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需求機電工程論文

學識都 人氣:1.68W

一、調研結果分析

人才需求機電工程論文

(一)企業對機電人才需求分析

1.需求數量分析按照人社部最新統計預測,機電工程技術人才是我國教育市場今後幾年急需緊缺的八大熱門專業人才之一,21世紀中國將發展成爲世界現代製造業加工中心,將需要一大批掌握先進控制技術,能從事數控機牀、加工中心、智能機器人以及其他新型機電一體化技術和產品的設計、安裝、調試、操作、編程與開發的高素質高技能複合應用型創新人才。目前,我國每年機電應用型人才的市場需求量在500萬左右,且每年以10%的速度增長。全國300餘所開設機電及相關專業的本科院校年畢業生大約10萬人,全國450所開設機電及相關專業的高職院校年畢業生大約15萬,其他途徑培養的大約30萬人。江蘇省是我國工業強省,又是我國機械電子行業重要生產基地之一,地域經濟的蓬勃發展爲機電工程技術人才提供了廣泛的就業崗位。技術的進步必然要求人才素質的提高,許多企業爲提高效率而大量引入急需的專業技術人員,同時精簡缺乏專業技能的冗餘人員。從近幾年畢業生的就業情況看,各行業中,機電行業畢業生的就業率一直處於前列。通過對南京周邊部分機電類企業的走訪調研以及通過網絡進行企業調研,可以看到,現代企業的設備先進,高新技術力量強,“四新”即新設備、新工藝、新材料、新技術發展迅速。其中新型自動化設備、自動化生產流水線佔據企業設備的絕大部分,而這些設備都廣泛應用了機械技術、電力電子技術、微電子技術、自動控制技術、信息技術等羣體技術,實現了機電一體化。與先進設備的應用相適應,是需要大量掌握機械製造及自動化技術、自動控制技術,在生產第一線從事設備操作、設備安裝、調試、維護、運行和管理的機電工程類高技能人才。因此,機電工程技術專業的人才需求旺盛。

2.結構及來源分析對相關企業人才結構及崗位調研顯示,最近十年,企業的機電類技術人才從社會招聘和企業自行培養的較少,絕大部分直接從本科院校、高職院校及中職院校畢業生中招收,學歷包括研究生、本科、大專、中職等.調查顯示,由於受教育的程度不同,在錄用初期確實發現本科生比大專生有一定的優勢,但工作一段時間後,踏實肯幹的大專生往往比一些本科生更受歡迎。

(二)企業對機電人才知識能力需求分析

1.主要崗位及工作任務分析針對我院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培養目標,專門對藍領和灰領機電工程技術人才的工作領域及崗位進行了調查,主要包含了機電產品的製造加工(數控設備的操作)、產品質量檢測、機電設備的裝配與調試、機電設備的維護與維修、生產現場管理、產品售後服務等。其中機電產品的製造加工(數控設備的操作)、機電設備安裝與調試等崗位的人才需求較多,佔75%,機電設備的檢測與維修、設備保養、電氣維修和維護、機電設備的改造和技術服務佔20%,產品質量檢測、生產現場管理等崗位佔5%.調研顯示,企業對專科畢業生崗位安排的變動性較大,一般情況下,新進畢業生主要從事機電產品零件的數控加工、機電設備如自動生產線的操作以及機電設備的日常保養和維護等工作,一兩年後,其中有一部分開始從事機電設備維修(包括機械和電氣維修)與維護、機電設備的技術改造、生產現場管理和服務等。在現代化企業中,以解決問題爲導向的機電綜合技術性崗位正在逐步地代替傳統的崗位分工,如自動化生產線的故障排除,往往涉及機械傳動、電氣控制、液壓與氣動、計算機技術等綜合性技術。這就對技能型人才的技術與知識結構提出了綜合性要求,需要畢業生具有複合型能力和職業發展能力。

2.能力需求分析職業能力與職業素養同等重要。我們發現,很多企業用人時不僅考察其專業教育的背景,還要考察一定的職業道德素質。專業能力方面的要求爲:識讀機械圖和電氣類圖紙能力、機電設備操作能力、機電設備安裝調試能力、系統參數設置能力、PLC應用技術設計能力、機電設備故障診斷及故障排除能力、生產組織與管理能力等。職業道德素質要求爲:具備良好的溝通和交流能力、具有良好的行爲規範和職業道德、具有較強的團隊精神和合作意識、具備較強的責任感和嚴謹的工作作風。不同企業對相同崗位的崗位能力要求並不完全相同,規模較大的企業強調機電專業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對畢業生的發展後勁比較看重,而小型企業則普遍重視畢業生的'零距離上崗能力。同一企業對相似崗位的能力要求也有差異,比如設備操作型和裝配型的一線生產崗位,要求機牀或設備操作或裝配技術熟練,具有設備維護的基本知識和技能,能初步判斷設備使用時發生的常見故障,避免盲目生產造成設備的損壞;對設備安裝、維修、調試和產品銷售後服務等崗位,要求具備機械電氣線路的安裝及調試能力,能正確熟練地使用檢測儀器及儀表,能對設備故障進行系統分析並排除故障。

(三)畢業生對我院課程設置的反饋意見

畢業生座談時認爲,在實際工作中非常重要的課程有工程圖學、數控加工編程及操作、PLC技術應用、傳感器與自動檢測技術、自動化生產線安裝與調試、液壓與氣壓傳動技術等。他們除了反映要加強實踐能力外,還反映部分課程如電工電子技術基礎、傳感器與自動檢測技術中的一些理論知識在實際應用較少,企業中更多的是對傳感器的使用;部分課程如液壓與氣壓傳動技術課的理論和實際脫節;部分工程實際使用的裝備在學校接觸不到,如數控維修中使用的部分儀表等;部分課程之間內容有重合現象。

二、對專業羣建設和課程改革的建議

(一)以企業需求爲導向,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所有企業都希望學校培養的學生具有良好的職業素質,並希望畢業後馬上就能上崗工作,或在短暫的工作適應期後就能適應崗位工作。如何培養出滿足企業需求的人才,是我們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因此,以企業需求爲導向,以能力培養爲主線,採用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成爲高職院校積極探索的方向。提高職業素養和職業能力,是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核心要素,只有積極推行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纔可能讓學生在離開校園之前就具備基本職業素養和崗位能力,幫助學生完成從校門進入企業、從學生變爲職業人的轉變。具體方式可以是工學交替、訂單培養、頂崗實習、崗位培訓、半工半讀等。

(二)以能力培養爲主線,改革課程體系與課程內容

企業對機電大類各專業的就業崗位界定界限不明顯,很多數控技術專業的學生畢業後在從事機電設備維護維修方面的工作,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的畢業生在從事數控設備操作方面的工作。這說明,機電工程專業羣各專業之間職業能力培養的大方向是相近的,也是相通的,這爲構建平臺+模塊的專業羣課程體系提供了依據。專業羣中幾個專業在基礎課程、實訓條件、師資力量等方面實現共享,課程相互交叉滲透,技能訓練項目內容相通,採用平臺+模塊+互選的專業羣課程體系,有利於在人才培養模式、課程體系改革、師資隊伍建設、實訓基地建設等方面做到資源及成果共享。在課程設置及內容選擇上,應借鑑國內外先進的職業教育的理念,合理把握高職人才培養規格,認真開展工作任務分析,針對專業技術領域和職業崗位(羣)的任職要求,參照職業資格標準,聯合相關行業企業合作開發建設各類課程。一是找準就業導向和可持續發展的平衡點,確定專業基礎課和核心專業技能課的比例,以及專業實踐訓練課佔專業課的課時比例;二是要以“必須夠用,兼顧發展”爲原則,合理選擇每門專業課的教學內容,同時將課程內容出現重合的情況進行歸納或刪減,將專業技術的通用知識、技能和職業資格鑑定有機整合,採用綜合化、項目化、理論實踐一體化等多種形式組織教學內容,切實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避免理論脫離實際的狀況;三是對課堂配備必要且實用的實驗實訓設備,避免工程實際使用的裝備在學校接觸不到的問題。在教學方法上,結合工作領域知識與技能的需要,將技術教育與人文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按照基本能力、單項能力、綜合能力、崗位能力這樣的次序,由簡單到複雜、由單一到綜合,建立完整的職業能力訓練體系,積極探索“做中教、做中學”的理實一體化教學。在教學手段上,積極開展計算機輔助教學、情景再現教學、模擬環境教學等,突出對實習實訓等實踐教學環節的訓練與考覈力度,達到實踐教學內涵深層化、內容特色化、過程個性化和體系規範化。對畢業班學生,制定畢業班學生頂崗實習管理辦法,保證頂崗實習效果,認真開展學生頂崗實習巡迴指導工作和畢業鑑定工作,深入開展專業人才需求與畢業生跟蹤調查。

(三)深化校企合作,加強實習實訓基地建設

通過真實工作場景中的職業培養與技能訓練,切實增強學生實際動手能力和就業能力,同時還能感受到企業文化的薰陶和職業操守的影響。因此,建設校內外實踐教學基地成爲培養技術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徑。邀請相關行業企業和專業人士,共同參與校內實訓基地建設規劃的制定和論證工作,探索通過校企合作建設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的新模式,實現學校培養與企業實踐、學校人才培養目標與企業用人標準的有機結合。深化校企合作,推進各專業校外實習實訓基地建設,增加數量、提高質量,通過各種科技服務,讓企業得到應有的利益,喚起企業的合作熱情,同時讓合作企業優先錄用優秀學生,使他們成爲長期的合作伙伴,使學校和企業形成一種穩定的互惠互利機制.