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業創業攻略參考

學識都 人氣:2.7W

攻略一 無中生有

服裝業創業攻略參考

一般來講,品牌經營的啓動資金最少要100-500萬人民幣,並且必須先生產,再銷售。但是卻實實在在地發生過無中生有的品牌神話。 2002年8月,溫州某新品牌女裝決定在兩週後召開品牌發佈會。爲了雙管齊下、一氣呵成,公司利用7天時間,招募了3名服裝批發業務員;同時將發佈會消息通過媒體集中投放。本來已是萬事俱備、只欠東風,然而,計劃不如變化,設計師和板師的突然辭職,將發佈會幾乎變成了笑談。原因是,所有的樣衣都還沒有製作完成。

儘管如此,溫州商人的倔強性格和處變不驚的氣魄,並未動搖他們的時間表。通過招聘,直到發佈會的前一天,新的設計師才完全搞定。樣衣是新任設計師從家裏帶來的,連商標都沒來及貼,就被送到了五洲大酒店的發佈會常由於廣告效應和新招業務人員的努力,100多名來自全國各地的批發商彙集到發佈現常午餐和晚餐的豐盛掩飾了產品發佈會的匆忙。對於一些豪爽的經銷商來說,公司的前途要看老闆的爲人和出手程度;而對於本故事的主人公來講,全部的20萬家當都放在了會場和餐桌上。接下來,要做的就是如何應付這些客商到自己簡陋的公司實地考察。

這時候,奇妙的事情發生了。這位老闆故意安排所有客戶在同一個上午,到自己偏僻的辦公室洽談。當客商們被大巴接到公司的時候,發現公司雖然小,但財務室門口卻排滿了等候交訂金的經銷商。其中,不乏兩個經銷商來自同一個地區,爲了爭奪獨家經銷權打得頭破血流。這無形中給所有人以信號:一定要馬上定貨!就這樣,40個大大小小的客戶從幾百元到3萬元,紛紛交出訂金。而這家企業正是靠着這第一筆共50萬的訂金,在14天后生產出了第一批秋裝,從而邁出了重要的一步。目前,該品牌的年銷售額已過5000萬元,遍佈全國的網點達90家。

攻略二 反客爲主

新生品牌的風險非常大,如果不走以批發經營爲主的營銷路線,勢必要經歷自己開店的痛苦。龐大的建店開支不說,光是產品的`準備,就是讓人非常頭疼的事情。準備多了,恐怕開不出那麼多店鋪,貨壓在手上3個月,就一文不值;準備少了,根本連一個專櫃都撐不起來,支撐不了幾個月,就得關門。

某著名職業裝公司原來以代理香港男裝爲主業。在創立自有品牌前,該公司將女裝貨品作爲配套產品在男裝店中出售,品種雖然不多,但利潤豐厚。當然,爲了讓兩個品牌出現在同一個專櫃中,公司也做了必要的公關工作。經過1996年半年的磨合,公司上上下下在試探清楚市場需求的同時,完成了必要的資本積累,並於1997年大規模生產上市,一舉獲得成功。與此同時,原來的男裝店也逐漸被利潤更高、銷售額更多的自有品牌所替代,很快便成爲全國十大同類品牌之一。

攻略三 借雞生蛋

並不是所有經營者都有機會和實力代理別人的品牌。很多資深的設計師,因爲沒有足夠的資金支持,所以無法自己獨創品牌。他們中一部分人選擇了與別人合夥開辦企業的方式,創立並維繫品牌的發展。這種企業中,設計師所佔的股份一般很多,因此公司的投資規模往往不大,基本上以同學合夥或朋友合夥的做法居多。

起步低,自然進展會慢些。尤其是很多從海外回來甚至得過獎的設計師,慢慢就會很不適應品牌越做越低檔、營銷市場化、設計庸俗化的生意人思維,結果肯定以失敗告終。而有些大牌設計師卻非常有頭腦。他們回國或學成後,先會到一家大型企業踏踏實實地給別人打工,然後再借用這些企業的資金實力,來完成自己的品牌夢想。同時,他們還借用媒體不斷宣傳自己。這些大企業往往沒有近期的資金壓力,可以放任設計師大膽地完成“高檔—再高檔”的設計理念,似乎是隻圖名不圖利。兩年過後,雖然企業出現一些虧損,但品牌形象還在。這時候,設計師已經瞭解市場規律了,他們可以很輕鬆地在高檔品牌競爭中抓住賣點。於是,靠打工完成的多項積累就成了自有品牌的動力源泉。這是很多國外設計名家的成功法寶,現在中國也涌現出了大量類似的成功案例,值得廣大服裝業界的創業者參考。[Page]

攻略四 連環妙計

1996年底,大多數人並不看好天津市場,北京部分著名職業女裝正準備撤出該市場(其實主要原因是這些品牌普遍在天津市場採取經銷制)。我們的目標只有一個,那就是快速在天津市場打開局面,爭取客戶羣體,因爲當時的競爭還比較校雖然天津的消費能力比東北和北京市場低很多,進入後發現,現實比想象的要困難得多。當時,天津的兩家準高檔商場,天津友誼商場和凱旋門商場,第一個月銷售額還不到3萬元。因此,儘管我們的質量和款式很好,但是並沒有天津市民願意認購我們相對高價的新品。

爲適應市場需求,我們急調一批低折扣促銷產品入津,以近乎成本的價格發售。在客戶購買的同時,我們還發放100-400元的代金券。春節過後,當我們的新品上市時,大批的市民爲了消費掉手中的代金券又紛紛回到我們專櫃。這樣循環了2個月後,我們收到了立竿見影的效果,品牌也擁有了龐大的固定消費羣。後來的多年中,我們的產品一直是該地區同類產品的龍頭老大。現在,我們的做法也更加品牌化。因爲現在的VIP跟蹤系統越來越強大,這一點我將在日後“笑裏藏刀”攻略中詳細介紹。

攻略五 苦肉策略

想必這是很多服裝公司老闆都用過的策略了。目前,在中國北方市場,銷售窗口的匱乏比較嚴重。大多數服裝企業爲了吸引加盟商,都在品牌推廣方面下了一番苦功。

以北京爲例,如果中高檔品牌沒有能力在燕莎、賽特開店,經銷商就很少會自動找上門。於是,品牌企業只好煞費苦心地磨,兢兢業業地等。終於輪到自己開業了,可開業後的銷售情況卻不一定穩定。精明的商人會想盡一切辦法,保持招牌店鋪的銷售額。筆者發現,很多廠家在3、4月份派出大量人手,到招牌店鋪用現金購買自己的產品,而更有心計的品牌商會在這個階段砸鍋賣鐵,爭取商場共享空間內的品牌展示週期。廠家的目的很明顯,效果也很好。花3-5萬的倒扣,可以增加10幾到20幾萬的流水。自己的店裏每天人頭攢動,這小小的廣告費用,用不了多長時間就翻着跟頭賺回來了。

來源:中國百姓創業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