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圖式理論對大學英語閱讀教學的啓示

學識都 人氣:2.74W
淺析圖式理論對大學英語閱讀教學的啓示
摘要:根據圖式理論論述了閱讀理解的實質是讀者的背景知識與文本信息相互作用的過程,英語閱讀教學應考慮文本和讀者的背景知識這兩個方面的因素。大學英語閱讀教學必須讓學生體驗其大腦中的圖式在閱讀過程中如何指導他們理解文章,據此將閱讀教學分成讀前、讀中、讀後三個階段。指出讀前要開展激活學生圖式的活動,讀中要引導學生運用圖式來提高理解效果,讀後要組織學生進行鞏固和擴充圖式的活動,並相應地提出了可操作性強、行之有效的教學建議。

關鍵詞:圖式理論;英語閱讀;大學英語教學
  
  根據克拉申(Krashen)的輸入假設理論,閱讀是習得語言的重要途徑之一。對於中國學生,更是如此。因此,教師如何幫助學生提高閱讀理解能力就顯得尤爲關鍵。儘管英語教師多年來一直在努力改進教學方法來提高閱讀課教學效果,但收效甚微,其原因是人們對於閱讀過程的本質缺乏正確的認識。在過去的幾十年裏,爲了找到令人滿意的閱讀模式,專家學者們作了大量的研究,對閱讀過程有了深入的認識,這些認識同以前認爲閱讀就是讀出單詞的發音或者簡單接受作者傳達的信息的觀點形成鮮明的對比。本文將通過圖式理論揭示閱讀理解的實質,並論述該理論在大學英語閱讀課教學各階段的具體應用。
  
  一、圖式理論閱讀模式(the schema-theory model of reading)
  在闡述圖式理論閱讀模式之前,不得不提到“從下至上”模式(the bottom-up model)和“從上至下”模式(the top-down model)。“從下至上”模式是由高夫((Gough)提出,他認爲閱讀是一個解碼的過程,讀者在各個語言層次上進行着從下至上的一系列的語碼解譯。讀者首先從下層最小語言單位字母開始逐步識別單詞、短語,然後按語法規則理解分句、句子,最後把每個句子的意思聯繫起來構成在語篇層次上的理解。在這個從下至上的語言信息的處理過程中,上層信息的處理過程不影響下層信息的處理,讀者是信息的單向被動接受者。
  這個傳統的閱讀模式深深地影響了英語閱讀教學,人們認爲只要學生的詞彙量擴大了,語法規則記住了,其閱讀能力就會相應地提高。於是許多教師把重點放在詞彙教學和句法分析上。但是,隨着進一步的研究,學者們發現“從下至上”模式不能解釋兩種現象:一種是有些學生在閱讀沒有生詞和難句的文章時,不能理解或錯誤地理解作者的意思;另一種是有些文章雖然有生詞,句子結構複雜,但卻很容易理解。顯然,我們有理由認爲,嚴格的“從下至上”模式不能全面地解釋我們是如何理解語言的。這種模式最明顯的缺陷是誇大了文本信息的作用,低估了讀者在處理信息時可利用已具備的圖式幫助理解的主動作用。這種模式更適合解釋不熟練或初級讀者的閱讀過程。
  與“從下至上”模式不同,古德曼(Goodman)提出的“從上至下”模式強調讀者在閱讀過程中的主動作用。閱讀者不是逐字逐句地去理解,而是在文本中選取(sample)某些信息,結合自己的經驗或有關知識作出預測(anticipate),然後在下文中找到相關信息來驗證(test and verify)自己的預測。按這種模式,閱讀彷彿是一種心理語言學的猜測遊戲。但是,讀者的預測有時候並不符合文本,在這種情況下,讀者的閱讀就無法進行下去了,要繼續閱讀,讀者只能採取“從下至上”的方法根據原文來修正(revise)其預測及預測所用到的經驗或知識。看來單純的“從上至下”模式也不能完全解釋閱讀過程,這種模式更適合解釋熟練或高級讀者的閱讀過程。
  爲了全面解釋閱讀過程,魯姆哈特(Rumelhart)提出了“相互作用”模式,也稱爲“圖式理論”模式。圖式是讀者原先獲得的知識結構,即讀者大腦中的背景知識(background knowledge)。該模式認爲,文本自身沒有固定的意義,它只是向讀者提供利用其背景知識重構文本意義的方向。在閱讀過程中,讀者在各個層次上同時運用“從下至上”和“從上至下”這兩種方式進行信息處理。“從下至上”的處理方式保證把文本中的新信息輸入大腦,從而激活讀者大腦中已存在的相關圖式,同時發現與其所作預測不一致的信息。“從上至下”的處理方式幫助讀者利用已激活的相關圖式對文本進行預測,並結合文本信息從可能的預測中作出選擇,從而消除歧義。如果“從下至上”的信息處理過程中所獲得的文本信息與“從上至下”的信息處理過程中讀者所作的預測一致時,讀者就對文本獲得了正確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