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信息技術開發的論文

學識都 人氣:1.68W

摘要:本文從農村小學信息技術的現狀出發,初步探討了運用信息技術,開發小學數學教學資源的方法,旨在創設豐富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情境,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

關於信息技術開發的論文

關鍵詞:信息技術開發小學數學教學資源

《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指出“數學課程的設計與實施應重視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大力開發並向學生提供更爲豐富的學習資源”。本文在農村小學已有信息技術水平的基礎上,結合新課程改革的理念,就運用信息技術,開發小學數學課程資源,探索農村小學學科教學內容整合的方法,作了一點初步的嘗試。

一、創設一種虛擬的現實生活情境

皮亞傑認爲,小學生認知發展正處於具體運算階段,此時的兒童認知結構雖具有抽象概念,能進行邏輯推理,但是這種邏輯推理是具體的,而非形式的。現有教材的靜態、線性化,易使課堂教學脫離學生的現實生活,超越學生思維發展階段。利用信息技術多媒化特點,創造一種虛擬的現實生活情境,改變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使學生學習數學建立在一種生動具體的情境之中,充分調動學生多感官參與,更有利於學生空間觀念、應用意識等數學能力的養成。如在北師大版一年級下冊第六單元《購物》第一課教學時,教師通過展示精心製作的'家長與子女購買文具實況的課件,採用讓學生“看一看、想一想、說一說”的方式,喚醒學生已有的生活體驗,激發學生求知的興趣,進而加深對數學來源於生活實踐的認識。在《購物》第三節《去商店》時,教師通過多媒體技術再現購物超市琳琅滿目的商品和書店裏的兒童圖書,教師採用“問一問、買一買、算一算”的方式,讓學生在輕鬆的購物過程中,加深對知識點的掌握,切合小學低年級學生以形象思維爲主的認知特點。在人教版第八冊《三角形的特性》教學中,教師將應用“三角形具有穩定性”的實例,如鼎、停放中的摩托車、農村房屋的椽梁、醫用支架、無線電發射塔、實驗用的燒杯支架等製成實物課件,則有益於培養學生運用數學知識於社會生產實踐的能力。

二、創設一種探索研究的問題情境

建構主義理論認爲,學習是一個意義建構的過程,學習必須處於豐富的教學情境之中。運用信息技術,創設一種生動逼真的、富有挑戰性的生活情境,讓人彷彿置身於生活世界之中,可以極大地誘發學生的問題意識。如在“梯形面積計算”一課教學中,教師將學校一塊空地 製成課件,請學生算一算“學校需要購買多少平方米的馬尼拉草才鋪平這塊空地”,並說一說“有哪些方法可以算出這塊空地面積,哪種方法比較方便”。學生們經過獨立思考和小組討論,將空地分成一塊長方形和一塊梯形。求梯形空地面積時,或利用三角形和長方形的面積來求梯形空地面積,或利用本梯形拼接成平行四邊形來計算。學生們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獲得成功的愉悅,爲循從“由特殊到一般的規律”推導梯形面積的教學營造了良好的情感氛圍,很好地體現了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所提出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思想,誠如陶行知先生所言“發明千千萬,起點在一問”。在北師大版一年級下冊《數的認識》第五節《小小養殖場》一課教學時,教師通過課件展示養殖場雞啼鵝鳴的熱鬧場面,嘗試讓學生在已有的學習基礎上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爲培養學生蒐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創設了一種自主探究學習的平臺。運用信息技術,還可爲學生提供一個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活動的有力工具。如在“圓的認識”一課教學中,教師設計了這樣一些問題:汽車車輪爲什麼是圓形的?並請大家爲水井製作一個安全適用的井蓋。在學生思考討論的基礎上,教師通過計算機演示,對學生的猜測予以驗證,克服了無法對實物進行實驗的不足,有益於培養學生對信息進行加工、利用的能力。

三、創設一種學生自主練習的環境

傳統的練習,訓練的方式單一,練習結果不能及時有效地反饋,且佔據學生大量的自主活動時間,易使學生產生厭學情緒。美國教育學家布盧姆研究發現,如果提供適當的學習條件,大多數學生幾乎都能學好。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教師在注重練習的目的性、針對性時,加強練習的層次性、多樣性,可充分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練習的實效性。如教師在“小數的性質”一課課堂教學時,設計了選擇題、判斷題、改寫題、連線題、遊戲題等多種練習題型,並鼓勵學生自我選題解題,增強了學生自信心,從而達到數學課程標準中所提出的“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的要求。發揮信息技術優勢,創建數學題庫,滿足學生的練習需要,更有利於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自我診斷和自我複習,促進不同學力的學生在本課知識點掌握上達到各自的發展。

綜上所述,運用信息技術,開發小學數學教學資源,必須以先進的教育理論爲指導,廣泛關注學生的生活世界,使學生的信息素養不斷提高,數學能力逐漸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