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識都>旅遊>導遊詞>

北京十三陵導遊詞

學識都 人氣:3.25W

各位遊客大家早上好!

北京十三陵導遊詞

今天上午我們遊覽位於北京昌平區的十三陵景區,大約需要50分鐘的車程,利用這段時間給大家講一講十三陵的歷史背景以及一些簡要情況。

明永樂五年(1407年),皇后徐氏去世,朱棣派禮部尚書、風水術士到北京選擇“吉壤”準備修建陵寢。直到明永樂七年(1409年)他們來到昌(chang)平才驚喜地發現這塊雄渾的“龍脈”從太行山-燕山山脈而來,這裏正符合了陰陽五行中四方之神的所在位置,北方處於四象玄武方位的是高大的天壽山(鎮山),東爲一條形如奔越騰挪的龍山稱蟒山,西爲狀似一隻伏地警覺的猛虎稱虎峪。在三山圍成的小平原內還有“金水河”溫榆河經過這裏,真可以說是風水寶地,從此拉開了在天壽山腳下修建明皇陵寢的工程。現在這裏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全國重點風景名勝區,今天我們參觀長陵和已被髮掘定陵的地宮。

請司機把車開慢點,大家透過車窗往外看到一個石牌坊,這是陵區的標誌。這個牌坊5間6柱11樓,全部用漢白玉雕砌,是現在國內保存下來最大、最精美的石牌坊。

好!目的地到了,請大家帶好自己的隨身物品,下車集合。

這座門叫大紅門是陵墓區的正門,穿過正門我們腳下的這條道路就是十三陵的神道,這條神道隨地形迴轉起伏,這是依據“風水”理論中有“生旺而彎環則吉,衰死硬直則兇”的說法,它是我國曆代修建的帝王陵中最長的神道,全長有7.3千米。

往前看有一個碑亭,這就是長陵的神功頌德碑,聖德碑上爲盤龍碑首,下爲龜趺馱碑,通高7.91米,刻有“大明長陵神功聖德碑”,正面是長子朱高熾(chi)爲其父撰寫的4000多字頌德碑文,背面是在乾隆撰寫的《哀明陵三十韻》,後又在碑之左側刻御製詩一首,右側刻清嘉慶御製文一篇,論述明王朝滅亡的原因。

過了碑亭,在800米的神道上排列着石獸12對、石人6對,叫做石像生。樹立這些是爲了體現帝王生前的儀仗和死後的尊嚴。

這是一座櫺星門,也叫龍鳳門,取天門之意。在這個三門六柱的門中央位置上,有三個火焰寶珠,所以這裏也被叫做火焰牌坊。

呈現在我們眼前的這座宏偉建築就是——長陵,它是明十三陵中規模最大、營建時間最長、保存最完好的一座陵墓。朱棣發動“靖難之役”奪得了皇位,改年號爲永樂。在執政的22年中,勤於政務、不喜奢華,作了許多益事,主持編纂《永樂大典》,派鄭和六下西洋,中國被收入《世界遺產名錄》的文化古蹟中有四處是朱棣開創基業的。長陵共佔地10公頃,中軸線建築有陵恩門,陵恩殿,明樓,寶城和寶頂。陵墓共有三進院,最具欣賞價值和文物價值的是位於二進院落中的陵恩殿,是十三陵中唯一保存完好的祾恩殿,祾恩的意思,是仿照紫禁城的太和殿的規制建成的,它面闊九間,進深五間,重檐廡殿頂,殿內有60根巨大楠木柱,中間的四根直徑都達到了一米以上,是國內最好的楠木殿,用途是供奉帝后神位和舉行謁(ye)陵祭祀活動的場所。

從殿後門出來就到達了第三進院落,長陵標誌性的建築——明樓,明樓內豎有石碑一塊,上書:大明成祖文皇帝之陵,因爲皇帝姓朱,所以碑身也都是用的硃砂紅色。

接下來我們去定陵,在那裏大家就可以參觀到古代皇帝的地下宮殿了。 定陵是明朝第13位皇帝神宗萬曆朱翊鈞和孝端、孝靖兩位皇后的合葬墓。朱翊鈞是明朝在位最久的皇帝,九歲登基後以萬曆十七年爲界,分爲兩個階段,前一段有大臣張居正的輔佐,國家的各方面都有很大發展,大有中興大明之勢。張居正病逝後,他像換了一個人, 28年不理朝政,導致國家幾乎停擺。後人評論,其實明朝滅亡的命運,在萬曆皇帝時就已經成爲定局了。朱翊鈞一生中作過一件值得稱道的事情就是萬曆二十年至二十七年決定了“抗日援朝”戰爭,鞏固了中朝關係。

定陵是十三陵中的第三大陵,建築規制去祖父世宗永陵,寶城前面的建築在戰火中被毀,從僅存的須彌座臺基上可以想見當年的規模。在前面的陳列室裏,陳列展出的都是定陵出土的國寶級的文物,都非常精美,各位可以一飽眼福,30分鐘後我們在門口集合。

現在我們來到了定陵的寶城,直徑230米,寶城正中爲重檐歇山頂的明樓,是定陵地面保存最完好的建築。在明樓內立6.19米高的石碑,額書“大明”,碑文爲“神宗顯皇帝之陵”。寶城中間的大土丘叫做寶頂,其實就是墳頭。

大家隨我從左側的通道進入地宮。定陵地宮的挖掘工作是從1956年5月開始的,1958年結束。最開始發掘人員是發現了寶城西南側牆上露出了一處券門,於是就正對着券門開了第一條探溝,探溝見底後發現了用城磚砌成的隧道。沿着隧道指示的方向在明樓後正對寶頂的方向開了第二條探溝,在這條探溝中碰到了刻有“此石至金剛牆前皮十六丈、深三丈五尺”的石碑,這塊石碑就是指示方向用的標誌,因爲定陵是皇帝生前建造的,完工後必須將地宮用土封上以待帝后。沿着石碑指示的方向,又開了第三條探溝,最終找到了石隧道,並且發現了金剛牆,將其上的金剛門拆開,即進入了地宮的隧道券,在西側正中有兩扇漢白玉的石門,從裏邊頂着“自來石”,發掘人員用鐵棍把自來石從地面凹槽撬起,然後用鉛絲套住並讓它頂在其中一扇門後,另一扇門就可以打開了,沉睡了300多年的定陵地宮被打開了。

整個建築的用料都是磚石,禮制上是仿明堂的“九重法宮”制,分爲前室、中室、後室和左右室五個殿。我們現在所處的位置是前室,也叫前殿,打開時在只有地面上的一層黃松木板直通後殿,在木板上可以清晰地看到運送棺槨的車轍。

再往前走就是中殿了,它位於前後左右四室中央,地面鋪以細料方磚,據說這種磚會越擦越亮的。殿中陳設有漢白玉石神座,它的'樣式和皇帝生前寶座是一樣的,神座靠背和扶手雕有龍頭,兩位皇后的神座雕有鳳頭。在三個寶座之前,設有祭祀用具黃琉璃五供,包括一個香爐,兩個燭臺,兩個花瓶,神座前各有青花雲龍大瓷缸,缸中原來盛有香油,裏邊放有燈芯,叫做長明燈。

這座富麗堂皇的地宮就是後殿,又稱皇堂,是地宮中最大的一個殿,地面鋪設的是磨光的花斑石。在後殿正中設有須彌座式、面鋪花斑石、鑲有漢白玉石邊的棺牀一座,中央有一方孔,中間填的是黃土,是選擇墓穴時的第一鏟黃土,叫做金井。棺牀的上安放有萬曆皇帝和兩位皇后的棺槨,還有裝隨葬品26箱,萬曆皇帝爲自己設計了明清兩代最高等級的葬禮——金井玉葬。

按照皇帝陵寢的規置是一帝一後,後殿只安放皇帝棺槨,皇后的棺槨應在左右配殿,爲什麼定陵一帝二後?左右配殿沒有任何的陳設,兩位皇后的棺槨卻在後殿?先說他的二後:孝端是朱翊鈞的正宮皇后,後與他沒有孩子。孝靖皇后是萬曆皇帝母親身邊的宮女王氏,萬曆爲母請安私幸,巧的是王氏就爲萬曆生下了嫡長子,就是後來的“一月天子”朱常洛,死後萬曆才封她爲貴妃,簡稱孝靖。她比朱翊鈞早死九年,被埋在東井左側平岡地,之孫朱由校繼位後才追封爲太皇太后。爲什麼合葬在一起呢?根據專家推測:在萬曆四十八年的時候,先是孝端皇后病逝,三個月後萬曆皇帝去世,而他的兒子朱常洛也在即位29天后就死於紅丸案。剛剛即位的16歲皇帝朱由校眼前有三個葬禮、還有親奶奶的移靈,這麼巨大的任務都壓在他身上,所以準備工作十分的倉促。而且當時正好是雨季,安放皇后的配殿不方便打開,於是皇帝皇后的棺槨就都從正門進去了。可是到了地宮發現配殿的甬道太窄了,皇后的棺槨進不去,所以只好將它們一併放入了後殿當中。

走出地宮後我們今天的明十三陵之行也將近尾聲了,相信大家一定都爲這座巨大的帝王陵墓羣而感嘆,希望我的講解能給各位留下深刻的印象,領略我國古代的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