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物理教學達成過程及方法目標論文

學識都 人氣:1.5W

摘要】總結高職物理教學“過程與方法”目標達成的現狀,介紹能促進“過程與方法”目標有效達成的理論基礎,並結合高職物理教學案例闡述達成“過程與方法”目標的基本策略。

高職物理教學達成過程及方法目標論文

關鍵詞】高職物理;達成;過程與方法目標

三維課程目標包括“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很多高職物理老師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只重視“知識與技能”目標,往往忽視了“過程與方法”目標的達成。高職物理教學的宗旨不是爲了應試,而是提高學生的學科素養,爲學生成功就業、高質量就業打基礎。可見,達成“過程與方法”目標對於高職生來說尤爲重要。接下來,就如何有效達成高職物理教學“過程與方法”目標進行闡述。

一、高職物理“過程與方法”目標達成的現狀

1.教師把傳授知識作爲高職物理教學的唯一目標。受傳統的應試教育影響,有些教師把高職物理教學的目標確定爲對付考試,解題的目的就是爲了獲得一個最終的結果。長此以往,教師就忽視了“過程與方法”教育,更談不上“過程與方法”目標的達成,高職物理教學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不利於學科素養的培養。2.教學只重“結果”,輕視“過程”。有些老師爲了“提高教學效率”,並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對於某些難懂的定理、定律,只要求學生記住結論,在解題時應用結論即可,不必深究其歸納過程。沒有認識到過程和原因分析的重要性,這樣處理雖然“提高了教學效率”,但是學生的“過程與方法”能力沒有得到應有的鍛鍊。3.教與學不能有效銜接。在平時的高職物理教學過程中,有時會存在這樣一種情況:老師深知培養學生“過程與方法”能力的重要性,也非常重視通過學生自主探究活動來培養學生的“過程與方法”能力。但是,往往因種種原因課前設計好的探究活動無法開展下去,最終還是靠老師來講解,學生被動接受,依然達不到預期的效果。

二、重視“過程與方法”目標達成的必要性

(一)知識和技能不再是高職物理教學的唯一要素

1.傳統的高職物理教學主要以掌握學科知識爲主。隨着網絡技術的發展,互聯網的海量信息包括了方方面面。當我們遇到不懂的問題只要求助網絡,大都會迎刃而解,信息技術的發展使得知識答案的獲得已不再是難事。總之,學習高職物理已不再是僅僅爲了掌握某個物理知識點。2.隨着科技的發展,很多產品都在升級換代,學習高職物理僅僅爲了掌握某一項技能意義也不大。比如以前的電視機需要操作者手動調節天線的長度、位置及相關調頻旋鈕才能接收到較強的電視信號;現在都是有線電視,且都用遙控器控制,只要按下按鈕就能接收到清晰的聲音、圖像,原來放電視的那些操作技能已失去了意義。而且技能的具體內容也在與時俱進。以前使用的萬用表表頭都是指針式的,讀數非常麻煩,特別是測量電阻時讀數經常錯,所以老師會指導學生花費大量時間進行讀數訓練。而現在流行的萬用表表頭都是數顯式的,讀數非常簡單,不需要進行訓練。可見,學習高職物理僅僅爲了掌握某項技能也沒有多大意義了。3.高職的某些專業不需要直接用到物理知識和技能。比如財會、旅遊等專業就不直接涉及到物理知識,僅僅爲了掌握一些物理知識而學習物理意義不大。高職學生學習物理課程更多的是爲了學習物理學科中蘊涵的科學方法、科學思維,鍛鍊動手能力。

(二)達成“過程與方法”目標有助於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和職業素養

技能的掌握要經過一定的訓練過程,僅靠理論學習很難達成。“方法”通常表現爲解決問題的程序,理解某個方法不等於能掌握、運用這個方法。掌握和運用某種方法需要通過一定的“過程”來實現,讓學生經歷某一過程,爲培養和發展相應的能力創造條件。物理課程能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從長遠來看,“過程與方法”目標對高職生基本素質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強化“過程與方法”目標有利於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過程與方法”對學生獲得某種體驗、增強某種意識、掌握某種方法、發展能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另外,對於高職學生來說,安全意識、質量意識、責任意識尤爲重要。而意識是很難通過灌輸來增強的,只有在具體的探究過程中通過某種體驗,才能得以增強。

三、達成“過程與方法”目標的理論基礎

布魯納認爲,知識是人們基於經驗中的材料而創造出來的,其內容是不斷變化、不斷豐富的。我們不能僅僅把知識作爲現成的結論教給學生,而應讓學生通過探究發現知識。由此,學生不僅得到了知識,而且也獲得了探究的態度和方法。建構主義認爲,學習是積極的、主動的。在學的意義上,學生是教學的主體,離開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任何教學都是無效的。高職物理教學要改變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自主探究,培養學生蒐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合作的能力。也就是說,我們要讓學生在發現知識的過程中,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培養學科核心素養。

四、促進高職物理教學“過程與方法”目標達成的策略

(一)引導學生經歷知識的建構“過程”

讓學生經歷某一學習過程意味着學生具有某種學習行爲,通過一定行爲的積累,則形成了相應的能力。比如在學習牛頓第三定律時,不能因爲牛頓第三定律沒有計算的內容,就直接把結論告訴學生,一定要通過實驗探究出作用力與反作用力之間的具體關係。讓學生經歷前人總結得出牛頓第三定律的“過程”,在探究過程中感受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和歸納能力。爲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在進行本課教學時,讓學生通過一系列的實驗探究兩個不同物體之間的作用力與反作用力滿足的規律。首先,老師啓發學生通過自主設計的實驗探究兩個大小相等的物體之間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的關係,通過實驗探究,學生得出結論:發生在兩個大小相等的物體之間的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線在同一直線上。發生在兩個大小不相等的物體之間的作用力與反作用力滿足怎樣的關係呢?接着,老師啓發學生通過自主設計的實驗探究兩個大小不相等的物體之間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的關係。通過探究,學生得出相同的結論:發生在兩個大小不相等的物體之間的作用力與反作用力也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線在同一直線上。如果兩物體是運動的,那麼它們之間的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又滿足怎樣的關係呢?老師再啓發學生通過自主設計實驗探究處於運動狀態的兩個物體之間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的關係。通過探究,學生得出結論:發生在兩個大小相等的物體之間的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線在同一直線上。

(二)對教材進行再創造,充分體現教學的`過程性

教科書以單向方式傳遞信息,而教學中的很多過程是需要交互活動才能進行下去的。由於教科書難以獲得準確的讀者信息,也就難以設計出有呼有應的活動過程。教科書從總體上是體現三維課程目標的,但對某一節具體內容來說,不可能寫成多維課程目標融合的詳細教學過程。因此,對每一節課的教學設計,都應該在尊重教材知識線索的前提下對教學的過程進行再創造。科學探究是實現“過程與方法”目標的重要途徑。爲了能讓學生經歷特定的學習過程,在教學時我們需要對教材進一步改造。比如在講授電磁感應現象時,教材中是通過演示實驗直接得出結論,沒有讓學生經歷一次探究過程。爲了給學生提供一次漫長的探究過程,我們不妨將演示實驗改爲學生探究實驗。先讓學生通過單螺線管實驗探究產生感應電流的條件,爲了驗證規律的普遍性,再讓學生通過雙螺線管實驗探究產生感應電流的條件。藉助問題串引導學生通過實驗探究,引導設計實驗方案、實驗步驟,自主記錄觀察到的實驗現象,再利用思維導圖歸納得出結論。

(三)藉助有趣的實驗激發學生“過程”學習的興趣

在物理教學過程中,很多分析過程是枯燥、難懂的。爲了提高“過程”學習的效果,我們可以藉助一些學生感興趣的實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在講授枯燥、抽象的向心力時,我們可以利用傳統魔術——“水流星”來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用細繩拴着裝滿水的無蓋小桶讓其做圓周運動,讓學生思考爲什麼當小桶口朝下時水也不流出來。學生感到很詫異:小桶明明沒有蓋啊,桶口向下水肯定會潑出來啊!此時,老師提出一起探究小桶中的水不會流出的祕密。按照常理當桶口朝下時水在重力作用下會向下流出,此時水和小桶一起做圓周運動,而做圓周運動的物體需要向心力,當小桶到達最高點時水和桶受到的重力全部用來充當向心力,所以在桶口朝下時水也不會流出來。藉助這個讓學生感到意外的物理實驗激發學生的探究慾望,學生爲了搞清其中的緣由,一定會認真分析其原因。比如在學習伯努利方程時,如果僅僅給學生分析伯努利方程的計算,學生肯定覺得枯燥,聽不進去。我們不妨增添一些生動的教學內容以激發學生學習的動機。在此補充一個實驗:把兩張紙片平行放置,並留有一定的間隙,用嘴向兩張紙片中間吹氣,引導學生觀察實驗現象;增大吹氣的流速,觀察兩紙片的變化。爲什麼在兩紙片之間吹氣,紙片沒有被分開,反而相互靠攏,並且吹的氣流越大,靠得越緊。藉助簡單的實驗,把抽象的過程形象、直觀地展現在學生面前,不但提高了教學效果,更激發了學生分析物理規律的興趣,讓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培養能力,達成“過程與方法”目標。總之,我們應重視“過程與方法”目標的達成,努力改變傳統的物理教學方式,變“帶着知識走向學生”爲“帶着學生走向知識”,加強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授之以“漁”。讓學生通過師生的多向交流活動,掌握基本技能和學科基本思維方法,提升高職生物理學科核心素養,爲學生成功就業,高質量就業打好基礎。

參考文獻

[1]黃恕伯.物理教學中如何“重過程”[J].物理教學探討,2004(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