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的德育屬性

學識都 人氣:1.15W

音樂就是具有這樣一種強大的功能,能夠自然地使人朝着正確的,積極的,陽光的一面去展現自己的思想、精神、氣質,當然也包括自身的道德標準。換言之,也就是音樂中能夠包含和表現出完整的人生觀與世界觀,只是以一種抽象的方式出現而已。

音樂的德育屬性

 [摘要]音樂教育用一種抽象的方式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將這種間接的、抽象的能力轉化爲個人的學習能力、個人素質及個人品質,從而促進德育水平的提高以及個人世界觀與人生觀的完善。具體而言,音樂的德育功能主要體現在:音樂有助於培養個人審美能力;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道德觀;建立積極地、正確的價值觀與人生觀;有助於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操。在當前全新的社會文化與教育發展潮流之下,我們除了要不斷汲取營養於歷史,更要着眼與未來,因時而動,因時而變,不斷增強和提高音樂在德育教育中的作用與意義,這樣才能使其真正成爲我國精神文明建設中的重要一環。

 [關鍵詞]音樂;德育;審美能力;道德觀;價值觀;愛國

隨着我國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和教育形式與內容的不斷完善,德育教育越來越佔有更加重要的位置和比重。當前,德育在我國的各級教育中已經不僅僅是一種單獨的教學科目,而是一種理念和精神,這種理念和精神也正在不斷地滲透入到我們日常教學的各個層面與環節。音樂,和音樂教育作爲一種最爲重要、最爲直接的美學教育科目與方式,與德育更有着密不可分的內在關聯。音樂教育的審美培養目的在一定程度上與德育教育的教育目標和教學目的是保持一致的。音樂教育用一種抽象的方式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包括對美的感受能力,接受能力,鑑賞能力,創造能力等,而這些都會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情感表現能力,以及更強的判斷能力,從而能夠將這種間接的、抽象的能力轉化爲個人的學習能力、個人素質及個人品質,從而促進德育水平的提高以及個人世界觀與人生觀的完善。因此,問題的關鍵就在與在我們的日常教學及實踐活動中如何更好的理解、掌握音樂與德育之間的內在關聯,並能夠行之有效的將其付諸於實施。

一、教育與德育

在任何層級的正規教育中,教育一詞的概念包括三種相互關聯的道德準則:一是教育必須含括導人向善的道德目的;二是教育的內容必須是有價值的,能夠使人獲益;三是教育的方式必須符合道德標準,是道德範疇容許的方式。因此,如果說教學一詞的概念屬於教育方法方式的範疇,課程便屬於教育內容,而德育則屬於教育目的的範疇。從歷史的角度來看,我國的教育自古便帶有鮮明的德育目的性與屬性特徵,但是從近代以來,隨着我國現代化教育的發展,我國的學校教育中的德育目的性與以往相比較來說有所削弱,尤其是在具體的教學內容與形式中,德育的屬性相對不再特別突出。但是總體來說,德育仍然是我國教育中的最重要與最終極的目的之一。尤其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我國官方教育機構更是明確地將德育列爲各項教育目的之首。因此,從教育的概念與含義層面上來說,德育與教育不僅僅是一種相輔相成、互爲促進、互爲補充的關係,同時更是一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內化的哲學命題。隨着社會的進步和我國教育理念的不斷更新,教育體系的不斷完善和提高,德育在我國教育中的屬性與功能也得到了不斷的強化,而作爲當前我國素質教育方針與理念中最爲重要的音樂教育,無疑要在其中承擔更多的義務和責任。

二、德育與音樂

音樂是與人類相伴時間最長,與人們的日常生活關聯最爲緊密的藝術門類。在人類歷史上,自從有了人類活動的記錄,便有了音樂的記載。而音樂的多功能性也一直與音樂的發展歷史相伴相長。在人類文明史中,東西方都對於音樂的教育功能有着清晰的記載和極高的評價。古希臘的哲學家們將音樂稱爲靈魂的舞蹈,而在我國的古典音樂藝術理念與審美標準中,音樂的德育屬性與功能則表現的更加突出和鮮明。儒家的音樂理念一直是我國古典音樂的重要標準,儒家十分強調音樂對人的教育,或者說教化的屬性和作用,也就是強調音樂的德育功能,認爲音樂是一種形式,而這種形式的真正目的在於對人們人格的塑造以及對於道德水準的提升。而這一點與現代教育的理念並不衝突,甚至可以說是不謀而合,因此,我國的.這一音樂藝術理念也在我國當前的學校教育中得到了較爲完整的繼承和發揚,同時也更加帶有時代的特徵,同時面對全新的社會環境與文化發展潮流,也有待於我們對其進行進一步的整理與研究。具體而言,音樂的德育功能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音樂有助於培養個人審美能力

音樂對於人的審美能力培養包括審美觀念的建立、審美結構的完善、審美標準的提高,而從教育的整體性而言,美育與德育從來都是一個互相統一,有機關聯的整體。可以說,美育既是完整德育實現的重要手段和方式,同時也是品德完善與塑造的重要有機組成部分。正如當前在我國已經盛行多時,並仍在蓬勃發展的“學琴熱”。尤其是進入21世紀以來,隨着社會的發展和進步,許多家長越來越重視孩子藝術方面的培養,因此,學習鋼琴,小提琴,以及各種樂器的學生數量在這十幾年來近乎呈幾何級數增長,近幾年來更是有着愈演愈烈之勢。當然,這在一定程度上有着略顯功利主義的一面,但從整體的發展情況和方向來看,這種理念和方式對於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和提高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通過學習樂器,不僅僅能夠使學生掌握一門樂器演奏技術,更爲重要的是,通過這種學習,能夠使學生更加了解音樂,思維能力也更強,對於音樂,乃至其他的藝術的審美判斷以及鑑賞能力得到極大地提升,雖然在大多數的專業演奏技術學習過程之中,這種審美能力的培養和提高並不是刻意的,或者是專指轉向的有意而爲之的設置一些專門的教學手段和教學內容,而是以一種潤物細無聲的方式進行的,也正是由於這種方式才使得學生的這種審美能力的產生飛躍並最終能夠作用和實現與自身的德育教育之中,並能夠起到相當作用的。

2.音樂能夠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道德觀

從某種意義而言,音樂本身並沒有鮮明的善惡概念,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道德的高尚或者低劣。但實質上,作爲音樂表現的基本單位和方式,絕大多數音樂作品卻都有其自身的思想性與意識指向。因爲,無論如何或是高深的,或是淺顯的,或是宏大的,或是短小的音樂,都是出自人手,都源於人的思想,精神,或者某一狀態下的情感宣泄與衝動,就像標題音樂的出現是必然現象一樣。而在音樂歷史的記載之中,沒有任何一位作曲者或者演奏者會在自身的音樂中傳達自身思想、精神與情感世界中“惡”的,也就是道德缺陷或者低下的一面,即使這爲作者本人的道德是有瑕疵,或根據世俗的標準是不完美的,但音樂就是具有這樣一種強大的功能,能夠自然地使人朝着正確的,積極的,陽光的一面去展現自己的思想、精神、氣質,當然也包括自身的道德標準。

就像偉大的浪漫主義歌劇作家瓦格納一樣,據史料記載,瓦格納在個人的生活習慣上有着不夠爲人所稱道的一面,如他習慣於用借來的錢來滿足自己奢華的生活,但這並不影響他在他的歌劇中傳達出一種近乎宗教式的道德標準與道德傾向,而世人在聆聽和感受他的那些偉大的歌劇作品時,根本不會想到,或者考慮到作曲家個人生活習慣上的瑕疵,而是深深地被他的作品而感動,同時也會自然接受其中的道德標準,甚至去實踐這種道德標準。在我們當前具體的教學實踐過程之中更是如此,因爲,在這一過程中教學內容,和學生最容易理解和掌握的是各種器樂標題音樂及各種類型的歌曲,而這種音樂的思想性與指向性更加明確,換言之也就是在道德標準和屬性的傳達上更加清晰和具體,因此,也就會對學生產生更加直接的影響。這樣就能夠使學生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之中,在對音樂作品進行審美享受的同時,更加直接的受到音樂作品中的道德觀念的影響,從而起到構建自身正確道德觀念的作用和效果。

3.音樂能夠幫助學生建立積極、正確的價值觀與人生觀

音樂,與人生觀,價值觀的建立,在表面看來貌似沒有直接的關聯,因爲音樂長期以來都是一種公認的抽象性的藝術。而正是這種抽象性使得其很多本身便具有的具體的功能和作用沒有被充分和完全地認識到和承認。對於音樂與人生觀及價值觀的建立之間的關聯,同樣也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也正是由於這種抽象性使得這種關聯實質上更加緊密,更具有內化屬性。首先,從抽象性的角度來說,音樂作爲一種藝術表現形式,與其他很多藝術形式相比具有更強的獨立性。這種獨立性使其具備了一種專屬於自身的反映世界,表達思想,表達情感,表達精神的方式,同時,這並不是一種簡單的方式,更是一種完整的體系,也就是這種體系能夠足夠完整,足夠精確,足夠豐富的表現一種思想,精神與人生態度。

換言之,也就是音樂中能夠包含和表現出完整的人生觀與世界觀,只是以一種抽象的方式出現而已。在學習和實踐音樂的過程中,只要選擇合適的作品,如歐洲古典,及浪漫主義時期的經典音樂作品進行欣賞和實踐,對於學生人生觀及價值觀的樹立是可行的。另外,從具體的角度來講,歌劇及藝術歌曲,此類的音樂與文學結合的音樂表現形式,則具有更強,更具體的實用功能。因爲,尤其是在古典音樂尤其是我國古典音樂及傳統戲曲曲藝之中,文化傳承的作用、價值和意義在某種程度上本身已經超過了其音樂的屬性功能,而一個民族的文化特徵與氣質,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依靠其人民的價值觀與世界觀來體現,此類的古典音樂作品在學生正確人生觀與世界觀的建立方面有着更加直接和具體的作用和價值。

4.音樂有助於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操

正如有句名言所說,音樂是無國界的,但是音樂家和音樂作品是有國界的。每個音樂家,及其所創作的作品,也必然會帶有其所屬國家和民族的精神、思想與氣質。就像我國的很多作曲家一樣,雖然現在全世界都在運用歐洲古典音樂的音樂理論和手法在創作音樂,但無論是創作手法多麼純熟,其創作的作品也必然會帶有自身的民族特色與氣質。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音樂作品,尤其是我國的古典的、傳統的、民族的、民間的音樂作品,都是學生深入瞭解自身民族文化的方式和途徑。一

方面,雖然音樂的方式是抽象的,但取得的效果卻是具體的,因爲通過了解自身的民族音樂,可以從另一個抽象的角度更加了解自身的民族,能夠從最細膩,最微觀的角度去重新審視和認知自己所屬的民族,增強學生的認同感、歸屬感與自豪感,從而培養出學生的愛國情操與熱情。結語音樂與德育,在我國的傳統民族文化與藝術審美理念之中,歷來就是一個密不可分的有機整體。在當前全新的社會文化與教育發展潮流之下,音樂勢必要在我國總體的德育教育工作中承擔更多的責任,因此,我們除了要不斷汲取營養於歷史,更要着眼與未來,因時而動,因時而變,不斷增強和提高音樂在德育教育中的作用與意義,這樣才能使其真正成爲我國精神文明建設中的重要一環。

[參考文獻]

[1]馮長春.黃自音樂美學思想的基本觀點及其本質探微[J].中國音樂學,2000(03).

[2]劉再生.西方音樂史[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88:111-112.

[3]劉國傑.一本謬誤百出放膽抄襲的教材———評《中國民族音樂欣賞》[J].中國音樂,1992(04).

[4]錢仁康.中國音樂欣賞叢書-總序[G].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2001:154-156.

[5]尚家驤.歐洲聲樂發展史[M].上海:華樂出版社,200:235-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