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過程中的得與失

學識都 人氣:1.68W

前幾日和廣州中山大學的幾個留法回來修MBA的大學生談在一起合作創業的事情,其中一個人他關注的話題是我把公司的股權一半出讓來吸引資本和管理團隊,最終我能否控制我創始的公司的問題,這也是一些朋友經常提醒我的事情,自己辛辛苦苦創建的公司,在已經度過難關,發展勢頭較好的時候白白送給外人一部分的不理解,很多人把公司的所有權和控制權牢牢的抓在手中,生怕自己失去對整個公司的發展和控制能力,更關心的其實是利益方面的損失。其實,一個企業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中快速發展和壯大,單打獨鬥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整合優勢資源爲己所用纔會有更多更大的發展空間,大舍大得,小舍小得,不捨難得,關鍵在得失之間自己是否向更高的目標在快速前進,股權的稀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企業決策層的冒進和投機心態,企業做小是自己的,做大是大家的,再大可能就要承擔國家和社會的責任,就拿近期的360和騰訊之間的惡戰來說,往往由不得你企業由着自己的心情來玩,很多方面會制約你的行爲和態度。

創業過程中的得與失

熟話說:“錢不是一個人賺的,事業也不是一個人能做大的”,一個優秀的有戰鬥力的團隊和各種資源的整合纔有了現在的阿里巴巴和創始人馬雲的不凡,阿里巴巴是馬雲一個人的嗎?不是,是衆多股東的,馬雲是阿里巴巴的靈魂,馬雲不可謂不是聰明人,他也有他敢於捨得和關於堅持,勇於冒險精神的一面,如今的阿里巴巴已經不是危難的時候1分錢一股內部員工也沒人要的時候了,也正是一些捨得精神出現了一個個上市公司團隊,我最初很不理解,一個上市公司會出現一兩百個股東是怎樣的情況,其幕後的真實背景究竟是怎樣的,現在明白其實質一種優勢資源的整合的結果,總多利益的體現,相對於股權單一的企業,個人認爲很多戰略決策的制定和執行由股東代表共同制定,風險防範和企業發展相對會更加科學嚴謹,絕對不是一個老闆一拍腦門就拍板的事情。

我個人水平有限,就好比我昨天辛辛苦苦敲出來的2篇小哲理故事一樣,出發點是引導一些正在準備創業的.年輕人在有遠大的目標同時要關注細節的重要性,被資深的朋友扔了幾個磚頭一樣,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必須要與時俱進,吸引更多的優秀人才和外部資源,我的項目自己準備了3年,用自有資金搭建了框架總結制定了商業模式,一直在完善和總結經驗教訓,前期的400多萬投入大多相當於交了學費,隨着企業的發展也引起了幾家風投的關注和初期的合作,2家企業管理顧問公司也提出不要現金要股份參與合作,一起成長,評估出3年後公司10個億的價值目標,這個目標我個人的能力和水平以及資源都是望塵莫及的事情,自己有自知之明,必須要讓更多的人和團隊參與進來,一起把蛋糕做大,降低自己企業的風險,都好辦,我贈送股份來吸引志同道合,思路和觀念一致的人來參與,有資源的出資源,有能力的施展才華,向一個共同的目標努力,把企業的事都當做大家自己的事來對待,不就是一個捨得嗎,得到的畢竟比失去的多多,失去的是一條小河,換回來的是一片海洋。成敗往往也就是在取捨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