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祕在公文寫作中注意幾點問題

學識都 人氣:2.73W

對於經常與文字打交道的文祕人員而言,掌握文章寫作的一般規律,具備各種常用文體寫作的基本能力,把握公文寫作的具體細節,是我們必備的素質。下面簡單談一談公文寫作中的一些基本常識和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文祕在公文寫作中注意幾點問題

一、做好準備

“巧婦難爲無米之炊”,只有準備充分,起草公文才能奮筆疾書,一氣呵成,反之就只能不知從何處入手,“十步九回頭”,寫了撕、撕了寫,彆彆扭扭,很難寫出“高屋建瓴,勢如破竹”的公文來。那麼,起草公文需要做好哪些準備呢?

一要提高個人的思想修養和學識儲備。一方面,正確的世界觀、政治觀、道德觀、藝術觀、美學觀、歷史觀、倫理觀、文化觀對作者的文風、作品的質量至關重要。古人說:“志高者意必遠。”寫作者樹立了正確、遠大的理想,寫作時才能正確地“言志”,做到文意深遠。另一方面,“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作者只有博覽羣書,對各方面的知識才能融會貫通、運用自如。同時,公文寫作要求的學識既要博,也要專,假如寫經濟方面的材料,沒有經濟學理論作基礎,寫政黨建設的材料,沒有政黨理論作基礎,那是寫不出好材料的。所以,平時我們要強化自己的思想境界修養,要增進自己多方面的文化科學知識的素養。

二要掌握領導意圖、語言風格。所謂“領導意圖”,就是領導對撰寫某一公文的目的和打算。如果在起草公文前,不瞭解領導意圖,只能是自作主張,瞎寫一氣。所以,在公文寫作前,必須把領導意圖搞清楚。對領導意圖,瞭解得越具體越好,越透徹越好。當然,有時領導對領導意圖不可能談得那麼具體、那麼透徹,這要靠公文寫作人員平時對近期領導關注問題的掌握程度了,要靠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了。有了領導意圖,寫作就有了“尚方寶劍”,就知道寫些什麼了。“語言風格”就是領導講話風格和習慣。如果不瞭解領導的語言風格,講話稿寫的再好,與領導行不成共同語言,領導也不會欣賞。這就要求作者經常參加會議,感受氣氛,通過多種途徑掌握領導的語言風格。

三要學習有關文件和報刊,深刻領會中央和上級黨委指示精神。中央和上級黨委指示精神,是各級黨政組織工作的指南。掌握了這個指南,工作就能沿着正確方向前進;離開了這個指南,就會迷失方向,甚至會走到斜路上去。公文寫作人員,只有深刻領會中央和上級黨委指示精神,才能在公文里正確體現中央和上級黨委指示精神,才能保證中央和上級黨委指示精神在當地的貫徹和落實。所以,在起草公文前,我們必須通過學習,把近期中央和上級黨委指示精神領會深透,把準當前時代的脈搏。這是非常重要的。

四要了解當地實際。各級黨委的任務,就是要做好中央和上級黨委指示精神與當地實際結合的文章。只有瞭解當地實際情況,才能做好上下結合這篇文章,纔能有針對性地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要了解當地實際,就要多翻閱一些資料,經常深入下去,搞些調查研究,事物是不斷髮展變化的.,現代化建設日新日異,新情況、新問題、新事物層出不窮,這就需要我們經常地瞭解當地實際,把握新鮮事物,否則,就容易犯“照抄、照搬、照傳”的毛病,就容易發生“言之無物,空話連篇”的弊端。這是公文寫作的大忌。五要統籌兼顧,科學組織。在遇到寫大材料或者是在省市領導來去匆匆,一人準備彙報材料來不及的時候,就需要多人合作,共同完成。經驗的做法就是採取“統—分—統”的組織寫作方法,即:統一研究寫作提綱,分頭去寫,最後一人統稿。

這種方法注意的問題有三:

一是根據各自的特長,科學分工。參加的人員有的對工業比較熟悉;有的對農業比較熟悉;有的對外貿比較熟悉;有的對穩定比較熟悉等等,各有特點,要注意發揮他們特長,誰熟悉哪方面的,就寫哪一部分,分工負責。

二是擬稿人要按提綱去寫,如有大的變動,需徵得主筆同意,以免走題;對一些細節問題,可以靈活掌握。

三是主筆統稿時要把好“四關”,即:“政治關”,看看是否符合中央和上級黨委的指示精神,是否符合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實際關”,看看是否符合當地實際情況;“結構關”,看看結構是否合理、清楚,有無重複的地方,前後風格是否一致;“文字關”,看看文字表述是否準確,言簡意賅。該調整的調整,該刪減的刪減,該補充的補充。最後,送領導審查、定稿。

二、謀篇佈局

文章謀篇佈局的好壞,直接影響表達效果,所以在確立了公文的主旨後,就要圍繞主旨對整個公文結構進行謀篇佈局,考慮文章的組織構造及它們之間的邏輯聯繫,使其“首位開闔,繁簡奇飛,各極其度。”

(一)、基本要求一是完整連貫,首尾圓合。所謂完整是指文章的結構佈局有頭有尾,首尾圓合,通篇一體,連貫就是通篇一貫。要求文章的部分與部分之間,片斷與片斷之間,前言與後語之間,都要緊密連接,以一貫之,結構嚴謹、完美。二是疏密相間,錯落有致。我們在安排層次和段落時,長短要適當搭配,其密度不要均等,要根據公文主題表達的需要,有詳密、有疏落,使全篇佈局疏密相間,錯落有致。總之,要有的放矢,合理安排,才能使公文錯綜其勢,舒緩自如,給人一種抑揚頓挫、節奏鏗鏘之感。三是波瀾起伏,曲折變化。“文似看山不喜平。”文章佈局應該崇曲忌直。謀篇佈局的波瀾起伏和曲折變化,反映了客觀事物的錯綜複雜和發展變化,同時,也能滿足讀者、聽者的審美要求。但是,必須合乎法度,既要出人意外,又要在情理之中,要使開合、起落、曲直、伸縮等等,恰到好處。

(二)基本內容文章的結構包括內部結構和外部結構兩種。

1、內部結構。所謂文章的內部結構,就是文章思路的內在邏輯結構。在敘述性文體裏,稱之爲“線索”;議論性、說理性文體裏,稱之爲“脈絡”。不管什麼文體,只要有一貫到底的思路,一脈貫通的邏輯,它就必然有一縷貫穿的線索和脈絡。思路是線索和脈絡的基礎;線索和脈絡是思路的表現形式。文章的主題、人物、事物、中心事件、感情等都可以爲線索,如《項鍊》以項鍊這一事物爲線索,《紅樓夢》以愛情悲劇爲中心線索等,線索無形地穿梭着全文的人物、事件和景物,構成嚴謹的藝術整體。作爲黨委機關,我們平時處理的公文主要是說理性質的文體,基本遵循“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脈絡形態,它自身必須要具有條理性、貫通性和嚴謹性,即:分清先後順序,有條不紊地表達思想;合乎邏輯,合乎人們的思維形式,使文章流暢貫通;思想脈絡細密周嚴,沒有縫隙,沒有漏洞。

2、外部結構。所謂外部結構,就是文章的外部存在形式。

它的主要內容包括:

一是層次和段落。層次是指文章各部分內容表達的次序,它着眼於思想內容的劃分,段落是行文時自然形成的基本單位,它側重於文字表達的需要。層次和段落既有區別,又有聯繫:層次着眼於思想內容的劃分,段落側重於文字表達的需要;一般來講,層次大於段落,即幾個段落表達一個層次,但也有時段落的劃分恰好與層次一致,二者相等;層次安排方式有總分式、並列式、遞進式和對比式,根據作者的思想或者線索來決定,段落劃分強調的是集中、完整和勻稱。

二是過渡和照應。過渡和照應是使文章內容前後連貫的一種重要結構手段。過渡在文章中起承上啓下的作用,它使先後相關的兩個層次和段落上下連貫,前後銜接。照應就是文章前後內容關照呼應,能使結構嚴密,脈絡連貫。

三是開頭和結尾。古人語“起句當如爆竹,驟響易徹,結句當如撞鐘,清音有餘。”所以“虎頭龍尾”是好文章的半壁江山,當然,怎樣開頭和結尾,應從文章的整體出發,有利於主題的表達和全文各部分的和諧。公文開頭多用開篇點題式:開門見山,起句發意,直接揭示主旨,如《背影》,“我與父親不相見已二年餘了,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句句奪目,先聲誘人,起句漂亮,觸及中心,富有魅力,讓人一見鍾情,如杜牧《阿房宮賦》,“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落筆入題,說明緣由,交代作者寫作的緣由;開頭總說,提攝全文,先揭示文章的中心,然後再分說。公文、特別是領導講話稿的結尾方式一般有兩種:醒明主旨,篇末點題;展望未來,鼓勵鬥志,向人們提出希望,發出號召,指明方向,鼓舞人們爲實現它去努力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