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效的努力要停止

學識都 人氣:5.84K

你是一個努力的人嗎?那麼你的努力是有效的嗎?無效的努力要記得及時停止啊!

無效的努力要停止

今天的這個主題來源於一個諮詢案例,我覺得很有代表意義。對方是一名MBA在讀生,她對現狀有着諸多不滿卻又無能爲力,我們姑且稱她爲“不滿意小姐”好了。

不滿意小姐大學讀的是會計專業,因爲對會計專業無感就轉行做了人事工作,三年後又發覺人事工作並沒有什麼技術含量,想想還是拾起起老本行做會計好,爲了能讓自己在二次轉行的時候有個好價碼,她就考了MBA。

如今不滿意小姐MBA畢業在即,正忙着四處找工作,然而現實卻讓她碰了一鼻子灰。她很納悶的是,爲什麼自己那麼努力,卻找不到一份財務工作呢?現在又該怎麼辦呢?

我對不滿意小姐說,如果想知道我的建議,請先回答我的問題。

她說好啊好啊,你趕緊說。

首先我覺得你目前最大的困惑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找不到滿意的工作,你同意嗎?

其次我認爲你讀的MBA與財務工作並沒有直接的關聯,很難給你的二次轉行增加專業籌碼。既然要從事會計工作,我想知道是什麼原因驅動你報考MBA而不是會計專業碩士?

最後我還想知道的是,既然你說自己不喜歡會計並且成功轉型到人事工作,那麼你在曾經三年的工作中有沒有做出什麼成績?你對自己從事了三年的人事工作又是怎麼看的?

半小時之後,不滿意小姐給了我以下答覆。

關於第一個問題,她說我當然是要找一份不錯的工作啦,我離職那會兒工資已經接近4k了好麼?而市場上普通會計的起步價才3k左右,所以我這才發奮考取了MBA啊,一個MBA在市場上的價碼怎麼也比一個小會計強吧?

關於第二個問題,她說老師啊,你知道會計專碩有多難考嗎?會計專業書籍讓我很頭大的好不好?這就是我爲什麼畢業那會兒沒有從事會計工作的原因所在啊。相對而言,MBA的入學考試比較簡單只是費用比較高,但是花錢的事情我不怕啊,我的家庭條件不錯另外父母對我的學習也捨得投入,所以我就報考了MBA。

關於第三個問題,拜託啊老師,三年的時間我能做出什麼成績啊?你都不知道人事的工作是有多坑爹呀,什麼績效管理薪酬考評招聘啊都虛的要命,到頭來還不是要聽老闆的?在大企業你要聽領導的話,在中小企業你要聽老闆的話,哪裏輪得到我發揮啊?

我漸漸明白了不滿意小姐的癥結所在了,我想這大概也是很多努力到掉肉脫皮之人一個巨大的困惑所在,那就是,你看我這麼努力,付出了那麼多,爲什麼沒有任何起色呢?

先普及一個常識,在這個時代,如魚得水者必然是能順應這個社會遊戲規則的人,違背市場規律一廂情願的努力再如何感天動地,也照樣會一敗塗地。

我們身處在商業社會,如果你在成長過程中一直拒絕這個大環境本身甚至有些反商業情緒,即便你踏入社會也無法融入。在你認識到並接納這個商業社會固有的規律之前,你大部分的努力只是一場自欺欺人的佈局,這些努力對你的現狀起不到任何有效的幫助,並且只會加重你的憤懣之情,那句潛臺詞就是“你瞧,我這麼努力命運之神依然沒有垂青我,你們這些傻瓜真的以爲努力可以改變命運嗎?你們簡直太天真了!”

這個規律就是,除非你知道自己想要成爲一個什麼樣的人,否則你的努力不會奏效。

在我看來,正是因爲不滿意小姐付出了這麼多無效的努力,乃至於她的心態早已發生了微妙的變化。如果我是公司的HR,我想我不會錄用這位不滿意小姐,因爲她並沒有任何吸引我的地方——職場成熟度差、自我感覺超級良好、會計實際工作經驗幾乎爲零、一紙MBA證書在找財務工作方面其實是“然並卵”。

在做職業選擇之前,你需要從自己的現狀、意願以及特點等方面進行仔細的梳理;我不反對努力,但我反對盲目的努力。

說努力論努力,我們都忽略了一個最簡單的事實,那就是其實一個人的時間和精力是有限的,如果盲目努力用力分散,反而什麼也學不精學不透,到頭來恐怕收效甚微於事無補。

職場中最讓人頭疼的一類人叫“考證族”,他們終日埋頭考試,考出來的證書甚至堆積如山,卻從來不肯擡起頭來看看這個社會需要什麼樣的人才。

每次遇到這樣的考證族,我真的很想問一句,你覺得書本上的知識管用嗎?

就拿財務這行來說吧,即便你記下了所有的財管公式又如何?遇到一個實際問題你套用公式有用嗎?由於缺少實踐經驗,你根本不清楚數據背後系統的業務流程,也無法知曉可能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你所做的一切數據分析都只是流於表面,沒有針對企業真實的運營狀況提供有效的建議,自然就不能爲企業所用,試問這樣的工作對老闆而言又有什麼價值呢?

在現實中,越是對現實隔膜的員工恰恰是最缺乏社會經驗的,也恰恰是這樣的員工遇事喜歡走極端,動不動就得出“老闆是弱智加傻叉”、“努力原來沒有用啊”等等絕望的論證。

仔細分析我們不難發現,不滿意小姐三年的人事工作積累對她後面想要從事的'財務工作幾乎是沒有什麼助益的,這意味着如今的她只能重頭再來,即便她不惜重金進修MBA,這紙MBA證書並不能如她所願幫她提高從業價碼。

在我看來,社會上的證書五花八門,總體來說分兩種,一種是必考項,一種是可選項。

什麼是必考項呢?比如你要從事財務工作就必須要有會計從業資格證,這個就是必考項。

然而有這個證就夠了嗎?不夠。於是有人又去考了初級職稱。可發現有了初級職稱後依然碰壁,那乾脆考個註冊會計師好了。且不說注會的難度有多大,光說這種稍微遇到困難就想通過考證增強自身能力的行爲本身就很有問題。

考證當然是一種能力的體現,然而這種能力只是你的學習和考試能力,並不能代表你的工作能力和社會經驗。你到底打算做什麼?如果決心在企業發展,比起這些證書而言,社會經驗的積累以及工作能力的提升更爲重要。

如果你想去會計師事務所工作,那麼注會就是必考項。

理清證書與工作之間的關聯之後,你下一步需要做的事情,就是進行職業規劃。

俗話說“隔行如隔山”,每個人的工齡也就短短几十年,又能經得起幾次折騰呢?每一次轉行意味着巨大的沉沒成本,也就意味着之前的積累全部清零,你需要重頭再來。

所以在轉行前,總結一下前面失敗的教訓很有必要。

你到底是哪裏出了問題?如果真的不喜歡,那就趁年輕趕緊換;而如果是因爲能力不足或者社會經驗的缺乏導致自己無法如魚得水,那就要調整自己的預期,審視自己身上存在哪些不足,去社會這個大熔爐中好好歷練一番。

商業社會是一個殘酷的社會,每個人必須要有自己的核心價值,有價值才能遇到買主,才能交換到你需要的生存資源。

我們回到文章開頭的那個諮詢案例上,我最終給不滿意小姐指出了兩條路。

第一條路是重新審視自我以及之前的人事工作,仔細梳理下爲何在過去的三年中自己一無所成,如果能解開這個謎底,或許她根本就不需要換行業,而是可以人事工作,換一家規模比較大的公司慢慢積澱,爭取做到部門主管甚至更高的職位。

第二條路就是如果她決定從事企業財務工作,先去考個從業資格證,然後忘掉自己考了MBA證書這回事兒,學點實操知識,接着去一家企業從基層做起,在財務領域積累工作經驗,過幾年再考個中級職稱,爭取做到主管以上級別,或許那時這紙MBA證書就會在公司提拔副總或者財務總監的時候給到自己一臂之力。

不論選擇哪條路,都要想清楚再行動,儘量不要出現中途反悔再換行業的情況;同時不論選擇哪條路,都要認認真真把一份工作做好做精,還要注意加強自己系統思考的能力,這纔是一個職場人士最該努力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