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中學教師應用信息技術態度的分析的論文

學識都 人氣:4.7K

信息技術是二十世紀最熱門的技術,已經被廣泛應用於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而將信息技術應用於課堂教學,是教育信息化發展的必然,也是當今教育教學改革的趨勢。但是,對於信息技術還有相當一部分教師存在輕視或否定的態度。本文從對幾名有代表性的教師的訪談出發,對當前教師對於信息技術的幾種態度進行了一個概括,並對其特點進行了分析。

對中學教師應用信息技術態度的分析的論文

對中學教師應用信息技術態度的分析

摘要:信息技術是二十世紀最熱門的技術,已經被廣泛應用於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而將信息技術應用於課堂教學,是教育信息化發展的必然,也是當今教育教學改革的趨勢。但是,對於信息技術還有相當一部分教師存在輕視或否定的態度。本文從對幾名有代表性的教師的訪談出發,對當前教師對於信息技術的幾種態度進行了一個概括,並對其特點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教學、課件、態度、特點

歷史上幾乎每一項技術的進步都帶來了思想和觀念的更新,人們拒絕接受新的技術的同時也表明人們堅持原來的觀念不願意有所變化。在是否將信息技術(信息技術定義廣泛,無法一一分析,在此僅將其限於學校中教師最爲常用的課件上)應用於課堂教學這個問題上教師表現出了多種態度,大部分的年輕教師都不拒絕這個新生事物。然而不同教師接受的程度是不同的,經過分析訪談資料,我發現可以把教師表現出的心態分爲三類:被動接受型、能力展示型和主動探索型。教師的態度不同,對外部條件的解釋也有所不同,行爲也就會有所不同。下面,詳細分析教師的三種心態。

一、被動接受型

持有這種心態的教師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我也想嘗試一下”,可是他們大多就僅停留在“想”的階段,很少付諸行動。就像老師所說的:“想想就完了,實際上我做不到。”、甚至根本“沒動這方面的心思”。即便是有所行動,也是在多方面的壓力下。下面是跟A老師的一段對話:

問:你自己做過課件嗎?

A老師:做過一點點,就會用那個PowerPoint。

我:什麼時候開始做的?

A老師:哎,就最近。

問:是不是學校要求使用課件或要上公開課比賽纔會想到要用課件?

A老師:對,其實自己本來也有心要做,關鍵還是不知道怎麼去做。所以一般先找現成的,實在沒有了再自己想辦法弄一個。

問:你覺得做這些佔用你很多時間嗎?

A 老師:挺忙的,想學一學還挺難擠出時間來的。每天又有很多的應該做的事情,因而,無論是學習製作課件還是計算機知識都被放在所有計劃的後面,我覺得老是沒有時間,整天在忙。……正事我都找不出時間,哪還有時間幹這個?

上述老師的態度在學校裏並不少見,且在訪談中經常可以感覺到,這類教師強調客觀條件的約束和困難比較多,對於設備方面,被動接受型的教師非常看重設備的易用性,如果感覺“不方便”, “麻煩” 或者“耗時間”的話,就馬上選擇放棄使用;同時爲了說服自己“心安理得”地不使用課件,這類教師對於課件的使用效果也表現出了一定的懷疑態度。認爲用不用課件、多媒體其實效果差不多,沒什麼特別之處。

另外,學生的素質不高也是這類教師強調的原因之一。學生的接受能力太差,沒辦法之下才想到採用課件的方式來授課。這種類型的教師使用課件的最主要目的有兩個:一是爲了吸引學生,引發學生的興趣,用這種技術的手段讓學生的注意力放在教師或是課堂上。B老師:衡量一個老師首先就是課講得好,再一個就是還要成績好。你要成績好,……就只能從課堂上吸引他們吧。那我覺得電腦上的這個——對學生的吸引力還是比較大的。再一個我將來老了,學生一看,這麼老的老師,一點吸引力都沒有(笑着說),我總得找一點吸引——反正得吸引他們我覺得。第二個目的也是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解決教學的重點、難點,將比較抽象難懂的理論通過多媒體技術變得直觀、形象、易於理解。

問:做課件的時候,你想得比較多的是什麼?

B老師:那我還是從這個課出發,這個課的重點難點在那兒,難點——學生不好理解,怎麼讓他去理解。課的框架——就我目前而言,在教學上沒有改變。

B老師:我覺得我們有些東西(指物理教學)理解起來不是那麼直觀的,抽象。如果能用動畫的形式把它表現出來,直觀一點,形象一點,學生可能接受的更好一些,他記得也比較清楚。但是苦於現在的水平還是不行。

我:你覺得你最大的困難是水平?

B老師:關鍵是那個動畫製作。

被動接受型教師面臨的最大困難是缺乏計算機知識,所以對他們來說,準備課件的工作量就很大,而在課堂上,教師忙於對付計算機的各種操作,很難和學生交流,也就感到失去了對學生的控制。

總之,被動接受型教師雖然意識到了課件進入課堂的發展趨勢,但依然還處於觀望、猶豫狀態,他們等着學校提供全面的支持,希望有現成的課件直接用於課堂教學,他們強調困難,沒有素材沒有時間沒有足夠的培訓,甚至沒有好的高素質的學生配合,因此他們的行爲表現爲“想”、或者是“做而不用”。

二、能力展示型

這種類型的教師通常把能夠製作課件和使用課件上課視作一種能力,他們往往是最先嚐試使用這些新事物的教師。對這樣的教師來說,計算機是他們的一個興趣所在,用課件這樣的方式上幾堂課,一方面是展示他們有這樣的能力,另一方面也是出於自己的興趣。

問:你最初做課件是出於一種什麼樣的想法?

C老師:當時倒也沒有什麼想法。那時買了計算機以後吧,看人家做的一些東西,覺得比較有意思,就試着弄一弄,就是出於這種想法。倒是沒有非要達到一種什麼目的或是一種什麼層次。

問:你有沒有想過針對你的教學呢?

C老師:這我倒沒想過,就是人家能做到我能不能做到。——就是一種興趣一種愛好。後來吧我看人家上課用了這個,既然慢慢經過一段學習,掌握了這個技術,那就可以運用到教學當中去。還是因爲比較喜歡吧。

問:那你覺得對你上課有效果嗎?能提高你的上課效果嗎?

C老師:你要說提高效果,肯定有。……但是我們現在很難讓它起大作用。一個是時間上,一個是資料上,基本上沒法滿足教學的要求。做這麼一個課件,兩三天是不夠的。那你做了將近一個禮拜只爲了這一節課的話,那麼這一節課就只能作爲一種展示課來講。要是每一節課都這麼講,那要經過幾年的積累以後。但幾年之後,你原先作的那些東西就落後了。現在我覺得,中學做課件來講課,只能是作爲一種展示,就是展示我們學校有這種人,展示這個人有這個技術,能夠運用多媒體這種手段而已。

能力展示型的教師對學校提供的設備沒有什麼特殊的要求,因爲他們大多很早自己在家中就配有計算機,喜歡鑽研計算機方面的問題,主動學習計算機知識。但他們也需要學校提供豐富的素材和充裕的時間,讓老師可以將課件做得非常精彩,不但“文字的、圖片的、視聽的以及動畫的”都要有,而且各種技術手段都儘量運用其中。這類教師的課件,課堂上最主要的目的是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開拓學生的視野,引發學生思考問題,所以,花團錦簇包羅萬象是這些課件的特點。然而,教師並不認爲課件可以代替傳統的班級集體授課,只是把課件當作是一段緊張學習的調節,一種傳統教學方式的補充。

對這種類型的教師來說,課堂控制也會是一個問題,但不是主要的問題。教師對自己的能力非常自信,但他們所擔心的是師生的情感交流少了,課堂上學生動手機會少了,教學的效果不可以預計的過高。因此,對於這類教師來說,課件應用於課堂教學,是某種新生事物,他們並不排斥,但也只是淺嘗即止,有一點“不過如此”的意思在裏面。

問:你會不會覺得,你離學生遠了,不好控制他們?

C老師:那倒不會。關鍵就是看你做的這個東西質量怎麼樣——他們的注意力都在屏幕上,你的存在已經沒有屏幕重要了,你適當的做些註解的話,他們邊看邊聽,注意力很集中的。當然做得特別爛的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實際上學生老看着你發呆,你控制住學生了嗎?也未必見得。

能力展示型的教師最大的.困難就是技術和時間不夠。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尤其是軟件的更新速度更快,幾乎每三個月就會有新的版本,每半年就會有更新更好用的軟件工具被開發使用。教師如果全部用業餘時間來做技術準備和資料準備,也是不現實的。也許這不僅是能力展示型教師的問題,所有的教師都存在這樣的問題。因此,能力展示型的教師常常製作出比較有特點的一兩個課件之後,就不再做了。他們將更多的時間花在普通意義上的講課上面,他們依然鑽研計算機知識,但更多的不是爲了學生,而是爲了自己保持持久的競爭力。

三、主動探索型

這種類型的教師也是從“嘗試”開始的,但是他們嘗試的目的是爲了追求更好的教學效果,而多媒體課件形象、直觀的特點正好符合了教師幫助學生學習的意圖,因而一旦老師看到了這種方式的效果,多媒體課件就成了這類教師的常規做法了。

“當初只是拿別人現成的來用,感覺不錯,後來就開始自己嘗試着做,我覺得如果有條件的話,應該每一節課都應該在多媒體教室上。因爲每節課下來學生感覺都還可以,我感覺也挺好的。我就覺得這樣形象,特別直觀,從學生記憶上來也比較好記憶,理解起來也好理解。——就應該用。”(D老師)

可以說,主動探索型的教師是從能力展示型走來的,還帶有能力展示的痕跡,不過,這種痕跡已經比較淡化了,表現出來的是,教師不再要求所有的課件素材都是自己親自做,也不太注重課件的技術含量,而更加重視課件的內容和教師的組織。這類教師已經開始從計算機技術的應用轉向了課件的構思和教學設計,因而也就格外重視學生在課堂上表現出的各種現象以及課堂的效果。

問:你的意思是你構思的時間花得特別長?

D老師:那當然了。從一開始用什麼去做,怎麼下手,第一張 應該先放什麼,第二張放什麼,哪些是學生應該重點(學習)的,這個畫面應該先出什麼後出什,還有就是資料的收集及怎樣將這些資料放到課件中才最有效等等。這些都要花大量的時間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