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適應理論對英語教學啓示的研究論文

學識都 人氣:1.38W

摘要:漢英語言代表兩種不同的文化體系。忽略兩種語言文化知識的學習,會導致交際中的文化休克現象,影響英漢雙語教學的順利進行。只有在教學中不斷進行文化適應,培養學生對彼此文化差異的敏感性,才能避免雙語教學中因缺失文化背景知識而在語言交際中出現的文化休克現象,達到雙語教學的目的。

文化適應理論對英語教學啓示的研究論文

關鍵詞:文化適應;外語教學;措施

一文化適應模式的理論基礎

文化適應是二語習得的一個重要概念。它是一羣體的語言、文化和價值體系在與另一不同語言、文化和價值體系的羣體相互交流中產生的過程。導致文化適應失敗的主要原因是二語習得者和目的語使用者之間的社會距離和心理距離。學習者文化適應的程度決定在二語習得中進步的程度。Schumann的文化適應模式所研究的是在自然語言環境中二語的習得,而在外語課堂教學環境中,學習者沒有機會和目的語羣體直接接觸,因此諸如動機,態度或自我滲透等心理因素所起的作用就比社會因素重要得多。

Brown把二語習得過程中的文化適應分爲四個階段:起初接觸新文化時的興奮感和幸福感;文化震驚以及由此產生的對目的語文化的生疏感和牴觸情緒,逐漸舒緩的文化緊張;同化。他認爲在這些階段中,文化震驚和文化緊張是學習者必然要經歷的階段,爲了幫助這些學習者比較順利的.度過這些階段,避免太多的石化現象,教師應該儘量幫助學生縮短學習者團體和目的語團體之間的距離。

二在外語教學中加強文化適應的措施

1語言和文化相結合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學語言就是在學文化。任何語言,由於受獨特的歷史背景、價值觀、世界觀和哲學思想的影響,都載有其獨特的文化內涵和意義,是傳播該種文化的主要工具,也是人類用來進行思維和交流的最原始最基本的工具。漢英兩種語言分屬漢藏語系和印歐語系,代表着東西方兩種不同的思維模式,反映着兩種不同的社會文化。陳光磊先生主張在外語教學中移入與目的語語義、語用相關的文化內容,這包括:一個民族文化中特有的事物和特有的概念在詞彙和語義上的呈現;詞語在文化涵義上的不等值性;不同文化對同一對象所作的概念劃分的差別在詞語及語義上的顯示;體現一定文化內容的定型的習用語,主要包括慣用語、歇後語、諺語、格言等。由此,教師的任務不僅是解釋某些詞語或句子的意思,還要幫助學習者多瞭解目的語的文化。對於涉及到的語言材料或文化內容,要向學生介紹文化背景,解釋涵義或闡明不同的社會規約和交際語境。

2異同對比

教師應該幫助學生了解和掌握兩種語言使用過程中所受的文化規約和語境異同,用相同之處來加強二語習得中的正遷移作用,用差異之處來防止負遷移作用。“這種從語言的深層次結構出發,透過語言的外表進而對所學外語所反映的與母語文化的相同點或異同點進行對比的方法,具有方法論的意義,它有助於克服學生在習得所學語言和文化時的心理障礙。”以“individualism”一詞爲例:中國人習慣上將它理解爲“個人主義”。漢語中“個人主義”往往同“自私自利”、“愛出風頭”等消極含義的詞聯繫,是一個帶有貶義的詞彙。而英語中,individualism是一個褒義詞。此詞英語的權威定義爲“一種贊成個人行爲自由和個人信仰絕對自由的社會理論”(socialtheorythatfavorsthefreeac-tionandcompletelibertyOfbeliefOfindtviduals)。in~vtduahsm是美國人民所恪守的最主要的傳統文化價值觀念之一。這個從15世紀末文藝復興時期就在西方社會受到青睞的詞彙在20世紀的美國社會達到了頂峯。美國人認爲每個人都有其完全不同而且極其精彩的一面,個人與個人不同,每個人都尤爲珍貴,都特別出色。他們認爲“個人追求”和“個人利益”至高無上,而所有其他的價值觀念,權力、義務等都建立在此基礎上。它強調個人進取、個性獨立、個人特點和個人隱私等方面的西方文化內涵。在美國,“個人主義”意味着你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時候絕對自由地表達自己的觀點。

3利用壘真材料創造真實的學習環境,培養學習者的交際能力

瞭解目的語羣體的文化可以提高學習者的交際能力,因此外語教學的教材應是與現實生活息息相關的真實材料,即具有真實性(authenticity)。王宗炎先生對au—thentLcny的解釋是:“指材料的文字和語言是自然的,而不是人爲的。以選自報刊,雜誌的文章和錄自廣播,電視的節目爲教材,那就是具有真實性的教材。”每個單元應注重目的語文化知識背景和社會風俗習慣的介紹,教材的編排應有利於教師挖掘那些含有民族文化背景知識的語言現象,並結合語言現象向學生傳授文化、語用、認知等方面的外部世界知識。

4拓寬渠道,加強自我體驗

外語教師應該促進國際交流與合作,讓學生有更多機會接觸目的語的使用者,自己體驗西方文化。教師應引導學生參加各種語境的外語課外活動。如:讀外語名著,聽外國專家報告,參加英語角,英語戲劇表演等;引導學生留心和積累文化背景、社會習俗等方面的材料;計算機、網絡和多媒體技術的發展,使自我體驗的途徑更加多元:網絡提供原汁原味的語言輸入,計算機、網絡、多媒體語言教室提供多樣的外語學習環境;網絡強大的交流體系提供真實的外語交際環境,同時,學生按照個人需求、喜好和時間選擇合適的學習內容、進度和方式,其融文字、聲音、圖像爲一體的多媒體、交互功能能提高學習者的興趣。

三文化適應在外語教學運用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問題

1正確對待文化差異

從實際情況來看,英漢兩種語言所包含和表現出來的文化因素方面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是豐富多彩多角度多方面的。有人建議將這些文化“差異”歸作七大類,從思維文化、習俗文化、歷史文化、心態文化、地域文化、宗教文化和體態文化七個方面進行研究}也有人主張從詞彙層面、語法層面、語用層面、顏色詞方面和成語方面進行探討。不論從哪一角度切入,教師都需要向學生明確:瞭解其他文化是爲了和其他文化羣體更好的進行交流,而不是完全成爲其他文化羣體的一員或是輕視甚至忘記自己的文化。

2文化移入要循序漸進

文化知識的移入應相對有序,文化適應也應依照學生的真實交際水平,與外語教學中的等級同步進行。如果學習者接觸的文化現象超出了他們的理解能力,則可能產生文化牴觸情緒,在學習早期形成石化現象,這在二語習得中是很危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