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地理教學中電教手段的運用論文

學識都 人氣:2.07W

提問,是課堂教學中經常使用的方法,提問,可以用來“遍詢諸生”,檢查學過的知識;也可以“溫故知新”,引出新的課題;還可以發“憤悱之功”,啓迪學生思維,開闊思路,活躍課堂氣氛。

淺談地理教學中電教手段的運用論文

提問是師生的雙邊活動。提問要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他們的思維在“發散”與“集中”中前行。但提問紿終是在教師的主導作用下進行的。因此,教師要對教材內容進行歸納、篩選,抓住重點和關鍵,選擇那些牽一髮而動全身的關節點,這就猶如沙裏淘金、花中採蜜一樣,是教師的一種創造性勞動。下面就談談我在實踐中的一些點滴體會。

一、由淺入深的提問

學習就是從不知到知,從不懂到懂,從知之甚少到知之甚多的過程,所以課堂教學就必須遵循教育規律,由淺入深地設計課堂提問。比如,在講述非洲氣候時,先請學生閱讀插圖,隨後發問:“剛果盆地和東非高原位於非洲什麼部位?分別屬於什麼氣候?兩者都處在赤道兩側附近,爲什麼有不同的氣候類型?馬達加斯加島遠離赤道,爲什麼其東部是熱帶雨林氣候?”由於提問是由淺入深,以“氣候”爲“焦點”,從不同方向將思維“聚集”到“中心”上,又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有利於獨創見解的產生。

二、激發興趣的提問

學習中最活躍的成份是求知慾。即對學習課題產生認識上的興趣。因此,教師在講課的時候,務必針對教學內容、教學大綱的目的要求,精心設計問題,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引導思維,進行提問,如在講述日界線概念之前可以提問學生:“從日期上來講,後出生的人一定比先出生的人小嗎?”在講述地球的公轉時問學生:“爲什麼遠日點是夏季,近日點反而是冬季(指北半球)?”在學生頭腦中的構成一個懸念,引起好奇,激起學生學習新授知識的高漲情緒。

三、逆向思維的提問

課堂提問可以獲得學生學習情況的反饋,但這種反饋必須是實質性的而不應是形式上的反饋。這裏的關鍵就在於提問問題設計的質量如何了。我在聽過一位教師講述空氣的組成時,他是這樣提問學生的:“幹潔空氣中主要成份各有什麼性質?”這一問題提出,學生照本宣科念一遍就回答完了,但學生究竟理解如何就不得而知了,這實際上是一種形式上的反饋,所以我在講授這一問題時,把提問改成:“假如大氣中分別缺少了氧氣、氮氣、二氧化碳、臭氧那麼將會出現什麼情況呢?”回答這樣的問題照課本讀一遍就不行了,學生就必須根據課本上各種氣體的.性質,在理解的基礎上,通過逆向思維才能把問題答出,既使學生答錯了也往往能給教學提供生動的實例,成爲澄清教學問題的大好契機,這樣的反饋纔是一種實質性的反饋。

四、因果相關的提問

這種提問問題的方法,可以擺出一些條件或設想,然後提出問題,讓學生通過思考、分析得出結論,也可以先擺出地理現象,再通過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推究原因,認識地理事物的本質。例如,講述歐洲的氣候時,先展示氣候類型分佈圖,氣壓帶和風帶分佈圖,年等降水量和年平均氣溫分佈圖,歐洲地形圖,在學生對歐洲的位置、地形、洋流、降水和所溫的分佈特點有了感性認識後,再提出:“歐洲爲什麼會具有典型的溫帶海洋性氣候的特點?”這樣能使學生從“因”中得出“果”來。再如,學生了解日本多火山地震的特點後,問:“日本爲什麼多火山地震?”引導學生閱讀“板塊構造示意圖”,這樣學生可以從“果”中得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