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狀態下胃電圖特點分析

學識都 人氣:9.23K

摘要:目的 分析重症醫學科麻醉狀態下患者的胃電圖特點。方法 統計2014年9月~2015年3月收治重症患者50例入科24h內麻醉狀態下進行胃電圖檢查。結果 麻醉狀態下患者胃電圖胃電頻率在正常範圍,但胃電主功率下降,慢波百分比低於正常,胃電節律紊亂百分比和聯百分比均高於正常值。結論 麻醉狀態對患者胃電頻率沒有影響,但對患者胃電主功率及慢波比例有明確影響。

麻醉狀態下胃電圖特點分析

關鍵詞:重症醫學科;胃電圖;分析特點;麻醉

目前重症醫學科收入治療的重症患者多合併多臟器功能衰竭,通過呼吸機等各種儀器對患者救治。目前多數臟器臨牀有客觀物理檢查評價手段,對於胃臟這些患者由於病情危重,生命體徵不穩定,不易搬動,可允許採用的胃腸道功能評價手段比較少。本研究旨在通過胃電圖檢查,期望像心電圖檢查一樣,通過胃腸道電學變化來判斷胃腸道功能變化。本文,研究重症醫學科麻醉狀態下患者的胃電圖特點,現報告如下。

一、臨牀資料

1.1一般資料 2014年9月~2015年3月在重症治療科住院機械通氣的患者50例,收入重症醫學科且24h內實施麻醉進行胃電圖檢查。所有患者中男性37例,女性13例,年齡21~78歲,平均年齡爲(45.8±2.8)歲,患病時間爲1個月~1年。

1.2入選標準[1] 入住重症醫學科,麻醉狀態下,機械通氣,無胃基礎疾病或解剖問題導致不能檢查(無胃部切除手術)臨牀上適合做胃電圖檢查的病症如功能性消化不良、不明原因的噁心和嘔吐、有胃動力紊亂跡象的病症和實施手術或藥物治療等

1.3方法

1.3.1儀器組成和採集部位 儀器組成:安徽合肥凱利光電科技有限公司EGEG-5D型5導胃電圖儀,儀器由信號探頭,信號處理卡,計算機組成

信號採集:胃腸轉換開關置於胃電模式。

信號採集電極固定:B超定位下

胃體:劍突與臍連線中點向左旁開3~5cm,再向上1cm避開肋骨。

胃竇:劍突與臍連線中點向右旁開2~4cm。

胃小彎:劍突與臍連線中點向上1/2處。

胃大彎:劍突與臍連線中點向下1/2處。

升結腸:與臍持平向右旁開2~4cm。

合理的胃電圖記錄時間:要求患者空腹30min後檢查,餐後60min後檢查。檢查時間上一定要標準,如果延長記錄時間,有可能會出現患者胃電圖節律混亂而影響檢查結果。

1.3.2採集波形參數數據及判定標準 ①波形平均幅值VP-P(uv)正常餐前150~250,餐後250~350;②波形平均頻率F(CPM)2.4-3.7;③胃電節律紊亂百分比<15%;④正常慢波百分比>65%;⑤偶聯百分比>90%。

參考評價標準採用中華醫學會全國胃電圖會議制定的胃電圖檢查規範和評判標準。

1.4統計學方法 通過SPSS 19.0統計學軟件驗證兩組治療有效率數據,以χ2代表驗證率(%)差異,經計算P<0.05兩組數據有顯著對比,存在統計學意義。

二、結果

正常人非麻醉狀態下的胃電參數爲胃電頻率3次/min。變動範圍爲2.4~3.73.慢波百分比大於65%爲正常,胃電節律百分比<15%爲正常,偶聯百分比>90%爲正常。試驗結果提示麻醉狀態下波形平均幅值VP-P(uv)39~43,波形平均頻率F(CPM)2.5~3.4,胃電節律紊亂百分比18~39,正常慢波百分比31%~38%,偶聯百分比>91~100%。

三、討論

收入重症醫學科治療的重症患者多合併多臟器功能衰竭,或通過呼吸機等各種儀器對患者救治[2]。這些患者由於病情危重,生命體徵不穩定,可允許採用的臟器功能評價手段比較少。治療過程中及治療後對各臟器功能評價,如腦、肺、心臟、肝臟,腎臟功能目前有CT,B超,血液化驗等評價的客觀方法及手段,重症患者的胃腸道功能障礙往往與病情嚴重度和預後息息相關。胃腸粘膜血供解剖表現爲腸粘膜下動脈分支呈直角,血液供應減少,另外粘膜下動靜脈爲逆流系統,影響氧和二氧化碳交換。患者微循環障礙能較早在胃腸功能的變化上反映,較早反應細胞水平氧代謝障礙,能較早反映患者細胞水平的臟器功能衰竭。而胃腸道由於病情危重胃鏡等檢查不能耐受,可重複性差。目前缺乏有效判定胃腸功能狀態的方式。

法國一項多中心研究表明,伴發胃腸動力障礙的`患者在ICU的平均滯留時間較無胃腸動力障礙者長5d,前者死亡率也明顯高於後者(31%比16%)。但有關ICU患者胃腸功能障礙和胃腸功能衰竭的流行病學資料較少,主要原因是胃腸功能的客觀評價有困難。

現代醫學檢測的發展趨勢有二:①無創性,②以電生理學技術和方法取得模量進行微機終端處理智能化。胃腸道疾病診斷檢查手段包括內鏡,X線鋇餐,胃液分析。胃電圖最早出現研究報告是1926年,20世紀70年代應用於臨牀,20世紀80年代國內開展與臨牀。1999年11月在廈門召開中華醫學會全國胃電圖學術會議,制定胃電圖檢查的規範和評判標準。所以相對於其他電生理學檢查胃電圖歷史在國內僅有20餘年。

首先我們研究知道胃解剖由胃底、胃體、胃竇組成,胃壁由粘膜、肌層、漿膜。組成,肌層分爲外層縱行肌層和內環形肌層。胃功能的外部神經控制是由迷走神經的副交感神經支配和第6~9胸脊髓節段的交感神經支配。另外胃的運動還受多種胃腸道激素控制。胃電活動的起步點位於胃體沿胃大彎側近端1/3和遠端2/3的連接處。起步電位向四周擴布,離口向幽門方向。而胃的收縮頻率由自發性慢波和交感神經釋放神經介質促發的峯電位決定。胃收縮的頻率由胃慢波決定。我們通過試驗結果提示麻醉狀態下波形平均幅值VP-P(uv)39~43,波形平均頻率F(CPM)2.5~4.7,胃電節律紊亂百分比18~39,慢波百分比31%~38%,偶聯百分比>91~100%。而正常人非麻醉狀態下的胃電參數爲胃電頻率3次/min。變動範圍爲2.4~3.73.慢波百分比大於65%爲正常,胃電節律百分比<15%爲正常,偶聯百分比>90%爲正常。

從檢查結果分析,麻醉狀態下患者的胃電節律頻率與正常人相符合。但是胃電波形幅值明顯降低,正常慢波所佔百分比低於正常,胃電節律紊亂百分比輕度異常,偶聯百分比一致。胃電波形幅值的大小間接反映胃電功率的大小,研究顯示麻醉狀態下患者的胃電功率下降,但對胃電慢波頻率沒有明顯影響。胃電偶聯百分比反映相應導聯胃區胃電圖向遠端部位擴布的頻率偶聯繫數,<90%說明失偶聯,提示胃功能失常。研究結果顯示偶聯百分比在正常範圍內,麻醉狀態對偶聯百分比影響不大。胃電節律百分比18~39%爲輕度節律紊亂,反映胃電節律的不規律性增加。麻醉狀態對胃電的節律有一定影響。

通過試驗研究可以發現麻醉對人的胃電活動有一定影響,表現在對胃電的慢波頻率數值及偶聯性影響不大,但規律性(慢波比例),胃電波形幅值(主功率)有一定影響。提示麻醉對胃電基本節律及傳導方向沒有影響,沒有電靜止或逆蠕動等紊亂性電活動。但對胃電的波形幅值或者說收縮偶聯有一定影響。

參考文獻:

[1]柯美雲.胃電圖檢查及其評判標準(草案)[J].中華內科雜誌.2000,39(03):211-212.

[2]連至誠,許冠蓀.胃電圖的基礎與應用研究[J].醫療保健器具.2003,11(12):1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