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談聽障兒童中國畫教學

學識都 人氣:4.61K

     摘 要:在特殊兒童的美術教育中,聽障兒童因其在造型能力及創造能力方面的獨特優勢,在中國畫的學習成效方面十分明顯,甚至有些聽障人走上了專業化的藝術創作道路。當前,在中國畫教育理念引導下,如何進一步把握聽障兒童的學習特點和中國畫教育手段,真正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藝術表現力及創造力,甚至對他們將來的成長成材很有意義。
  關鍵詞:聽障兒童;中國畫;教學;趣味性

“趣”談聽障兒童中國畫教學

作爲中國的傳統繪畫藝術,中國畫有其獨特的藝術特點和審美趣味。
  中國畫家、學者陳綬祥先生認爲,自20世紀初始,隨着西方學院式美術教學體系的東漸,中國畫的造型語言規律、文化素養和文化品格要求都被嚴重抹煞,致使我國從幼兒園到研究生的教育更多是採用西洋畫的觀察方式和造型法則來進行教學。長此以往,中國畫的生存和發展空間將愈發侷促,乃至沒落。
   幸運的是,在許多特殊教育學校裏,中國畫仍然作爲對聽障學生進行藝術教育的重要手段。在專業教育師資及藝術教育水平尚有欠缺的條件下,聽障兒童的中國畫學習成效十分明顯。聽障孩子們在學習筆墨技法的同時,進一步感受着中華民族的古典審美意趣。這也許不僅僅是簡單的中國畫學習問題,而是關乎聽障兒童藝術審美權利與能力的真實命題。
   筆者研究發現,把聽障兒童特點和中國畫特點統籌兼顧,實施恰如其分的中國畫教學,體現童趣、興趣、情趣與意趣的融合,必將產生內在作用和深遠影響。
   一、把握童心天真、趣味相近的“童趣”
   但凡是兒童,大抵都有童趣,聽障兒童也不例外。
   雖然聽障兒童由於先天或後天原因,造成不同程度的聽力及語言障礙,而功能的代償卻使他們的視覺愈發敏銳,他們往往富於模仿和想象,所以他們潛在擁有得這種本能使其長於藝術創作表現。通過對聽障兒童進行相應的繪畫訓練,既能提高他們的審美能力,滿足他們的表現欲和求知慾,也能鍛鍊提高他們手、眼、腦的協調能力以及智力、想象力,對他們的成長十分有益。
   經過數千年發展延承,中國畫已形成了鮮明的藝術風格和突出的表現特色,在流傳下來的燦若晨星、不可勝數的優秀畫作中,既有以勾勒嚴謹、設色富麗見長的工筆畫,也有以筆墨奔放、氣勢恢宏見長的寫意畫。但是,聽障兒童往往對造型嚴謹的工筆畫的學習缺乏興趣和耐心,而對看似信筆塗抹的寫意畫抱有濃厚的興趣。這是因爲,形象表現生動、筆墨饒有趣味的寫意畫更貼近兒童的天性。
   由於以往“教育既脫離兒童的現實生活,又缺乏對兒童可能生活的建構”。所以,我們不再以成人化的教育方式教授中國畫,既是出於對兒童天性的認同於尊重,也是藝術教育對聽障兒童應有的正確理解和把握。
   實踐證明,在中國畫學習過程中,聽障兒童的腦、眼及手的自發行爲更加明顯,看似隨意的運筆卻常常會得到偶然的、神奇的藝術效果。如在臨摹齊白石的國畫《十里蛙聲出山泉》時,可以先行觀察小蝌蚪游來游去的姿態,也可結合實物投影儀進行墨點滲化遊戲表現。這樣一來,聽障兒童的天性會被充分激發出來,孩子也會將中國畫技法稚趣而生動的表現出來。
   可見,正確選取真正符合聽障兒童天性的學習對象,是成功導入中國畫教育教學的關鍵一步。
   二、尋找興之所至、趣味相投的“興趣”
   心理學家皮亞傑說過:兒童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也不是被動的接受環境刺激,而是具有主動性的人,他的活動受興趣的支配。興趣是能量的調節者,它的加入便發動了儲存在內的力量。
   對於完美的藝術表現行爲,興趣的重要性是不可低估。因爲兒童的學習興趣呈現的選擇性態度常常是以需要爲前提和基礎的。聽障兒童的選擇態度在初始狀態容易遊離,而一旦確定下來則十分專注。所以,對聽障兒童進行中國畫教育時,要尊重孩子們的童趣和天性,以培養他們享受繪畫過程的樂趣;通過以繪畫對象有關的背景畫面運用,刺激孩子們感興趣並集中注意力,調動起他們的積極性和求知慾,使他們愉快主動地學習;老師要持續和孩子們保持着對繪畫本身的專注與關注;也可以運用教師、家長對孩子和孩子們相互之間的讚賞來調動孩子們對中國畫的學習興趣。
   當然,我們還可以設計專門的中國畫欣賞環節,比如讓孩子們在欣賞水墨動畫片、表述對中國畫“美”的感受過程中,不斷激發他們的繪畫興趣。比如在欣賞孩子們作品時,教師要經常由衷的作出“真漂亮、真美”的讚賞手勢,幫助孩子們從創作中體驗的成就感,促使他們完成更多更好的作品。
   對兒童開展中國畫教育要兼顧集體教育與個性教育,才能不至於興趣渙散。我們會發現每個兒童都有鮮明的個性,甚至有的兒童對某些事物的關注度超乎尋常,同時表達意願也非常強烈。這時,教師既不能因爲強調中國畫技法而忽視兒童的意願表達;也不能由於顧及到兒童的表達而忽視對必要技巧的教授。只有同時兼顧整體和個體,纔有利於凝聚孩子們的繪畫興趣,幫助他們實現全面發展。比如,在臨摹學習小雞時,可以提供較多繪畫的素材供孩子們選擇,讓孩子們能有機會選取自己感興趣的作品進行表現,放手讓孩子們“創作”出自己的個性作品,從而保護他們下一步的繪畫興趣。同時,也可以利用創作出來的形象,編排出有教育意義的故事,開展集體遊戲。
   需要注意的是,由於聽障兒童所掌握的詞彙量還不足同齡健全孩子的一半,信息來源有限導致他們對事物的瞭解也相對有限,所以,在中國畫教學過程中,教師講解時教學手語的精練、準確、清楚及必要簡化,便於孩子們理解和接納,避免他們因此產生厭學情緒。
   學習興趣是激發學生學習的一把鑰匙,是引導學生創新思維的有效途徑。只有穩定的興趣,才能促使兒童專注學習某類知識,把某項事情到底。教師在安排寫意畫學習內容時,只有考慮到聽障兒童的所思所想,時刻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將會有效的發揮孩子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幫助他們學有所成。
   三、培養情之所繫、趣味相通的“情趣”
   每個人都各種各樣的情趣,會隨着人自身和環境發生變化而發展或改變。高雅情趣可以發展人的想象力,使人充滿活力,有助於開發智力和激發創造力。有益於身心的藝術追求和美好的藝術情趣,既可以使人享受到愉快,也會給人以教益和啓迪。
   正如陶淵明愛菊、周敦頤愛蓮一樣,古代的文人士大夫時刻展現清高情懷,追求人格美的核心體驗。對於天真無邪的孩子們而言,他們是培植高雅情趣的最佳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