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飲創業成功案例

學識都 人氣:3.04W

創業要想成功,除了有了點子以及熱情是不夠的,下面的是餐飲創業成功案例,希望能幫助到你!

餐飲創業成功案例

餐飲創業成功案例一

吃飯排隊的APP,如何講出估值20億的故事?

在資本寒冬中能融到資,是一件讓同行羨慕嫉妒恨的事,況且這筆融資數額不菲——C輪,5億元。老謝本打算慶祝一番,但後來想了想,還是打消了這個念頭。

老謝名叫謝新法,是“美味不用等”的創始人兼CEO,公司爲餐廳提供智能餐位管理系統。老謝其實不算老,也就三十多歲。他笑稱自己也不知道老謝這個稱呼是怎麼來的。老謝沒有獨立的辦公室,和技術人員坐在大平面一起辦公。他樂於這種開放包容的氛圍,“其實蠻好的,工作之餘就是兄弟”。

10月28日,美味不用等宣佈獲得5億元C輪融資,由大衆點評、百度領投,中信資本、正中興、海潤、安持等資本機構跟投,A輪投資人經緯中國和B輪投資人天圖資本繼續追加投資,公司估值超過20億元。

餐飲O2O市場已不乏美團和餓了麼爲代表的外賣巨頭,但美味不用等深耕的是另一個細分領域,即到店消費。

成立兩年多的美味不用等已進入全國兩百多個城市,爲西貝、綠茶、南京大排檔、雕爺牛腩等三萬多家餐廳提供智能排隊服務,佔據了到店消費餐飲成功人物的創業故事左右的市場份額。但謝新法仍然覺得不夠快。“還在半山腰上,不上不下,你不快對手快就會很危險。”他說。

加速擴張

2013年年初,謝新法離開了供職近十年的中興通訊,和另外三個合夥人組建團隊,成立公司。當年4月美味不用等的APP上線,他們打算用移動互聯網幫助熱門餐廳解決排隊問題。

美味不用等的主要產品是其自主研發的排隊系統,用戶可在其APP或選擇餐廳,進行遠程排隊取號,並可實時查詢排隊等位進程,提前5個號會短信推送提醒。在餐廳,系統裝入平板電腦,配上打印機,用戶即可取號排隊,掃描二維碼亦會進行提醒。

看似簡單的事情卻並不簡單,APP上線後的半年時間是一個“黑暗時代”,謝新法一度懷疑“這件事能做嗎”。那段日子裏,公司只有6個人,4個合夥人和2名員工,一個月最多也就談下10家餐廳。謝新法向《中國企業家》回憶,“沒有品牌知名度,沒有錢,有的只是精神、產品和服務,是靠咬牙堅持下來的。”

當時,爲了拿下上海新旺茶餐廳,美味不用等聯合創始人兼首席市場官陸瑞豪等了餐廳老闆整整兩天,第三天正好有新店開業,陸瑞豪才藉機“堵住”了老闆,爭取到了一個試用的機會。

很多早已有了排隊系統的大牌餐廳對此並不感冒,美味不用等的策略是,“以升級爲藉口,零成本將其引入互聯網時代”,即免費在餐廳原有的硬件裝上自己的系統。即便如此,與大企業合作仍是難事,因爲對方一般審覈比較嚴格。

2013年9月,美味不用等希望拿下通用磨坊旗下的哈根達斯,對方提出要到公司拜訪,那時美味不用等連固定的辦公場所都沒有。謝新法“臨時徵用”朋友的公司,換上美味不用等的牌子。爲了確保萬無一失,謝新法還說服盛大資本爲自己做背書。彼時,美味不用等的客戶雖然不多,但在上海幾乎拿下了一個購物中心的所有餐廳,盛大資本覺得其具備可複製性,希望投資。

最終美味不用等跟哈根達斯的合作如願落地。2013年10月,美味不用等也拿到了盛大資本的200萬元天使投資。

對於一般餐廳,一開始美味不用等的硬件和軟件系統都要收費,隨着競爭加劇轉向全部免費。很多餐廳奔着免費而來,美味不用等逐漸駛入快車道。2013年年底,其在上海與300家餐廳實現合作,第二年5月進入北京市場,3個月在北京拿下了700家餐廳。謝新法清楚地記得,開拓北京市場時,公司聯合創始人兼銷售副總裁楊佳佳意外摔斷了腿,她就拄着柺杖一家家去談,這感動了不少餐廳老闆,最終實現合作。

2014年8月,美味不用等拿到了經緯中國和信天創投數百萬美元的A輪融資。“之前我投了餓了麼,它會成爲到家食物入口,所以我考慮要投一個到店食物入口。看了很多公司,它們都想替換餐廳系統,比較重也就比較慢。美味不用等給我的第一感覺是一個‘外掛’,排隊系統這個切入點很棒,可以瞬間和所有餐廳的系統對接,不要求改變原來的系統又解決了餐廳的排隊痛點,所以我們沒有聊太多細節就投資了。”經緯中國合夥人叢真向《中國企業家》如是說。

從最初的Demo開始,美味不用等排隊系統已經迭代了一百多個版本。早期,一旦斷網餐廳取號就會終止,這個問題容易造成餐廳秩序混亂。公司在後臺實時監控,一旦哪家餐廳系統出現問題,第一時間修復或者打電話進行指導。陸瑞豪告訴《中國企業家》,“我們慶幸的是有先發優勢,後來一些大互聯網公司也在做,但我們一些細節功能、特殊功能推得最快。比如有的餐廳樓上樓下同時叫號,對手可能要用一兩月時間開發,我們則短很多。”

坐穩京滬市場後,美味不用等的觸角開始伸向全國。2015年1月,拿到了天圖資本領投的2000萬美元B輪融資,擴張再次提速。截至10月,美味不用等進入全國兩百多個城市、三萬多家餐廳,目前其APP用戶量達到500萬。

餐飲創業成功案例二

許多海歸回國後選擇創業,在自己國外的所學所見上做文章,進入更加生活化的行業。王超就是其中之一。

2014年9月26日下午4時,我走進一家剛開業不久的越南河粉店。店面不大,裝修倒像一家小咖啡館。由於是週六下午,朝陽SOHO並沒有太多人來上班,店裏顧客只有三兩桌。小店名爲“越粉皇”,老闆是一位年輕海歸,他叫王超,從英國回國工作5年後,辭職創業。見到我,王超笑着打招呼,和我坐下來開始閒聊。

辭去在摩根大通證券公司的工作,癡迷於“吃貨”

一切源於留學時的記憶

王超本科畢業於加拿大的卡爾頓大學,之後在英國拉夫堡大學讀完金融學碩士。當我問及在國外5年的經歷給他帶來的影響與成長時,王超卻皺起了眉,“這個很難說,太多東西都是無法量化的`。”他反問,“在加拿大吃了4年的河粉,成爲我現在創業的項目,算不算影響最大的事?”

王超始終無法忘記在本科期間吃到的美味。那時,一位移民加拿大的叔叔帶他吃了第一碗越粉,而這一次就連吃了3天。“我意識到有兩個好東西是可以複製到國內的,越南河粉就是其中之一,因爲它好吃不貴。”

在重新思考自身發展定位後,王超辭去了在摩根大通證券公司的工作。“每個男人都有一個創業的夢想,而越粉的記憶永遠佔據着我的腦海深處,二者就在我思考創業項目時發生了連接。”作爲一個對越粉欲罷不能的“吃貨”,王超說起了自己創業夢。

下班直接倒在馬路邊的長凳上睡了半宿。

始終沒有停下來

雖說王超言語不多,但與我聊起河粉製作和創業故事,他卻是一大堆的話。他喜歡講述創業中的小插曲作爲閒談的笑料。

爲了瞭解越粉的正宗味道,今年4月份,王超花一個月的時間吃遍越南大街小巷的河粉店。王超笑着告訴我,“真是欲哭無淚,最後我發現越南當地的河粉竟然沒有加拿大的好吃!”後來,他又吃遍了北京的越南餐廳,並在其中一家做了幫廚,學會了越粉的做法。“做幫廚那會兒,工作真的很累,下班直接倒在西單馬路邊的長凳上睡了半宿。”

王超看了眼廚房窗口,說起了店裏的越粉,“機緣巧合結緣店裏的老師傅,他做越粉20多年了。我倆不知做了多少次實驗,才調出了現在無限接近當年口感的味道。”

天漸黑,店裏的客人更多了,王超馬上起身去招呼。更有幾位來捧場的好友,王超便過去多聊了兩句。趁着這個空當,我跟店員聊起了他們的老闆。兩個姑娘相視而笑,“老闆人很好啊,沒有架子,在店裏啥也幹。他平時話不多,但是很在意細節,我們有啥小毛病,比如態度不夠熱情,沒有及時給客人倒水,就會說我們。”

裝修裝飾、廚具購置、設備調試、菜品試製、服務培訓……各個細節都要親力親爲

學會了用困難去“保護”

王超是個典型的行動派。創業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不論裝修裝飾、廚具購置、設備調試還是菜品試製、人員搭配、服務培訓等等,各個細節都要親力親爲。問及創業的困難,他又是一堆“吐槽”。

麻煩不只是開業前,營業第一天也是問題百出。那天中午顧客滿座,但出菜很慢,甚至出現客人退菜的情況。由於翻檯太慢,第一天的營業很不理想。加上當天晚上下水管堵塞冒水,種種問題讓一直找人修理到凌晨的王超頗受打擊。

講述完故事,王超停頓了一下對我說,“其實困難是會保護我們的,只要能夠克服,它就會變成門檻去阻止新的競爭。後來我採購了一批廚具,上菜慢的問題得到解決。”

談到創業這一路走來,王超也頗有感慨,“我們幾個私下裏就在討論:創業,我們到底有什麼?資金,不多。資源,有限。我們有的就只有精神,一種不服輸的執著。不論是員工還是股東,最重要的是團結互信。而對於自己,從事喜歡的工作,快樂一點。”

現在,越粉皇已經進入了發展上升階段。王超很開心,“就在昨天我們已經達到了營業的平衡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