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燒肉和老家肉餅的創業故事

學識都 人氣:2.68W

從校園走出的大企業家在北京,有一個快餐品牌叫老家;在老家,有一個靈魂人物叫田傑。曾經,他是石景山區成人高校的中文系教師,是某雜誌的專欄作家,是《智力測試與訓練百科全書》的編者。。。。。。總之,他是文人。現在,他是擁有70多家分店的北京老家快餐有限責任公司的創始人、執行董事。。。。。。終究,他是商人。

紅燒肉和老家肉餅的創業故事

天上掉下來的肉餅

從首都師範大學畢業後,田傑就到北京石景山區業餘大學教授現代文學和外國文學,業餘時間編書、出書,這也是爲什麼到現在田傑依舊被人稱爲"田老師"的原因。而涉足餐飲行業,以至於最終開拓老家快餐,倒是有種陰差陽錯的感覺。

大學畢業後,他與同學就經常聚會。每次聚在一起暢談之後,大家總要找個地方吃飯。不能常去同學家裏,怕影響別人休息,總在餐館吃也消費不起。爲了解決吃飯問題,他們便想到辦個餐廳。

於是,在朋友們的攛掇下,儘管不會做飯但愛美食的田傑拿着朋友東拼西湊的3 000塊錢挑頭開了個小餐廳,起名"二友餐廳",也就是今天老家快餐的雛形。起初他們籌辦餐廳的構想是:聚會時不營業,廚師專門爲他們炒菜煮湯;其他時間營業,以維持小店的生存。別人都忙,對這件事不太上心,田傑便一手操辦起來。他在石景山古城公園附近租了間門面房,牆壁用白灰一刷,廚房也沒貼瓷磚,小店就開張了。

於是,在朋友們的攛掇下,儘管不會做飯但愛美食的田傑拿着朋友東拼西湊的3 000塊錢挑頭開了個小餐廳,起名"二友餐廳",也就是今天老家快餐的雛形。起初他們籌辦餐廳的構想是:聚會時不營業,廚師專門爲他們炒菜煮湯;其他時間營業,以維持小店的生存。別人都忙,對這件事不太上心,田傑便一手操辦起來。他在石景山古城公園附近租了間門面房,牆壁用白灰一刷,廚房也沒貼瓷磚,小店就開張了。

當時,餐廳裏最值錢的就是爲儲存食品必備的兩臺冰箱和一臺衛生局要求購買的消毒櫃,剩下的就是桌椅板凳、鍋碗瓢盆了。在申報營業執照的過程中,田傑還頗費了一番周折。當時管餐館的單位差不多有17個部門,每個部門都要在報批申請上蓋章,但去的最多的要算行業辦公室了。因爲行業辦要求田傑在申請的同時提供"成本卡",也就是將他們要經營的菜目、做法、所需原料、成本、毛利率等填在卡片上。第一次開餐館又不會做飯的田傑找來北京飯店的一本菜譜,將其中幾個菜的做法照搬到"成本卡"上,結果這種"投機取巧"的做法沒能"矇混過關"。於是,填了改,改了填,如此反覆了數次,終於將營業執照辦妥了。

1992年6月,"二友餐廳"開張了。開業後不久,田傑和他的朋友們才發現一切都和想象的相去甚遠。當時餐飲業競爭雖不是很激烈,但二友餐廳附近也有六七家同行。"二友餐廳"沒有任何特色,別的店天天營業,"二友餐廳"卻時開時關。開業不到一個月,小店就有些"搖搖欲墜"。田傑着急了,心想這回麻煩大了,房租還沒交,借來的錢打了水漂,憑他每月133元的工資,什麼時候才能還上這筆錢呢?讓他着急的還有一件事,就是自己不懂廚藝,餐廳的營業要受制於廚師。其實招聘廚師時,田傑挺慎重的,專門讓他做了幾道菜,感覺他的廚藝不錯,刀工精緻,口味適當。可是一到給客人做菜時便不是那麼回事了,時常情緒化,有時還不上竈,讓配菜員隨便炒一炒。一個月後,田傑初嘗從事餐飲業的苦澀。廚師走了,一時聘不到合適的廚師,只能讓配菜員臨時上竈,炒菜糊了、鹹了、淡了是常有的事。一天二三百元進賬,連發工資、交房租都不夠。

1992年6月,"二友餐廳"開張了。開業後不久,田傑和他的朋友們才發現一切都和想象的相去甚遠。當時餐飲業競爭雖不是很激烈,但二友餐廳附近也有六七家同行。"二友餐廳"沒有任何特色,別的店天天營業,"二友餐廳"卻時開時關。開業不到一個月,小店就有些"搖搖欲墜"。田傑着急了,心想這回麻煩大了,房租還沒交,借來的錢打了水漂,憑他每月133元的工資,什麼時候才能還上這筆錢呢?讓他着急的還有一件事,就是自己不懂廚藝,餐廳的營業要受制於廚師。其實招聘廚師時,田傑挺慎重的,專門讓他做了幾道菜,感覺他的廚藝不錯,刀工精緻,口味適當。可是一到給客人做菜時便不是那麼回事了,時常情緒化,有時還不上竈,讓配菜員隨便炒一炒。一個月後,田傑初嘗從事餐飲業的苦澀。廚師走了,一時聘不到合適的廚師,只能讓配菜員臨時上竈,炒菜糊了、鹹了、淡了是常有的事。一天二三百元進賬,連發工資、交房租都不夠。

第一個月,田傑他們就賠進去6 000多元錢。第二個月,"二友餐廳"依然毫無起色,繼續虧損。大家不得不再次坐在一起商量對策。面對當時的嚴峻局面,大家很快總結出了能夠選擇的兩條出路:一是止損出局,立即停止經營;二是想辦法調整經營策略,賺錢把虧空還上。

最後意見比較一致,大家雖然都認爲自己已經"一不小心掉入了陷阱",但還是認爲應該想辦法用飯館賺點錢把虧空補上。於是,一羣朋友開始在北京各處考察,目的就是想找到一種適合小店經營的餐飲項目——這個項目一定要成本小且不受廚藝制約,而且一定要賺錢。

田傑騎上自行車出發了。那些日子,他把北京能吃飯的地方都轉遍了。一天,他在新街口看到一家只有六七張桌子的小店經營京東肉餅,生意非常紅火。這樣簡單的食品就能支撐起一個店的生意,這不就是他尋求的不受廚藝制約的經營項目嗎?

他打聽到肉餅起源於河北三河,一位知情者還告訴他那裏家家都經營肉餅。爲了取得真經,田傑一點兒也沒猶豫坐上火車便直奔三河。那時三河剛剛由縣改市。下了車一問,人人都說三河市委招待所的肉餅做得最正宗,掌門老師傅張潔還是三河肉餅技藝競賽的評委。

田傑找到招待所的所長,希望能借調張師傅幾天,所長不同意。田傑便在招待所住下,不斷找機會與所長套近乎。一次,酒過三巡後,所長終於被田傑的誠心打動,同意張師傅到北京帶徒弟。一週後,在張師傅的指導下,田傑帶領兩名員工推出肉餅這一新品種。

與傳統的肉餅強調麪皮要厚不同,經過摸索,一個老家最早的快餐標準就這樣出現了:每張餅用0。6公斤面配0。6公斤肉餡,一張餅切成12份,即每份肉餅爲50克面加50克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