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對肖邦鋼琴音樂的理性認識

學識都 人氣:2.86W
淺談對肖邦鋼琴音樂的理性認識
摘要:肖邦作品的內容和他的表現方法,可以說是用最凝練最簡潔的形式,表現出最強烈的情緒的精華。浩瀚無涯、奇熠恣肆的幻想,像晶體一樣的明澈;心靈最微妙的顫動和最深邃的幽思,往往緊接着慷慨激昂的英雄氣魄和熱情洶涌的革命精神;忽而是無憂無慮、心花怒放的歡樂,忽而是淒涼幽怨、悵然若失的夢境……的確,在肖邦的作品中,沒有一個小節沒有音樂,沒有一個小句只求效果或賣弄技巧的。只有在肖邦最全面的面貌之下去了解他的作品,才能說是恰當的、忠實的。

關鍵詞:鋼琴家 肖邦 音樂作品
  
  無論在哪一個國家,在他們的鋼琴曲目中,肖邦都佔有着重要地位。原因並不僅在於肖邦的作品特別適合於鋼琴音樂會和廣播電臺、電視臺的聽衆觀衆,尤其在於肖邦音樂的美,在於它的詩意和韻味,在於表情和調性的富於變化,在於始終與內容化爲一片的、形式的開展。但所有表達肖邦的鋼琴家,並不都有資格稱爲肖邦專家,雖然絕對準確的表達標準是極難規定的,甚至於不可能規定的。一方面,隨着音樂表現方法的發展,隨着鋼琴音響的進步與機械作用的日趨完美,隨着美學觀念的演變,大家對肖邦作品的瞭解也不斷地在演變着。另一方面,關於他作品的表達,世界上有各種不同的見解同時存在,這是需要看錶達的人的個性和反應而定的:有的傾向於古典精神,有的傾向於浪漫氣息,有的傾向於表現派。其實,一切樂曲的表達,都由這些不同的觀念在不同的程度上表現出來。
  在藝術領域我們得到一個結論:若要不顧事實,定出一些嚴格的科學規則與美學規則,那不用嘗試,註定要失敗的。肯定了這一點,我們就會找另外一條路徑去了解肖邦,這路徑是要抓住他音樂的某些特徵,可以作爲了解他作品的關鍵的特徵。看看肖邦在19世紀音樂史中所佔的地位,即使是迅速的一瞥,也能幫助我們對這個問題加深瞭解。最流行的一種分類法,是把肖邦看作一個浪漫派。這評價,從時代精神和當時一般的氣氛着眼,是準確的,但一考慮到肖邦的風格,這評價就不準確了,因爲浪漫主義這個思潮顯然已趨沒落,把肖邦侷限在這個狹窄的思想範圍以內,當然是錯誤的。
  肖邦的音樂以革新者的姿態走在時代之前,調式體系的日趨豐富是由它發端的,它的根源又是從過去最持久最進步的傳統中引申出來的:肖邦認爲莫扎特是不可企及的“完美”的榜樣,巴赫的《平均律鋼琴曲》是他一生鑽研的對象。
  至於肖邦作品的內容和他的表現方法,可以說是用最凝練最簡潔的形式,表現出最強烈的情緒的精華,浩瀚無涯,奇熠恣肆的幻想,像晶體一樣的明澈;心靈最微妙的顫動和最深邃的幽思,往往緊接着慷慨激昂的英雄氣魄和熱情洶涌的革命情神;忽而是無憂無慮、心花怒放的歡樂,忽而是淒涼幽怨、悵然若失的夢境;雕刻精工的珠寶旁邊,矗立着莊嚴雄偉的廟堂。的確,在肖邦的作品中,沒有一個小節沒有音樂,沒有一個小句是隻求效果或賣弄技巧的。體會他的思想,注意他的見解演變的路線,他的學生和傳統留下來的、當時的`佐證,卓越的肖邦演奏家的例子,凡此種種,對於有志瞭解他不朽的作品的藝術家,都大有幫助。只有在肖邦最全面的面貌之下去了解他的作品,才能說是恰當的、忠實的,至少不會有錯誤的看法。
  讓我們來比較一下三位鋼琴家演奏的《波蘭舞曲》。著名的波蘭鋼琴家、作曲家肖邦,自從1831年華沙起義失敗後便在巴黎定居。有一天,在巴黎的波蘭貴婦人吾汀斯基家裏,來了三位客人,他們都是當時有名的音樂家,也是吾汀斯基家的常客。他們是德國的希勒、匈牙利的李斯特和波蘭的肖邦。音樂家相見,話題自然而然地圍繞着音樂的內容,漸漸地談到了對民族音樂的看法,這時,他們之間就出現了分歧。原來,希勒是一個主張“絕對音樂”的作曲家,他不承認音樂有民族意識的存在;李斯特是近代標題音樂的鼻祖,他承認任何音樂必定有它的內容;肖邦則認爲,他的音樂是絕對的民族音樂。三人在這一問題上爭論不已。於是吾汀斯基出來說話了。她說:“肖邦剛好完成了一首《波蘭舞曲》,爭論是難有結果的,不如大家都到鋼琴上來演奏一遍,以便證實一下樂曲中到底有沒有民族意識這回事。”大家都同意她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