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成本會計的完善與發展的優秀論文

學識都 人氣:2.12W

成本會計的發展爲會計工作指明瞭方向。市場經濟的發展使得當前成本會計不能滿足企業發展的需要我們必須提高完善成本會計的重視,下面我們就從幾個方面說明成本會計的完善。

淺談成本會計的完善與發展的優秀論文

1.建立成本會計的假設問題

1.1成本對象假設。成本會計自從形成以來就是以費用作爲對象主要是對企業資金週轉過程中的耗費和分配爲企業的科學決策、發展目標的設定提供一定的借鑑,當然成本會計也包含一部分基本會計工作,雖然從本質上來看成本會計和一般會計的工作差不多j旦是成本會計的目標則是用於經濟發展的資金運轉,特別是針對企業的資金運轉情況。實現科學的成本會計,不僅能夠幫助企業更好地進行資金週轉還能夠幫助企業制定科學的企業目標。企業通過成本會計能夠獲得更多的經濟決策信息。成本會計的主要對象是費用,但是也可以針對某一項經濟活動、某個單位、某個部門等從中我們也可以看出成本會計師具有一定層次性的。

1.2公平分配假設。市場經濟使講求公平分配的原則這在成本會計工作也有體現。正因爲成本會計具有層次性。也就是說當出現成本會計需要的資料和費用的使用者不同的時候費用的歸宿問題就需要在不同層次之間進行轉移。在計算某個費用的使用情況時,就需要把費用落實到具體的產品上。總之所謂的公平分配指的就是費用必須和實際使用情況相吻合。

2.成本會計一些基本概念的界定問題

準確界定支出、費用、生產費用、成本及成本會計對象等基本概念是完善和發展成本會計的另一項重要內容。現行成本會計對這些基本概念界定不清同一概念在不同場合的內涵和外延不同其互相關係不明確成本會計對象的表述既不統一又欠科學。支出應是企業資產的流出是一個會計主體與外界發生的一種交換關係,它屬於收付實現制的概念。支出應具有下列基本特徵:1)支出的發生必然伴隨着資產的減少2)是會計主體與外部發生的一種交換關係3)是可以用貨幣計量的,4)其計量是以實際發生爲標準的。而費用則是和收入相對應的概念,是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的不同業務環節發生的爲了組織和管理生產或是爲了製造產品、或爲了銷售產品、或爲了獲得其它收入而發生的耗費。這種耗費要和收入相配比以營業收入來抵充至於成本馬克思認爲是商品生產中耗費的物化勞動和活勞動的貨幣表現這是成本理論的基礎,它揭示了成本在經濟學意義上的內涵然而在知識經濟時代由於生產環節重要性的下降成本中知識含量的逐步增加產品的成本結構已發生了重大變化有研究表明產品的服務成本在整個成本中的比例已相當大因此傳統的成本概念難以全面界定和計量更廣義的企業資源耗費,也越來越不能滿足現代企業管理的需要。在知識經濟時代企業的價值形態遠遠超出了人、財、物的範疇成本也不在僅是財、物、人力的耗費成本應定義爲企業爲特定目的而發生的資源耗費。它揭示了成本在會計學意義上的內涵。按照這一定義產品成本應是產品從研究開發到售後服務整個過程所付出的'代價只有這樣才能使成本會計系統的運行過程與經濟運行主體的全過程相適應才能提供準確的成本信息。

3.成本構成要素及成本計算模式和方法的問題

成本是由各個“費用''要素的轉移分配如何選擇一個恰當的標準應是完善和發展成本會計的又一項重要內容。現行成本會計對“費用''的反映至少有三個方面的問題首先,不能反映企業產品的全部成本,也不能反映成本的經濟內容其次生產費用按經濟內容分類的含義不明確現行成本項目也不能真正體現出經濟用途。因爲“直接''或“間接''只是人們按成本計算對象J安成本要素彙總各項費用的一項覈算技術工作問題。最後莊於製造費用、管理費用、銷售費用在成本中的比例不斷攀升且各項目中均包含了不同性質和內容的開支顯然採用任何一個標準去分配製造費用都不可能符合公平分配假定而將管理費用和銷售費用直接計入當期損益也不完全合理按現行作法必然使成本信息嚴重失真從而使企業管理者的管理舉措和生產策略帶有很大的盲目性。應該結合資金的性質和增加成本項目。

4.傳統成本計算在現代環境下的侷限問題

自從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工業得到了很快的發展。企業經營的目標是爲了獲得更加的經濟效益。企業在生產的過程中爲了能夠提高產品質量、降低成本最大限度的滿足消費者的要求通常都採用即時生產的管理模式。計算機技術在管理模式中的應用更促進了企業成本會計的發展。當前製造企業的發展特點是低成本、快產出、高質量的產品等企業爲了使自身具備這些特徵開始把注意力轉移到產品設計、提高工藝上來。這就需要企業的管理層通過收集一些成本會計信息來幫助對企業發展情況有更深入的瞭解進而制定出更加科學的發展目標。在企業發展的過程中否獲得需要的成本信息直接關係到企業的發展情況。傳統的以數量爲基礎的成本信息對於以直接人工和材料作爲生產要素的企業具有一定的作用但是隨着企業發展環境的不斷變化企業的成本構成也會隨之發生改變,傳統的成本信息已經不能夠適應當前企業的發展。這種不適應主要從兩個方面體現出來。

一方面,傳統的成本會計統計數據主要依靠產出量最常採用的方式是單一的間接成本分配率,也就是說統計出間接成本然後分配到產品或服務中這種系統成立的基本前提是產品或者服務從間接成本所獲得的好處能夠和間接成本的基礎成比例。例如,一個產品所包含的人工成本越多那麼它應該負責更多的間接成本。但是通過實踐經驗我們可以發現以直接人工作爲間接成本考慮對象有意誇大了那些以高人工才能生產的產品和服務的成本,相反,也縮小了那些高其他費用的產品的成本除此之外還有很多資源和產品的生產沒有直接關係例如材料操作、交易等。所以傳統的成本信息會把那些支持性的資源直接分配給產品這就很容易造成產品成本遭到歪曲響到企業的正常發展。

另一方面着生產技術的發展和市場需求量不斷變化成本會計構成和產品的多樣化更進一步加劇了傳統成本會計給產品造成的歪曲。在過去我國最主要的生產方式是勞動密集型人工費用佔總成本的最高位置這就使傳統成本會計的核算主要是人工成本這在當時的發展情況下起到了很有效的作用但是隨着技術密集型生產的發展人工費用越來越低其他費用逐漸升高而且已經超過了人工成本。除此之外傳統成本會計的弊端對那些生產多種產品的企業來說危害更深因爲不同的產品消耗的資源也是不同的所以計算起來也不一樣隨着產品多樣化的發展企業所消耗的支持性資源就更多從長遠角度來說這種傳統成本計算方式對經濟的發展是十分不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