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國有商行信貸管理

學識都 人氣:7.02K

摘要:國有商業銀行在我國金融系統中發揮着重要的戰略作用,但是目前我國國有商業銀行的信貸管理中存在着衆多問題,這些問題不僅削弱了我國國有商業銀行的競爭力,還形成了較大的金融風險。從我國國有商業銀行信貸管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入手,分析了我國國有商業銀行信貸管理的現狀,並深入探討形成這種局面的內部因素和外部因素。最後提出相關政策性建議。

淺談國有商行信貸管理

關鍵詞:國有商業銀行;信貸風險;風險管理

近年來,國有商業銀行的市場份額逐步縮小,但仍是我國金融業的最重要的主體之一。目前,我國國有商業銀行普遍存在的不良資產高、風險隱患大的問題,其面臨的信貸風險甚至有進一步加大的趨勢,這不僅嚴重削弱了自身的競爭力,而且危及了整個金融業的生存與發展,不得不引起理論界和實務部門的廣泛關注。

1我國國有商業銀行信貸管理的現狀

1.1國有商業銀行不良資產率高,信貸資產安全性差

如表1所示,雖然我國國有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比例從2007年第一季度的8.2%下降至2007年第三季度的7.83%,整體上呈現出逐步下降的趨勢,但是卻遠高於股份制銀行、城市商業銀行,農村商業銀行和外資銀行。同時,我國國有商業銀行實際上集中了絕大部分的信貸風險。如果不良貸款轉化爲真實損失,國有商業銀行將遭受相當大的負面衝擊,甚至可能危機到整個金融系統的安全。

1.2信貸資金長期佔用率高,流動性差

我國的銀行機構普遍存在中長期貸款所佔比例過高的現象,由表2可見,整體上,我國金融機構的貸款中約有50%是中長期貸款。機構資產的流動性過差,不僅影響了其盈利能力,而且容易加劇信貸風險。對國有商業銀行而言,由於大量的貸款投放於固定資產貸款、房地產開發貸款、住房抵押貸款等長期貸款,資金週轉非常緩慢。而部分承兌匯票因到期無法兌付形成墊款被迫轉貸,大量流動資金貸款被企業長期佔用,進而轉化爲鋪底流動資金,這些都進一步降低了國有商業銀行的資產流動性。

1.3信貸資金籌資成本高,盈利能力差

我國一年期存貸基準利差有明顯的走低趨勢。隨着2006年12月我國資本市場的全面開放,越來越多的外資銀行進駐我國金融市場,銀行業的競爭進一步激烈化,國有商業銀行面臨着優質客戶流失、客戶羣體邊緣化的危險,爲應對這種狀況,國有銀行本身也有提高存款利率、降低貸款利率的趨勢,這無疑進一步提高了國有銀行的籌資成本並削弱了其盈利能力。

2我國國有商業銀行信貸風險根源分析

2.1外部因素

(1)政府對銀行干預過於頻繁。

原來的計劃經濟體制使國有銀行對信貸資金的支配受到衆多限制,資金投入的方向和數量常常取決於計劃而非風險效益評價。銀行的自主經營原則讓位於國家宏觀政策,不僅加大了銀行經營風險,也造成了企業對銀行的過度依賴關係。同時,原應由財政部承擔的各種支出經常由國有商業銀行承擔,國有商業銀行往往成爲解決財政支出不足的途徑。政府的干預導致國有商業銀行行爲扭曲,使銀行的資金的安全性和流動性得不到應有的保障。

(2)社會信用缺失嚴重。

社會信用的嚴重缺失也加劇了我國國有商業銀行的信貸風險。許多企業通過虛假出資、編造虛假會計信息等騙取銀行貸款,一旦因經營管理不善出現虧損,往往通過股權拆分、轉讓、兼併、聯營和重組等方式來逃避銀行債務,最後的損失往往只能由銀行來承擔。某些地方政府處於自身利益考慮,不僅參與、保護企業逃廢債行爲,有的甚至爲其逃避債務責任提供政策支持,充當企業逃債的“保護傘”。中介機構誠信度低下,出具虛假報告,爲企業騙取、逃廢銀行的債務大開方便之門。這些都使得我國社會信用嚴重缺失。

(3)金融市場發展滯後。

首先,資本市場發展不足,間接融資比重過高。企業對銀行資金過度依賴,而國有商業銀行作爲國有企業最大的債權人,承擔了資金融通中的絕大部分壓力,積累了大量的風險。其次,金融創新不足,金融工具的缺乏。國有商業銀行資金運用主要集中於貸款,資產證券化缺乏二級市場支持,缺乏有效的信貸風險化解和轉移工具及手段。目前許多在國際金融市場上流行的金融工具,我國國有商業銀行至今尚未引入。而金融數據的不完善、技術不成熟以及基礎設施的脫節使得我國國有商業銀行的創新難上加難。最後,金融監管不力。銀行同業間競爭無序,造成企業多頭開戶、多頭貸款,銀行無法真正瞭解企業的財務狀況,信貸風險不斷提高。

2.2內部因素

(1)信息過於閉塞,信貸審查不嚴。

由於沒有建立起統一的信用系統,我國國有商業銀行對企業情況及關聯企業往往缺乏必要的信息溝通,商業銀行間也缺少信息交流與共享。國有商業銀行在放貸時對企業的組織結構和資本結構情況瞭解不全面,過分信賴中介機構的資信證明或相關審計報告從而放鬆了對企業的審查,都可能形成信貸風險。雖然人民銀行頒佈了《貸款證》制度,但沒能解決好企業及其關聯企業的貸款控制問題,登記不全、審查不嚴、執行不力的.情況時有發生。同時,貸款“三查”制度也未落到實處,貸前缺少沒有嚴格的論證,貸時審查流於形式,貸後又不及時跟蹤檢查,往往容易積累國有商業銀行的信貸風險。

(2)風險預警不及時,信貸監督不力。

目前,我國國有商業銀行的風險預警不夠及時,特別是在發現滯後、政策滯後、管理滯後、查處滯後、整改滯後方面缺乏全面統一的風險管理機制。信貸後的管理不力是我國國有商業銀行在信貸風險處置上的另一大缺陷。外資銀行在貸款發放後,客戶經理會主動參與借款企業的生產經營過程,幫助解決具體問題,爭取實現雙贏目標。與外資銀行相比,國內銀行在企業經營困難暴露後,往往急於通過處置抵押物或司法訴訟等方式抽出貸款,容易使企業雪上加霜,不良資產可能變成真實損失。商業銀行在實際信貸操作流程中,常常忽視了監督職能,“重貸輕管”現象普遍存在。

(3)風險分析工具不夠,內部信用評級操作相對落後。

由於風險分析工具較少,我國國有商業銀行的信貸風險的評估系統中定量分析相對較少,對全局的分析把握不夠,偏重於事後分析,對潛在風險無法及時預見,對風險的事前控制和防範能力不強。依據目前採用的客戶信用等級評估,在實際操作中存在着較多問題,如偏重於對受評對象過去而不是未來償債能力的評估,缺乏對現金流量指標的預測和應用,難以準確揭示並量化企業面臨的特定風險。迄今爲止,國有商業銀行的量化標準和風險指標體系仍較爲落後,內部信用評級操作使用較少,難以適應我國金融業的快速發展。

3結論與對策性建議

3.1加快信用保障體系建設

首先,加快相關法律法規的建設,明確失信行爲、信息源的信息缺失所應承擔的法律責任,規範企業信用行爲,嚴格信用信息發佈和管理,嚴格信用執法,同時加大對失信行爲的處罰力度。其次,大力發展社會信用中介市場,規範信用中介管理,完善社會信用調查和評價體系;加快建立企業、中介機構和個人的信用檔案,確保銀行能方便地獲得企業或個人的信用記錄,改善銀行信息不對稱狀況。最後,加大全民信用教育力度,提升企業和個人的商業道德素質,樹立講誠信的公德意識,加大對缺失社會信用行爲的查處力度。

3.2建立全方位的信貸風險監管機制

首先,強化貸前調查。通過詳細的貸前調查,全面瞭解和掌握客戶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對企業未來發展作出準確預測,爲貸款的正確決策奠定基礎,同時,健全信貸檔案,及時對賬,密切關注客戶經營狀況。其次,加強貸款審批關。建立科學、嚴格、高效的貸款決策機制,推行嚴格的專家審批制度。最後,注重貸後管理,建立風險動態監控機制,準確把握存量貸款的風險狀況,及時控制和化解信貸風險。

3.3採用全新的風險管理和控制方法

近年來,隨着“金融創新”的不斷深化,國際銀行業風險管理技術和方法不斷進步,越來越多的國際大銀行開始重視定量分析,運用統計模型和模擬計算來識別、衡量和監測風險。但我國國有商業銀行信貸管理起步較晚,難以直接採用國際模型。要在展開深入分析和歷史統計的基礎上,按新巴塞爾協議要求,在國際通用模型的基礎上,建立適合國情的企業信用風險等級評級模型、企業違約風險分析模型等信貸風險分析的定量模型,較爲準確地評估信貸風險,以便於及時採取風險控制措施,達到主動控制風險的目的。對於我國國有商業銀行而言,內部評級僅處於起步階段,其中關於違約數據庫、轉移矩陣等方面的基礎設施建設幾乎空白,必須要加快步伐,儘快落實五級分類法加快內部評級建設。

參考文獻

[1]@楊高林,倪錦忠.現代商業銀行風險管理[M].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03.

[2]@陳一夫.構建商業銀行貸後管理的新框架[J].城市金融論壇,2002,(9).

[3]@石朝格.信貸風險預警體系[J].經濟觀察報,2002,(8).

[4]@吳鉞,柳嶽強.國際銀行業先進的信貸風險管理體系[J].中國外資,2004,(5).

[5]@趙耀.淺談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管理[J].西安金融,2003,(10).

[6]@安娜.銀行信貸全面風險管理探析[J].華北金融,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