的畢業生對自己的起薪進行了估計。爲了排除奇異值,我們只統計了月起薪在500~20000元之間的觀測值。統計結果顯示,20xx年高校畢業生月起薪的算術平均值爲3378元。

畢業生的起薪具有以下特點:

第一,學歷越高起薪越多。從算術平均值看,專科生爲2285元;本科畢業生爲3278元;碩士爲5461元;博士爲8800元。

第二,性別之間存在差異:從算術平均值看,男性爲3579元,女性爲3094元,兩者相差485元。

第三,學校類型之間存在差異:從算術平均值看,“211”重點高校爲3157元,一般本科院校爲3793元,高職院校爲3291元,民辦高校和獨立學院爲2610元。這一結果表明學校層次高並不能直接帶來高收入,收入差異主要因學歷、職業、就業地點等而不同。另外,統計結果也與所選樣本有關。

第四,就業地區之間存在差異:從算術平均值看,京津滬爲5419元,東部地區爲3148元,中部地區爲2882元,西部地區爲3167元。地區之間呈現中部低、兩頭高的特點。最高與最低收入之比爲1.88倍。

第五,就業地點之間存在差異:省會城市或直轄市的平均收入最高,爲3791元;地級市的平均收入爲3033元;縣級市或縣城的收入平均爲2656元;鄉鎮和農村的收入分別爲2518元和2485元。最高與最低收入之比爲1.53倍。

第六,工作單位性質之間存在差異,11個單位類型按照平均起薪由高到低的排列順序依次爲:(1)科研單位4620元;(2)三資企業4420元;(3)高等學校4025元;(4)國有企業3703元;(5)國家機關3536;(6)其他事業單位3195元;(7)其他企業3121元;(8)醫療衛生單位3030元;(9)中小學2983元;

(10)私營企業(民營、個體)2914元;(11)鄉鎮企業2347元。最高與最低收入之比爲1.97倍。

第七,工作類型之間存在差異:企業管理工作、專業技術工作、國家機關黨羣組織事業單位管理人員的收入位居前三甲,分別爲3724元、3597元和3577元;商業和服務人員、辦事人員和有關人員的收入居中,分別爲3139元和3012元;最低的是生產運輸設備操作人員及有關人員、農林牧漁水利業生產人員,收入分別只有2577元和2386元。最高與最低收入之比爲1.56倍。

第八,行業之間存在差異,19個行業按照平均起薪由高到低的排列順序依次爲:(1)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軟件業爲4501元;(2)金融業爲4181元;

(3)科學研究、技術服務、地質勘查爲3770元;(4)房地產爲3590元;(5)水利環境公共設施管理爲3576元;(6)文化體育娛樂爲3469元;(7)電力、煤氣和水的生產和供應業爲3310元;(8)公共管理與社會組織爲3285元;(9)採礦業爲3221元;(10)衛生、社會保障與福利爲3109元;(11)教育爲3090元;

(12)建築業爲2956元;(13)製造業爲2935元;(14)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爲2907元;(15)農林牧漁爲2876元;(16)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爲2736元;(17)批發零售爲2718元;(18)居民服務爲2708元;(19)住宿餐飲爲2600元。最高與最低收入之比爲1.73倍。

(四)、就業滿意度

由於高校畢業生找工作有充分的選擇權,因此畢業生對自己所找到工作的滿意程度較高。在已經確定就業單位的畢業生中,有13.7%的畢業生對找到的工作感到非常滿意;51.1%的畢業生感到滿意;32.4%的畢業生感到一般;2.5%的畢業生感到不太滿意;只有0.4%的畢業生很不滿意自己的工作。

畢業生的就業滿意度具有以下特點:

第一,學歷之間存在差異:博士生的滿意度最高,其次是碩士生,再次是專科生,本科生的滿意度最低。

第二,就業地區之間存在差異:在京津滬地區就業的滿意度最高,在中部地區就業的滿意度最低,東部地區與西部地區之間沒有顯著的差異。

第三,就業地點之間存在差異:城市越大滿意度越高,在省會城市或直轄市就業的滿意度最高,其次是地級市,第三是縣級市或縣城,第四是鄉鎮,在農村就業的滿意度最低。

第四,工作單位性質之間存在差異,11個單位類型按照滿意度由高到低的排列順序依次爲:(1)國家機關;(2)高等學校;(3)科研單位;(4)國有企業;

(5)三資企業;(6)其他事業單位;(7)私營企業(民營、個體);(8)其他企業;(9)醫療衛生單位;(10)中小學;(11)鄉鎮企業。

第五,工作類型之間存在差異,7個單位類型按照滿意度由高到低的排列順序依次爲:(1)國家機關、黨羣組織、事業單位管理人員;(2)企業管理人員;

(3)專業技術人員;(4)商業和服務人員;(5)辦事人員和有關人員;(6)農、林、牧、漁、水利業生產人員;(7)生產、運輸設備操作人員及有關人員。

第六,行業之間存在差異,19個行業按照滿意度由高到低的排列順序依次爲:(1)公共管理與社會組織;(2)農林牧漁;(3)文化體育娛樂;(4)電力、煤氣和水的生產和供應業;(5)金融業;(6)教育;(7)房地產;(8)科學研究、技術服務、地質勘查;(9)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軟件業;(10)建築業;(11)水利環境公共設施管理;(12)採礦業;(13)批發零售;(14)交通運輸、倉儲

和郵政;(15)衛生、社會保障與福利;(16)製造業;(17)居民服務;(18)住宿餐飲;(19)租賃和商務服務業。

此外,性別之間、學校類型之間的就業滿意度差異不大。

(五)、就業分佈

根據已經確定就業單位者的回答,20xx年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分佈狀況如下:

第一,按就業地區劃分:在京津滬地區工作的畢業生佔12.8%,在東部地區工作的畢業生佔46.0%,在中部地區工作的畢業生佔22.2%,在西部地區工作的畢業生佔19.0%。

第二,按就業地點劃分:在省會城市或直轄市工作的畢業生佔52.6%,在地級市工作的佔33.4%,在縣級市或縣城工作的佔11.2%,在鄉鎮工作的佔2.2%,在農村工作的佔0.5%。

第三,按工作單位性質分:11個單位類型按照比例由高到低的排列順序依次爲:(1)私營企業佔38.2%;(2)國有企業佔30.2%;(3)三資企業佔7.6%;

(4)國家機關佔5.8%;(5)其他企業佔4.0%;(6)其他事業單位佔3.9%;(7)醫療衛生單位佔3.5%;(8)科研單位佔1.6%;(9)高等學校佔1.4%;(10)中小學佔1.2%;(11)鄉鎮企業佔0.6%。

第四,按工作類型劃分:7個工作類型按照比例由高到低的排列順序依次爲:

(1)專業技術人員37.7%;(2)商業和服務人員16.2%;(3)國家機關、黨羣組織、事業單位管理人員12.4%;(4)企業管理人員11.6%;(5)辦事人員和有關人員10.9%;(6)生產、運輸設備操作人員及有關人員4.7%;(7)農、林、牧、漁、水利業生產人員0.9%。從分佈結構看,畢業生就業的工作類型比較分散,有5個類型的工作比例達到兩位數。

第五,按行業劃分:在19個行業中按比例由高到低的行業順序是:(1)製造業爲13.9%;(2)金融業爲13.0%;(3)建築業爲11.5%;(4)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軟件業爲11.1%;(5)電力、煤氣和水的生產和供應業5.5%;(6)教育爲5.0%;(7)衛生、社會保障與福利4.9%;(8)科學研究、技術服務、地質勘查3.6%;(9)房地產3.3%;(10)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爲3.1%;(11)批發零售3.1%;(12)農林牧漁3.0%;(13)公共管理與社會組織3.0%;(14)採礦業2.2%;(15)租賃和商務服務業2.0%;(16)文化體育娛樂2.0%;(17)住宿餐飲1.5%;(18)居民服務0.9%;(19)水利環境公共設施管理0.7%。

前4個行業比例合計達到49.6%,接近一半。這4個行業分別屬於以下兩種類型:工業(製造業和建築業)、新興服務業(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金融業)。教科文衛體等事業部門合計佔比爲15.4%。

(六)、就業影響因素

畢業生就業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各種因素的相對重要性如何,應該從用人單位和畢業生供給和需求兩種角度綜合考慮,但是本次問卷調查對象只包含畢業生,因此統計結果只是畢業生的看法。問卷包含的影響就業的各種因素共有20種,調查統計結果中按照影響程度從重到輕的排列順序爲:1、工作能力強;2、有相關實習和工作經歷;3、瞭解自己,揚長避短;4、瞭解求職崗位的要求及特點;5、形象氣質好;6、學歷層次高;7、應聘技巧好;8、就業信息多;9、學校名氣大;10、熱門專業;11、學習成績好;12、老師的推薦;13、朋友的幫助;

14、親戚的幫助;15、往屆畢業生的聲譽好;16、學生幹部;17、擁有就業地戶口;18、性別爲男性;19、是黨員;20、送禮買人情。

上述統計結果表明,工作能力、實習經歷、求職技巧等與就業直接相關的因素顯得最爲重要。學校名氣、熱門專業、學習成績等與高等教育直接相關的因素的重要性一般,排在中間位置。親朋好友、黨員幹部、性別等與社會資本、政治資本、人口特徵等相關的因素最不重要。

(七)、求職狀況

本次調查也對高校畢業生求職時的狀況進行了調查,統計結果顯示:

1.擇業意向 就業對每一位畢業生來說都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在擇業過程中,畢業生們普遍重視的是哪些因素?本次調查共涉及16種因素,按照影響程度從重到輕的順序排列如下:1、發展前景好;2、利於施展個人的才幹;3、福利待遇好;4、工作穩定;5、經濟收入高;6、符合自己的興趣愛好;7、工作單位的聲譽好;8、能獲得權力和社會資源;9、對社會的貢獻;10、工作自由;11、工作舒適、勞動強度低;12、工作單位的規模大;13、工作單位在大城市;14、專業對口;15、可兼顧親友關係;16、能夠解決戶口問題。可見,畢業生最看重的是個人發展和福利待遇。

2.求職渠道 畢業生求職與用人單位聘用畢業生是一個互動的過程,在此過程中,畢業生需要通過各種渠道獲得就業信息,並需要通過一定的途徑向有關單位發出求職信息。已確定單位者的求職渠道被選的比例由高到低依次排列爲:1、學校(包括院系)就業指導機構發佈的需求信息34.0%;2、網絡招聘信息27.0%;

3、父母、親戚介紹的信息8.8%;4、朋友或熟人介紹的信息8.1%;5、從企業得到的招聘廣告7.8%;6、在人才洽談會獲得的信息4.7%;7、實習單位提供的信息4.4%;8、專門性的人才招聘信息刊物2.2%;9、從職業介紹機構獲得的信息

1.6%;10、新聞媒介的零散招聘廣告1.3%。

3.求職數量 在需要求職的畢業生中,在擇業過程中畢業生遞交過求職簡歷的單位數平均爲12.9個,接受過面試的單位數平均爲5.3個,曾表示願意接收的單位數平均爲2.6個。進一步的分析發現,求職單位的數量與求職成功率有一定的聯繫,求職成功者付出了較大的努力。“已經確定單位”的畢業生平均求職單位數爲14.1個,“待就業”者爲9.9個;“已經確定單位”的畢業生參加面試的單位數爲6.0個,“待就業”者爲3.8個;“已經確定單位”的畢業生獲得

接受的單位數爲2.9個,“待就業”者爲1.9個。統計數據還顯示出“待就業”者存在“有業不就”的現象。

4.求職費用 排除求職總費用在0元以下和10000元以上的奇異值後,20xx年高校畢業生爲求職而花費的相關費用人均爲1766元。其中,求職簡歷的製作130元;交通費258元;招聘會門票142元;通信費用170元;購置服裝費313元;人情、禮品費用438元;其他相關費用349元。“已確定單位”者的總求職費用爲1749元,而“待就業”者爲1791元,說明求職結果與求職費用之間沒有顯著的相關聯繫,在求職過程中過分地增加支出並不一定能夠提高求職的成功率。

5.就業指導課程 從畢業生對學校開設的就業指導課或講座的幫助程度看,有8.2%的畢業生認爲幫助很大,有19.0%的畢業生認爲幫助較大,有50.4%的畢業生認爲幫助一般,有15.3%的畢業生認爲幫助較小,有7.1%的畢業生認爲沒有幫助。

本次調查的樣本包括我國東、中、西部地區21個省份的30所高校,東部地區包括北京、天津、河北、遼寧、江蘇、浙江、山東、廣東和海南等9個省份的11所高校;中部地區包括吉林、黑龍江、安徽、江西、河南和湖北等6個省份的7所高校;西部地區包括重慶、四川、雲南、陝西、甘肅和寧夏等6個省份的12所高校。其中“985”重點高校5所、“211”重點高校4所、一般本科院校9所、高職院校7所、民辦高校2所、獨立學院3所。每所高校根據畢業生學科和學歷層次按一定比例發放500~1000份問卷。調查共回收有效問卷15060份。

在有效樣本中,專科畢業生佔22.4%,本科畢業生佔68.0%,碩士畢業生佔

9.2%,博士畢業生佔0.4%;男、女畢業生比例分別爲52.7%和47.3%。“985”重點高校學生佔19.9%、“211”重點高校學生佔9.4%、一般本科院校學生佔28.9%、高職院校學生佔28.1%、民辦高校學生佔7.7%、獨立學院學生佔6.0%。

四、對高校畢業生的建議

高校畢業生要有良好的綜合素質,要能適應社會與經濟的發展,一起順利實現就業。另外,大學生也可以自主創業,爲自己的職業理想而努力。

1.參加社會實踐,積累求職經驗

大學生在學好自己專業技能的同時,還應該積極參加社會實踐,在實踐中積累豐富的閱歷。現在企業招聘90%以上都要求有工作經驗優先的要求,大學生要提早參加各種形式的實踐活動,爲以後求職打牢基礎。

2.樹立正確就業關於擇業觀

在當下就業形勢比較嚴峻的環境下,作爲高校畢業生一定要拋棄舊的就業觀念,樹立正確就業觀念與擇業觀,根據自身實際與發展需要決定職業與擇業地區的選擇,千萬不要盲目從衆。

3.加強身心與道德修養

健康的身體與正常的心理是工作的基礎;良好的思想與道德品質是自己人格魅力的體現。畢業生主動加強身心與道德修養,增強自身形象與魅力,有利於自己順利實現就業。

4.畢業生努力實現自主創業

目前,我國大學畢業生創業積極性整體偏低。調查顯示,畢業生創業積極性不高受資金、經驗、政策等方面的影響。作爲奮發向上的青年畢業生,一定要跟上時代的節拍,要有自主創業的信心,克服一切困難,激發自身的創業激情。在自己的職業生涯道路上舞出奇蹟,創出輝煌。

總之,大學生就業問題是個極具複雜性與系統性的難題,它的解決需要教育主管部門和各高校領導高度重視、相關部門有力協調配合、畢業生自身努力等多方面共同形成合力,方能奏效。

社會調查報告 篇2

今年暑假,我對再就業問題進行了調查,中國的再就業問題實習報告。由於這幾年的經濟不是很好,導致了一部分企業職工的下崗,然而如何解決下崗職工的再就業問題就成了中國社會經濟發展的一個很大的障礙。

近年來,面對日趨嚴重的國有企業職工下崗現象,政府和社會各界給予了極大的關注與支持,下崗職工基本生活得到了保障。但國企下崗職工再就業仍然困難重重,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在近日的統計數據就顯示,全國一季度下崗職工再就業率下降,下崗職工再就業遭遇“淡季”。在傳統體制條件下,國在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基本目標就是完成政府的指令性計劃。在此情況下,受利潤最大化法則與嚴格成本約束機制的雙重驅動,消除內部隱性失業、裁減冗員就成爲國有企業走向市場的必然選擇。與此同時,優勝劣汰的市場競爭機制與知識經濟的迅速興起,也在很大程度上加劇了國有企業下崗職工的數量與態勢,作爲傳統就業主導的國有企業,不僅不能吸納社會剩餘勞動力,反而向社會釋放大量的閒置勞動力。

更爲值得注意的是,隨着農村改革開放的深入,數以萬計的農村剩餘勞動力開始離開土地,加入城鎮勞動就業隊伍,成爲國有企業職工就業強有力的競爭者。因此,近年來儘管非國有經濟發展較快,拓寬了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再就業的渠道與空間,但在與農村剩餘勞動力的就業競爭過程中,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在年齡、心理承受力、未來期望值等方面均存在諸多不適應之處,從而不可避免地限制了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再就業空間。

而且在傳統體制條件下,勞動用工的終身制、所有制的差異性等體制缺陷賦予了國有企業職工特有的“身份特權”,由此形成了國有企業下崗職工擇業過程中的“體制心理偏好”,總是期望把自己的擇業活動與國有企業永遠聯繫在一起。這一制度慣性及其由此引發的心理素質缺陷,嚴重阻礙了國有企業下崗職工的再就業步伐。伴隨着勞動用工制度的改革與合同制度的日趨完善,傳統體制條件下國有企業職工的思維方式與行爲受到了全方位的衝擊;但由於缺乏社會制度體系與外部環境的有力支持,大多數國有企業職工的就業心理素質存在着明顯的不足。主要表現爲:對勞動用工制度的市場化改革有較強的排斥心理,對日趨嚴重的失業現象缺少必要的心理承受能力;未能及時轉換就業觀念,增強對失業的危機感與適應性,缺少割斷與國有企業聯繫的心理準備,從而阻礙了國有企業職工正常的角色轉換過程。在廣大國有企業職工中存在着明顯的職業評價偏見與不合理的就業傾向。

要解決下崗職工的再就業問題就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領導要重視,開展耐心細緻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完成再就業服務中心建設的可靠食品保證;

2.促進再就業政策進一步落實;

3.再就業培訓力度進一步加大。爲加大再就業培訓力度,引進市場機制,調動縣全社會教育、培訓下崗職工、失業人員的積極性。

4.社會保險覆蓋面進一步擴大,難點有所突破。在擴大社會保險參統面方面,採取了四項措施:一是政策調整到位,宣傳到位;二是通過區縣把目標分解到各基層單位;三是抓住配套環節,加大執法力度;四是抓住關鍵環節,進行重點突破。在工作中,勞動部門一方面注意加快社會保險的社會化進程,解脫企業的負擔;另一方面結合當前多元化就業的新情況,研究制定個體經濟組織、非正規就業和存檔人員參加社會保險的暫行辦法,解決了這一羣體參加社會保險的`問題。

然而也還有很多問題有待解決:下崗職工再就業的外部經濟環境的不容樂觀,部分企業領導對建立再就業服務中心的認識有待進一步提高,對下崗職工進入再就業服務中心後重新就業信心不足,在這方面的開拓意識不夠,存在“等靠要”思想;部分下崗職工擇業、就業觀念和用人觀念仍存在誤區,一些下崗職工怕與企業斷絕關係,不願離開處於困境的國有企業;一些用人單位歧視下崗職工,不願招用下崗職工或故意提高招聘條件,壓低下崗職工報酬;用人單位用工不規範,下崗職工與新的用人單位建立勞動關係難的問題日益突出,勞動關係理不順,市場就業機制不好建立,但由於缺少處罰措施,解決的難

度很大;社會保險體系還不健全,一方面,目前只在企業建立了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制度和實行了大病醫療費用社會統籌、工傷、生育保險制度尚未實行;另一方面,社會保險尚未覆蓋所有城鎮勞動者。

總之,再就業問題不是短時間內能夠解決的,這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而我們也要努力提高自身的能力,以適應社會的發展,不讓自己被激烈的社會競爭所淘汰。而在這過程中就要靠我們自己去學習書本外的東西來增強我們的能力更加適應社會的發展。

社會調查報告 篇3

1、對某市居民的購物方式進行調查的結果,超市以其3倍的優勢取代了商場成爲了某市人購物的首選場所。

90年代初,超市以其自由的購物環境、方便的結帳方法和實惠的商品價格博得了老百姓的青睞,並迅速佔領了市場,這是一項成功的嘗試,不僅給顧客也給商家帶來了“豐收”。

當然,商場作爲傳統的購物場所,還是以“老大哥”的身份佔據着排行榜的第二位,但以1:3的差距輸給超市,是否應該好好想想該怎樣重新吸引客源呢?!

也有很多人選擇電視購物和網上購物,但大多數是年輕人以及白領。這說明人們對這種新型購物方式瞭解還不是很普遍。希望未來它能爲人們帶來更方便、更快捷的生活。

2、對某市居民在購買商品時最注重因素的調查結果:質量是人們在購物是最注重的因素,這與我預想的相同。可見在做不到“價廉物美”的時候,人們寧可選擇“物美”。

其次便是“個人喜好”,佔到總數的1/4還要多,由此說明某市人對“個性化”的需求越來越高,購物已成爲一種享受而不是經濟和精神負擔。“買自己所愛,愛自己所買”已成爲新購物時尚。

再次人們的品牌意識漸漸樹立,有1/5的被調查對象說他們對名牌商品的質量、信譽比較放心,所以寧可價格稍微貴一點,只要用得放心也就無所謂了。

另有5%的人選擇了服務,這與以前看售貨員臉色買東西的時代大不同;現在哪個營業員敢對顧客不客氣,顧客一投訴,那個營業員輕則該月獎金報銷,重則被“炒魷魚”。這不僅是爲了提高信譽以增加客源,更是對顧客的一種尊重。

3、對某市居民購房方式的調查結果。有39%的的被調查者屬於保守派,選擇了攢夠了錢再買,這是中國人傳統的消費觀念,不過有人爲了買一所屬於自己的房子奔忙一輩子,到老了買了一所房子卻沒等享幾天福便撒手人寰了,而那所辛苦一輩子得來的屋子便必然轉到了其兒女名下,這難道說不是一種悲劇嗎?

其次是選擇首期付款+公積金貸款+按揭貸款,選擇該項的大部分是年輕人,他們相信自己賺錢的能力,所以這輩人就享受上了,早早地有了私房,住膩了就出租或是轉手,得來的錢再買更新的更大的。

其中只有13%的人選擇了向親友借錢購房,這與中國傳統的“在家靠父母,再外靠朋友”的俗語大相徑庭。在現代社會向父母借錢說不出口,畢竟他們養了你二十幾年,花的錢和情是你一輩子都換不清的,你還好意思伸手向他們要錢?由於計劃生育,親人也少得可憐,到時候還不了錢,他們又不好意思上門要債,結果弄得雙方都很尷尬。再說朋友,也都是這年紀,這經濟水平,能有什麼錢?

4、對某市居民度雙休日方式的調查結果。從上圖可以看出,有34%的人在雙休日裏做着我未曾預想到的事,一問才知,他們在雙休日裏仍要工作或學習,我不得不感嘆現代生活真的如此繁忙嗎?

接下來,有1/5的人選擇了整理家務,選擇該項的以中年人居多,他們平時工作繁忙,兒女又正於讀書階段,雙休日他們便在家陪孩子,做家務,補補睡眠等。

還有16%的人選擇了上街購物,這和以前的趕集很像,是中國人傳統的渡假方式。

另有10%的人選擇了用上網來度過雙休日,這其中有九成以上是十幾、二十幾的年輕人。

各有6%的人選擇了文化消費和健身運動,這在前幾年看來還是浪費時間的事,但根據調查結果來看,精神文明以及全民健身已經深入到尋常百姓家了。

只有5%的人選擇了走親訪友,這樣的人情關係是不是過於淡泊了?

5、對某市居民對“勤儉節約”的消費觀念的評價。

有93%的人選擇了“沒有過時”或“應賦予新的內容”。其實這兩項的意義大致相同,當問及對於應賦予新的內容的理解時,其回答相仿:該花的時候就花,毫不心疼;不該花的時候一分錢也不浪費。

我本以爲生活在現代都市裏人們,賺得多花得也多,會認爲“勤儉節約”是老一輩人才恪守的道德觀念;這代人會認爲學習上一代人的的生活習慣和思想觀念是有違於新新人類“捨我其誰”的準則的。而這次的調查結果實在叫人高興,我看到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很好地得到了延續。

6、哪項消費佔您個人收入的比重最大

一半以上的被調查對象選擇了生活必需品,這類人走向兩個極端——離退休人員和剛剛步入社會的打工者。

其次是選擇文化娛樂健身的,說明老百姓的文化生活越來越豐富。再次是有15%的人選擇了子女消費,其年齡在25~35歲和35~50歲兩個段之間,正於青黃不接之際。而選擇應酬交際的4%的人的職業都是私營業主。

7、您會花多少錢在“包裝”自己上

有八成以上的被調查者用於化妝品以及服裝、首飾等包裝物上的錢佔了個人收入(或零花錢)的30%或以下,本小組成員認爲這是最恰當的用法。當然不乏因爲工作需要或個人喜好特別注重外表的,這些人花一半甚至更多的錢在“包裝”自己上。沒有人選擇用90%的收入去裝點自己。

社會調查報告 篇4

暑假學校佈置了對親戚好友進行調查的活動,在大年初三,我帶着調查表來到了在中國建設銀行上班的姐姐家裏。

當我一項項地調查後,我仔細地看完了調查表,感受頗深。姐姐是成都大學本科畢業生,在畢業後,面對如今人才輩出,激烈競爭的社會,她費盡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找到這份工作,據調查表上所說,姐姐每天的工作時間在8小時以下,而且工資在1200—1800元。

我想,現在物價、房價都在飛速增長,競爭也相當激烈,大學文憑也已經不足爲奇,思想彙報專題若只是一名普通大學的大學生,又沒什麼特長又怎麼能夠在這樣的社會下生存下來呢?

可見,要想將來能在社會上立足,就必須下一番苦功夫,如今的我們正是學習的好時機,在這重要的時期,我們一定要明確學習目的,端正學習態度,應當時刻想着我們的學習,想着我們的未來,想着如今的社會。

經過這次的調查,我認爲在學習上要有吃苦耐勞的精神,凡是都是先苦後甜,我們要堅信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嚐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社會調查報告 篇5

暑期過去,我就要進入大三的學習階段了,爲了給以後的實習打基礎,我決定這個暑假去參加一些時間活動來豐富自己。應該說,我是幸運的,能夠進入世界500強之一的移動公司參加實踐活動。

中國移動是一個值得尊重的移動信息專家。“正德厚生臻於至善”是中國移動的核心價值觀,體現了中國移動獨有的特質,又闡釋了中國移動歷來的信仰;“創無限通信世界,做信息社會棟樑”是中國移動的企業使命, 體現了中國移動通過追求卓越,爭做行業先鋒的強烈使命感;“成爲卓越品質的創造者”是中國移動的願景。中國移動一直以來都堅持以客戶爲導向, 秉承“溝通從心開始”的企業精神。多年來,業務發展迅猛,用戶從無到有,從少到多,更體現了公司奉行誠信經營,心顧客爲本的經營原則。

從當初的得到移動公司暑期實踐活動的消息再到活動的報名,再經過了參加了緊張的面試,大約了半個多月的時間,我孤注一擲,把希望全壓在了這次的移動公司的暑期實踐活動上面,本着“不成功便成仁”的心態,終於有幸被移動公司錄取,成爲了這次暑期實踐活動的一員,並分配到了營銷部門裏面的渠道部分。所謂的渠道,就是連接生產與銷售之間的紐帶,是移動公司重要的組成部分。李主任跟我們介紹說渠道是整個營銷部分競爭最激烈的地方,因爲這一塊牽扯到渠道老闆和公司的利益問題。

和我一起被分配到渠道的一共有24名大學生,在7月15號那天參加了移動公司精心準備的培訓,讓我們初步瞭解了中國移動公司的企業文化還有銷售服務方面的禮儀知識,而下午則是安排了公司裏面的領導着重介紹了移動公司新推出的業務,比如移動的增值業務。移動公司在增值業務方面一直做的非常出色,這次 培訓讓我親眼見證了中國移動強大的技術後盾。無線(移動)增值業務就是建立在移動通信網絡基礎上的,除了語音以外的那些數據服務包括短信、彩信、彩鈴、ivr、wap、kjava/brew、pda等。讓我們多少了解了一些專業的知識,爲以後的戰演練打基礎。公司還讓我們自由分成4個小組,起隊名,想口號,讓我們這些剛見面的夥伴很快便建立了友好的關係。

我們來自不同的地方,於是公司也把我們就近安排給不同的銷售經理,跟經理到他們管轄的區域去學習。我們每個人都分配到了自己的工號,方便通過網上營業廳幫助有需求的顧客做業務,而我們用工號做進的業務也成了記錄我們工作量的一個標準。我和另外2個學生一起被分配到了區域,距離我家很近,方便了我的工作。

一開始我們的主要工作就是去移動的指定營銷點去幫助渠道老闆們做新業務的推銷。業務不好做,加上有些人覺得移動公司的補貼太低,於是有不少人退出了。在這種情況下更堅定了我要堅持下去的勇氣,半途而廢的話一切歸零。一個人不可能知道所有的事,重要的是他要會學,而且要學會。我一直相信一個人的能力是可以培養的,只要他肯學,就可以學好。可能今天的我什麼都不懂,什麼都不會,但是我希望能通過這次的實踐活動讓我學到寶貴的經驗,這是在學校裏面所學不到的。我相信,這次的實踐會是我生命中難忘的一課!我們將會從這次的實踐中學到很多東西,但是我們需要自己總結,自己去發現問題然後去解決。一味靠別人教是學不會什麼的。我想這就是我們現在的大學生所要具備的另一能力了吧?

社會調查報告 篇6

社區共青團建設的調查和建議

“社區”概念的提出及我國城市社區的特徵,最早提出“社區”概念的德國社會學家滕尼斯(1855~1936)認爲,社區是指那些具有共同價值取向的同質人口組成的關係親密、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撫、富有人情味的社會關係和社會團體。我們通常所說的社區建設,就是指街道社區,在政府的指導和幫助下,依靠社區的力量,利用社區的資源,解決社區問題,發展社區事業,以改善社區的人居環境,提高社區成員的生活質量,促進社區經濟與社會協調而又可持續的發展。

一、要充分認識加強社區共青團工作的重要意義

隨着政府職能轉變和城市管理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社區承擔着越來越多從政府和企事業單位分離出來的社會職能,並逐步成爲城市社會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和重要支撐,成爲構建和諧社會的堅實基礎。加強社區共青團工作,引領青年投身和諧社會建設,服務社區各項改革和建設,推動社區各項事業的發展,是共青團組織服務黨政工作大局,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必然要求。

隨着青少年羣體的深刻變化,社區日益成爲青少年學習、工作、生活、娛樂的重要場所和聯繫社會的重要平臺。加強社區共青團工作,做好工作,爲青年的成長成材創造良好的社區環境和社區條件是團組織肩負起引領青年、凝聚青年、服務青年的光榮使命的必然要求。

隨着社會組織方式和組織體系的發展變化,原有的團組織網絡難以全面覆蓋社區青少年,原有的活動方式難以吸引社區青年,這些已經影響到了共青團自身的發展。加強社區共青團工作,不斷擴大團的組織在社區的覆蓋,活躍社區團的工作,佔領在社會轉型時期出現的青年工作的空白地帶,鞏固共青團工作的基層基礎,成爲新形勢下促進共青團自身發展的迫切需要。

二、要抓住社區共青團工作的重點

社區共青團工作具有很強的綜合性,涵蓋了共青團工作的方方面面,要結合各地實際,從組織建設、隊伍建設、品牌項目入手,找準突破口,不斷開創社區共青團工作的新局面。

1、立足組織建設,擴大有效覆蓋。健全的組織是開展社區共青團工作的基礎。要按照“區域覆蓋、條塊結合、以塊爲主”的原則,強化街道團(工)委的建設,逐步形成街道團(工)委牽頭,轄區內有關單位團組織共同參與,青年中心、志願者組織等社區青少年社團爲重要補充的,具有開放性、協作性,充滿活力的新型社區共青團和青年工作組織體系,不斷擴大團組織對社區青年的有效覆蓋。

2、強化隊伍建設,壯大工作力量。高素質的團幹部隊伍是做好社區共青團工作的保障。要圍繞選拔、培訓、管理等環節,通過科學化、民主化、制度化的程序,切實把政治合格、作風過硬、能力較強、在青年中有影響的優秀黨團員充實到社區團的工作崗位上來,逐步建立一支以街道、社區團幹部爲核心,以青年中心、青少年社團的負責人和積極分子爲骨幹,以社區青少年工作志願者爲主體的社區共青團工作隊伍。在有條件的地方試點建立青少年事務社工隊伍。

3、拓展工作內容,突出關鍵環節。社區是新生事物,也是在不斷髮展的事物,適應社區的發展,就必須在繼承的基礎上,不斷拓展社區共青團的工作領域。建立健全社區志願服務的工作機制,促進社區居民的互助,形成志願者和社區居民的雙向受益。檢驗“社區志願服務和諧行動”的標準就是“實現服務青年和服務青年兩個便利化”,實現了這兩個便利化,我們的社區志願服務工作就會上一個大的臺階。

三、要創新社區共青團工作的方式

社區工作是共青團工作的新領域,沒有現成的經驗可循,沒有固定的模式可搬,這就要求各級團組織要按照xx對共青團工作提出的“在工作思路上要創新,在工作方式上要創新,在自身建設上要創新”的要求,牢固樹立創新的思想,建立創新機制,促進社區共青團工作持續發展。

1、要建立社會化運作機制。團內的資源有限,社會的資源無窮。要探索社區團組織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工作規律,提高動員和整合社區內外資源的能力,爲開展社區團組織工作提供有力的人、財、物的保證。

2、要建立項目化運作機制。要在繼續深化已有品牌項目的基礎上,不斷提高承接項目、設計項目、管理項目的水平和能力,通過建立和完善工作項目的立項、實施、監督、評估機制,實現社區青少年工作的項目化運作,提高工作的實效性和針對性。

3、要建立信息化運作機制。通過12355青少年服務平臺和社區青少年綜合信息系統等方式,建立團組織與青少年的信息化聯繫和渠道;通過各類青少年工作網站加強各地團組織的信息溝通,提高工作效率。

4、要建立專業化運作機制。青年工作本質上屬於社會工作範疇,要以科學的社會工作的理論與方法指導共青團工作,用專業工作去解決青少年遇到的問題,在採用傳統工作方式的同時,提高青少年工作的科學化和規範化水平。

衷心祝願我縣社區共青團工作不斷取得好成績,實現新發展,爲和諧鬱南的建設做新的更大的貢獻!

社會調查報告 篇7

對於一個大學生而言,敢於接受挑戰是一種基本的素質。學校要求我們參加社會實踐 , 是想讓我們提前接觸社會 ,瞭解社會, 這樣纔不會在真正走上社會的時候找不到生活的重心。夏日炎炎列日當頭,正激起了我要在暑假參加社會實踐的決心。我想通過親身實踐體驗社會,讓自己更進一步瞭解所學專業,在實踐中增長見識,鍛鍊自己的才幹,培養自己的韌性,更爲重要的是檢驗一下自己所學的東西能否被社會所用,自己的能力能否被社會所承認。————前言

“沒有實踐,就沒有發言權”,只有親身經歷過纔會有那種超乎平常的感覺。一年的學習生活並未真真切切的讓我瞭解作爲一名幼師的光榮職責和義務。一年來,除了規規矩矩的學習我們那些專業課,對“學前教育”的真正內涵還未深刻領悟,正以此暑假爲契機,幼兒園的親身實踐給我上了精彩又難能寶貴的一課,現將實踐過程做如下報告:

一、實踐時間:20xx年7月25日————20xx年8月25日

二、實踐地點:山東省兗州市興隆礦紅太陽幼兒園

三、實踐對象:3——6歲小朋友

四、實踐過程:

暑假放假回家後,我就按圖索驥,找到了離家不遠的各方面都比較不錯的幼兒園------紅太陽幼兒園,親身體驗了一個月的幼師———這—光榮而神聖的職

業。當我邁入幼兒園的大門時映入我眼簾的是孩子們的小作品、吸引人眼球的裝飾品以及幼兒一天的食譜,然後就是幼兒大型的遊樂場地,看到眼前的一切,我感覺頓時回到了童年時光,進入了童話的王國,孩子們的世界。

爲賦新詞強說愁

剛去幼兒園的第一週由於沒有什麼社會經驗我只是輔佐幼兒園老師的工作。幼兒上課前幫老師準備與課堂內容有關的教具。幼兒上課時我和他們一起聽老師講課,在課堂上,若這節課的內容需要情境表演來引導幼兒,我會和老師一起完成表演。雖然第一週只是單純的見習,但是我卻獲益匪淺,通過一週的見習我深刻的感受到幼師這份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接下來的三週,我開始了正式的“實習”,當我真正和孩子們零距離接觸時,面對他們那一張張純真的笑臉和一雙雙充滿好奇的眼睛,我感覺到了肩上的重擔, 這一刻我才真正的體會到作爲幼兒教師的責任之重。

第一天給孩子們上課是我見習以來最難忘的一天。上課前,我不斷的回想着見習時老師上課的情景:老師那始終帶着笑容的臉和豐富的肢體語言.我告訴自己要笑着上好人生中的第一堂課.開始上課了,我懷着萬分激動的心情,揣着老師幫我修改的教案邁上了人生中的第一次"講臺"。雖然很緊張,但是我不段的提醒自己,只有笑才能讓孩子們喜歡你,才能和孩子們拉近距離,那一節課雖然不是很成功但是我明白了我的經驗和知識是那麼的不足。首先我的肢體語言不夠豐富,語言在老師的指導下能抑揚頓挫的吸引幼兒,但是由於經驗的不足,我在控制課堂紀律上還是不夠好,一節課下來雖然感覺不輕鬆,但是我從中學到了知識,讓我又倍感欣慰。第一節課雖然缺點多於優點,但是這些不足給我以後的學習增添了不少的動力。

更上層樓,更上層樓

在“實習”期間,說實話,我遇到了很多困難,有時候遇到的情況我都不知道該怎麼去解決,例如我遇到的一個孩子,他的名字叫做玉宇,他是一個讓園裏所有老師都感到頭疼的一個孩子,他很聰明,平時我們教的內容,他很快就能掌握,他的理解能力明顯比其他小朋友的高,但是就有一點,他很喜歡欺負別而小朋友,給老師搗亂,破壞幼兒園裏的公共設施,老師好好跟他說,他很聽話,但老師走開了,他又去幹他的事,從來不把老師說的話放在心上,老師有時候坐在一起去討論應該怎樣去對待這樣的孩子這個問題很需要引起我們的思考。還有一個孩子,也是個很特別的例子,她從小跟她媽媽在廠子裏生活,周圍沒有其他別的小朋友,她唯一能夠接觸的是她的媽媽,我去幼兒園的時候,她剛去幼兒園2天,一天到晚她做的事就是吃飯,睡覺,哭,不管老師說什麼,她都聽不進去,就是哭着找媽媽,大約過了半個月吧,她對幼兒園裏的生活才稍微適應了一些,一天當中只有在睡覺之前會哭着找媽媽,她不哭了,但我們又發現了另外一個問題,她好像聽不懂別人的講話,並且不跟別的小朋友接觸,一天到晚跟在老師屁股後面,例如我們問她你今天早上吃的什麼飯啊,她知道你在問她,但她卻迴應你一句,媽媽一會來接我,最後我們發現,不管我們說什麼,她總是迴應這一句話。當我們試圖去教她怎樣去回答我們提出的問題時,我們多重複幾遍,她會重複我們的問題。其實,她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我們也應該想到,也就是她受家庭教育的影響,從來沒有跟別的小朋友接觸過,造就了這樣孤僻自閉的性格,我們老師研究討論過,要讓她從孤僻自我裏走出來,我們應該多創造她與別的小朋友交流的機會,從以後她的情況來看,也就是在我實習期滿將要走的時候,他已經能夠在幼兒園裏自由活動,並開始跟別的小朋友一塊玩耍,雖然有時候她再跟小朋友交流的時候會突然走開,但她卻在努力讓自己從自己的小圈子裏走出來,這對她來說實在是一個不小的進步。

以上我所接觸的孩子是我遇到的兩個比較典型的孩子,前者我至今沒有找到應該怎樣去教育他的方法,後者我們覺得我們所做的對孩子有用,並且她也確實在我們的引導下改變了自己,有了一個質的飛躍,她的媽媽也不止一次來說,她的女兒發生了驚喜的變化,我們老師心裏也倍感欣慰。

隨着和幼兒園老師的不斷交流,我也有了點兒經驗,慢慢的我也進步了不少。也懂得了如何和孩子們交流,怎樣照顧孩子的生活起居。在這一個月裏,我學到了很多,受益匪淺,我覺得有很多東西是我在學校裏都學不到的,我非常感謝幼兒園老師給我這次機會,也感謝幼兒園的孩子們,是他們給了我一個“舞臺”,

我要特別感謝園長,他給了我很大的幫助,教我去處理各種緊急事件,領着我走向孩子,讓我更加了解自己的專業。

五、實踐感想

卻道天涼好個秋

今年的暑假社會實踐活動早已遠揚,回顧起來,至今仍歷歷在目,感觸良深,在這次社會實踐中不斷經受鍛鍊,在短短的幾天日子裏,其活動內容之豐富,場面之感人,師生之熱情,讓我難以忘懷。

這次實踐,豐富了我的社會經驗,給我以後的經驗也帶來了不少基礎。我也深刻的體會到作爲一名幼兒教師責任是多麼的重大,幼兒是將來社會的棟樑,作爲教師的我們,肩上的擔子是艱鉅的,要爲幼兒上好一節成功的課,除了豐富的知識還要有足夠的社會經驗,足夠的耐心和愛心,要讓孩子們在“玩中學,學中玩”。

所以,大學生除了學習書本知識,還需要參加社會實踐。因爲很多的大學生都清醒的知道 “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的人不是現代社會需要的人才。大學生要在社會實踐中培養獨立思考、獨立工作和獨立解決問題能力。通過參加一些實踐性活動鞏固所學的理論,增長一些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和技能。因爲知識要轉化成真正的能力要依靠實踐的經驗和鍛鍊。

面對日益嚴峻的就業形勢和日新月異的社會,我覺得大學生應該轉變觀念,不要簡單地把暑期打工作爲掙錢或者是積累社會經驗的手段,更重要的是藉機培養自己的創業和社會實踐能力。現在的招聘單位越來越看重大學生的實踐和動手能力以及與他人的交際能力。作爲一名大學生,只要是自己所能承受的,就應該把握所有的機會,正確衡量自己,充分發揮所長,以便進入社會後可以儘快走上軌道。在這次暑期的工作中,我懂得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重要性,獲益良多,這對我今後的生活和學習都有很大程度上的啓發。這次的打工是一個開始,也是一個起點,我相信這個起點將會促使我逐步走向社會,慢慢走向成熟。

社會調查報告 篇8

衆所周知吸菸有害健康,對被動吸菸者的傷害可能比對吸菸者本人還要厲害。爲了積極響應國家衛生局頒佈的禁菸令,共同營造一個清新健康的環境。20xx年7月15日傍晚,浙江理工大學材料與紡織學院暑期實踐小分隊的志願者在黃岩永寧公園,舉行了“宣傳全民禁菸,營造健康生活”的活動。此次活動主要針對當地兒童,希望他們能夠從小在心中樹立吸菸有害健康的觀念,並能夠主動制止身邊的人吸菸。

活動中,志願者爲行人講解了關於禁菸的知識,並將自己親手設計的禁菸書籤分發給行人,希望這個能提醒他們:禁菸需要大家一起行動。此外,很多行人還在寫有“無煙世界,清新一片”的橫幅上留下了自己的名字,通過這種方式爲禁菸行動出一份力。

在活動中,志願者還受到了黃岩電視臺的採訪,就禁菸行動發表了自己的看法,電視臺也表示將十分支持我們的活動,並號召更多的人加入我們的活動。

社會調查報告 篇9

今年寒假我來到了重慶數碼城的一家電腦售後服務部實習,因爲家裏的電腦出現故障,但是所學的知識有限不知道要怎麼處理,只能夠等專業的人士上門維修,而作爲一名計算機專業的即將畢業大學生,連自己的電腦出現故障都無法解決,這件事確實讓我感到汗顏,所以,在朋友的介紹之下毅然決定在這裏實習,希望能夠增長專業的計算機知識。

短短一週的工作過程使我受益匪淺。不僅計算機專業知識增長了,最主要是懂得了如何更好的爲人處事。當今社會一直處在加速的發展變化中,所以對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我們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就要不斷提高思想認識,完善自我。師傅說作爲一名IT從業者,所受的社會壓力將比其他行業更加沉重,要學會創新求變,以適應社會的需要。如果是在單位,那就更需要掌握全面的計算機知識,因爲小到計算機的組裝維修,大到服務器的維護與測試,都需要一個人獨立完成。可以說,近一週的工作使我成長了不少,從中有不少感悟,下面就是我的一點心得:

第一是要真誠:

你可以僞裝你的面孔你的心,但絕不可以忽略真誠的力量。第一天去服務部實習,心裏不可避免的有些疑惑:不知道師傅怎麼樣,應該去怎麼做啊,要去幹些什麼等等!踏進公司的辦公室,只見幾個陌生的臉孔用莫名而疑惑的眼神看着我。我微笑着和他們打招呼,尷尬的局面立刻得到了緩解,大家多很友善的微笑歡迎我的到來。從那天起,我養成了一個習慣,每天早上見到他們都要微笑的說聲:“師傅早”,那是我心底真誠的問候。我總覺得,經常有一些細微的東西容易被我們忽略,比如輕輕的一聲問候,但它卻表達了對老師同事對朋友的尊重關心,也讓他人感覺到被重視與被關心。僅僅幾天的時間,我就和師傅們打成一片,很好的跟他們交流溝通學習,我想,應該是我的真誠,換得了老師的信任。他們把我當朋友也願意指導我,願意分配給我任務。

第二是溝通:

要想在短暫的實習時間內,儘可能多的學一些東西,這就需要跟老師有很好的溝通,加深彼此的瞭解,剛到網絡中心,老師並不瞭解你的工作學習能力,不清楚你會做哪些工作,不清楚你想了解什麼樣的知識,所以跟老師建立起很好的溝通是很必要的。同時我覺得這也是我們將來走上社會的一把不可獲缺的鑰匙。通過溝通了解,師傅我有了大體的瞭解,一邊有針對性的教我一些計算機知識,一邊根據我的興趣給予我更多的指導與幫助,例如我對網絡佈線,電腦硬件安裝,系統、網絡或硬件故障排除,工作原理應用等方面比較感興趣,師傅就讓我和他一起完成電腦故障排除工作。在這次的工作中,我真正學到了計算機教科書上所沒有的知識,擁有了實踐經驗,這才真正體現了知識的真正價值,學以致用。

第三是激情與耐心:

激情與耐心,就像火與冰,看似兩種完全不同的東西,卻能碰撞出最美麗的火花。在中心時,老師就跟我說,想做電腦維護這一塊,激情與耐心必不可少,在產品更新方面,這一行業就像做新聞工作,不斷的在更新,這就需要你有激情去發現與創造,而你的耐心就要用到不斷的學習新知識,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當中去。在一些具體的工作當中也是這樣的:記得剛來公司實習的時候老闆安排我學習安裝winXP操作系統,我本想這應該是非常簡單的事,可沒想到出現了很多問題,還是在師傅一步一步的教導下,直到最後才把系統安裝成功,用了整整兩天的時。通過自己的摸索,調試,自此,我算是真正的弄明白了計算機的硬件安裝,維護和更新。

後來我又進行了各種計算機操作系統的反覆安裝調試,一遍又一遍的調試安裝,自然有些煩,但我用我的熱情與耐心克服這些困難,師傅也幫我用書面的方式整理了不少關於硬件故障的經驗,比如說我們可以在電腦啓動的時候就可以通過聲音來判斷故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