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識都>旅遊>導遊詞>

龍門石窟導遊詞合集15篇

學識都 人氣:2.15W

作爲一位傑出的導遊,常常要根據講解需要編寫導遊詞,導遊詞是我們引導遊覽時使用的講解詞。我們該怎麼去寫導遊詞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龍門石窟導遊詞,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龍門石窟導遊詞合集15篇

龍門石窟導遊詞1

各位親愛的遊客朋友們:

大家好!歡迎各位來到這美麗的古都—洛陽觀光旅遊。我叫劉溫馨,你們可以叫我劉導遊。這次由我帶領大家來遊覽世界遺產—龍門石窟。

龍門石窟是我國三大石窟之一,位於洛陽城南12公里。整個龍門石窟由兩山組成,一山爲東山(也叫香山),因古時候,山上長有一種含香味的植物而得名。唐代著明大詩人白居易就葬與此。白居易晚年在洛陽居住了20xx年之久,名號爲香山居士,逝世之後就葬在這座山的山腳下。

另一座爲西山(又名龍門山),也是我們今天參觀的主要景點。大多數造像、洞窟、刻碑都是建在西山上的。相傳東西兩山原本爲一座山,大禹治水時,嫌其阻水淹田,就用一把大斧子把它劈成了兩半,於是就成了兩座山。兩座山遠遠望去,就好象一個天然的門闕,中間又有一條伊河自南向北流過,故你伊闕。

自北魏至晚唐的四百餘年間,古代匠師在這兩座山上鑿窟建寺,使這裏成了舉世聞名的石雕藝術的寶庫。

龍門石窟南北長達1公里,共有97000餘尊佛像,1300多個石窟。題記和碑刻3600餘品。

首先,我帶大家去參觀觀奉先寺,它是龍門唐代中最大的一個石窟。長寬各30餘米。大家請看石窟裏最大的佛像,它的名字叫盧舍那像,它身高17。14米,頭高4米,是一件精美絕倫的藝術傑作。大家請看旁邊的金剛力士,它是龍門石窟中的珍品。它的胸上、手、腿上的肌肉高高隆起。

接着,我帶你們去萬佛洞。萬佛洞的石壁上刻滿了小佛像,有1500多尊。在南壁上還有一個觀音菩薩像,手提淨瓶舉塵尾,體態圓潤豐滿,十分傳神。

現在,我帶你們去今天參觀的最後一站—賓陽洞。這個窟前後用了20xx年才完成。洞內有11尊大佛像,請大家細細欣賞。

好了,關於龍門石窟就給大家介紹到這裏,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期待與您的下次相逢,再見。

龍門石窟導遊詞2

各位遊客:

大家好!

歡迎參加我們的旅行社,我叫張程渲,大家叫我張導好了,馬上就要到達目的地了,我來給大家介紹一下我們的終點站——龍門石窟。龍門石窟位於河南省洛陽市,它是我國石窟藝術的里程碑。那裏又分爲兩個巨大的石窟:東山石窟和西山石窟。

其中最爲壯觀的要數西山石窟……到站了,遊客們請跟好我,不要跟丟了,瞧,那就是西山石窟,非常美麗。我們先往這邊走,看,這叫作潛溪寺。它爲什麼叫這個奇怪的名字呢?因爲潛溪寺下面有源源不斷的溪水而得名。這個裏面的主佛爲菩薩,佛像旁跟着二弟子,二菩薩,二天王等。咱們再往前走走……現在,我們所在的地方叫賓陽洞,又稱賓陽三洞,分別是北洞,中洞。南洞三個洞。

接下來,我們到了龍門石窟最有名的地方——奉先寺。盧舍那佛最有名,他身高一丈多,真是極品。

最後提醒大家不要破壞文物。亂扔垃圾,再見!

龍門石窟導遊詞3

みなさん、こんにちは。不思議な龍門洞窟へようこそ。何懿と申します。みんなと一緒に龍門洞窟を見物して、一緒に観光の楽しみを體験します。龍門洞窟は洛陽市の南の12.5キロのところにあります。そこの青山は青々としていて、東西に対峙しています。伊水の両岸と東西の二つの山の絶壁に、美しい風景畫のように密集しています。龍門洞窟は北魏孝文帝の洛陽遷都(494年)年に始まり、東魏、西魏、北斉、北周、隋、唐、五代、北宋の諸朝の500年餘りの大規模な建築を経験しました。大小の洞穴の間を蜂の巣のようにして、伊水両岸の絶壁に密佈して、南北は1キロメートル餘りに及んでいます。1962年龍門洞窟文化財保管所の統計によると、二つの山は現存する洞穴の間2100餘り、像10萬餘り、最大の像は17メートル餘り、最小のものは2センチしかない。造像記念碑と石碑碑碑は2600元ぐらいで、仏塔は40餘りある。びっくりしました。龍門洞窟は彫刻史において非常に重要な位置を佔めています。巨大な像は東方彫刻の典型です。特に石窟の中の空を飛んだり、雲の中で自由に飛び回ったり、聖果を手に持って空を飛び舞ったり、楽器を演奏したり、花や雨を撒いたりして、姿がしなやかで、表情が優雅で、感嘆させられます。龍門洞窟の山紫水明は昔から人々が見物する名所でした。歴代の文人學士が龍門洞窟の風景を描いた詩について千百編あります。李白、白居易、歐陽修など多くの有名な詩人が詠みました。唐代の詩人、白居易はかつて言いました。「洛陽の四塞山水の勝利は、龍門洞窟が初めてです。」だから龍門洞窟は毎年多くの國內外の観光客を引きつけています。彼らは皆帰りを忘れて,夢中になっている。龍門洞窟に來たら、必ず以下の點に注意してください。2、危ないところに遊びに行ってはいけません。3、文化財を保護するために、壁に落書きをしないでください。龍門洞窟に行ったら、ゆっくり見物してください。

龍門石窟導遊詞4

各位朋友:

大家好!

歡迎各位到我們美麗的古都洛陽觀光旅遊。孔夫子說,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今天,我正是懷着這種心情來接待各位朋友的到來的。請允許我代表某某旅行社對大家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同時,道一聲大家一路辛苦了。我是咱們這次洛陽之旅的導遊,我叫某某,大家叫我小某就可以了。在我身邊的是某師傅,他有多年的駕駛經驗,所以大家在行車過程中可以完全放心。在洛陽的這兩天裏,將由我和某師傅爲大家提供服務。我們衷心的希望成爲大家的朋友,如果在旅行當中大家有什麼問題和要求,請儘管提出來,我們會盡全力去解決。我們中國有句俗話“百年修得同船渡”,今天我們能相聚在這個車上,是我們的緣分,希望大家珍惜這點緣分,相互照顧,並請大家配合我的工作和注意車內衛生。在我們的共同努力下使我們的這次旅行圓滿成功!

好了,下面我簡單說一下我們這兩天的行程安排,大家也好作到心中有數。今天上午我們參觀著名的龍門石窟,中午在真不同用餐,品嚐洛陽水席。然後下午去參觀天下第一古剎,白馬寺。明天,到洛陽神州牡丹園欣賞國色天香的牡丹花,欣賞完之後,結束我們的洛陽之旅。

洛陽,是中外聞名的歷史名城。她有着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和衆多的文物古蹟。爲使各位來賓在洛陽期間,能對這座古老城市的歷史文化和古蹟有進一步的瞭解,在乘車去景點參觀的途中,我將洛陽的歷史向大家作一下簡單的介紹:

洛陽,位於河南省西部,黃河中下游的南岸,伊落盆地的北緣。它因地處洛河北岸而得名,意爲洛水之陽。根據考古發掘和歷史文獻驗證,先後有:十三個朝代在此建都,時間長達1500餘年。所以,洛陽是七大古都中建都年代最早,朝代最多,時間最長的天下名都。由於洛陽長期作爲全國政治、經濟、文化、科技、交通中心,所以許多歷史上的重大事件都發生在這裏;因此,宋代歷史學家司馬光說:“若問古今興廢事,請君只看洛陽城”。這就是說,洛陽是中國歷史的縮影,如果你想了解5000年的中國,那必須來看洛陽。看來大家今天是來對地方了呀!

洛陽有着豐富的文化遺存和名勝古蹟,如被評爲世界文化遺產的龍門石窟、被稱爲天下第一名剎的白馬寺等等。洛陽不僅是聞名中外的歷史文化名城,而且是舉足輕重的現代化工業城市。如第一拖拉機廠,軸承廠等一大批全國知名的大企業;還有聞名中外的杜康酒、唐三彩和洛陽水席;還有國色天香的牡丹等。

龍門石窟快要到了,下面我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龍門石窟的情況:

大家都知道,我國有四大石刻藝術寶庫。它們分別爲甘肅敦煌得莫高窟,山西大同的雲岡石窟和甘肅天水的麥積山石窟,而另一個呢,就是我們今天要去參觀得龍門石窟了。龍門石窟位於洛陽市南13公里處,那裏不僅是著名得歷史名勝,而且是自然風光很迷人的地方。整個龍門石窟由兩山組成,一山爲東山,因古代得時候,山上長有一種含香味得植物而得名。唐代著名大詩人白居易就長眠與此,白居易晚年在洛陽居住了18年之久,名號爲香山居士,逝世之後就葬在這座山的山腳下。龍門山色,自古就被喻爲洛陽八大景之首,是洛陽地區最好的風景。

而唐代大詩人白居易的佳句:“洛都四郊山水之盛,龍門首焉;龍門十寺觀遊之盛,香山首焉。”聲名遠揚,近誦尤新。另一座爲西山,也是我們今天參觀的主要景點。大多數造像,洞窟,刻碑,都是建在西山上的。相傳東西兩山原本爲一座山,大禹治水時,嫌其阻水淹田,就用一把大斧子把它劈成了兩半,於是就成了兩座山,兩座山遠遠望去,就好像一個天然的門闕,中間又有一條伊河自南向北流過,故稱伊闕。可謂兩山對峙,伊水中流。自唐代以來,皇帝被喻爲真龍天子,凡是與皇帝有關的東西統統用龍來命名。比如皇帝穿的衣服叫龍袍,皇帝住的地方叫龍庭等等。那麼,位於皇宮龍庭南面的門,就得名龍門了。

各位朋友,龍門石窟是在北魏太和年間,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前後就在此營建,它不是一個朝代某一個時期興建而成得,而是陸續開鑿,經歷了(東魏、西魏、北齊、隋、唐,延至北宋等)衆多的朝代,相繼大規模營建的,前後長達400多年之久。我們在龍門石窟參觀約用1.5到2個小時的時間,在此,我們每分鐘可以看到1000餘尊大大小小的佛像。據統計,兩山現存窟龕2345個,碑刻題記2800餘塊,佛塔70餘座,造像近11萬尊。洞內造像多爲唐代河北魏時期開鑿的,其中唐代佔三分之二,北魏佔三分之一,大家可能會問,朝代不同,我們要怎麼區分哪個朝代得呢?洞窟中雖然都是佛或菩薩,但它都有一個特點,就是跟當時得世俗相結合得,唐代呢,有一個衆所周知得審美觀點,就是以肥爲美,當時人們認爲胖纔是美,像唐代得武則天啊,楊貴妃楊玉環啊,她們都是除了漂亮以爲,都有一個共同得特徵,就是豐滿。所以,唐代得造像都有圓潤豐滿這樣一個特點。等一下到龍門石窟以後,大家可以找一下,臉龐,肩膀,身材渾厚,圓潤得那種就是唐代典型得造像,而北魏,則以瘦爲美,北魏造像的特點是:瘦骨清風。所以高高瘦瘦的,很清秀得那種就是北魏的造像。在這裏,我已經清楚得講過了,所以到了龍門以後呢,我要考一考大家,看看你們能否分得出唐代和北魏得造像。

龍門石窟是我國古代莫北人民智慧得結晶,藝術實踐得結果,堪稱我國雕刻藝術寶庫,爲研究我國古代歷史,文化,佛教,雕刻,服飾提供了極爲豐富的資料,它是佛教流傳到我國後,與中國文化相結合得典範。那麼,成千上萬的佛像是何人所爲呢?他們又爲什麼要雕像造佛呢?事實上,絕大部分得洞窟都是皇帝爲自己營造的功德窟。龍門石窟大規模營建於北魏和唐代,那時佛教興盛,帝王將相們深信“輪迴報應”,“造佛得佛報”。於是他們不惜花費大量得人力,物力,財力;爲自己,父母,親朋好友營造公德窟。另外一個原因就是統治者出於政治上得需要,利用佛教從思想意識上統治人民,通過開鑿擴大石窟來宣揚佛教。第三個原因,開鑿石窟得風尚是沿襲佛教發源地之一得古印度而來得。在中國北方,石窟得開鑿路線基本上是沿絲綢之路而來得。這也是佛教傳入中國得一條主要路線。

好了,龍門石窟到了。請大家帶上自己的貴重物品隨我下車,讓我們一起去欣賞雕刻精美,氣勢恢弘的藝術寶庫吧!在參觀石窟的過程中,我給各位朋友重點講解一下龍門石窟中的幾個主要洞窟。

這是潛溪寺,它是我們進入龍門西山北端第一個大石窟。潛溪寺洞高,寬9米多,進深近7米,建於唐代初期(唐高宗初年雕鑿),距今約1300多年的歷史,因在鑿洞時地下有源源不斷流出的溪流而得名。據說唐代有位叫李潘(pan)的宰相曾在此建過別墅。洞內所供主像爲阿彌陀佛,佛身高7。38米,端坐於須彌座上,面額豐滿,胸部隆起、衣紋斜垂座前,身體各部比例勻稱。神情睿智,整個姿態給人以靜穆慈祥之感。阿禰陀佛意譯爲“無量光”和“無量壽”,《阿禰陀佛經》說,他是極樂世界的教主,凡願往生彼土之人,只要專念他的名字,死時他便會來接引,因此又叫接引佛。一般佛教寺院常與釋迦、藥師佛同供,稱“橫三世佛”。

其兩側爲二弟子、二菩薩、二天王。特別是南壁的大勢至菩薩,造型豐滿敦厚,豐腴圓潤,雙目俯視,是唐初雕塑藝術中的佳作。阿禰陀佛和兩側觀世音、大勢至菩薩合稱爲“西方三聖”,是佛教淨土宗供奉的偶像。洞內前側兩壁各雕一護法天王,高顴大目、體魄雄壯、孔武有力、身披銷甲,是唐代高級武將的形象。踩在腳下的夜叉,也塑造的十分生動傳神。

龍門石窟導遊詞5

各位朋友好!今天,讓我陪大家一起來參觀素有“龍門二十品”美稱的洛陽龍門石窟。

洛陽,素有“九朝古都”之稱。舉世聞名的龍門石窟,便是她衆多的文物古蹟之一。

龍門石窟位於洛陽市南13公里處,它同甘肅的敦煌石窟、山西大同的雲岡石窟並稱爲中國古代佛教石窟藝術的三大寶庫。現存佛像十萬餘尊,窟龕二千三百多個。龍門石窟是國家五A級旅遊景區,1961年被國務院列爲國家文物重點保護單位。

龍門石窟中最著名的是盧舍那大佛。傳說她是根據武則天的臉型經過修飾而成的。鑿於唐高宗咸亨四年,即公元672年,位於洛陽龍門西山南部山腰奉先寺,通高17.14米,是龍門石窟中藝術水平最高、整體設計最嚴密、規模最大的一處。

各位朋友,現在,請跟着我參觀龍門石窟的幾個重要洞窟。

這裏是潛溪寺,它是龍門西山北端第一個大窟。高、寬各九米多,進深近七米,大約建於一千三百多年前的唐代初期。主佛阿彌陀佛端坐在須彌臺上,給人以靜穆慈祥之感。主佛左側爲大弟子迦葉,右側爲小弟子阿儺。兩弟子旁邊分別爲觀世音菩薩與大勢至菩薩。阿彌陀佛與兩側的兩位菩薩共稱爲西方三聖,即掌管西方極樂世界的三位聖人,是佛教淨土宗信仰的對象。

我們過潛溪寺後,在路旁右側有一敞口石匾,我們看過石匾,向南走大約十步,進入一座院落,院中有並排三座石窟,便是賓陽三洞(中洞、北洞、南洞的俗稱),以中洞爲代表。賓陽洞傳說是根據道教八仙之一呂洞賓之字(洞賓)和號(純陽)的末兩字相加而命名的。傳說它是北魏宣武帝爲父母孝文帝和文昭皇太后做功德所營造的洞窟之一。其中僅中洞的開鑿就花費了24年時間,其富麗堂皇的景象是龍門衆多石窟之冠。

參觀過賓陽洞,拾級而上,這裏就是萬佛洞。萬佛洞多洞相連,巧奪天工,渾然天成。一些怪石之奇,景觀之險,讓人不無驚歎,流連忘返;登高遠眺,心曠神怡。萬佛洞集我國著名四大石窟之精華,塑佛主、菩薩、弟子、天王、力士近三萬尊。萬佛洞爲一長約500餘米的山洞,在洞中有23000餘尊各式各樣的佛像。洞在龍門西山中部,因窟內南北兩壁刻有15000餘尊佛像而得名。

朋友們們,我們可以再去參觀一下蓮花洞。參觀完蓮花洞,再登幾十級臺階就到奉先寺了。它原名大盧舍那像窟,始雕年代說法不一,有說是唐代咸亨三年(672年)開始雕鑿,至唐代上元二年(675年)完成,是龍門石窟中規模最大、藝術精美、最具有代表性的大龕。奉先寺南北寬約34米,東西深約36米,置於9米寬的三道臺階之上,龕雕一佛、二弟子、二脅侍菩薩、二天王及力士等十一尊大像。奉先寺是龍門石窟中規模最大、最具有代表性的露天佛龕,形態各異、刻畫傳神的造像顯示了盛唐雕塑藝術的高度成就,成爲石雕藝術史上的奇觀。

另外,世界遺產委員會對龍門石窟也有評價:“龍門地區的石窟和佛龕展現了中國北魏晚期至唐代(公元493~907年)期間,最具規模和最爲優秀的造型藝術。這些詳實描述佛教宗教題材的藝術作品,代表了中國石刻藝術的最高峯。”2006年1月龍門石窟被中央文明辦、建設部、國家旅遊局聯合授予“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2009年,龍門石窟被中國世界紀錄協會收錄爲中國現存窟龕最多的石窟,創造了現存窟龕數量最多的中國之最。

由於時間關係,龍門石窟主要洞窟的講解就到此結束。謝謝各位!如果有什麼不滿意的地方,可以反饋給我哦!

自評:前幾天,小城老師讓我寫一篇導遊詞,我就想起了龍門石窟。因爲我對龍門石窟不是很熟悉,所以這篇文章是經過網上搜集整理寫下來的。

龍門石窟導遊詞6

尊敬的各位遊客們:

大家好!

今天,我很榮幸能陪同大家遊覽龍門石窟。

爲使各位遊客能對洛陽這座古老城市的歷史文化和古蹟有初步的瞭解,我將洛陽的歷史及龍門石窟的大致情況,途中向大家做簡單的介紹:洛陽在歷史上曾是衆多朝代建都的城市,素稱"九朝古都"。龍門石窟距市區13公里的龍門是洛陽南面的天然門戶,這裏兩岸香山、龍門山對立,伊水中流,遠望就象天然的門闕一樣。"舉世聞名的龍門石窟就雕刻在伊河兩岸的山崖上,南北長約1公里。從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時開始營造,經過東魏、西魏、北齊、隋、唐、延至北宋,累計大規模開鑿約四百餘年,現存窟龕2345個,碑刻題記2800餘塊,佛塔70餘座,造像近11萬尊。其窟龕、造像和題記數量之多,居中國石窟之冠,與敦煌莫高窟、大同雲岡石窟並稱爲中國三大佛教藝術寶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於1961年確定龍門石窟爲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xx年11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24屆世界遺產委員通過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不知不覺,我們已經來到龍門石窟腳下,我們下車,首先沿着伊水西岸遊覽西山。

現在我們看到的是千佛窟。千佛窟只有一間屋大小,高三四米,兩旁石壁上密密麻麻地排列着無數個小佛像,說他是千佛庫真是名副其實。這些小佛像大的有三四釐米,小的卻只有兩釐米,可別看它們的個頭兒像個小不點兒,但都雕刻的很精細,雖然數目衆多,但是排列的卻非常整齊。

接下來,我們就來到龍門石窟最有名的地方——奉先寺。這裏共有九尊佛像,其中中間的佛像最大。這尊佛像,身高17。14米,頭高4米,耳朵長1。9米,它的雕工極爲精湛,大佛坐姿端正,面容慈祥,雙耳垂肩,就連衣服的褶皺,皮膚的紋理都雕刻得清晰可見。其他八尊佛像也都身材高大,形態各異。總體看來,奉先寺洞穴雄偉壯觀,氣勢磅礴,再加上週圍淡淡的薄霧,更是顯得神祕莫測,真不愧是神來之筆呀!

由於時間的關係,龍門石窟西山的講解到處結束,給大家留出一些自由時間,龍門石窟還有更多的美景:東山上的石窟、香山寺、白園大家可以再去細細遊賞!希望大家玩得開心、不虛此行。

龍門石窟導遊詞7

各位遊客朋友:

歡迎大家來到洛陽龍門石窟,現在我們就在龍門的入口,不要心急,我們立刻就進去領略裏面那博大精深的文化藝術。

龍門地區的石窟和佛龕展現了中國北魏晚期至唐代公元493~907年期間最具規模和最爲優秀的造型藝術。它們詳實描述了佛教中宗教題材的藝術作品,代表了中國石刻藝術的最高峯。大家都知道龍門石窟已經被評爲世界文化遺產,相信大家都是爲了這個慕名而來。

龍門石窟位於中國中部河南省洛陽市南郊12.5公里處,龍門峽谷東西兩崖的峭壁間。因爲這裏東、西兩山對峙,伊水從中流過,看上去宛若門厥,所以又被稱爲“伊厥”,唐代以後,多稱其爲“龍門”。這裏地處交通要衝,山清水秀,氣候宜人,是文人墨客的觀遊勝地。又因爲龍門石窟所在的巖體石質優良,宜於雕刻,所以古人選擇此處開鑿石窟。遠遠看過去,石窟安靜佇立在那裏,前面的湖面跟它挺有默契的,都是靜靜的。我們可以閉上眼睛感受一下,可能會感到從未有過的平靜。

龍門石窟與甘肅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雲岡石窟並稱爲“中國三大石刻藝術寶庫”。石窟始鑿於北魏孝文帝時公元471~477年,歷經400餘年才建成,迄今已有1500年的歷史,龍門石窟南北長約1公里,現存石窟1300多個,窟龕2345個,題記和碑刻3600餘品,佛塔50餘座,佛像97000餘尊。其中以賓陽中洞、奉先寺和古陽洞最具有代表性。

我們最先看到的是賓陽洞, 賓陽中洞是北魏時期大概公元386~512年的代表性作品。這個洞窟前後用了24年才建成,是開鑿時間最長的一個洞窟。洞內有11尊大佛像。主像釋迦牟尼像,面部清秀,神情自然,堪稱北魏中期石雕藝術的傑作。主像座前刻有兩隻姿態雄健的石獅。左右侍立二弟子,二菩薩,菩薩像含笑凝眸,溫柔敦厚。洞中還雕刻着衆菩薩,弟子聽法的浮雕像,栩栩如生。窟頂飛天仙子的刻畫也十分傳神。

我們沿着棧道繼續前行,會經過珍珠泉、萬佛洞、藥方洞(內有許多濟世藥方)、蓮花洞等洞窟,其中又以蓮花洞爲特殊。蓮花洞是繼賓陽三洞之後開鑿的又一大型北魏石窟。因洞頂雕有大型飛天環繞的大蓮花藻井圖案而得名。此雕刻的非常精美,開鑿於北魏孝昌年間即公元526—528年前後,屬於北魏後期作品。據說,人大會堂的頂燈就是仿它而做。這裏除了大佛造型細膩外,最大的看點是南北它是龍門兩壁上方各有似爲“法華經”所指十方分身佛的小千佛浮雕,每個高度僅有2釐米左右。他們就是龍門石窟中雕刻最小的佛像。在堅硬的石壁上雕刻如此小的佛,而又刻得如此精工細作,確實爲龍門一絕。

好了,我們現在前往奉先寺。它是龍門石窟的精華部分。或許你們曾經在電視上看過,現在讓我們走近它,親自感受一下它的魅力。走到這裏遠遠可以看到那邊人很多,我們還可以看到那裏有一尊大大的佛像,它是奉先寺那大佛, 而奉先寺是龍門石窟中最大的一個窟,代表了唐代石刻藝術的風格。它長寬各30餘米。整個奉先寺的雕塑羣是一個完美的藝術整體。看!這個就是遠處看到的盧舍那雕像。它是一件精美絕倫的藝術傑作。盧舍那佛像總高約17米,豐腴典雅,栩栩如生。她那智慧的雙眼,稍稍向下俯視,目光正好與朝拜者仰視的目光交匯,令人產生心靈上的震撼,具有無窮的藝術魅力。它的面容豐滿秀麗,雙目寧靜,微露笑意,形象莊嚴又不失睿智慈祥,被譽爲東方的“蒙娜麗莎”。一般說來,在佛學的教義裏,佛、菩薩均爲男性,而在龍門奉先寺的這尊主佛卻被女性化,傳說盧舍那大佛的形象就是按照武則天的容貌雕琢而成。相對雲崗石窟,看過龍門後我們都明顯感覺雲崗石窟佛像雕刻線條古樸粗獷,龍門則精緻細膩的多。奉先寺的天王造像肌肉突出,線條清晰,給人已孔武有力的感覺。我想大家都非常喜歡這裏。盡情地享受它的薰陶吧。當然,除了欣賞盧舍那佛像之外,我們也不能忽略旁邊的那些同樣令人震撼的雕像,就像這些,都同樣雕刻得十分傳神的。同樣能令人產生心靈上的震撼。

好,參觀完奉先寺,我們就到龍門石窟歷史最悠久的古陽洞。

古陽洞是龍門石窟中開鑿最早,內容最豐富的一座,也是北魏時期的另一代表洞窟。古陽洞中有很多佛龕造像,這些佛龕造像多有題記,記錄了當時造像者的姓名,造像年月及緣由,這些都是研究北魏書法和雕刻藝術的珍貴資料。中國書法史上的里程碑“龍門二十品”,大部分集中在這裏。“龍門二十品”代表了魏碑體,字體端正大方,氣勢剛健有力,是龍門石窟碑刻書法藝術的精華,歷來爲世人所推崇。 《龍門二十品》是龍門石窟中的二十尊造像的題記拓本,北魏書風的代表作。《始平公造像記》本是附屬於佛龕的題記,全稱爲《比丘慧成爲亡父始平公造像題記》,北魏孝文帝太和二十二年,刻於河南洛陽龍門古陽洞北壁。題記由孟達撰文,朱義章楷書。此碑與其它諸碑不同之處是全碑用陽刻法,逐字界格,爲歷代石刻所僅見,在造像記中獨樹一幟。記文內容寄造像者宗教情懷,兼爲往生者求福除災。清乾隆年間始被黃易發現,受到書壇重視,列入“龍門二十品”,此碑文方筆斬截,筆畫折處重頓方勒,結體扁方緊密,點劃厚重飽滿,鋒芒畢露,顯得雄峻非凡,被推爲魏碑方筆剛健風格的代表。

看完石窟最精華的部分,讓我們近距離接觸石窟,感受它的每一個細節。就像我們現在身處的這個洞,一進來就可以感受它濃厚的貴族色彩,是典型的皇家風格。像在這道牆上,我們就可以看出其實石窟的每一處都是古人非常重視的,不容馬虎。好了。大家就自主參觀一下石窟,到晚上我們還要欣賞石窟的夜景。相信大家一定很期待,讓我們吃完晚飯就一起來感受龍門石窟的夜景吧。

大家請看,石窟晚上看過去是不是跟白天看到的很不一樣?

是啊,晚上的石窟看起來是非常現代的,好像一座城堡,充滿了神祕感。進去裏面看,燈光照到佛像上面,像不像靈光?這些金色的燈光把佛像襯托得更有神聖感。不愧是中國石窟藝術的里程碑。好了,龍門石窟的參觀就到此結束了,相信大家跟我一樣充滿了感慨,覺得真是不枉此行。歡迎大家下次有機會再來感受一下石窟的魅力和震撼。謝謝。

龍門石窟導遊詞8

安徽的朋友這邊來!大家好,我是本次帶你們遊玩洛陽龍門石窟的導遊,你們就叫我焦導吧。現在我們正在前往龍門石窟的路上。龍門石窟在20xx年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接下來我帶你們去欣賞它的真面目。

龍門石窟之所以叫這個名字,是因爲它位於龍門山系的熊耳山上,那兒有許多斷裂的巨大石塊,我們的祖先就在這裏創造出這麼多尊佛像。龍門石窟現在有窟龕2345個,佛像10萬餘尊,碑刻題記3600多塊,就連佛塔都有60多座,可是中國三大石窟藝術寶庫之一哦。自古以來,龍門石窟都爲帝王遊幸、文人薈萃之地,這在雕刻史上很了不起的哦!但是現在很多尊佛像的面目已經被破壞的殘缺不堪,所以請大家愛護文物,不要往護欄裏鑽。

好,現在我們已經到了萬佛洞。我身後的這個洞裏面一共有幾尊大佛和數萬尊小佛像,所以被稱作萬佛洞,它居今天有一千五百多年的歷史了。這種雕刻在古代可是一項偉大的工程啊!它和修長城一樣,也累死餓死了許多人。你們看,正中央的大佛像頭上那盞蓮花燈上面也有許多小佛像,最小的只有兩釐米呢!可見古代勞動人民付出了多少心血和汗水啊!你們知道嗎?在這萬佛洞裏面,沒有哪兩尊佛像的姿態是一模一樣的.。據說,這裏面的佛像都是先畫在紙上,再由皇上修改和批准,纔開始造的,先後用了整整五年時間呢!

在龍門石窟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我身後的奉先寺。你們知道嗎?它是劈山而造,其中九尊大型佛像的身高均在10米以上,居中的盧舍那大佛更是高達17米多,僅頭部就有4米,耳長1。9米,現在中學的歷史書的首頁就是盧舍那大佛!

龍門石窟見證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毅力和智慧。這裏精美的石像非常多,我說也說不盡,還是請你們細細遊賞吧!

龍門石窟導遊詞9

各位旅客們:

大傢伙,此刻我們面前的這三座洞窟合成爲賓三洞。它是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後,統一規劃、有計劃開鑿的,因並排佈局而得名。“賓陽”來源於《堯典》中的“寅賓日出”意爲迎接初升的太陽。可能有的朋友已經發現了,南北二洞和中間的主窟風格迥異,截然不一樣,這是怎樣回事呢?原先呀,在開鑿的過程中北魏宮廷突然發生了內亂,打斷了賓陽洞的雕刻工作,所以,北魏皇室經營的大型洞窟——賓陽三洞,實際上只完成了一箇中洞,而南北兩洞則由以後的隋唐兩朝完成。這三座洞窟開鑿的時光最長,歷時長達24年還未完工,用工多達80多萬。賓陽中洞是北魏宣武帝爲其父母孝文帝及文昭皇太后祈福做功德而開鑿。主尊爲此刻世佛釋迦牟尼,在它左邊是過去世燃燈佛,右邊是未來世佛彌勒佛。其實在洞中有兩幅壁畫可謂精美絕倫,就是在洞口內壁兩側,原各有一副大型浮雕分別是《皇帝禮佛圖》和《皇后禮佛圖》,展現當時宮廷佛事活動的場面,可惜這兩處浮雕在20世紀30年代被盜走,現分別藏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和堪薩斯州納爾遜藝術博物館。大家請隨我繼續往前走,再登幾十步臺階就到奉先寺了,舉世聞名的盧舍那大佛就在寺中。奉先寺顧名思義,就是供奉祖先的意思,開鑿於唐高宗咸亨三年,即公元672年,於675年完工,皇后武則

天曾捐脂粉錢兩萬貫用來加速工程的完工。它是龍門石窟中雕刻最大、藝術最精、氣勢最磅礴、最具代表性的重要石窟。好了,各位遊客,此刻呈此刻我們面前的這尊大佛就是盧舍那大佛了。“盧舍那“是梵文音譯,即光明普照的意思。盧舍那大佛通高17.14米,頭高4米,耳長1.9米。爲什麼不零不整偏偏是17.14米呢?其中暗藏不少玄機:因爲7是佛的數字,天的數字,佛語有曰:“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我們看,這17。14米,包含了一個10,意十全十美,而14拆開正好是兩個7,再加上第一個7,就有三個7了,擁有三個7的盧舍那大佛就是無限大、無限尊崇,功德圓滿了!

有人把盧舍那大佛比作東方的“蒙娜莉薩”,說她是善良和美貌的化身。的確如此,不信,您看,她的嘴角微微上翹,目光下垂,略作俯視態,兩道彎眉如鉤似月,滿臉的笑意,一派慈眉善目的神韻。每次看到盧舍那大佛的微笑,總會讓人感到如沐春風,無論您從哪個角度看她,她的目光都會和您有所交流,彷彿智者的詢問,長着的關切,母親的慈愛!在那裏,我們感受到了無限的情親和慈愛,這種由天上到人間,由出世到入世,從虛幻到現實的轉變,不正是中國儒家思想在雕塑藝術上的折射反映嗎?這是藝術的覺醒,人性的覺醒,中國佛教藝術經歷了漫長的歲月,在唐代最後完成了它的中國化進程,中國佛教藝術在洛陽龍門奉先寺也到達了一個光輝的頂點,所以,李澤厚先生纔會說:盧舍那大佛是中國古代雕塑藝術的最高典範。在2001年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時候,所有的評委都認爲是咱們盧舍那大佛的微笑征服了全世界。另外大家看盧舍那兩側站立的二弟子,左爲迦葉,嚴謹莊重,飽經風霜;右爲阿難,聰明溫順,擅長記憶。他們的旁邊分別站立的是菩薩、天王、力士以及供養天人,形象逼真,栩栩如生。整個奉先寺造像主次分明,比例渾然一體,既注重形式美,又注重準確表達思想資料。奉先寺以其流利的線條,高潮的技藝,玄祕的宗教幻化

爲一首壯麗的交響樂章,與自然混合,奪人心魄。好了,各位朋友,參觀了這麼雄偉的雕刻,是否也讓你的心靈受之震撼了呢,那麼請拿起您手中的相機,留下這份情緒。景區的主要講解到那裏就結束了,接下來的時光留給大家自由活動,11點鐘我們準時在那裏集合。

龍門石窟導遊詞10

各位遊客:

大家好!今天就讓我給大家當一次導遊,我姓王,可以叫我小王導遊,下面讓我給大家說一說龍門石窟的美景吧!

龍門是一個風景秀麗的地方,這裏有東、西兩座青山對峙,伊水緩緩北流,遠遠望去,猶如一座天然門闕,所以古稱“伊闕”,現以成爲游龍門的第一景觀。龍門石窟始開鑿於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公元494年)前後,後來歷經東西魏、北齊、北周,到隋唐等朝代又連續大規模營造達400餘年之久。密佈於伊水東西兩山的峭壁上,南北長達一公里,共有97000餘尊佛像,最大的佛像高達17。14米,最小僅有2釐米。

大家都累了吧!到我這邊的椅子上座下歇會,我給大家講一個龍門的傳說吧!

相傳遠古時期,洛陽南面有一片煙波浩淼的湖水,周圍青山蒼翠,芳草萋萋,人們在山上放牧,在湖裏打魚,過着平靜的生活。村裏有個勤勞的孩子,天天到山上牧羊,常常聽到從地下傳出“開不開”的聲音,回到家便把這件事告訴母親。母親想了想便告訴她,如過在聽到就回答“開”誰知一聲末了,山崩地裂,龍門山立刻從中間裂開,洶涌的湖水從中傾出,奔騰咆哮地流過洛陽城,一瀉千流向東海,水流之後無數清泉從山崖石中迸出,爲芳池瀉爲飛瀑。兩山的崖壁上出現無數蜂窩似的窟窿,窟窿內影影綽綽全是石像,有的眉清。有的輪廓不清,千姿百態蔚爲奇觀,從此龍門石窟便名揚天下了。

遊客們,湖的那邊有很多景觀比如白園、白居易、武則天、萬佛洞,蓮花洞等景觀。

謝謝大家!今天游龍門石窟結束了好好休息,明天還有更精彩的旅遊,再見!

龍門石窟導遊詞11

大家好,我是炫光旅行社的程導,今天我們要去龍門石窟。

我們現在已經來到了龍門石窟,龍門石窟位於河南省的洛陽市,洛陽是中外聞名的古城。

龍門石窟,在洛陽市南鄰的龍門山口處,距市區12.5公里,從北魏太和十九年開鑿,至今已有1500餘年的歷史,他和郭煌莫高窟、大同雲岡石窟。共同組成了我國著名的三大石窟藝術寶庫。

所謂石窟就是在石壁山崖上開鑿的洞,或是天然形成的洞,用來藏身或藏食物。

龍門石窟的雕刻,有個不可忽視的自然形象條件,伊水兩岸的山崖都屬於古生代寒武紀和奧陶紀的石灰岩層,其石質堅硬,結構緊密,不易風化和大面積脫裂。

好,今天我們就說到這裏。

龍門石窟導遊詞12

各位遊客朋友,大家好!

在這陽光明媚的早晨,很高興能和各位一同前往洛陽龍門石窟。首先請允許我代表××旅行社對各位的到來表示最誠摯的歡迎!那麼我呢?就是此次行程的導遊員,我姓×,大家可以叫我×導或小×都可以。坐在我旁邊的這位就是咱們此次行程的安全大使×師傅了,×師傅有多年的駕車經驗,技術嫺熟,所以咱們的安全問題大家大可放心。我和×師傅都很高興也很樂意爲大家提供服務。在此次遊覽過程中,大家有什麼意見或建議儘可能地向我們提出,我們會樂於接受,盡我們最大的努力去幫助大家,您的滿意就是對我們工作的最大肯定。最後,希望大家在此次遊覽過程中,忘記煩惱,忘記領導,開開心心參觀,快快樂樂遊覽!

接下來我把咱們今天的行程給大家簡要介紹一下:我們現在已經踏上旅途了,行駛在正少高速上,途徑新密、登封、伊川,大約需要兩個小時就到達我們今天的目的地——洛陽龍門石窟。

洛陽位於河南省中西部,黃河中游南岸,伊洛盆地北緣,因居古代城區在洛水之陽而得名。根據歷年的考古發掘和大量翔實的文獻,先後曾竟有十三個朝代在此建都,時間長達1500多年。是我國八大古都中,建都朝代最多,年代最早,時間最長的天下名都。由於洛陽長期作爲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科技、交通中心,所以許多重大歷史事件多發生在這裏,許多歷史名人多活動在這裏。歷史學家司馬光說:“若問古今興廢事,請君只看洛陽城。”也就是說洛陽是中國歷史的縮影。如果您想了解50XX年的中國,那您必須來看洛陽了。

而最能代表洛陽的就是洛陽“四寶”了。

這第一寶就是洛陽牡丹。“洛陽牡丹甲天下”。牡丹由於其花型花色雍容華貴,而被稱爲“花中之王”。唐代詩人白居易的“花開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是對當時賞花勝景的真實寫照;宋代詩人蘇轍爲了觀賞牡丹,更是“花從單葉成千葉,家從汝陽遷洛陽。”了;民間藝人李正封的“國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的唱詞,道盡了牡丹的國色天香。每年4月15日至25日都會舉辦洛陽牡丹花會,花海人潮,熱鬧非凡,希望大家到時再遊洛陽。

這第二寶就是當年曾經歸爲國力的唐三彩了!以黃——綠——白爲主色調,誕生於唐代的這件工藝品,現在已經遠銷國外。其中,黑色的將軍馬被英倫友人讚頌爲“倫敦黑”、“黑寶石”,有水火土所凝結的這件器物正可稱得上是中國人智慧的結晶。

這第三包就是洛陽水席,一是進口水席湯水多的特點,二是似水流雲的上菜順序,即上一道,吃一道,撤一道。其特點是突出酸辣,富含湯水,滑兒爽口,食而不膩,共24道菜,8個涼菜,16道熱菜。

那第四包是什麼呢?就是咱們馬上就要參觀的龍門石窟。至於爲什麼把它稱爲第四寶?遊覽完後,咱們自己就知道答案了。

好了,遊客朋友們,龍門石窟已經到了,在下城之前提醒大家:我們的車身爲淺綠色,車牌號爲豫a×××××。我的手機號碼是×××××××××××。現在呢?請大家關好車窗,帶好隨身物品和貴重物品,跟我下車,一同參觀遊覽吧!

龍門石窟位於洛陽市南12公里的伊河兩岸,這裏兩山對峙,伊水中流,形如門闕,故稱“伊闕”,隋朝史稱“龍門”,沿用至今。龍門石窟從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時開始營造,歷經400餘年,現存窟龕2300多個,雕像10萬餘尊,碑刻題記2800餘塊。雕刻內容除了佛教之外,還涉及建築,服飾,音樂,書法,醫藥等,如同一座包羅萬象的石刻藝術博物館年11月,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並與敦煌莫高窟,大同雲岡石窟合稱爲中國三大佛教藝術寶庫。

各位朋友,現在大家左手邊的就是潛溪寺,他是我們進入龍門西山北端第一個大石窟。潛溪寺始建於唐朝初年,距今約1300多年的歷史,因在鑿洞時有源源不斷流出的溪流而得名。窟內洞頂雕刻了一朵大蓮花,洞內所供住尊像爲阿彌陀佛,佛身高7.38米,面額豐滿,胸部隆起,衣紋斜垂座前,身體各部比例勻稱。神情睿智,整個姿態給人以靜穆慈祥之感。兩側爲二弟子、二菩薩、二天王。特別是南壁的大勢至菩薩,造型豐滿敦厚,儀態文靜,與主佛造像爲龍門石窟唐代石雕中最優美的兩尊。洞內前側兩壁各雕一護法天王,高顴大目、體魄雄壯、孔武有力、身披銷甲,是唐代高級武將的形象。踩在腳下的夜叉,也塑造的十分生動傳神。

請大家跟我向前走,路旁右側並排坐西向東的這三座石窟,即賓陽三洞。其中以中洞爲代表,中洞在北魏時稱靈巖寺,明清以後才改稱賓陽洞,傳說是根據道教八仙之一呂洞賓之字和號的末兩字相加而命名的。此洞從北魏宣武帝景明元年,就是公元5XX年開始雕鑿到正光四年,即公元523年6月完工,歷時達24年之久。賓陽中洞是一座三世佛窟。北魏由於受“法華經”影響較大,除了信仰釋迦、多寶外,還信仰的對象便是三世佛了。在龍門石窟僅此一例。正面是以釋迦牟尼佛像爲主的五尊雕像。釋迦身着褒衣博帶式袈裟,通高8.4米,面部清秀、神情飽滿、高鼻大目、微露笑意。釋迦左右侍立着二弟子、二菩薩。二菩薩含睬若笑、溫雅敦厚,給人以親切感。窟頂做瓊隆形,中央雕刻着重瓣大蓮花構成的蓮花寶蓋。

請大家跟我一起離開賓陽三洞拾級而上,現在我們看到的就是萬佛洞。萬佛洞的形狀是方形平頂,頂上雕一蓮花藻井,因洞內刻有15000尊佛像,又叫“萬佛洞”。該洞主尊名阿彌陀佛,有圓光和身光,結跏跌坐在印覆蓮束腰須彌座上,一手貼身斜舉胸前,一手撫膝。原洞外除浮雕的二力士之外,還有兩尊石獅,即龍門唐代浮雕的精品,在30年代被盜。現存於美國波士頓藝術博物館和堪薩斯城納威爾遜藝術博物館內。

請大家跟我繼續前行,現在我們來到了蓮花洞。這裏爲什麼叫“蓮花洞”呢?這是因爲洞頂雕有大型飛天環繞的大蓮花藻井圖案而得名。蓮花是佛教象徵的名物,意爲出淤泥而不染。因此,佛教石窟頂藻井多以蓮花爲飾,但像這樣大型的蓮花,雕刻的如此精美,在龍門石窟中這不多見。此洞開鑿於北魏孝昌年間,屬於北魏後期作品。該洞主尊釋迦牟尼。兩側爲脅侍菩薩,佛與菩薩之間,爲侍立的伽葉、阿難二弟子。

朋友們,再登幾十步臺階就到奉先寺了,奉先寺市龍門石窟中規模最大的露天窟龕,從唐高宗咸亨三年四月始建,至上元二年十二月底完工。據專家們推算,這樣浩大的工程,僅用三年零九個月就成完工,這是不可想象的。爲了政治上的需要,武則天捐脂粉錢兩萬貫,以加速了工程的進度,其名稱用“奉祀祖先”之意。奉先寺的主尊名爲報身佛盧舍那佛,左右爲二弟子、二菩薩、二天王、二力士及二供養人,共11尊。盧舍那佛通高17.14米,面長4米,耳長1.9米,爲龍門石窟中最大的佛像,結跏跌坐在八角形束腰蓮花須彌座上。造像莊嚴、睿智、溫和、慈祥,這是理想化了的社會聖賢的形象。

請大家隨我繼續參觀古陽洞。古陽洞開鑿於北魏太和十六年,就是公元493年遷都洛陽之際。洞內雕刻90%以上是北魏時期的作品,是龍門石窟羣中開鑿最早、內容最豐富的一座洞窟。古陽洞的造像,以其風格、特徵而論,代表了遷都洛陽後北魏後期的一些變化。由北魏前期粗曠、雄健、挺實變爲清秀、美麗、開始擺脫前期的作風。面部表情刻畫也由嚴峻變得比較溫和,給人以親切之感。

好了,各位,龍門石窟的講解到此即告一段落,接下來的時間,大家可以自由參觀,參觀遊覽時要注意安全,同時還要注意保護環境。我們三十分鐘後準時在這裏集合,希望大家玩得開心!我們待會兒再見!!!

龍門石窟導遊詞13

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神奇的龍門石窟。我叫何懿,我會陪伴大家一起遊覽龍門石窟,一起體驗遊覽的樂趣。

龍門石窟位於洛陽市南12.5公里處。那裏青山聳翠,東西對峙,伊水汪洋,造像密佈在伊水兩岸、東西兩山的峭壁上,就像一幅美麗的風景畫。

龍門石窟,始創於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494年)年後,歷經東魏、西魏、北齊、北周、隋、唐、五代、北宋諸朝500餘年大規模營造。使大大小小的窟龕像蜂窩一樣,密佈在伊水兩岸峭壁上,南北長達 1公里餘。據1962年龍門石窟文物保管所統計:兩山現存窟龕2100多個,造像10萬餘尊,最大的造像高達17米多,最小的僅2釐米;造像題記和碑碣2600塊左右,佛塔40餘座。真是讓人大吃一驚!

龍門石窟在雕刻藝術史上佔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巨大的造像是東方雕塑的典型。特別是石窟中的飛天,或在流雲中自由翱翔,或手捧聖果凌空飛舞,或奏樂高歌,或布撒花雨,姿態輕盈,神情優雅,令人歎爲觀止。

龍門石窟山青水秀,自古就是人們遊覽的勝地。歷代文人學士關於描寫龍門石窟風光的詩詞有千百篇,李白、白居易、歐陽修等許多著名詩人都有題詠。唐代詩人白居易曾說:“洛陽四塞山水之勝,龍門石窟首焉。”所以龍門石窟每年都吸引了許許多多的中外遊客遊覽。他們都流連忘返,如癡如醉。

大家到了龍門石窟以後一定要注意以下幾點:

1、請遊客們不要亂丟垃圾、隨地吐痰。

2、不能到危險的地方去玩。

3、爲了保護文化遺產,請大家不要在牆上亂畫亂塗。

希望你們到了龍門石窟可以細細遊賞。

龍門石窟導遊詞14

尊敬的各位遊客:

大家好!

很榮幸能爲大家做導遊!我們今天遊覽的景區是龍門石窟。我想,您也許遊覽過風景秀麗的頤和園,觀賞過雄偉壯觀的萬里長城,可今天遊覽的龍門石窟,會給我們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龍門石窟始建於498年,也就是北魏時期,雖然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了,但是經過後人的修整,至今仍保存得很完整,已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請各位在遵守規則、保持清潔的前提下細細觀賞。

現在,我們已來到西山石窟腳下,前方的洞穴叫萬佛洞,兩旁洞壁上密密麻麻地排列着無數個小佛,說它是萬佛洞,可真是名副其實。這些小佛大的有三四釐米高,小的卻只有兩釐米高,別看它們個頭小,卻都雕刻精細,排列整齊,雖然數目很多,但卻排列得井然有序。這些精美的藝術品,都是古代能工巧匠智慧的結晶。大家一定要慢慢地欣賞,細細地品味。

接下來,我們就到了龍門石窟最有代表性的地方——奉先寺,這裏有九尊佛像,中間一尊最大的佛像身高17.14米,頭高4米,耳長1.9米,他的雕工極爲精湛,大佛坐姿端正,面容慈祥,雙耳垂肩,就連衣服的褶皺,皮膚的紋理都雕刻得清晰可見。其他八尊佛像也都身材高大,形態各異。總體看來,奉先寺洞穴雄偉壯觀,氣勢磅礴,再加上週圍淡淡的薄霧,更是顯得神祕莫測,真不愧是神來之筆呀!

龍門石窟有佛像十萬餘尊,佛洞兩千多個,我們已經欣賞完了。再回頭看一看這美麗的景觀吧,是否還有些依依不捨呢?

龍門石窟導遊詞15

遊客們,大家好,今天由我來當你們的小導遊,由我來帶領你們遊玩龍門石窟。

下面我先給大家介紹一下進入龍門石窟的注意事項。第一不要亂丟垃圾,第二不要在佛像上亂寫亂畫,第三要緊跟隊伍不要掉隊。

現在我們要進入龍門石窟,請大家跟緊我。龍門石窟屬於洛陽著名的5A級景區,它和郭煌莫高窟。大同山崗石窟,共同組成三大石窟藝術寶庫。

龍門石窟有這樣一個傳說,在很久很久以前,洛陽南郊有一片很大的湖水,人們常常在山上放牧種植,在水裏打魚,生活十分平靜。村裏有個小孩天天幫媽媽上山放羊,每次放羊他都能聽到地上傳來奇怪的聲音“龍門山開不開”。回到家後他把這件事告訴了他的母親,她母親對她說“要是再聽到這樣的聲音就說開”。第二天他又聽到了這樣的聲音,他就回答“開”。結果就地動山搖,龍門山一下子從中間斷開了,湖水噴涌而出,一瀉萬里奔向東海,崖壁上出現了密密麻麻的窟窿,窟窿內全是石像,那些石像清晰可見,龍門石窟就這樣出現了。

龍門石窟內有佛塔80座,佛像10萬餘尊,其中最大的佛像是盧舍那大佛,通高17。14米,頭高4米,耳長1。9米。最小的佛像只有2釐米。現在大家可以自由參觀,注意安全,2個小時後我們在這裏集合。

好了,我們的講解到此結束了,請大家記住我們在這裏度過的快樂時光,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