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識都>旅遊>導遊詞>

龍門石窟導遊詞集錦15篇

學識都 人氣:2.14W

作爲一名優秀的導遊,常常需要準備導遊詞,導遊詞事實上是一種對旅遊景點進行歷史的、文化的、審美的解讀的文體。怎樣寫導遊詞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龍門石窟導遊詞,歡迎大家分享。

龍門石窟導遊詞集錦15篇

龍門石窟導遊詞1

大家好!

有幸讓我爲大家解說,我們今天的旅遊景點是“龍門石窟”。龍門石窟是中國著名的三大石刻藝術寶庫之一,它位於河南省洛陽南郊12公里處得伊河兩岸,它青山綠水,萬象生輝,能讓人有流連忘返的感覺,唐代大詩人白居易曾經說過一句話:“洛都四郊,山水之勝,龍門首焉。”龍門石窟就是開鑿于山水相依的峭壁之間,它始鑿於北魏孝文帝由平城(今山西大同市)遷都洛陽前後。

龍門石窟分潛溪寺、賓陽中洞、賓陽南洞、萬佛洞、蓮花洞、奉先寺······現在我們看到的是萬佛洞。萬佛洞有一萬五千尊小佛像才得名,這些佛像有些小巧玲瓏,有的像在悠揚的樂曲中翩翩起舞,有的體態輕盈,有的婀娜多姿。在洞口的南邊還有一尊觀音像,它的整個姿態顯得那麼優美端莊。洞內主佛是阿彌陀佛,它端坐在雙層蓮花座上,無所畏懼,主佛背後有五十二朵蓮花,每朵蓮花上都坐着一位菩薩,他們或坐或側,或手持蓮花,或竊竊私語,神情各異,整個佛洞金碧輝煌,感覺很熱鬧。

這裏是蓮花洞,蓮花洞裏有一朵高浮雕的大蓮花,這本是佛教象徵的名物,俗話說,出淤泥而不染。洞頂也有許多以蓮花作爲裝飾的,但是像蓮花洞裏的這樣碩大而精美的蓮花,在龍門石窟是很少見的,蓮花洞裏的飛天細腰長裙,姿態自如,生動細緻,栩栩如生······

各位旅客們,龍門石窟的景色實在太多了,說也說不盡,希望您這次收穫很大,不枉此次一行,希望下一次還能和我一起來感受龍門石窟的壯麗的景象。

龍門石窟導遊詞2

大家好,我是本次旅程的導遊:張紫菲,大家也可以叫我:小張。很高興能和大家一起參加洛陽龍門石窟一日遊的活動。

洛陽龍門石窟是我國四大石窟之一,龍門石窟還是我國目前保存比較完整的大型石窟羣,據統計,現存大小窟龕兩千多個,佛塔七十餘座,造像十萬多尊,碑刻題記兩千八百多塊。龍門石窟是佛像雕刻技藝精湛,而石窟中造像題記也不乏藝術精品。龍門石窟造像題記遍佈許許多多的洞窟,約有兩千六百多種,其中龍門二十品,是我國優秀文化遺產的一部分,在國內外學術界、書法界有很廣泛的影響。龍門二十品,十九品集中於古陽洞,另有一品在西山中部偏南老龍洞崖壁的慈香窟裏。龍門石窟位於河南省洛陽市南十三公里處,它同甘肅的敦煌石窟、山西大同的雲岡石窟並稱中國古代佛教石窟藝術的三大寶庫。唐代詩人白居易曾說過:“洛都四郊,山水之勝,龍門首焉”。所以請不要在這美麗的地方留下垃圾!

龍門石窟保留著大量的宗教、美術、書法、音樂、服飾、醫藥、建築和中外交通等方面的實物史料。因此,它堪稱爲一座大型石刻藝術博物館。它與甘肅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雲岡石窟並稱爲中國三大石刻藝術寶庫。龍門石窟地處中原,是外來佛的教藝術植根於中華民族的傳統藝術土壤之中的豐碩成果,是我國古代雕塑藝術完整體系的集中表現。因此,龍門石窟在我國石窟藝術中有自己特殊的歷史地位。

好了,今天的;洛陽龍門石窟一日遊結束了,明天我們將要旅遊的地方更美。明天見!

龍門石窟導遊詞3

龍門石窟是中國四大石窟之一,別外三大石窟爲,山西雲岡石窟,敦煌石窟,和天水麥積山石窟。

現在,您所處的龍母石窟青山綠水,萬象生輝,作爲佛家藝術寶庫,早1961年即被國務院公佈爲全國第一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2000年11月30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龍門石窟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2006年1月被中央辦建設部國家旅遊局聯合授予“全國文明風景旅遊”2007年4月,被國家旅遊局評定爲全國首批5A級旅遊景區。

它位於洛陽市城南十三公里,這是香山和龍門山兩山對山寺,伊河水從中穿過,遠望猶如一座天然的門厥,所以古城“伊厥”到來隋朝,隋煬帝楊廣登上洛陽北上遠遠見了洛陽南面的伊厥,就對他的隨從說,這不是真龍天子的門戶嗎?古人爲什麼不在這裏建都?一位大臣獻媚的說道,古人非不知,只是在等陛下您的。隋煬帝聽後龍顏在悅,就在洛陽建造了隋朝的東都城,把皇宮的正門對着伊厥,從此,伊厥便被人們習慣的稱爲老門了。

我們要留下美好的回憶,留下最好的夢想。

龍門石窟導遊詞4

各位旅客們:

你們好!我是桃園旅行社的導遊小周,我們此刻位於洛陽市的龍門石窟,由我帶領大家進入龍門石窟窟內,愉快的龍門石窟一日遊開始了!

龍門石窟的發現年代、建造年代十分複雜。龍門石窟由成千上萬個洞窟組成,有潛溪寺,有蓮花洞,有藥方洞,有古陽洞,還有香山寺、白園、萬佛洞,數也數不清。

我們先來看看蓮花洞,“蓮花洞”這個名字也是有來頭的。您看,窟頂雕刻着一朵碩大精美的高浮雕蓮花,“蓮花洞”這名字就是根據這朵蓮花取的。蓮花是佛教象徵的名物,意思爲:出污泥而不染。洞內有一佛二弟子二菩薩。您能看見,左側弟子的頭部沒有了,是因爲頭部早年被盜,此刻只能在法國吉美博物館裏見到了。大家看蓮花洞南壁上方,有一個個小小的佛像,它是龍門石窟最小的佛像,僅有2釐米高,這些高不盈寸的小千佛栩栩如生,能夠想到,當時的雕刻技藝是多麼精湛啊!

看完蓮花洞,我們又來到了藥方洞。藥方洞因窟門刻有諸多唐代藥方得名。它始鑿於北魏晚期,經東魏,北齊,到唐代仍有雕刻,藥方洞的藥方是中國最早的石刻藥方。

龍門石窟此刻已經遭到嚴重的破壞。除了極少數的佛像外,大多數佛像的頭部均遭到破壞,難以其整體造型。但是剩下的部分足以說明藝術水平之高超、神態之曼妙,我期望大家好好保護這些文物。

龍門石窟還有個傳說呢。相傳遠古時期,洛陽南面有一大片煙波浩淼的湖水,周圍青山蒼翠,芳草萋萋。人們在山上放牧,在湖裏捕魚。村裏有個勤勞的孩子,天天到山上牧羊,常常聽到從地下傳來“開不開”的奇怪聲音,回到家便把這件事告訴母親,母親想了想,告訴他,如果再聽到這種聲音就回答“開”!誰知一聲未了,天崩地裂,龍門石窟頃刻從山中間裂開,湖水頃出,奔騰咆哮着繞過洛陽城,流向東海。水流之後,龍門石窟就出現了。

遊客們,愉快的一天就這麼快結束了,期望你們玩得開心喲!讓我們下次再見!

龍門石窟導遊詞5

各位旅客大師好!

歡送伴侶們到龍門石窟參不雅旅遊。我叫×××,是XXX遊覽社的導遊員。很僥倖能爲大師供給導遊講解辦事。上面,我先爲旅客伴侶們引睹一下龍門石窟的概況。

龍門石窟位於洛陽市北13千米的的地方。大師請看,這裏龍門山、噴鼻山兩岸僵持,伊水從中穿流,遠瞭望往便像一個自然的門闕,是以被稱爲“伊闕”,後因隋煬帝皆鄉洛陽的宮鄉鄉門正對伊闕,而當代帝王以實龍皇帝自稱,是以又被稱爲龍門。龍門區域,青山僵持、伊水中流、飛虹臥波,風光壯秀。唐朝著名詩人曾講“洛陽四郊山水之勝,龍門首焉。”龍門山色自古便被譽爲洛陽八景之首。環球著名的龍門石窟便雕刻在伊河兩岸的山崖上,北北長約1千米,是北魏和唐朝皇室貴族發願造像最散合的地方。概略有的伴侶會問:釋教爲何要鑿窟造像呢?本因是多方面的,北魏時釋教在我國傳播很是遍及,佛經上說,造佛像可以廣積功德,進進仙人間界,再說,關於泛博的下層老蒼生往說,識字皆很困難,更不要說念什麼梵文的經典了,而石窟造像可以把慈悲安詳的佛像和***的內容形象曲不雅地發揮闡收回往,更能起到宏揚佛法的教化做用。

是以我國也展現了很多釋教造像藝術。龍門一帶有很多大小不一的溶洞,既利於鑿窟造像,又利於經久保存。是以,自北魏孝文帝遷皆洛陽時,龍門石窟便開初營造,前後延盡長達400多年,此中北魏和唐晨是兩次建築的下潮。北魏造像秀骨渾姿、寬袍大袖,而唐朝造像體軀歉滿,面相圓潤,線條劣美。待會我們參不雅時,大師可以體味一下這兩個晨代造像分歧的風格特性。

龍門石窟的代表性洞窟有:賓陽洞、古陽洞、蓮花洞、萬佛洞、奉先寺等。好,伴侶們,我們邊走邊說,便往到了龍門石窟中最具代表性的洞窟——奉先寺,它開鑿於龍門山腰之間,完工於唐下宗年間,用時25年,取“奉祀祖先”之意。主佛爲盧舍那大佛,是三身佛中的報身佛,指顛終建持而得佛果之身,意義是灼爍普照衆生。

它通下17.14米,頭下4米,耳長1.9米,結跏跌座於蓮花寶座之上。是龍門石窟中最大的佛像,因武則天曾以皇后的身份,捐贈脂粉錢兩萬貫,設念者便遵照“佛乃非男非女,亦男亦女”的說法,摩武則天形象,將佛形成女性形象,身披通肩式袈裟,頭上螺形髮髻,面目相貌歉滿娟秀,嘴角微翹,成現出坦白而又奧祕的淺笑,是以有人把它稱爲“東方的受娜麗莎”。

大師請看,在東、西兩山上稀散着像蜂窩樣的大小佛龕,此中窟龕2345個,造像10萬餘尊,碑刻題記2800餘塊,佛塔40餘座,以數量之多位列我國三大石窟之首,它不只是國家重點文物護衛單元,借在20xx年11月被列進了《天下遺產名錄》。

盧舍那佛的兩側是迦葉和阿難兩***,迦葉看上往是飽經滄桑,而阿難則是顯得虔誠大方。再往兩側是兩位菩薩,頭戴寶冠,身着素裝,並掛瓔珞,顯得矜重羈絆。

在北北兩側,各有一天王,一力士。大師概略主意到了,天王、力士的足脖怎麼這麼烏烏油明呢?官方傳說,抱過天王、力士足脖的人是有福的,是以很多旅客皆曾俯身一試,這不禁使人念起“平常不燒噴鼻,臨時抱佛足”的趣諺。不知講大師感遭到沒有?奉先寺的全數規劃,如同是皇帝在宣召文武百官的排場,反映了唐朝國力的壯大,它既是盛唐雕刻藝術的代表,又是人類美術史上的傑做,具有永恆的藝術魅力和美學價值!

好了,各位旅客伴侶,龍門石窟便給大師引睹到這兒,感謝各位的撐持!

龍門石窟導遊詞6

各位旅客們:

大傢伙,此刻我們面前的這三座洞窟合成爲賓三洞。它是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後,統一規劃、有計劃開鑿的,因並排佈局而得名。“賓陽”來源於《堯典》中的“寅賓日出”意爲迎接初升的太陽。可能有的朋友已經發現了,南北二洞和中間的主窟風格迥異,截然不一樣,這是怎樣回事呢?原先呀,在開鑿的過程中北魏宮廷突然發生了內亂,打斷了賓陽洞的雕刻工作,所以,北魏皇室經營的大型洞窟——賓陽三洞,實際上只完成了一箇中洞,而南北兩洞則由以後的隋唐兩朝完成。這三座洞窟開鑿的時光最長,歷時長達24年還未完工,用工多達80多萬。賓陽中洞是北魏宣武帝爲其父母孝文帝及文昭皇太后祈福做功德而開鑿。主尊爲此刻世佛釋迦牟尼,在它左邊是過去世燃燈佛,右邊是未來世佛彌勒佛。其實在洞中有兩幅壁畫可謂精美絕倫,就是在洞口內壁兩側,原各有一副大型浮雕分別是《皇帝禮佛圖》和《皇后禮佛圖》,展現當時宮廷佛事活動的場面,可惜這兩處浮雕在20世紀30年代被盜走,現分別藏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和堪薩斯州納爾遜藝術博物館。大家請隨我繼續往前走,再登幾十步臺階就到奉先寺了,舉世聞名的盧舍那大佛就在寺中。奉先寺顧名思義,就是供奉祖先的意思,開鑿於唐高宗咸亨三年,即公元672年,於675年完工,皇后武則

天曾捐脂粉錢兩萬貫用來加速工程的完工。它是龍門石窟中雕刻最大、藝術最精、氣勢最磅礴、最具代表性的重要石窟。好了,各位遊客,此刻呈此刻我們面前的這尊大佛就是盧舍那大佛了。“盧舍那“是梵文音譯,即光明普照的意思。盧舍那大佛通高17.14米,頭高4米,耳長1.9米。爲什麼不零不整偏偏是17.14米呢?其中暗藏不少玄機:因爲7是佛的數字,天的數字,佛語有曰:“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我們看,這17。14米,包含了一個10,意十全十美,而14拆開正好是兩個7,再加上第一個7,就有三個7了,擁有三個7的盧舍那大佛就是無限大、無限尊崇,功德圓滿了!

有人把盧舍那大佛比作東方的“蒙娜莉薩”,說她是善良和美貌的化身。的確如此,不信,您看,她的嘴角微微上翹,目光下垂,略作俯視態,兩道彎眉如鉤似月,滿臉的笑意,一派慈眉善目的神韻。每次看到盧舍那大佛的微笑,總會讓人感到如沐春風,無論您從哪個角度看她,她的目光都會和您有所交流,彷彿智者的詢問,長着的關切,母親的慈愛!在那裏,我們感受到了無限的情親和慈愛,這種由天上到人間,由出世到入世,從虛幻到現實的轉變,不正是中國儒家思想在雕塑藝術上的折射反映嗎?這是藝術的覺醒,人性的覺醒,中國佛教藝術經歷了漫長的歲月,在唐代最後完成了它的中國化進程,中國佛教藝術在洛陽龍門奉先寺也到達了一個光輝的頂點,所以,李澤厚先生纔會說:盧舍那大佛是中國古代雕塑藝術的最高典範。在2001年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時候,所有的評委都認爲是咱們盧舍那大佛的微笑征服了全世界。另外大家看盧舍那兩側站立的二弟子,左爲迦葉,嚴謹莊重,飽經風霜;右爲阿難,聰明溫順,擅長記憶。他們的旁邊分別站立的是菩薩、天王、力士以及供養天人,形象逼真,栩栩如生。整個奉先寺造像主次分明,比例渾然一體,既注重形式美,又注重準確表達思想資料。奉先寺以其流利的線條,高潮的技藝,玄祕的宗教幻化

爲一首壯麗的交響樂章,與自然混合,奪人心魄。好了,各位朋友,參觀了這麼雄偉的雕刻,是否也讓你的心靈受之震撼了呢,那麼請拿起您手中的相機,留下這份情緒。景區的主要講解到那裏就結束了,接下來的時光留給大家自由活動,11點鐘我們準時在那裏集合。

龍門石窟導遊詞7

各們遊客朋友們,大家好,一路辛苦了!歡迎您走進河南走進洛陽,領略中原八千年文明,感受華夏古今的滄桑。我是大家這次洛陽龍門之旅的的導遊員曹瑞萍,大家可以叫我小曹。這位是我們的司機師傅張師傅,張師傅有着多年的駕車經驗和嫺熟的駕車技巧,請大家對咱們旅途的行車安全放心。俗話說得好“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同行遊”。今天,能爲大家服務,小曹感到十分榮幸。願我們在接下來的旅途中合作愉快,也願大家在洛陽渡過一段美好的時光。

現在我們再登幾十步臺階,馬上就到奉先寺內了。龍門石窟最大的塑像——盧舍那大佛就在這個寺內。參觀之餘,請各位朋友一定要注意腳下,走好我們的每一步路。

奉先,顧名思義“奉祀祖先”。奉先寺位於西山南部半山腰間,後代稱九間房。奉先寺在開窟造像時,別具匠心,一反常規,不採取全部開鑿洞窟的方式,而是依山就勢在露天的崖壁上雕造佛像,烘托出一種渾然天成的浩然大氣。奉先寺南北寬約36米,東西進深40米,始建於永徽元年,也就是655年,竣工於上元二年也就是675年,歷時20多年,現爲龍門石窟雕刻中規模最大、藝術最精、氣勢最磅礡的摩崖佛龕,也是最具代表性的唐代石窟。

拾級而上,登上窟龕的平臺,崖壁間一尊巨大的雕像即刻映入眼簾,這就是名揚天下的大盧舍那佛像。現在請大家看一下奉先寺的佈局:中間爲主佛,兩側依次爲二弟子、二菩薩、二天王、二力士及兩供養人。主佛梵名日:盧舍那,即光明普照、光輝普遍之意。按佛教說法,佛有三身:法身,抱身,應身。盧舍那大佛即爲抱身佛,佛像通高17.14米,頭高4米,耳長1.9米。大佛的髮髻呈波紋狀,身後光豔奪目,是馬蹄形的神光和寶珠形的頭光,突出了大佛器宇軒昂之勢。身光上冉冉躍動的火焰紋,以及飄然飛動的飛天,給大佛以舒適悠然之動感。

通觀整尊造像給人以肅穆之感,既莊嚴睿智,又溫和慈祥。這是理想化了的社會聖賢的象徵。聽到這兒,也許就有人想問了:佛教中佛、菩薩均爲男性,爲什麼這兒的不是呢?且聽小向慢慢道來,設計者按照佛乃“非男非女、亦男亦女”的說法,出於政治方面的需要,模仿武則天的形象特意將佛女性化了。據史料記載:武則天“方額廣頤”與盧舍那的形象暗自合拍,因此,這尊佛像可以說是武則天當時形象的真實寫照。

有人說盧舍那大佛是“東方的蒙娜麗莎”集善良與美貌於一身的。的確如此不信大家請看,佛的面容豐腴典雅、眉若新月,慈目下垂,嘴角微翹,欲笑未笑,彷彿在領悟追索着哲理,而下垂的目光似乎又在關注着大千世界的芸芸衆生,我們來仔細端祥它,你有沒有發現無論你站在他面前的那個位置,他都在注視着你呢?無論你身處哪個位置,佛的目光總能和您的目光交接。

石刻的眼睛爲什麼這麼傳神?對了,這正是雕像的畫龍點眼之處,盧舍那的雙目,採用陰刻方法,把眼球雕洞淺凹進去,又保持瞳孔的突出,利用光線反差也就造就出了大佛睿智深邃的目光,配以少垂的佛首,使朝拜者的目光與大佛目光交匯時,畏而不懼,可親可敬。無論你身處哪個位置,佛的目光總能和您的目光交接。

接下來,我們一起去感受一下兩側的“隨從”,左側迦葉,身首雖殘,但仍可以看出是一位飽經風霜的老僧形象,嚴謹持重,是佛教第一次集結的召集人;右側阿難,忠厚虔誠,是第一次佛會訴“三藏”的主誦人。二菩薩身高皆爲13.25米,他們頭戴華麗寶冠,身掛瓔珞、肩搭帔(pei)帛、下衣長裙有出水之勢。顯得安靜平和,端莊矜持。南側天王力士受自然風化和崩毀嚴重,已面目全非;北側保存較好,天王肅穆、碩壯、猙獰,具有鎮壓邪惡的力量;力士剛強、生性暴躁;即便是承擔着天王沉重身軀的地神,都被雕刻得出神入化,具有一種奮力對抗的精神。金剛怒目、威武雄健,作爲佛的護法神絕對恪盡職守。兩位女供養人頭梳雙髻,裙裾曳地。通觀整個奉先寺的造像,無論是弟子、培薩、天王、力士及至供養人都是爲了點綴,陪襯,和烘托主佛盧舍那的形象和地位,從而產生“衆星捧月”的藝術效果。

奉先寺的石刻羣像,實際上是封建統治者在宮廷臨朝執政場面的神話:主佛盧舍那是帝王的化身,培薩是嬪妃的化身,二弟子是文臣的化身,二天王、二力士則是武將的化身了,也可以說奉先寺儼然一個“佛國朝廷”。

龍門石窟導遊詞8

各位遊客:

大家好!

我是講解員,今天由我來陪伴大家參觀遊覽。孔夫子說,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今天,我正是懷着這種心情來接待各位朋友的,歡迎大家光臨龍門石窟。

龍門石窟位於洛陽市南郊的龍門山口處,距市區12。5公里,從北魏太和十九年開鑿,迄今已有1500餘年的歷史,它和敦煌莫高窟、大同雲岡石窟,是我國著名的三大石窟。

各位朋友,今天我們在龍門石窟參觀的時間大約是兩個小時。在景區裏,我們每分鐘可以看到1000餘尊大大小小的佛像。據1962年龍門文物保護所統計,現存窟龕2100多個,大小造像10萬餘尊,佛塔40餘座,造像題記碑文約2870塊。龍門石窟造像,既是歷代勞動人民和藝術家無窮智慧和血汗的結晶,又是外來文化和我國文化結合而成的一朵奇葩。龍門石窟像一個豐富多彩、包羅萬象的大博物館,爲我國的歷史、宗教、文化、藝術、醫藥發展提供了極爲珍貴的資料。

遊客朋友們,現在我們來到了潛溪寺。潛溪寺建於唐代初期,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大家看這個洞,洞的高、寬均爲9米多,進深近7米。據說唐代有位叫李潘的宰相曾在此建造過別墅。

遊客朋友們,我的講解到這裏就要結束了,下面的時間,大家可以自由活動、拍照留念,留下美好的瞬間!

龍門石窟導遊詞9

大家好,孔夫子說,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這天,我正是懷着這種情緒來接待各位朋友的到來的。

洛陽,是中外聞名的歷史名城。她有着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和衆多的文物古蹟。爲使各位來賓在洛陽期間能對這座古老城市的歷史文化和古蹟有進一步的瞭解,在乘車去景點參觀的途中,我將洛陽的歷史及龍門石窟的大致狀況,向大家做簡單的介紹。洛陽位於河南省西部、黃河中游的南岸。因地處洛河北岸而得名,意爲洛水之陽。

洛陽在歷史上曾是衆多朝代建都的城市,素稱“九朝古都”。在這一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中,洛陽曾長時光地作爲中國的政治、文化、經濟的中心。這天,我們去參觀的舉世聞名的龍門石窟便是衆多的文物古蹟之一。

龍門石窟,在洛陽市南郊的龍門山口處,距市區12.5公里,從北魏太和十九年開鑿,迄今已有1500餘年的.歷史,它和敦煌莫高窟、大同雲崗石窟,共同組成我國著名的三大石窟藝術寶庫。

龍門,在春秋戰國時期稱“伊闕”,香山(東山)與龍門山(西山)東西對峙,伊水從中流過,構成一座壯麗的門闕。後因處於隋唐帝國之南,又稱龍門。

所謂“石窟”,就是在石壁山崖上開鑿的洞直,或是天然構成的石洞,用以藏身或貯藏食物和東西。早在原始社會,人們已利用天然石洞描繪動物形象和生活情景,然而以石窟寺的現象出現並作爲佛教信徒、僧侶禮佛和修行的場所,卻是在古印度興起佛教後出現的。

由於山林的幽靜、神祕、石窟的冬暖夏涼,依山雕鑿石窟比用磚石築的寺院便利耐久,所以在古印度出現了集建築、繪畫、雕鑿藝術之大成的石窟寺。這種石窟寺藝術,隨着僧侶的傳教活動傳入我國的邊疆和內地,同我國民族特點和傳統的各種藝術技法風格融合交匯,成爲我國的一種特有的雕刻、彩繪工藝。我們這天要看的龍門石窟就是我國衆多寺羣中的瑰寶之一。

龍門石窟羣的雕刻,除了前面所說的有利條件外,還有個不可忽視的自然條件。伊水兩岸的山崖都屬於古生代寒武紀和奧陶紀的石灰岩層。其石質堅硬、結構緊密,不宜風化和大面積脫裂,很適合於藝術造像,與其他砂岩石相比,有着宜於保存的有利條件。

洛陽龍門石窟的開鑿是繼甘肅的敦煌石窟、山西大同的雲崗石窟之後由皇室開鑿的又一大型石窟寺羣,建於北魏太和年間,先後歷經東魏、西魏、北齊、北周、隋唐、五代延至清代。前後400多年。其中大規模、有效率的營建約計150年左右,分別出此刻北魏(佔40餘年)和隋唐(約佔110年左右)時期。龍門石窟的大大小小的佛龕、石像沿伊水兩岸星羅棋佈的在龍門東西兩山的崖壁上,南北長達1公里。

各位朋友,我們在龍門石窟參觀約用1.5—2小時的時光,在此,我們每分鐘能夠看到1000餘尊大大小小的佛像。據1962年龍門文物保管所統計,兩山現存窟龕2100多個。大小造像10萬餘尊,佛塔40餘座,造像題記碑文約2870多塊。造像以北魏(東魏、北齊)、隋、唐爲主。北魏約佔百分之三十左右,隋唐佔百分之六十左右。龍門石窟最大造像爲奉先寺的盧舍那大佛。龍門石窟羣,大部分集中在伊水西岸的崖壁上,其中有7個大型洞窟。因龍門東山的岩層比西山的薄,不便雕鑿大型造像。在龍門石窟中,北魏時期的洞窟具有代表性的是古陽洞、賓陽中洞、蓮花洞等。隋代作品的代表是賓陽南洞。唐代具有代表性的洞窟有:潛溪寺、賓陽北洞、萬佛洞、奉先寺等。

龍門石窟造像,既是歷代勞動人民和藝術家無窮智慧和血汗的結晶,又是外來文化和我國文化結合而成的一朵奇葩。這些雕刻匠師,承擔着爲神佛和帝王造像的使命,卻又大膽地突破了宗教和禮教的“儀軌”束縛。在雕刻過程中融進了超多的現實生活,活生生表現了各種人物造像的動人情景。如喜悅、慈祥、威嚴、矜持、苦痛,以至作爲至高無量主宰的佛之莊嚴肅穆,脅侍人和供養人的虔誠寧靜,無一不是藝術家們對現實的“人”的深刻觀察,運用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相結合的表現手法,加以高度概括集中的結果。真可謂是在雕刻藝術上將佛祖和人表現的惟妙惟肖,栩栩如生。而構思佈局的完整,氣勢的貫注,整體的堅實有力,性格變化的多樣,面部表情的生動逼真,衣紋線條的流暢優美等等,更是在千百年藝術實踐傳統的基礎上,超多借鑑外來文化,在技法、風格上精心創造、超多創新、突破傳統、刻意經營的結果。富有才華的古代工匠和雕刻設計藝術家,應對光禿的懸崖峭壁,運用着簡單的錘鑿,雕出如此巍峨壯觀又精工細緻的羣體佛像,這在當時生產力和生產工具十分落後的條件下,確實令人嘆爲鬼斧神工。

龍門石窟導遊詞10

各位遊客:

大家好!

我是你們的導遊劉丹妮。今天讓我帶你們去洛陽最具代表性的旅遊景點之一的龍門石窟遊覽。

龍門石窟是世界文化遺產,有非常多的中外遊人和國家領導人來到這裏遊覽。放眼望去,大家眼前看到的這座大橋是龍門橋。龍門山原名伊闕山。傳說上古時期,大禹治水用一把斧子把伊闕山劈成了二半,就成了現在的香山和龍門山。山東的魚聽說了這個地方,非常向往,鼓足勇氣游到這裏,輕輕一躍就變成了一條龍,龍門由此得名。龍門橋是仿照趙州橋建成的,全長303米。它連接着香山和龍門山。順着青石板路走下去,這裏是禹王池,這是大禹治水時留下的,這裏的水質清徹見底,魚兒在水裏自由自在的游來游去。

接下來是濱陽山洞,這裏供奉着釋伽牟尼佛。早晨的第一縷陽光就照射在這裏。萬佛洞是龍門石窟比較有代表性的洞窟,裏面有十分之一的佛象,共15000個,最小的有4釐米。它的洞頂有一座大大的蓮花,兩邊密密麻麻排列整齊的佛象僅有2釐米,也是龍門石窟最小的佛象了。最後我們遊覽的地方叫奉先寺,它是這裏最有代表性的的石窟,歷時25年才雕鑿完成的。石窟正中盧舍那佛爲龍門石窟最大佛像,身高17。14米,頭高4米,耳朵長1。9米,造型豐滿,儀表堂皇,實在是一件精美絕倫的藝術傑作。

遊覽完龍門石窟,我們將坐船順伊水而下。我真誠的希望大家能在這裏得到美的感受。

龍門石窟導遊詞11

大家好,我是本次旅程的小導遊:胡妍。很高興大家參加龍門石窟一日遊的活動。

龍門石窟是我國三大藝術寶庫之一,是世界文化遺產,聞名於世的龍門石窟就坐落在伊河兩岸的山崖上,它始建於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之際營造時長達400餘年,在這裏您不僅可以看到北魏的清風秀骨、還可以看到唐朝的豐腴之美,龍門石窟不僅是中國佛教藝術的體現,同時也折射出當時的政治、經濟和社會風尚,堪稱是一座巨大的石刻藝術博物館。

龍門石窟現有佛龕2300多個,佛塔70餘座,佛像10萬餘尊,碑刻題記2800多塊,其中著名的龍門二十品和唐朝諸遂良的“伊闕佛龕之碑”都是書法藝術的珍品。我國著名的作家餘秋雨曾這樣描繪過石窟藝術:它不是死了一千年的標本,而是活了以前年的藝術,一千年始終活着,脈絡相通,呼吸均勻,這是一種何種狀闊的生活。

朋友們現在我們來到的是龍門石窟中其實最爲磅礴,藝術最爲精美的洞窟——奉先寺,現在呈現在我們面前這尊大佛呢就是盧舍那大佛,盧舍那梵文音譯,意爲光明普照之意,她通告17。14米,頭高4米,耳長1。9米,您有可能會問,爲什麼不零不整剛好是17。14米呢?這是因爲7是佛的數字,天的數字,佛語有曰:“救人一命,生造七級佛徒”那麼再讓我們我們來看看17.14,它有一個十,意爲十全十美;14含有2個七在加上第一個七,就是3個七,擁有3個7的盧舍那大佛是無限大,無限寬大,功德圓滿的。

有人說盧舍那大佛是“東方的蒙娜麗莎”是集善良與美貌於一身的,的確如此,不信您看,她嘴角微微上翹,目光下垂,略做俯視態,兩道彎眉如鉤如月,每次看到盧舍那大佛的微笑就有如沐春風之感,無論您從哪個角度看她,她的目光都會和你有所交流,像智者的詢問,長者的關切,母親的慈愛,這種由天上到人家,由出世到入世,從虛幻到現實的轉變不正是中國儒家思想在佛教藝術上的折射嗎?這是藝術的覺醒,人性的覺醒,中國佛教藝術經歷了漫長的歲月,在唐代終於完成了漢化的過程,因此中國的佛教藝術在洛陽的龍門石窟也達到了一個光輝的頂點,所以李澤厚先生纔會說:“盧舍那大佛是中國佛教藝術的最高典範。”

龍門石窟導遊詞12

各位來賓,各位朋友:

現在我來給各位當導遊,參觀聞名於世的“龍門石窟遊覽區”。我們今天參觀的龍門並非山峽交界之處、黃土高原之上、對峙黃河兩岸,橫出天漢的龍門;並非邊陲春城、滇池湖畔、一岸獨立、萬丈深淵的龍門;我們今天要看到的是中原大地上九朝古都之郊,經悠悠千載,歷滄桑萬代的一顆中華山水明珠——洛陽的龍門石窟。

呈現在我們面前的龍門兩山,壁立相峙,高聳巍峨佛寺襯松柏,棧道連亭閣,龕塔窟碑,蜂穴密佈,蔽石遮巖。非常美麗!

希望各位珍惜時光,保重自己,洛陽龍門石窟永永遠遠恭候各位的再次光臨。謝謝各位!

龍門石窟導遊詞13

大家好,我是本次旅程的小導遊:x妍。很高興大家參加龍門石窟一日遊的活動。

龍門石窟是我國三大藝術寶庫之一,是世界文化遺產,聞名於世的龍門石窟就坐落在伊河兩岸的山崖上,它始建於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之際營造時長達400餘年,在這裏您不僅可以看到北魏的清風秀骨、還可以看到唐朝的豐腴之美,龍門石窟不僅是中國佛教藝術的體現,同時也折射出當時的政治、經濟和社會風尚,堪稱是一座巨大的石刻藝術博物館。

龍門石窟現有佛龕2300多個,佛塔70餘座,佛像10萬餘尊,碑刻題記2800多塊,其中著名的龍門二十品和唐朝諸遂良的“伊闕佛龕之碑”都是書法藝術的珍品。我國著名的作家餘秋雨曾這樣描繪過石窟藝術:它不是死了一千年的標本,而是活了以前年的藝術,一千年始終活着,脈絡相通,呼吸均勻,這是一種何種狀闊的生活。

朋友們現在我們來到的是龍門石窟中其實最爲磅礴,藝術最爲精美的洞窟——奉先寺,現在呈現在我們面前這尊大佛呢就是盧舍那大佛,盧舍那梵文音譯,意爲光明普照之意,她通告17.14米,頭高4米,耳長1.9米,您有可能會問,爲什麼不零不整剛好是17.14米呢?這是因爲7是佛的數字,天的數字,佛語有曰:“救人一命,生造七級佛徒”那麼再讓我們我們來看看17.14,它有一個十,意爲十全十美;14含有2個七在加上第一個七,就是3個七,擁有3個7的盧舍那大佛是無限大,無限寬大,功德圓滿的。

有人說盧舍那大佛是“東方的蒙娜麗莎”是集善良與美貌於一身的,的確如此,不信您看,她嘴角微微上翹,目光下垂,略做俯視態,兩道彎眉如鉤如月,每次看到盧舍那大佛的微笑就有如沐春風之感,無論您從哪個角度看她,她的目光都會和你有所交流,像智者的詢問,長者的關切,母親的慈愛,這種由天上到人家,由出世到入世,從虛幻到現實的轉變不正是中國儒家思想在佛教藝術上的折射嗎?這是藝術的覺醒,人性的覺醒,中國佛教藝術經歷了漫長的歲月,在唐代終於完成了漢化的過程,因此中國的佛教藝術在洛陽的龍門石窟也達到了一個光輝的頂點,所以李澤厚先生纔會說:“盧舍那大佛是中國佛教藝術的最高典範。”

另外大家請看盧舍那兩側的是二弟子,左爲迦葉飽經風霜,莊重嚴謹,有爲阿難聰敏溫順,擅長記憶,他們兩側站的是菩薩、天王、力士及供養人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奉先寺以其流利的線條,高超的技藝,玄密的宗教幻化出了一首壯麗無比的交響樂動人心魄。

扶今追昔,我們的祖先留給我們如此寶貴的珍品,伴隨着光榮和驕傲,將被我們一代又一代的華夏兒女思之、思之、再思之……

朋友們參觀完這麼雄偉的雕塑,您難道不爲之震撼嗎?那麼就請您拿出手中的相機把他拍攝下來,留住這份心情,本次的景區講解到這裏就結束了,下面給大家自由活動的時間,我們11點在這裏集合,由於剛下過雪,地面比較滑,大家在自由活動時一定要注意安全!

好了,今天的龍門石窟一日遊結束了,請大家回去養精蓄銳,準備參加明天的雲岡石窟一日遊。再見!

龍門石窟導遊詞14

安徽的朋友這邊來!大家好,我是本次帶你們遊玩洛陽龍門石窟的導遊,你們就叫我焦導吧。現在我們正在前往龍門石窟的路上。龍門石窟在20xx年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接下來我帶你們去欣賞它的真面目。

龍門石窟之所以叫這個名字,是因爲它位於龍門山系的熊耳山上,那兒有許多斷裂的巨大石塊,我們的祖先就在這裏創造出這麼多尊佛像。龍門石窟現在有窟龕2345個,佛像10萬餘尊,碑刻題記3600多塊,就連佛塔都有60多座,可是中國三大石窟藝術寶庫之一哦。自古以來,龍門石窟都爲帝王遊幸、文人薈萃之地,這在雕刻史上很了不起的哦!但是現在很多尊佛像的面目已經被破壞的殘缺不堪,所以請大家愛護文物,不要往護欄裏鑽。

好,現在我們已經到了萬佛洞。我身後的這個洞裏面一共有幾尊大佛和數萬尊小佛像,所以被稱作萬佛洞,它居今天有一千五百多年的歷史了。這種雕刻在古代可是一項偉大的工程啊!它和修長城一樣,也累死餓死了許多人。你們看,正中央的大佛像頭上那盞蓮花燈上面也有許多小佛像,最小的只有兩釐米呢!可見古代勞動人民付出了多少心血和汗水啊!你們知道嗎?在這萬佛洞裏面,沒有哪兩尊佛像的姿態是一模一樣的。據說,這裏面的佛像都是先畫在紙上,再由皇上修改和批准,纔開始造的,先後用了整整五年時間呢!

在龍門石窟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我身後的奉先寺。你們知道嗎?它是劈山而造,其中九尊大型佛像的身高均在10米以上,居中的盧舍那大佛更是高達17米多,僅頭部就有4米,耳長1。9米,現在中學的歷史書的首頁就是盧舍那大佛!

龍門石窟見證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毅力和智慧。這裏精美的石像非常多,我說也說不盡,還是請你們細細遊賞吧!

龍門石窟導遊詞15

各位遊客朋友:

歡迎大家來到洛陽龍門石窟,現在我們就在龍門的入口,不要心急,我們立刻就進去領略裏面那博大精深的文化藝術。

龍門地區的石窟和佛龕展現了中國北魏晚期至唐代公元493~907年期間最具規模和最爲優秀的造型藝術。它們詳實描述了佛教中宗教題材的藝術作品,代表了中國石刻藝術的最高峯。大家都知道龍門石窟已經被評爲世界文化遺產,相信大家都是爲了這個慕名而來。

龍門石窟位於中國中部河南省洛陽市南郊12.5公里處,龍門峽谷東西兩崖的峭壁間。因爲這裏東、西兩山對峙,伊水從中流過,看上去宛若門厥,所以又被稱爲“伊厥”,唐代以後,多稱其爲“龍門”。這裏地處交通要衝,山清水秀,氣候宜人,是文人墨客的觀遊勝地。又因爲龍門石窟所在的巖體石質優良,宜於雕刻,所以古人選擇此處開鑿石窟。遠遠看過去,石窟安靜佇立在那裏,前面的湖面跟它挺有默契的,都是靜靜的。我們可以閉上眼睛感受一下,可能會感到從未有過的平靜。

龍門石窟與甘肅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雲岡石窟並稱爲“中國三大石刻藝術寶庫”。石窟始鑿於北魏孝文帝時公元471~477年,歷經400餘年才建成,迄今已有1500年的歷史,龍門石窟南北長約1公里,現存石窟1300多個,窟龕2345個,題記和碑刻3600餘品,佛塔50餘座,佛像97000餘尊。其中以賓陽中洞、奉先寺和古陽洞最具有代表性。

我們最先看到的是賓陽洞, 賓陽中洞是北魏時期大概公元386~512年的代表性作品。這個洞窟前後用了24年才建成,是開鑿時間最長的一個洞窟。洞內有11尊大佛像。主像釋迦牟尼像,面部清秀,神情自然,堪稱北魏中期石雕藝術的傑作。主像座前刻有兩隻姿態雄健的石獅。左右侍立二弟子,二菩薩,菩薩像含笑凝眸,溫柔敦厚。洞中還雕刻着衆菩薩,弟子聽法的浮雕像,栩栩如生。窟頂飛天仙子的刻畫也十分傳神。

我們沿着棧道繼續前行,會經過珍珠泉、萬佛洞、藥方洞(內有許多濟世藥方)、蓮花洞等洞窟,其中又以蓮花洞爲特殊。蓮花洞是繼賓陽三洞之後開鑿的又一大型北魏石窟。因洞頂雕有大型飛天環繞的大蓮花藻井圖案而得名。此雕刻的非常精美,開鑿於北魏孝昌年間即公元526—528年前後,屬於北魏後期作品。據說,人大會堂的頂燈就是仿它而做。這裏除了大佛造型細膩外,最大的看點是南北它是龍門兩壁上方各有似爲“法華經”所指十方分身佛的小千佛浮雕,每個高度僅有2釐米左右。他們就是龍門石窟中雕刻最小的佛像。在堅硬的石壁上雕刻如此小的佛,而又刻得如此精工細作,確實爲龍門一絕。

好了,我們現在前往奉先寺。它是龍門石窟的精華部分。或許你們曾經在電視上看過,現在讓我們走近它,親自感受一下它的魅力。走到這裏遠遠可以看到那邊人很多,我們還可以看到那裏有一尊大大的佛像,它是奉先寺那大佛, 而奉先寺是龍門石窟中最大的一個窟,代表了唐代石刻藝術的風格。它長寬各30餘米。整個奉先寺的雕塑羣是一個完美的藝術整體。看!這個就是遠處看到的盧舍那雕像。它是一件精美絕倫的藝術傑作。盧舍那佛像總高約17米,豐腴典雅,栩栩如生。她那智慧的雙眼,稍稍向下俯視,目光正好與朝拜者仰視的目光交匯,令人產生心靈上的震撼,具有無窮的藝術魅力。它的面容豐滿秀麗,雙目寧靜,微露笑意,形象莊嚴又不失睿智慈祥,被譽爲東方的“蒙娜麗莎”。一般說來,在佛學的教義裏,佛、菩薩均爲男性,而在龍門奉先寺的這尊主佛卻被女性化,傳說盧舍那大佛的形象就是按照武則天的容貌雕琢而成。相對雲崗石窟,看過龍門後我們都明顯感覺雲崗石窟佛像雕刻線條古樸粗獷,龍門則精緻細膩的多。奉先寺的天王造像肌肉突出,線條清晰,給人已孔武有力的感覺。我想大家都非常喜歡這裏。盡情地享受它的薰陶吧。當然,除了欣賞盧舍那佛像之外,我們也不能忽略旁邊的那些同樣令人震撼的雕像,就像這些,都同樣雕刻得十分傳神的。同樣能令人產生心靈上的震撼。

好,參觀完奉先寺,我們就到龍門石窟歷史最悠久的古陽洞。

古陽洞是龍門石窟中開鑿最早,內容最豐富的一座,也是北魏時期的另一代表洞窟。古陽洞中有很多佛龕造像,這些佛龕造像多有題記,記錄了當時造像者的姓名,造像年月及緣由,這些都是研究北魏書法和雕刻藝術的珍貴資料。中國書法史上的里程碑“龍門二十品”,大部分集中在這裏。“龍門二十品”代表了魏碑體,字體端正大方,氣勢剛健有力,是龍門石窟碑刻書法藝術的精華,歷來爲世人所推崇。 《龍門二十品》是龍門石窟中的二十尊造像的題記拓本,北魏書風的代表作。《始平公造像記》本是附屬於佛龕的題記,全稱爲《比丘慧成爲亡父始平公造像題記》,北魏孝文帝太和二十二年,刻於河南洛陽龍門古陽洞北壁。題記由孟達撰文,朱義章楷書。此碑與其它諸碑不同之處是全碑用陽刻法,逐字界格,爲歷代石刻所僅見,在造像記中獨樹一幟。記文內容寄造像者宗教情懷,兼爲往生者求福除災。清乾隆年間始被黃易發現,受到書壇重視,列入“龍門二十品”,此碑文方筆斬截,筆畫折處重頓方勒,結體扁方緊密,點劃厚重飽滿,鋒芒畢露,顯得雄峻非凡,被推爲魏碑方筆剛健風格的代表。

看完石窟最精華的部分,讓我們近距離接觸石窟,感受它的每一個細節。就像我們現在身處的這個洞,一進來就可以感受它濃厚的貴族色彩,是典型的皇家風格。像在這道牆上,我們就可以看出其實石窟的每一處都是古人非常重視的,不容馬虎。好了。大家就自主參觀一下石窟,到晚上我們還要欣賞石窟的夜景。相信大家一定很期待,讓我們吃完晚飯就一起來感受龍門石窟的夜景吧。

大家請看,石窟晚上看過去是不是跟白天看到的很不一樣?

是啊,晚上的石窟看起來是非常現代的,好像一座城堡,充滿了神祕感。進去裏面看,燈光照到佛像上面,像不像靈光?這些金色的燈光把佛像襯托得更有神聖感。不愧是中國石窟藝術的里程碑。好了,龍門石窟的參觀就到此結束了,相信大家跟我一樣充滿了感慨,覺得真是不枉此行。歡迎大家下次有機會再來感受一下石窟的魅力和震撼。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