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識都>旅遊>導遊詞>

河北邯鄲導遊詞

學識都 人氣:2.85W

作爲一名優秀的旅遊從業人員,時常會需要準備好導遊詞,導遊詞的主要特點是口語化,此外還具有知識性、文學性、禮節性等特點。導遊詞要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河北邯鄲導遊詞,歡迎大家分享。

河北邯鄲導遊詞

各位遊客:

你們好,歡迎你們來到邯鄲旅遊,我是你們的導遊xx。

邯鄲,一座兼具古老文明和現代風采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和國家園林城市。位於河北省南端,西依太行山,東臨華北平原,地處山西、河南、山東、河北四省交界處,總面積1.2萬平方公里,轄19個縣(市)區,人口884萬,其中市區人口126萬。

遊客朋友,您知道“邯鄲”兩個字的來歷嗎?據《漢書》記載:“邯,山名;單,盡也。邯山至此而盡,故名邯鄲”。遊客朋友,如果您是初次到邯鄲,首先感受到的就是她的歷史悠久和文化的厚重。有人曾形象地講,在邯鄲兩腳就能從地下踢出個文物來,三句話就能帶出個成語典故來,抓一把泥土也能攥出古老文明的汗液!早在7500多年前,這裏就有人類聚居,並在世界上最早開始了粟、胡桃的種植和家雞的飼養,由採食經濟邁向產食經濟,開啓了人類的農業文明,誕生了新石器早期的磁山文化;

邯鄲已有3100年的建城史,戰國七雄之一的趙國在此定都158年,立志改革圖強的趙武靈王實行“胡服騎射”,異軍突起令鄰國膽寒;西漢時期,邯鄲經濟繁榮,商家如雲,時人稱之爲“富冠海內”、“天下名都”,與洛陽、臨淄、宛、成都並稱“五大商都”;邯鄲名人輩出,英才薈萃,千古一帝秦始皇出生在邯鄲;三國時期雄才大略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曹操雄踞邯鄲臨漳境內的鄴城並葬於此。“三曹”、“七子”揚起的“建安文學”獵獵大旗,使“建安風骨”彪炳中國文學史冊;

北宋時期,邯鄲境內的大名府崛起,作爲陪都“北京”而聲名遠播;宋元時期,磁州窯瓷器面向民衆,種類繁多,在衆多窯系中獨樹一幟,進入鼎盛時期;近代,邯鄲的永年廣府古城是楊式、武式太極拳的故鄉。楊式太極拳舒展大方,武式太極拳小巧緊湊,兩種拳式柔中寓剛,剛柔並濟,被稱爲“活的雕塑,流動的音樂,體育運動的陽春白雪”。100多年來,楊式、武式太極拳,從開宗傳至五代,從永年推向全國,走向世界。

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邯鄲的`涉縣和武安是八路軍一二九師司令部和晉冀魯豫邊區政府的所在地,邯鄲成爲北方較大的區域性行政、文化和商業中心。邯鄲又是著名的“成語典故”之都,出自邯鄲常用的成語典故多達1580條,膾炙人口,千古傳頌。經過八千年的文化積澱,在邯鄲這塊土地上,形成了獨具特色、脈絡清楚的“十大文化脈系”。

即:標誌中原黃河文明源頭之一的“磁山文化”;標誌華夏始祖摶土造人、煉石補天的“女媧文化”;以中原農業文化與草原遊牧文化相交融形成的以“開放、進取、包容”爲特質的趙文化;以清峻通脫、記實悲壯把五言詩發展成熟的建安文化;有宗教與石刻完美結合的佛教石窟文化;有開創中國民窯先河的“磁州窯文化”;有涉縣、武安老區爲代表的革命傳統文化;以“黃粱夢”爲核心集夢之大成的“夢”文化;以楊武式太極拳爲代表的太極文化;膾炙人口“成語典故文化”。這些寶貴的文化遺產,至今仍對邯鄲乃至中華民族產生着深遠的影響。

邯鄲又是一個物質豐富,工業門類齊全的現代經濟重鎮。這裏礦產資源豐富,已發現的礦物資源多達40多種,物產資源主要是“兩黑兩白”,即鋼鐵、煤炭和紡織、陶瓷,其中煤炭儲量40億噸,鐵礦石4.8億噸,是我國著名的焦動力煤和高品位鐵礦石產區。農業發展實力增強,小麥和棉花種植面積大,產量高,是我國重要的糧棉和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大名花生,涉縣核桃、魏縣鴨梨、永年大蒜、雞澤辣椒、臨漳獺兔等特色農產品久負盛名。邯鄲工業種類較爲齊全,是全國重要的火力發電基地,是現代“鋼城”、“煤都”,爲我國重要的冶金、電力、建材、紡織、陶瓷生產基地。擁有邯鋼、新興鑄管、太行水泥、邯峯電廠、發達紡織、雪馳等一批著名企業。培育了新興牌離心球墨管、太行牌水泥、雪馳牌服裝、叢臺牌白酒、力力牌強力瓷等一批名優產品。

遊客朋友,邯鄲西部太行山,蜿蜒雄奇,景色宜人,古武當山、爐峯山、武華山於險峻中蘊含着無限的秀美;京娘湖、天橋斷山回水轉,一派詩情畫意;在朝陽溝、長壽村吃農家飯、住農家小院則能體驗到太行山區的古樸民風。邯鄲的民間藝術、民風民俗豐富多姿。如涉縣的“上刀山”、“扛閣擡閣”。武安固義村的儺戲“捉黃鬼”,武安駢山村的“走黃河”;峯峯礦區王看村的“點老杆”和“葦子燈”;邯鄲縣大隱豹村的“彩布擰臺”;邯鄲縣的“賽戲和扇鼓”;曲周縣的舞龍燈;臨漳的“擡黃槓”和“攆花”,永年縣的“吹歌”和“擡花桌”,大名縣的現代藝術草編,邱縣的“青蛙漫畫”等等,值得遊客朋友觀賞和品味。

邯鄲市的自然環境得天獨厚,西倚太行山,東臨滏陽河,地勢西北高、東南低,中部丘陵起伏,盆地交錯;並有牤牛河、沁河、渚河、輸元河流經市區(皆屬滏陽河支流),豐富的水利資源爲農業生產提供了優良的條件。

獨特的自然環境和悠久的歷史,使邯鄲市擁有豐富的文化遺產和優美的自然景觀。磁山文化遺址,這是我國新石器早期文化遺址之一,距今已有7500多年的歷史;始建於北齊,並保存了自北齊至元、明各代大小造像4300餘尊的南北響堂山石窟;趙國宮城趙王城遺址;傳爲趙王觀看軍事操練之處的武靈叢臺,這裏亭榭臺閣,風格古樸,現已闢爲公園;還有一處重要的革命紀念地——晉冀魯豫烈士陵園,陵園內安葬着爲國捐軀的100多位革命烈士;此外還有照眉池、回車巷、京娘湖等遊覽勝地。

“夢城”、“趙苑”、“古趙一條街”仿古建築羣工程,將向遊人展示古建藝術的風采。在漫長的文化發展過程中,邯鄲成爲了一個“成語之鄉”,許多歷史典故諸如“邯鄲學步”、“黃樑美夢”、“胡服騎射”、“毛遂自薦”等都發生在這裏。在《史記》中還記載有藺相如、廉頗“完璧歸趙”、“澠池相會”、“將相和”等故事。

邯鄲有成語典故之鄉的美譽,其名就是一些成語的組成部分,如“邯鄲學步”、“魯酒薄而邯鄲圍”。除外還有包含邯鄲意思的一類,如“圍魏救趙”、“完璧歸趙”。有人作過不完全統計,產生於邯鄲的成語多達50多個,加上與之相關的則達到上百。

產生在邯鄲的成語典故有的至今仍有遺蹟可尋,如舊城南街的回車巷,傳說是趙國上相藺相如迴避大將軍廉頗的地方。從史書對兩人的記載中產生的典故還有“怒髮衝冠”、“兩虎相鬥”、“負荊請罪”、“刎頸之交”、“價值連城”等。今邯鄲市區西南的趙王城遺址曾是趙國的王城,從興建到焚燬的158年間,見證趙國的盛衰榮辱,上演過一幕幕內政外交的活劇,從中也留下了不少成語典故。如那篇《觸龍說趙太后》產生的成語是“盛氣凌人”、“捨本求末”。

邯鄲爲什麼會有這麼多的成語典故呢?這恐怕得從根本上說起。歷史文獻記載的書面成語,一是來源於寓言故事;二是來源於神話或其它傳說;三是來源於歷史事件,它們也通稱典故;四是來源於作品名句。邯鄲歷史悠久,是戰國時趙國都城,爲趙文化發祥地。古趙國立朝181年,造就了趙武靈王、藺相如、廉頗、趙奢、李牧等明君賢相、英帥良將,成爲戰國的軍事經濟強國,因而形成了不少以歷史事件爲主要來源的成語典故。

趙武靈王雄才大略,與時俱進,下令“遂胡服,招騎射”,而產生了典故“胡服騎射”。

趙奢初任田部吏,大膽懲罰倚勢抗租的平原君家人,留下了成語“奉公守法”。趙奢後爲大將,閼於大戰大敗秦軍,被封爲馬服君。然將相無種,其子趙括雖熟讀兵書,卻迂闊不足應變。秦趙長平之戰中,趙括繼任爲將,輕舉進攻強敵,導致40萬大軍覆沒,產生的成語是“紙上談兵”。

平原君趙勝乃趙之王族,長期爲相,被太史公贊爲“翩翩公子,天下奇器”。然而在國之決策的重要關頭卻“利令智昏”———爲貪圖上黨十七城,使秦韓之戰演變成秦趙之戰。成語“嫁禍於人”、“不識大體”等,就一股腦地出現在對他的評價上。

長平之戰後邯鄲告急,平原君受命使楚。門客毛遂自告奮勇隨從。至楚,毛遂見平原君談判不得要領,遂按劍登臺,向楚王慷慨陳述合縱抗秦的利好,促使楚國出兵解了邯鄲之圍。對此,“毛遂自薦”、“脫穎而出”、“因人成事”、“一言九鼎”、“三寸不爛之舌”等一系列成語便應運而生。

戰國時的趙國被稱爲“四戰之國”,邯鄲曾幾遭圍困而岌岌可危。從退兵減竈故事中產生的成語“因勢利導”,使“圍魏救趙”無獨有偶。

邯鄲也是衆多諸子學派及文史雜藝的誕生地,成語“開源節流”就出自《荀子》。唐時的邯鄲已從興盛到衰落,但沈既濟的志怪小說《枕中記》仍然留下了“一枕黃粱”的成語。從來源說,這些成語均可被看爲作品名句。

一座名城的悠久歷史與燦爛文化往往相得益彰,看來從歷史深處積澱下來的豐厚文化是產生成語典故的肥土沃野。

遊客朋友們,邯鄲景點就爲大家講解到這兒,謝謝各位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