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風策劃書範文

學識都 人氣:7.92K

一、採訪背景:

採風策劃書範文

從社會的現代化進程看,技術變革特別是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正在對人們的生產生活產生深刻影響。旅遊活動作爲人們生活方式的延伸,旅遊業作爲服務業的龍頭產業,必然會因爲信息技術發生革命性的變化而變革。如今國家旅遊局將2014年確定爲“智慧的旅遊年” ,智慧的旅遊已成爲國內旅遊行業的一大趨勢。我們作爲學習旅遊管理專業的本科大學生,瞭解好智慧的旅遊給我們提出的新要求、創造的新契機,才能在學習過程中結合社會現狀把握新動態,提高自身素質。

二、採訪主題:

智慧的旅遊的發展及對旅遊人才的培養

三、採訪時間:

20XX年12月27日

四、採訪對象:

旅遊學院呂曼秋老師

五、採訪地點:

旅遊管理學院教師辦公室

六、採訪方式:

採取預約面談方式採訪

七、採訪分工:

一人拍照、一人採訪、兩人執筆

八、採訪所需:

採訪前帶好必須身份證明證件、採訪所需器材等相關物品(如採訪提綱、採訪時所需的記錄本、錄音工具、筆、攝像機或照相機)、引用水。

九、採訪流程:

(一)前期準備階段

1.對參加採訪的人員進行簡單培訓、分組、分工。

2.至少提前聯繫呂曼秋老師並預約時間,將採訪時間、地點、時長告知對方並達成共識;詳細整理人物資料及訪談資料;徵得同意後講採訪提綱發給採訪對象。

3.採訪前準備必須的證件、器材等相關物品。(詳見採訪所需)

4.通過聯繫、發送電子郵件等形式,對其相關人員進行遠程採訪,獲取初步信息,以備座談採訪時所需。

(二)採訪實施階段

1.再次確定採訪人數、職責,檢查採訪所需物品。

2.向老師介紹自己並說明採訪目的;以事先準備好的訪談提綱爲基礎,對受訪者進行訪談。(靈活處理)

3.採訪結束,向採訪對象表示感謝,帶領採訪人員離開。

(三)後期總結階段

1.召集參與訪談的幹事,收集他們關於活動策劃、實行以及對訪談過程的意見和建議。

2.整理收集的資料,整理訪談的問答記錄,結合意見與建議組織整理完畢後,形成書面訪談報告初稿。

3.傳給老師進行覈對,修改無誤後做成終稿。

十、採訪問題:

(一)開場

1.以“智慧的旅遊”爲代表的高科技旅遊引起衆多關注,現在全國的許多城市和景區,對於智慧的旅遊的建設都非常重視。那麼對於什麼是智慧的旅遊,您是怎麼理解的呢?

2.智慧的旅遊的核心價值在哪裏呢?或者說它對旅遊業有什麼樣的影響呢?

3.智慧的旅遊可以和哪些旅遊相關的行業合作?具體應該怎麼合作呢?

4.那您覺得目前百色市乃至整個廣西區的智慧的旅遊發展現狀如何?

(二)中途

1.大數據(Big Data)現在是一個很熱的詞,您覺得智慧的旅遊如何與大數據相結合呢?或者他們之間有什麼樣的.聯繫或者影響呢?

2.“智慧的旅遊”現在可以說是如日中天,它的發展前景究竟如何呢,您能結合您的多年的經驗給我們分析一下它的發展前景嗎?

3.智慧景區與智慧的旅遊相對應,那麼您覺得什麼是智慧景區?

4.智慧景區應該爲遊客提供哪些功能?

5.您覺得廣西區內有哪些景區算得上是智慧景區?

6.記得前段時間百色對各大景區進行審查工作,您也是審查團隊中的一員,可以爲我們結合此次工作給我們談談百色智慧的旅遊的情況和努力方向嗎?

7.目前,有人提出一個LBS(Location Based Service)技術與智慧的旅遊相結合的方案。您怎樣評價這個設想?對於百色智慧的旅遊發展的應用價值如何?(LBS也就是移動位置服務。將它推廣到各大景區,可以實現網上預訂門票及微信支付門票服務(遊客可直接掃二維碼進入景區,不用排隊,比較方便)、信息查詢服務、定位與導航服務、定點語音及視頻講解服務(景區提供wifi)、客流量監控功能、諮詢求助與投訴功能,宣傳與營銷功能一體化的服務。遊客可提前電子購票付款或現場掃描付款,進入景區,離開景區時再掃描一次確認付款。可以將遊客入園數量、遊園數量、離園數量及位置移動上傳至系統,以便決策和研究使用。)

(三)末期

1.您覺得智慧的旅遊會對我們旅遊管理專業的學生創造力哪些新契機呢?

2.那面對國內智慧的旅遊這一行業性趨勢,我們學校在教學方面應該有哪些應

措施呢?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又應該做那些方面的努力呢?

十一、採訪注意事項:

(一)之前做好充足準備,做好策劃和提問題綱,做好知識準備,包括被採訪人的資料、愛好的相關背景,以及預約好時間地點。

(二)採訪時間要注意選擇合適的時間。 (三)採訪時提問不要過大、過空,防止輕問重寫,提問辭不達意,事先圍繞主題設計一些重要問題。

(四)提問語要注意"五不用":不用長句、不用有歧義的話提問,在提問時不要生造詞語、任意改用專用名詞,長句分成短句來問。適當使用些激將法充分發揮激將的作用確定採訪設備可以正常運轉,提前估計到困難和意外,做好心理準備。

(五)拍照時關閉閃光,儘可能地多拍,供事後篩選。

(六)採訪時提問態度要真誠、客觀、不帶個人傾向。

(七)確定採訪設備可以正常運轉,提前估計到困難和意外(如設備充電並準備備用電池、多臺錄音設備同時運作等),做好心理準備。

(八)按照採訪對象選擇合適的衣着。

十二、風險預測與應對措施

(一)經費申請:經費不足,可能導致飲用水、記錄用品受影響;適當對用具數量進行篩減,文具等可由採訪者自備。

(二)現場氣氛:由於話題本身專業性較強,可能有采訪人員的素質不夠高的情況,或者被採訪者積極性不高,會導致採訪者受挫,出現尷尬局面;前期對採訪人員進行培訓,採訪過程中採取補救措施,綜合網上和權威媒體報道,以作補救。

(三)工作效率:參與團體人員間調度不便,部分同學積極性與細緻程度不夠,容易造成工作失職,工作不到位等問題;每一環節的工作進度由一人統一跟進。

(四)受邀嘉賓:可能由於種種因素,預期的受邀嘉賓未能到場;另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